《雍正王朝》中,當持續(xù)多多年的奪嫡大戲,隨著康熙的駕崩終于落下帷幕,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是為江山主的皇位,由表面上看不是很出彩的四阿哥胤禛奪得。雖然說康熙揭曉最終答案起初,四阿哥還沒有絕對實力站穩(wěn)腳跟,不過也憑著不俗的實力和手段順利登基為帝,并且開始著手了天下事和打擊政敵的步伐。在雍正皇帝初登大寶第一次上朝的朝會上,雍正當著文武百官,眾多皇兄皇弟、皇子皇孫苦口婆心說了一番“至真至誠”的話,勸勉天下臣民同甘共苦共治天下。特別是雍正說當皇帝是天下第一等苦差事,先皇康熙“強行”將皇位傳給他是他想不到的,雍正也是不敢辜負先皇遺志才勉為其難的繼承皇位的,如果有人愿意做皇帝雍正很情愿主動讓位的。如題所問,如果雍正說說誰想當皇帝當眾說出來,讓給他做后真有人站出來怎么辦?雍正會如何收場呢?私以為要理解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去分析,詳見下:
雍正:“皇阿瑪將大位傳給我,你們中有人沒想到,這不奇怪。因為,就連我自己也沒想到……”
雍正:“······皇阿瑪在世時,哪一天不是憂心忡忡,寢食難安!現(xiàn)在他老人家撒手去了,卻把這副重擔交給了我,我真挑不起,也不愿意挑呀!兄弟們都在這里,你們有誰愿意做這個皇帝,今日當眾說出來,我讓位給他!”
第一,會有人站出來說自己愿意當這個皇帝嗎?
擁有天下第一有力的話語權的皇帝,已經(jīng)當著文武百官開口說了有人愿意當皇帝,他愿意讓有意愿者當之了。按最簡單的邏輯,你心甘情愿的當眾說愿意讓位,無數(shù)人愿意當皇帝,這么說看起來是很危險的。但實際上,不管皇位上坐著的是個幼小嬰兒皇帝,還是智障皇帝,也絕對沒人敢當眾站出來想當皇帝。因為常規(guī)邏輯根本行不通,在權力和政治層面上,自有權力和政治的邏輯。
權力的邏輯中,實力和正統(tǒng)是最核心的兩個因素。權力,不可否認無論什么時候,都是與實力成正相關,沒有實力的權力,將如泡沫一般,即便看起來大而美,但卻毫無斤兩。從獲取權力的角度看,還必須要滿足正統(tǒng)性、合法性,無正統(tǒng)性、不合法的權力勢必失去人心也將失去權力,權力就成為一把反噬自己的利劍。
對雍正皇帝來說,康熙能選中他為繼承人,自然考慮清楚了他的實力問題了,否則的話也不會將皇位傳給他。因為,如果沒考慮了雍正的實力問題,就算傳給他皇位,也是害了他、害了皇子皇孫、害了祖宗江山。如果說雍正皇帝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皇位,那他的實力更不必說了,沒那么大的頭,自然不敢戴那么大的帽子。正統(tǒng)性和合法性,更不必說,有了上一代當權者康熙皇帝的遺言和遺詔,有了一幫實力的擁戴,雍正皇帝權力的正統(tǒng)性、合法性也就有了保障。就算雍正繼位不是康熙的遺愿,但是因為雍正造出了康熙的遺詔,不合法也是合法了。因此從權力看角度看,雍正的權力是非常穩(wěn)固的。
政治的邏輯,簡而言之,就是合情合理的將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對雍正來說,其原來的政治勢力雖然可能不如八爺黨那么強大,但絕對不容小覷。在雍正拿到康熙給予的繼位確認書后,所有依附在皇權上的政治勢力,都成為了雍正的政治勢力,而且雍正登上皇位后,他的政治勢力通常來說只會越來越強大,畢竟雍正不是傻子無能之輩。因此,從政治層面上看,雍正的政治力量是足夠的。
雍正皇帝在權力和政治上都符合政治和權力的邏輯,他當眾說出了誰愿意當皇帝,他愿意讓賢的話,自然是個人都知道其中利害關系。因為,權力是除去性欲之外,人類生物最大的欲望,沒有人不想要的。就算是普通權力,都是人人想要得到的,更何況至高無上的皇權。在沒有絕對實力的情況下,掌權者通常也不會拿權力冒險,奪權者更不敢探出頭來。
