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邦、朱元璋都是從一介布衣逆襲當(dāng)皇帝,在千難萬險爭取的皇位非常珍惜,雖說其他皇帝也珍惜,但是他們大多都不是從平頭百姓起來,而劉邦與朱元璋過慣了苦日子,自然對權(quán)力富貴格外重視,面對那些潛在的威脅自然是不會心存手軟,從而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悲劇,那如果是作為劉邦或朱元璋的將領(lǐng),建國后,交出兵權(quán)隱居能不能保命呢?

首先來看劉邦,劉邦當(dāng)初作為沛縣的一個亭長,押送百姓去驪山服徭役,由于路上逃跑的人很多,到驪山也是個死,劉邦就做了個順?biāo)饲,將那些個民夫給放了,其中一些精壯點的漢子愿意跟隨劉邦,他們就躲到芒、碭一帶的深山大澤中,直到秦二世二年陳勝吳廣造反,蕭何、曹參計劃在沛縣起義,讓樊噲去招劉邦回沛縣,可當(dāng)劉邦回來之后沛縣縣令不讓他進(jìn)城,結(jié)果這蕭何、曹參就翻墻去投靠劉邦,劉邦寫給城里百姓,最終百姓殺死縣令放劉邦進(jìn)城,劉邦順勢被百姓推舉為沛公,就此開始了他推翻暴秦的革命生涯。

那當(dāng)初在沛縣跟隨一起義的人蕭何、曹參、樊噲、盧綰、周勃以及后來的張良、韓信、陳平等,這些人可以說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可劉邦在皇帝坐穩(wěn)之后對這些人毫不手軟,漢初三杰蕭何因為貪污而讓給劉邦放心沒有殺他,張良因為幫助呂雉請來四圣穩(wěn)住太子之位,得到呂雉保護(hù)而沒有被處死,韓信密謀響應(yīng)陳豨造反,而蕭何計謀將其騙入宮中被呂后打死,劉邦平叛回來得知韓信死了,感到非常高興又憐憫,就問他死前說什么了沒有,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史記·淮陰候傳》劉邦憐憫韓信是因為他死于女人之手,而他高興是天下再無韓信了,沒有能夠駕馭百萬軍隊的戰(zhàn)神了,劉邦絲毫沒有感念韓信的攻來而感到慚愧。

再說盧綰是和劉邦同一天生的,從小一起長大的鐵哥們,在建立漢朝之后,那些和他一起從沛縣起兵功勛,就盧綰一人被封王,還被封為燕王低于匈奴,后來盧綰受到下屬張勝挑唆對抗劉邦,劉邦平定陳豨之后多次招盧綰到長安,盧綰均稱病不去,后來劉邦派樊噲攻打盧綰,盧綰逃到匈奴去最終客死匈奴。再說這樊后來娶了呂后的妹妹,跟劉邦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其它將領(lǐng)中最好一個,可當(dāng)劉邦病危是時候有人挑唆說,呂后與樊噲密謀在劉邦死后就派兵殺死戚夫人和劉如意,劉邦毫不猶疑的派陳平,周勃去軍中接替樊噲,并且立即處死樊噲,好在這二人只是將樊噲囚禁起來并未立即殺害,不久劉邦病死了樊噲也就被放了,而曹參是劉肥的丞相,周勃在劉邦眼中忠厚老實可以托付重任,他們都活到了文帝時期,而其它的不是被劉邦殺了就是被呂后殺了,或者依附呂后而活下來。

再來看朱元璋,從一個衣不蔽體的放牛娃,到為了生存去當(dāng)和尚,最后在好友湯和的介紹下,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后來常遇春、徐達(dá)、李文忠,李善長、劉伯溫等人追隨朱元璋一起打下,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的第三年開始分封功臣,這些人也都得到了封賞,這其中主動被朱元璋殺死的人除了李善長受胡惟庸拖累,一家70余口人被殺,而胡惟庸是李善出一手替他起來的人,最終接替李善長的丞相職務(wù),胡惟庸謀反李善出脫不掉干系,再者就是劉伯溫,劉伯溫朱元璋建國之后不受重用,只封了個三等伯爵,年俸240石糧食,后來對大明官場心灰意冷辭職回家,最終在家中病逝61歲。

