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中國古代那些實際掌權、堪比皇帝的女性,近年來的歷史電視劇已經演繹得很多了。比如戰(zhàn)國時期的宣太后、西漢的呂雉、唐朝的武則天、遼朝的蕭太后,以及在中國歷史上名氣相當不怎么樣的清朝的孝欽顯皇后(我們更習慣叫她慈禧太后)。我在這里再補充幾位太后——

1.北魏文明馮太后: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她的偉大和她的養(yǎng)孫(也有人懷疑是她的兒子)孝文帝元宏聯(lián)系在一起。被后人傳頌的孝文帝改革,其實前期一直是由馮太后在推行,孝文帝不過是繼續(xù)了她的政策而已。而她在位期間大權獨攬,對兒子拓跋弘和孫子元宏都可謂嚴苛,實在有女主氣象。

2.北宋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由于“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劉娥被后世畫成了一個大白臉,實際上她卻被正統(tǒng)史官們贊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賢明皇后。宋真宗去世后,她垂簾聽政十一年,輔佐自己的養(yǎng)子宋仁宗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仁慈、最賢明的君主之一。

3.北宋宣仁皇后高滔滔:這位皇后更厲害,被大臣們捧成了“女中堯舜”。實際上,她的能力不僅比不上堯舜,甚至連宋朝的劉娥都比不了。然而由于她全力支持舊黨復辟,滿足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才使得她贏得了比無數女主更高的評價而已。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最佳貢獻者
2

碼字不易愿君珍惜

說到歷史上女皇帝,那只有一個,那就是女皇武則天,歷史上卻有幾個大權在握卻不稱帝的女強人,像秦宣太后、西漢高祖皇后呂雉、北魏馮太后、清孝莊太后、慈禧太后,但是真的論起來真正達到權利巔峰的那只有慈禧太后一個。

初入宮廷,母憑子貴

慈禧,葉赫那拉氏,是清朝咸豐帝的妃嬪,也是晚清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tǒng)治者。

1852年作為秀女的葉赫那拉氏入宮,被咸豐皇帝看中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第二年便晉封懿嬪;1856年生下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后來的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

誅八大臣,初步掌權

咸豐皇帝突然病逝,讓不怎么平靜的清王朝又起波瀾。御前大臣載垣、肅順等八大臣與新皇帝載淳的生母皇太后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產生嚴重矛盾,為了遏制八大臣,慈禧鼓動慈安太后和聯(lián)絡小叔子恭親王奕訢發(fā)動政變,把顧命八大臣分別逮捕下獄。肅順和端華被賜自盡,其余大臣被發(fā)配。

公元1861年農歷11月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養(yǎng)心殿垂簾聽政。慈禧太后初步掌握大權。

貶親王,害太后,大權在握

把八大臣清理完后慈禧對權利的渴望更加厲害,她開始不滿足兩宮太后共同執(zhí)政。由于慈禧太后羽翼未豐、經驗不足,不得不暫時收斂獨攬大權的野心,但是隨著慈安太后突然暴斃,最后制約慈禧太后的那根線斷了,她借“中法戰(zhàn)爭”的失利和光緒皇帝親政,把以恭親王奕忻為首的軍機處全部罷免。至此,慈禧太后終于使自己擁有了不受制約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歷經三帝,獨攬大權

1861年咸豐帝突然駕崩,導致年僅六歲的愛新覺羅·載淳繼位,慈禧太后開始逐步掌權,直到同治十二年才不情愿的還政與自己的兒子,但是不到一年同治皇帝駕崩,為了不讓大權旁落,慈禧太后利用自己的權利,讓自己親妹妹的孩子愛新覺羅·載湉過繼給咸豐皇帝,隨著慈安太后的駕崩,恭親王奕訢的失勢,再加上對光緒皇帝的壓制,慈禧太后開始走上權利的巔峰。

1898年,戊戌變法中康有為,譚嗣同密謀囚禁慈禧太后,可惜被袁世凱告密,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在瀛臺,斬戊戌六君子立威,至此慈禧太后獨享大權,隨著光緒皇帝的駕崩,慈禧又選擇自己妹妹的孫子也就是愛新覺羅·溥儀過繼給同治帝做兒子,可以說在清末三帝時期慈禧太后可以說是一家獨大。

