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問國民經(jīng)濟,我不懂,要問國民生活,略知一,二。因為就是在這個圈子里活著的。49年前,進行了土地改革,平均每人分3.5畝土地,房子一間半。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貧農(nóng),而中等戶基本自己種自己的。
這段時間百姓們沒意識到走共產(chǎn)主義,還象以前,省吃儉用,起早貪黑勞動,省下線,購買地畝。心里就是想,為子孫增加產(chǎn)業(yè)。
五四年成立初級社,土地完全歸并到生產(chǎn)隊里,剛建立,生活一般,但也能吃上飯。生產(chǎn)隊里,除了交公糧,其余分給社員,五四年至五七年,廣大社員沒挨過餓。到了五八年,吃大鍋飯,每家每戶,不得有鍋,有做飯燒火的鐵爐子,還添了大躍進,大練鋼鐵。每戶的鐵器被大隊干部和下鄉(xiāng)工作組收走,如銅臉盆,衣柜板吊,門上的鐵板吊,等等,拉走到一百里遠,鐵路邊上煉鋼鐵。為的是叫外國人參觀,樹立國際形象。
在大食堂門口,有社員們用盆和罐占了一行隊,伙房師傅,根據(jù)人口多少打給飯。然后拎到家吃。并沒有象電視里演的,有酒有菜,有白面饃饃,有餐廳,沒有這些,是作者編寫的。有下鄉(xiāng)工作組人員來回轉(zhuǎn),監(jiān)督著,。打回家的都是菜湯,稀粥,溜熟的紅薯。有時能吃飽,吃不飽就算了,再沒有了。想到那個年代,實在辛酸,幾乎落淚。
五八年陽歷九月份成起了大食堂,五九年春,沒有了糧食米面,食堂散了,社員們吃野菜,吃樹皮,或四處乞討。六零年至六一年,都在饑餓里熬煎度過。六二年稍有轉(zhuǎn)機,但也不行,夏季只分二,三十斤小麥,秋季分一百斤玉米,吃一冬就接濟不上了。那是何等年代。文革時六十多歲的人都記得,總為吃飯穿衣發(fā)愁。每人發(fā)七尺布票,那糧票只有上班人:,體制內(nèi)的人才發(fā)。打醬油,買咸菜都要占隊,有先有后。。這種情況,一服勞役出民工,如修水庫,挖海河,年輕人涌躍報名,為的混點飯吃,。
八零年分田到戶,解決了溫飽,改革開放象春風(fēng)化雨,恩澤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