常遇春死時候只有40歲大明還沒有建立,湯和活到年近70,徐達(dá)、李文忠病期間都得到了朱元璋探望,徐達(dá)死朱元璋停止臨朝聽政,發(fā)喪時悲慟不已,而李文忠死朱元璋降低主治醫(yī)生華中的爵位,其它醫(yī)生被處死,可見朱元璋對他們的重視,這些都是《明史》中記載的他們死亡,不是賜藥、吃燒鵝等方式死的,因胡藍(lán)之案而受到牽連的他將領(lǐng),都是建國之后手握兵權(quán)有點飄,加上朱元璋晚年猜忌心而死,且死的大多都是家里人,因此受到牽連的人多,并不是如小說杜撰一般,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因為《明史》是乾隆年間的編纂完成的,如果朱元璋真的屠殺功臣,為什么到清乾隆年間會不記載呢?可見那都是后人杜撰的,如徐達(dá)吃燒鵝而死就是出自,清朝乾隆后期文人趙翼趙翼所撰寫的《廿二史札禮》中。

有此可見假如你在建國后,交出兵權(quán)隱居能不能保命,那就要看你的領(lǐng)導(dǎo)是劉邦還是朱元璋,如果是朱元璋那你在交出兵權(quán)之后,是有機會或者的活著的,因為那些因胡藍(lán)之案而死的人,都是和謀反沾邊才死,其它方面并未見他亂殺什么人,而劉邦除了謀反被殺像樊噲那樣中心的人,就因為小人說和呂后勾結(jié),要殺他的愛姬和劉如意,他不問是非曲直就要殺樊噲,可見劉邦對待任何人都是懷疑的,加上后來的呂后執(zhí)政殺了不少人,因此,生活在漢初比明初要艱難,但是只要和謀反沾邊,不管是你生活在漢初還是明初都不會好過,即使你已經(jīng)在野也有生命危險。

最佳貢獻(xiàn)者
2

趣談答案:如果你跟著的那個人是劉邦,肯定能夠活下去,如果你跟著的那個人是朱元璋,你死定了。

劉邦的可恥與不可恥

我們每一次談到楚漢之爭,每一次談到劉邦和項羽之間的爭斗時,總會覺得劉邦就是一個無恥小人,項羽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但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真實的歷史當(dāng)中,劉邦真的是一個無恥小人嗎?

我們并不能這樣說,只能說在某一個歷史時間節(jié)點塑造了劉邦這樣的一個人物,而劉邦這樣的一個人物,在某個時間節(jié)點又用了一些比較卑鄙的手法罷了。

根據(jù)對應(yīng)的歷史文獻(xiàn)記載,劉邦時期的文臣武將,凡是高等級的將領(lǐng)一共有143位,而在這143位當(dāng)中被劉邦殺掉的只有三位。

至于那三位是怎么殺掉的就不用多講了,要么就是想謀反,要么就是想搞事情。

像雍齒這樣的人先后惹了劉邦很多次,甚至差點把劉邦置之死地,而最后突然表忠心的人都能夠活得下來,就更不用說已經(jīng)交出所有的兵權(quán)隱居保命的人了。

而劉邦身邊的文臣有蕭何、張良他們,張良在為劉邦打下天下之后一溜煙的就跑掉了,劉邦還死乞白賴的非讓人家留下來幫自己一段時間。

盡管后期張良直接泯然眾人,手中不再掌握政權(quán),可是對于一個絕頂聰明的大才子、絕頂聰明的謀臣而言,能夠落到這樣一個下場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