慈禧太后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統(tǒng)治者,雖然她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稱帝,但是她的政治手腕堪稱干練,利用親貴朝臣之間矛盾達到權力的平衡,使自己擁有絕對權威,清王朝也因為她的能力而續(xù)命數十年。

3

歷史上女老大,還是有一些的

清朝有兩個

大家都知道慈禧,葉赫那拉氏,這個人被稱之為老妖婆,掌權四十多年,熬死的皇帝都有兩個了。而且皇帝在位時,還是得聽她的

除了慈禧之外,還有一個,叫慈安,鈕鈷祿氏。慈安太后權力比慈禧還大,咸豐死后兩宮垂簾,慈安是老大,慈禧也得聽慈安的。不過相對于慈禧,慈安不太熱衷權勢,甘心當個人形圖章。她做過最出名的事,是下令斬殺了慈禧親信大太監(jiān)安德海

1881年,慈安暴斃

宋朝有一個,劉娥

劉娥是宋真宗趙恒老婆,出身歌女,估計還是二婚,在歷任皇后中,出去開國的,劉娥出身算是最低的。誰能想到,太平年代,一個二婚歌女竟然能成長為攝政太后?劉娥就做到了,厲害吧

都說北宋出相,有丞相都能說出廢帝話語,在丞相中也算是大名鼎鼎的寇準,就沒干過二婚歌女,讓劉娥給流放了……

大唐兩個有名的

一個叫武則天,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另一個叫韋皇后,是武則天兒媳婦,這個韋皇后干的事情太糟心,史官連她名字都不愿意提

武則天末年,大臣們聯(lián)合起來成功發(fā)動了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兒子李顯被推上了皇位

李顯登基,老婆韋氏順勢成了皇后,登基后的李顯對老婆韋皇后言聽計從,這韋皇后也就變成了實質性的女王

為啥李顯那么寵韋皇后呢?因為當年李顯落難時,韋皇后不離不棄,還給他生兒育女。從那時候起,李顯就發(fā)誓,要讓韋皇后隨心所欲……話說權力迷人眼,這韋皇后得勢后,遺忘昔日舊情,為自己登基,毒殺了丈夫李顯……

當然,結局不咋地好,讓太平公主聯(lián)合李隆基給干了

除了上面列舉的五個,還有北魏的馮太后、胡太后、大漢的呂太后、竇太后等諸多太后,這些就不一一列舉了

4

1、蕭太后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遼景宗繼位后,選為貴妃。969年(保寧元年),被冊封為皇后。971年(保寧三年),生遼圣宗耶律隆緒,后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遼景宗崩,遼圣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后,攝政。983年(統(tǒng)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后”。

986年(統(tǒng)和四年),宋太宗認為遼圣宗年幼而母后攝政,大舉北伐,以收復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軍兵分三路,東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敗,宋太宗下令全線撤退。在撤退途中,遼軍俘宋將楊業(yè),后者不降絕食而死。

2、武則天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后,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fā)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后,為其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于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謚為“則天順圣皇后”。

3、呂雉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4、馮太后

出身北燕皇族長樂馮氏,遼西郡公馮朗之女,生于長安。北燕滅亡后,沒入太武帝拓跋燾掖庭,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

時值政局動蕩,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依據祖制歸政于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疑為馮太后所鴆殺。馮太后擁立孫子拓跋宏即位,成為太皇太后。

二度臨朝稱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并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5、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tǒng)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

后聯(lián)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

5

中國歷史上掌握實權的女性多如牛毛,畢竟歷史的發(fā)展是先母系社會,然后才是父系社會的,而且中國歷史上確定封建王朝后,很快遵循儒家文化,倡導百善孝為先,所以皇太后都是有一定權利的,而且由于老皇帝駕崩,新皇帝即位,新皇帝都需要皇太后扶一程的。

縱觀歷史,個人認為,有幾位女性光芒格外耀眼:

1.呂后: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碭郡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后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并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在位時(前202年—前195年)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tǒng)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其子漢惠帝在位時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實行無為而治,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2.竇太后:

孝文竇皇后(?—前135年),字漪房,清河觀津(今河北武邑)人 。漢文帝皇后。

出身名家,賢良淑德。漢惠帝時,被選為家人子,入宮伺候呂后,稱為竇姬。后被賜予代王劉恒,隨行代國,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恒即位后,冊立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景帝即位后,尊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后,尊其為太皇太后。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隨漢文帝合葬于霸陵。