另外,在權力的讓渡邏輯中,基本上只有上一代當權者掌權至死才會讓出,且是順著血脈和實力相傳的。不是由合法繼承的來的權力,不是絕對實力碾壓奪來的權力,血緣不相干的人妄想奪權,從根本上就不符合權力的讓渡邏輯,給你你也接不住。而且,權力面前“讓權”的政治作秀,都是政治陰謀。既是檢驗當權者實力,更是排查敵對勢力。就算是真的有上古時期“禪讓”這種賢德行為,或者奪權者實力絕對碾壓奪權,也必須按照規(guī)矩來。如王莽、曹丕、武則天,都要遵循三辭三讓之禮,即便是袁世凱之流都要三勸進三辭才能“勉為其難”的遵循天意。雍正皇帝在朝堂之上,說出這些話,世人都知道什么意思,但無論如何都沒人敢接,也沒人接的住,因為根本就不是權力讓渡的邏輯。
對三爺、八爺、九爺、十爺?shù)人谢首觼碚f,每一個人都想當皇帝,但是由于既沒有上一代掌權者的合法讓渡,更沒有權力爭奪戰(zhàn)中絕對碾壓的實力,所以不管雍正說不說這種話,他們都沒膽量站出來,也沒機會癡心妄想。對于朝廷文武大臣、宮女太監(jiān)也都想當皇帝呀,但是權力血緣之外的任何人,對權力有非分之想,誰不知道是誅九族的大罪,誰不知道是比登天還難的事兒。
總之,誰都想當皇帝,但是誰都不敢承認,更不敢站出來。雍正說出了這明顯是口是心非的話,不管是敵是友,都只有趁機吹捧贊揚、歌功頌德的份兒,反應慢了說不定會被日后清算的。所以,基本不會有人站出來說自己愿意當這個皇帝,包括傻大哥老十和那些小孩子皇阿哥都不可能站出來的。
第二,若有人站出來說自己愿意當這個皇帝,雍正將如何收場?
按上面分析,雖然雍正口是心非,“至真至誠”的說若有人站出來說想當皇帝他愿讓位,但是實際上基本人人都懂得他是在作秀,沒人敢真的站出來,當然,也不排除萬一真的有人或居心不良,或者是絕對智障真的站出來的可能。
若真有那種傻不拉幾站出來的智障,這對雍正來說,雖然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一幫自己的勢力和“愚忠”的忠臣,能夠化解智障型的人物的攪局,不算要緊事兒。但是,怕就怕,因為有人站出來,而自己又說過讓位的話,八爺黨等敵對勢力以此突破口攪局的,借機制造麻煩奪權謀利。換一個角度看,皇子百官、八爺黨等正常人當然不會站出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沒有這種智障的人真正站出來,八爺黨等敵對勢力還想找這樣的突破口,讓人故意站出來呢,給雍正朝廷制造麻煩,以便火中取栗,畢竟皇權的斗爭從來都是想當殘酷的,如萬歷朝的梃擊案一樣,想不到的事情不是不會發(fā)生。
若是有敢死之士“故意站出來”制造麻煩,對雍正來說自然是個棘手的問題。因為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朝局上的人勢必要重新站隊,原則上當然是誰勢力大站誰,而其時雍正的勢力比不過八爺自然是要吃虧的。且其中大部分大臣自然選擇誰的對都不站,看結果才站隊,這樣一來,雍正的勢力就更小了,可以說若發(fā)生這種情況,雍正就吉兇難測了。私以為雍正收場的手段不外乎:
首先,臺面上言語上先應著,穩(wěn)住局面,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然后,以祭祖宗昭告天下先帝之類的借口,將時間延長至很久;接著,迅速找機會轉換話題,再找機會退朝;再接下來,穩(wěn)穩(wěn)抓住京內外兵權;最后,編織罪名,或者制造“意外”直接將站出來的人及幕后人,和朝廷上按站隊情況分布,不是自己的人趕緊用強硬手段給辦了,扣上謀逆等大帽子,滅了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勢力。皇位是不可能讓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讓出皇位的。
當然,敵對勢力當然不會由著雍正說什么就什么的,比如有人站出來后,可能就要雍正兌現(xiàn)諾言讓皇位,給出具體時間之類的。這其實上應對難度不大,畢竟雍正剛剛登基,防止朝會大亂是隨時做好應對準備的。像給出具體時間什么的,基本都是能拖的,擇日的官員也懂什么意思的。好了不多做瞎想了。
總的來說,存在著有人借機搞事情的可能,但不至于鬧太大。若是有人鬧得太出格,對雍正來說,首要的是穩(wěn)住局面,再抓穩(wěn)兵權,抓緊時間盡快打擊,收場是沒問題的。
第三,雍正說這番話有什么用意?