這是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jié)論,在劉邦時期,哪怕你不交出兵權(quán),只要你老老實實說話,老老實實辦事,一心一意的跟著劉邦,你也死不了,還能夠享受很大的待遇。

朱元璋時期的悲慘

我們來看一下朱元璋時期大名鼎鼎的李善長是怎樣死的。

大家可千萬不要瞧不起李善長,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六將軍當(dāng)中的第1位將軍,也就是說李善長是整個明朝朱元璋之外的第2位核心人物。

而明朝歷史記載李善長死是因為他動用了湯和的一部分兵力來給自己蓋房子,動了多少人呢?動了300個人。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單純的講就是一個事而已,李善長沒有能力蓋大房子,請自己的好伙伴借了他家里面的兵丁給自己蓋了一個房子。

好的,把李善長放棄在外的話,朱元璋還殺過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岳父。為什么殺自己的岳父呢?因為岳父在未經(jīng)自己許可的時候,直接來后宮來看自己的媳婦了,也就是這個岳父的女兒。

這種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事情,很多地方都會把它無限度的扁小,無限度的忽視,因為這種事情對于帝國來說,實在不是什么上得了臺面的事情。

但是很抱歉,朱元璋就抓住了這個小辮子,而且死抓著沒放。

除此之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的時候,給了很多的免死鐵卷,這些免死鐵券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免任何一個人的罪名的,但是朱元璋再一次食言了。

免死鐵卷終究是免不了大明王朝所有臣子們的悲慘命運。

歷史啟示錄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在歷史人物當(dāng)中挑選出那么一兩位帝王就跟隨的話,盡可能的跟隨劉邦,至于朱元璋想都不要想了。

劉伯溫明明沒有做錯什么事情,一心一意的想要離開朱元璋,到最后不還是給滅了嗎?

朱元璋和劉邦他們兩個人的心理路程不一樣,兩個人對于臣子們的感觀也是不一樣,更多的時候是個人胸懷的問題。

歡迎大家關(guān)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yōu)質(zhì)歷史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3

首先先問問自己能夠真的舍棄開國功臣帶來的榮譽和富貴嗎?

若是劉邦或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交出兵權(quán)并隱居能保命?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是 交出兵權(quán)和過去徹底告別,是不是可以高枕無憂?第二是劉邦和朱元璋怎么對待開國功臣。



先問答第一個問題。

古人常說“飛鳥盡,良弓藏”,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從最底層達(dá)到最高層,打江山肯定不是一個人的事,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應(yīng)該是論功行賞封侯拜相,好好享受一番。

這時如果是你,你真的愿意舍棄所有嗎?既然要舍棄,就舍棄的徹底些,與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不再往來,不再炫耀自己曾經(jīng)的功績,不再過問時事,安心做一個田舍翁,這樣當(dāng)然可以高枕無憂,完全可以保證自身安全。

如果與曾經(jīng)的過往藕斷絲連,有意炫耀自己的功績,或者做著出格的事,難保有一天不會被牽連,參考李善長。

前者,皇帝也喜歡,也放心;后者,肯定會嘀咕、懷疑,畢竟沒有權(quán)利但影響力還在。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劉邦和朱元璋為怎么對待功臣?

對于功臣,劉邦和朱元璋肯定不能讓別人說自己卸磨殺驢、刻薄寡恩,依照功勞高低分別給予豐厚的賞賜。

劉邦按照王公侯伯子男六個等級先后分封145位功臣。

漢初功臣,除了最早追隨劉邦,后來還要不少是投降過來或者是原本地方勢力加盟(如英布、彭越等人),劉邦當(dāng)上皇帝后,這些人一樣手握重兵,劉邦能放心嗎?