竇太后曾經垂簾聽政,權傾朝野,有著更改歷史的機會,但她還是一位偉大的女性,輔佐了兒子景帝和孫子漢武帝。

3,武則天

武則天,大家都很熟,唯一的女帝,在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之間,承上啟下,意義非凡,偉大的女性。

4,蕭太后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遼景宗繼位后,選為貴妃。969年(保寧元年),被冊封為皇后。971年(保寧三年),生遼圣宗耶律隆緒,后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遼景宗崩,遼圣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后,攝政。983年(統(tǒng)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后”。

5,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出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yǎng)、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6 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tǒng)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后聯(lián)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tǒng),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fā)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于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后,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后,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二日(陽歷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在儀鸞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貪戀權勢,窮奢極欲,目光短淺,葬送了大清王朝,也開啟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史,屈辱史。她有著眾多機會,卻是把中華民族帶進了溝里,她也成了中華民族的罪人。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你們認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掌握權柄的女性還有哪些呢?

歡迎關注@生命丹師,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

【照片來自網絡,侵刪】

6

首先,可以用描述性的文字,比如女性大權在握,等。

其次,中國歷史從秦始皇開始采用皇帝制度后,自有一套禮儀制度。尊重歷史,不可太過隨意,尤其是“女王”一詞,在西方更常見,在我國歷史上西域或藩屬國有過,但朝廷只會冊封親王、郡王等,不會冊封女王。比如,武則天稱帝后,百官上朝只能高呼“皇帝萬歲!”不可能喊“女皇陛下”。

第三,中國歷史上,對女性的認識,是以分工來論的,即“男主外,女主內”。女性地位降低是從“三從四德”開始的,是變態(tài)文人的自娛自樂,是女權主義對歷史的污蔑。

簡而言之,中國歷史上女性影響力的并不小,只是出頭露面的不那么多而已。

從秦始皇之后,試述之:

1.呂后

漢高祖劉邦結發(fā)之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后人認為開外戚專權之先河,被司馬遷列入帝王本紀,即《史記?呂太后本紀》。

2.竇太后

漢文帝劉恒皇后;漢景帝劉啟生母,尊為皇太后;漢武帝劉徹祖母,尊為太皇太后。喜黃老之術,權傾朝野。

3.王太后

漢元帝劉奭皇后;漢成帝劉驁生母,尊為皇太后王家外戚專權;漢成帝無子,立劉欣為太子,繼位后,是為漢哀帝,尊其為太皇太后,利用外戚祖母傅家、母親丁家等打壓王家;

漢哀帝死后無子,王太后控制朝廷,立漢平帝劉衎,時年九歲,仍尊為太皇太后,臨朝稱制,其侄大司馬王莽秉持朝政。

漢平帝死后,孺子嬰繼位,王莽篡位,王太后無力控制朝廷,責罵王莽父子,摔壞傳國玉璽一角。八十四歲薨,與漢元帝合葬渭陵。

4.賈南風

晉惠帝司馬衷皇后,賈逵孫女,賈充之女。為太子妃時,即敢擊打有孕嬪妃腹部,致其流產。為皇后,矯詔廢了對其有恩的太后楊氏,囚禁并餓死楊氏,誅殺楊氏外戚;掌控皇帝,誅殺大臣和皇親國戚。

后被毒殺,引來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后世惡評甚多。

5.獨孤皇后

隋文帝楊堅皇后,與楊堅并稱“二圣”。

6.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7.太平公主

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也曾權傾一時,大臣多為其用。多次參與政變,被李隆基賜死。

8.韋皇后

唐中宗李顯的第二任皇后。在武則天退位,李顯繼位后,勾結武三思,提拔韋氏外戚,毒死李顯,立李重茂為帝,臨朝稱制。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其被殺于宮中,貶為庶人,史稱韋庶人。

9.劉娥

宋真宗第三任皇后,北宋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常與呂后、武則天并稱,后人贊之:“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平民出身、再嫁之身、帝王袍服都是她的傳奇;培養(yǎng)出宋仁宗,因太嚴而太仁,但不失明君;掌朝政,壓制黨爭,都是她的政績。