雖然說,基本沒人敢真的跳出來,讓雍正真的讓位的可能,但是不能完全排除有人借機攪局搞事情的可能。也就是說,雍正說這番話必然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那雍正為什么要說這番話呢?私以為,雖然是違心話,但是說一說違心話,是非常有用的,雍正說這番話是有其用意的:
其一,警告八爺黨等政敵,若此后不老實,必然自絕于天地,自絕于列祖列宗。此話很違心但也很真誠,說真誠話,不外乎收買人心,雍正要收賣的人,主要是政敵勢力和那些左右搖擺的人。此時,雍正說此真誠話,是最后一次警告了,警告聲明后,若不老實,白刃不相饒。正如到了“八王議政”的時候,雍正就搬出此時的話來頂八爺黨了。
胤禛:“好,好,到底露出真章了!朕即位之初就曾說過,朕無意做這個皇帝,只是圣祖托付,不得已而提了起來。圣祖德近三王,功過五帝,就是撤除八王議政,也是他老人家手里的事。你們今日突然發(fā)難于大庭廣眾之中,說是要恢復八王議政。朕想知道你們的真心,是圣祖措置失誤,還是朕自己有失德的地方?你們誰想當這個皇帝,不妨站出來直說!”
其二,雍正說這種不著調的話,也是在檢驗朝臣。此話在自己人聽來,可謂是后背發(fā)涼;而對政敵來說,可能許多人會覺得搞笑,畢竟在政敵眼中想要的就是皇位,在他們看來天下所有人都和他們一樣把皇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雍正得到了卻假惺惺的搞一出,確實有點搞笑。雍正說這話時,可以觀察朝臣,越聽越緊張的是自己人,因為只有自己人才最懂得這話的份量,只有自己人才會擔心因此話帶來的危機;越聽越神態(tài)有變、情不自禁的人,越聽越覺得諷刺有小動作的人,必是敵人。一一記下,日后自己人籠絡好,敵人必須抓住機會除之。
其三,樹立自己寬宏大量,圣君的形象。朝堂之上,身為皇帝,一番推心置腹的話,雖不是真心,但也無可反駁。是不是圣君自有人議論,不過作為皇帝,圣君的形象還是需要注意的,圣君的動作還是需要的,該表演時確實需要表演的。對那些老奸巨猾的人來說,自然是沒用只覺得諷刺。但對那些迂腐的忠臣,御使和真正的清官來說,是非常受用的。
其四,示弱,穩(wěn)朝局。雍正繼位之初,只是基本能夠穩(wěn)住朝局,還必須時時小心可能的變故的。對雍正來說,穩(wěn)住朝局是頭等大事,穩(wěn)住朝局就可以慢慢鞏固權力了。既然剛開始時,自己沒那么強大,適當?shù)氖救酰瑢τ趯κ謥碚f通常是比較受用的,欺負弱小那種沒征服感的事情,對于強者來說是沒啥成就感的,因此示弱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對手鬧事。
總之,雍正說這番口是心非,有風險的話,必然是有用的,要不然也就不說了。私以為,雍正說這番話的核心還是在于,穩(wěn)住局面,鞏固皇權。
結語
綜上所述,雍正在第一次朝會上,有目的的說了那一番口是心非的話,通常情況下是不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的,因為皇子百官誰不知道什么意思,大概有什么用意的。當然如上所言,也不排除真的有心懷叵測的人站出來的可能,這對雍正皇帝來說,依靠多方勢力暫時穩(wěn)住局面是沒問題的,只是隨后若不趕緊處理清楚,將會給自己留下無盡的麻煩。雖然是有些麻煩,不過私以為以雍正爺?shù)哪芰褪侄危請鲆彩菦]問題。以上是個人見解,望各位批評指正,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