劉邦所針對的都是擁兵自重能夠威脅漢王朝安全的異姓王功臣,大部分安分守己的功臣(張良、蕭何等)依然得到善終。

真正蒙冤的是韓信,主要也是自己自負(fù),缺少頭腦,沒心思,有能力。



再看朱元璋,據(jù)《皇明開國功臣錄》共有597位開國功臣,依照公侯伯子男等級論功排座。

功臣當(dāng)中有不少是后來追封,除了胡惟庸、藍(lán)玉證據(jù)確鑿無疑,但受到這兩人的影響、牽連(像陸仲亨等人),不少功臣也被卷入其中,所以朱元璋才不得不痛下殺手。



朱元璋出身底層,鐵腕治國,對于欺男霸女,胡作非為的功臣絲毫不手軟,劉邦同樣是出于穩(wěn)定王朝,保證后繼君主順利統(tǒng)治的目的,針對的也是少部分功臣,也是無奈的選擇。

說劉邦和朱元璋針對部分功臣的,也不看看這部分功臣自己干了什么,能讓人放心?

假如你真的能夠舍棄一切榮譽或者在其位安分守己,劉邦和朱元璋自然沒理由舉起屠刀。

4

劉邦手下可以!朱元璋手下洗干凈脖子等著吧!為什么這樣講呢?劉邦他至少還是個正常人,而朱元璋他已經(jīng)超出了正常人這個范疇了!

先說說老朱同志吧

老朱同志,那是真狠,把一個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打到阿貓阿狗幾只!這還不算完!

老朱同志,干翻了外部勢力,為了對付一個宰相制度,老朱可以隱忍幾十年,容許胡惟庸這鳥人,肆意撒野!直到最后鬧到要造反,才徹底把胡惟庸掀翻的!

這還沒完!朱老板重來就是一個暴脾氣,黑心老板,這不,砍完幾十萬人,又死死的盯著朝堂,只要你敢犯錯!

兄弟,對不住了,下輩子再見吧!傅友德如此,藍(lán)玉如此,數(shù)10萬的大明官員亦如此,哦,對了,包括那個卸甲歸田的劉伯溫也也如此!

再看劉邦把!

雖然總說老劉這個人不咋地!可人家做事地道。

只要你沒心思反他,他也不會故意砍你的!

比如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就盧綰,楚漢爭霸,盧綰立了多少功勞?有蕭何大?有張良大?

可人家劉邦就是頂著所有人反對給了盧綰一個燕王當(dāng)。

當(dāng)然你這會要跟我講盧綰背叛啥的!

兄弟!那是他盧綰不地道,關(guān)老劉啥事呀!您說不是?


所以只有你活在老劉手下,乖乖交出兵權(quán),安心做富家翁,保你沒事,可老朱同志么,你不交都無所謂!先洗干凈脖子,等老朱同志拿著大刀找你嘮嗑就行了。

5

那你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他們打天下干嘛?不是為了成功之后分紅嗎?世代享受榮華富貴?

這就好比說,你跟著兄弟們創(chuàng)業(yè),公司做起來上市了,你說把股份捐了,他們問為什么,你說你怕公司破產(chǎn)你也跟著倒霉,你就這點出息,注定成功不了。

歷朝歷代,打天下成功之后的功臣,被殺的屈指可數(shù),而活下來世代分紅的車載斗量,

劉邦封的143個侯爵,除了韓信和陳豨,還有誰被殺?還殺了哪個功臣?

一百四十三個,被殺的兩個,這個比例也能嚇得你尿褲子?

說句不好聽的,想被殺還得你夠資格呢?你的權(quán)力能大到威脅皇帝了,開國功臣幾人能威脅皇帝的?

如果一個人只有這么點膽子,是絕不可能成功的,像劉邦這樣打天下,刀口舔血的走過來,不需要勇氣?怎么,成功了就怕了?

你未必真以為,張良是怕被殺才隱居的?

6

能保命,自古就有*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江山打下來皇帝就怕掌握兵權(quán)的大將軍們不忠心怕以后造反,所以明智的人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就交出兵權(quán)拿了一大筆退休金回家養(yǎng)老去了?

7

要說歷史之中那些皇帝最讓我們佩服,或許你會想到秦皇漢武,可朱元璋和劉邦這兩位草根皇帝直接給我們上了一堂勵志課,他們從底層出身手持三尺劍最終奪得天下成為開國之君。

這兩位底層出身的皇帝給我們上演了一場勵志課,可他們后來做出的事情一直讓我們后世不敢茍同,比如朱元璋處死了很多功臣,劉邦也是如此,在詬病這兩位草根皇帝的時候,難免讓人產(chǎn)生一個有趣的問題,若是自己是劉邦或朱元璋的將領(lǐng),建國后,交出兵權(quán)隱居能保命嗎?

這個做法也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許能讓自己被第一個鏟除,所以說要看自己在什么時候交出兵權(quán),在什么情況下交出兵權(quán)。

既然假設(shè)自己是朱元璋和劉邦的將領(lǐng)了,那想必也是同他們一起造反的,起事之初就跟隨著他們的。朱元璋和劉邦本身就是底層出身,由于當(dāng)時的局勢讓他們走上了造反之路,假設(shè)自己就是當(dāng)時的一位將領(lǐng)的話,當(dāng)時造反時自己絕對是朱元璋和劉邦的親信之人,對朱元璋和劉邦之前也是了解的一清二楚。

當(dāng)朱元璋和劉邦開國稱帝之后,你自然也是在當(dāng)時舉足輕重的將領(lǐng),朱元璋和劉邦自然也會把猜忌的眼睛放在了你的身上。

此時首先要表現(xiàn)出對權(quán)利沒有太大的興趣,在他們面前要盡可能低調(diào),不要故作聰明,賣弄才智,再則表現(xiàn)出一些貪欲,這里的貪欲主要是表現(xiàn)在對金錢美女之上,而不是權(quán)利之上。主動說出自己因為連年征戰(zhàn),舊傷復(fù)發(fā)希望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或許第一個說出這樣話的人會得到朱元璋和劉邦的贊賞,畢竟做了表率作用。朱元璋和劉邦也許會高興的賞賜一些金銀或者封地給于這位將領(lǐng),在到了歸老之地,盡量要自污起來,一心只沉醉于酒色之中,不要與朝中任何一位大臣有所交際,如此之下或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這只是按照常理來說,自己第一個交出兵權(quán)隱居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可惜帝王之心往往是最難猜測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說以上的做法或許也能被第一個清洗,因為你主動第一個交出兵權(quán),或許在帝王眼里已經(jīng)知道你以交出兵權(quán)來保住自己的性命,可也不是在說朱元璋和劉邦有大肆處死功臣的嫌疑,你第一個交出兵權(quán)如此聰明,肯定留不得,要么是你心里絕對有鬼才主動交出兵權(quán)的,或許第一個就被清洗掉了。

通過以上我們很容易可以看,若我是劉邦或朱元璋的將領(lǐng),建國后,交出兵權(quán)隱居要么保住性命,要么第一個被清洗。

真正能保全自己的或許并不是交出兵權(quán),而是在什么時候交出兵權(quán),劉邦和朱元璋建國稱帝之后其實都有暗示過各位將領(lǐng),如果你善于發(fā)現(xiàn),在他們有此想法的時候,交出兵權(quán)才是最理智之舉。

按照歷史進(jìn)程來說,只要自己忠于他們,不持功自傲,不仗著功勞目中無人,不結(jié)黨營私,不欺壓民眾肯定能得以善終的,他們雖然害怕開國功臣功勞太大,威望太高,可那些被處死的功臣那個不是觸犯了帝王的底線才被處死的,所以說要做一個忠君愛民之臣就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8

主動交權(quán),自污以證明沒有威脅,只想做個富家翁,或許能夠提高生存率。

成功之后,主動交權(quán),換點錢,然后在距離皇宮3-5公里的地方住下(不能太近,容易被懷疑對皇宮安全造成威脅,也不能太遠(yuǎn),感覺你在躲著皇上),不養(yǎng)親兵和太多家奴,自覺接受特務(wù)監(jiān)督,讓自己的老婆和皇后搞好關(guān)系(關(guān)鍵時刻能給皇帝說話,救你一命)但堅決不和皇子掛上一點關(guān)系,拒絕一切一切官場上的往來和拜訪,除了頂著皇帝的諭令,誰來都不見,就說自己身體不好,不見客,不參和,然后多取機房姨太太,兒孫滿堂。除了必要的宮廷宴席和皇帝皇后生辰,絕不進(jìn)宮,進(jìn)宮必帶上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和自己的孫子(很重要),把皇帝一頓夸,然后拉著自己的孫子,叫幾聲皇爺爺,然后跟皇帝夸夸自己的孫子,但一定一定一定要暗示皇上,自己的最看重的孫子以后要做個書法家,畫家(你就是說你這個孫子做菜好吃,想當(dāng)個廚子;木匠活好,想當(dāng)個木匠都可以)但就是不想走上仕途。

然后在皇帝身體不好的時候,你哪怕是再健康,也要吃點毒藥把自己搞成半殘,然后看風(fēng)向,如果沒事,你就半死不活的繼續(xù)上述步驟,如果皇帝還要搞你,你就進(jìn)宮,和皇帝說:我感覺自己快不行了,估計這是咱們兩個最后一次見面了,我這一輩子跟著您,無怨無悔,救民于水火,實現(xiàn)我一生抱負(fù),心滿意足,可我累了,官場太難,我不想家里人再在官場受苦,我死之后,我的族人會回到故鄉(xiāng),希望您賞他們點錢財,給一點照顧,讓他們做一輩子富家翁,無憂無慮。然后回家之后,半個月內(nèi),哪怕是自殺也要把自己能死,這樣能換來一族人富足,已經(jīng)是最好的結(jié)局了。

按我這套流程做,起碼應(yīng)該能保命,最慘也是保住晚節(jié),換來一族人的榮華富貴。




9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劉邦和朱元璋,這兩個皇帝都是非常在乎自己的權(quán)力,同時也是非常有手段捍衛(wèi)自己權(quán)力的人。

劉邦上臺之后,軍權(quán)更多是在幾個異姓王手里,因為當(dāng)時流行有功勞有軍權(quán)的人,攻成之后封王,所以,劉邦當(dāng)上皇帝之后,殺的主要是這些個異姓王。

到了朱元璋這一代,封王已經(jīng)不流行了,軍權(quán)更多集中在那些開國老將身上,因此,朱元璋殺的最多的是手下的文武大臣。

假如你是劉邦或朱元璋的將領(lǐng),建國后,你把兵權(quán)一股腦兒的交出,選擇去鄉(xiāng)下隱居,能不能保命?

這個要分兩頭來說。

劉邦

如果你是劉邦的手下,那么恭喜你,你應(yīng)該可以活命,因為留侯張良的例子擺在那里,劉邦還算是仗義的,你不要功名,我就給你利祿,許你一世富貴。

不過你隱居就要真的隱居,千萬別參與政治,暗中參與也不要,因為呂后在暗處盯著你。

朱元璋

如果你是跟著朱元璋打的天下,建國后,你主動交出兵權(quán),然后你就辭職隱居去了。

走到這一步,只能說你暫時沒有了危險,但是你依然不安全。

朱元璋很多疑,也很冷酷。

你交出權(quán)力,不問世事,仍然不能讓朱元璋對你一百個放心,因為你仍然有威信,朱元璋恰恰又是一個做事情做的很絕的人,他并不太在乎所謂仁君的虛名。

而且,朱元璋是通過編織謀逆罪來滅掉功臣的,一次就幾萬人,幾次下來,僅剩的開國功臣就可以用雙手來數(shù)了。

你盡管避世隱居了,但是如果胡惟庸或者誰不小心把你給放進(jìn)了謀逆罪里,你還是要把朱元璋殺掉的。

以上就是無月的觀點了,好自為之吧。


無月文化,品讀經(jīng)典,品味文化

10

如果是軍事將領(lǐng)的話,交出兵權(quán)頤養(yǎng)天年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你老實本分,不勾結(jié)官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亦或是恃功自專,驕橫跋扈。想要保全一條性命實在是太簡單了。

為什么題主會舉出劉邦或者朱元璋,是因為劉邦與朱元璋貌似給民間留下了擅殺功臣的壞影響。尤其是朱元璋,一度被民間刻畫為暴君一個,嗜殺成性。其實這都是“不從政不知政治之險惡”,就如同你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是一個道理。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劉邦,我自始至終都不認(rèn)為劉邦是一個擅殺功臣的暴君!

劉邦開國一共一百四十三個功臣,劉邦只殺了韓信與陳豨兩人,也就是說開國功臣活下來了一百四十一個。至于韓信被殺,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事情了,其實韓信的死與呂后、蕭何有很大的關(guān)系,劉邦只是忌憚韓信的才能,并沒有直接想要殺他的意思。況且韓信本身的功高震主已經(jīng)嚴(yán)重威脅到了皇權(quán)。至于陳豨,那直接是造反,造反在歷朝歷代都是必死無疑的,這沒有什么可以辯解的必要。

總體來看,劉邦并不是那種兔死狗烹的主兒,所以題主要是在漢朝,交付兵權(quán)之后肯定能頤養(yǎng)天年。亦或者是還能到地方上當(dāng)個官員,總之肯定能善終。前提是不能造反、不能恃功自專。

朱元璋一直被人冠名以暴君形象,題主如果到了朱元璋手中能不能生存呢?

朱元璋曾經(jīng)對太子朱標(biāo)說過這么一段話:“文臣武將,相比之下還是武將好操控。文臣可用之但是不可親之;可御之但不可以信之。”為什么?因為文臣都是搞政治的,政治都是陰暗的,操縱權(quán)術(shù)的。

相比之下,朱元璋殺掉的文臣要比武將多得多:胡惟庸、李善長等等。武將之中的藍(lán)玉案,這都是當(dāng)時發(fā)生的大案件。筆者在這里要為朱元璋鳴冤,其實常遇春、徐達(dá)等人都是病死的,民間野史中老是說是被朱元璋害死的,還拿出一些無根無據(jù)的理由,目的就是為了黑化一下布衣天子朱元璋,筆者認(rèn)為沒有必要。畢竟歷史是要被尊重的。

現(xiàn)在我們再來分析他們被殺的原因。胡惟庸恃功自專、結(jié)黨營私,正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肯定死路一條;李善長是朱元璋為了過渡權(quán)力而不得不殺;藍(lán)玉驕橫跋扈、時?诔鲐,為了給孫子朱允炆留下一片太平江山,藍(lán)玉必須死。

綜上所述,朱元璋也并不是見人就殺的那種君王,至于發(fā)明的“剝皮充草”的酷刑,那也是針對貪官等不法官員的。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貪污和浪費都是一種犯罪”,很明顯,朱元璋在貪污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比較嚴(yán)格的。畢竟官員的貪污,極大程度上來自于平民百姓賦稅,官員貪得越多,百姓就越苦。

既然如此,若題主在明朝能夠主動交權(quán),歸養(yǎng)鄉(xiāng)里,那是絕對可以頤養(yǎng)天年的。

結(jié)束語:出于民間流傳的故事影響,人們很容易對劉邦與朱元璋產(chǎn)生一些誤解。事實上說破了就是:不威脅君權(quán)、不驕橫跋、不口無遮攔,這條命還是很容易保全的。這就是自古以來的常態(tài),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去找你麻煩,意外的幾率是非常之小的。

【文 / 楚南青史君】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