《貍貓換太子》的反派主角,應該是有人政爭的手段。遲遲不愿還政皇帝,實在是皇帝太嫩,不能掌控朝局。以后禮下葬仁宗生母,盡到禮數。

10.高滔滔

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宋哲宗祖母。

仁宗皇后曹皇后的外甥女。

宋神宗即位后,雖不干預朝政,然傾向保守。

宋哲宗繼位時,只有十歲,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重用司馬光,廢止新法,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后人稱之“女中堯舜”。

11.蕭太后

遼景宗耶律賢皇后,遼圣宗耶律隆緒生母。耶律隆緒繼位后,被尊為太后,臨朝攝政27年。

檀淵之盟的主角,重用韓德讓,成北國傳奇。

12.梁太后

夏毅宗李諒祚皇后,夏惠宗李秉常生母。先嫁李諒祚妻兄,后與李諒祚偷情,借李諒祚之手,鏟除夫家,廢掉原皇后,自己做皇后。

李諒祚死后,7歲的李秉常繼位。梁氏尊為太后,開始攝政。因漢人身份,為討好黨項貴族,廢除李諒祚的漢化政策,與宋軍連年鏖戰(zhàn)!皾h人習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這樣的事情綿延不絕。

13.孝莊太后

皇太極莊妃,順治生母,康熙祖母。勸降洪承疇,立順治帝,為保順治,下嫁多爾袞,培養(yǎng)康熙,等等。

14.慈禧太后

老佛爺的故事和傳奇,天下流傳。

以上,僅列出大朝代、名傳后世的掌權女性,希望能夠符合提問者的要求。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會盡快刪除或改正)

7

中國歷史上哪些女王?好像有不少。

1、漢朝:呂后:

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后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并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竇太后(竇漪房):西漢時期的一個大美人,出身貧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備受命運垂青,由民女到宮女到皇后,太后,直至太皇太后,,最后成為輔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漢江山的杰出女性。

2、唐朝:武則天,中國第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67歲)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并稱為“呂武”。

3、宋朝:慈圣光獻皇后曹氏

慈圣光獻皇后曹氏(1016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宋仁宗趙禎第二任皇后,出身于高門世家“真定曹氏”,宰相宋庠曾評價:“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

曹皇后的祖父曹彬為北宋開國功臣,父親曹玘,曾祖父為魏王曹蕓。曹氏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被冊立為皇后,宋英宗、宋神宗相繼即位,尊為皇太后、太皇太后。元豐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歲,謚號“慈圣光獻皇后”。

4、遼國蕭太后

蕭綽(953年6月18日-1009年12月29日),小字燕燕,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時期。

蕭綽為后族重臣蕭思溫之女,保寧元年(公元969年)遼景宗耶律賢繼位后,選為貴妃,五月被冊封為皇后。保寧三年(971年),生遼圣宗耶律隆緒。遼景宗在位期間,蕭綽即參決軍國大事。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賢去世,耶律隆緒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后,蕭綽開始27年的臨朝攝政生涯。統(tǒng)和元年(983年),耶律隆緒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后”。

5、清朝: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yǎng)、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tǒng)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后聯(lián)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tǒng),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fā)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于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后,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后,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二日(陽歷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在儀鸞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東陵。

如果覺得還有可以一起交流。

8

呂后、馮太后、慈禧太后。呂后連自己立為皇帝的親孫子都可以廢黜殺掉,未稱帝而已,稱制,馮太后殺掉兒皇帝獻文帝,當然不是親兒子,北魏,立子殺母,馮太后是嫡母。并且呂后和馮太后有一個共同點,都適合當時社會情況促進了社會發(fā)展進步,司馬遷對呂后評價是“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zhàn)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边@是對呂后極高的評價,劉邦稱帝12年戰(zhàn)亂不斷,忙于平定異姓諸侯王,呂后根據劉邦制定的休養(yǎng)生息,使社會得到喘息,可以說打下了文景之治的基礎,可以說這是對呂后執(zhí)政極高的評價。馮太后因為兒子(嫡母)獻文帝看不慣她養(yǎng)男寵(這點和呂后有相似之處,呂后養(yǎng)審食其)殺死李弈,廢掉獻文帝,還立獻文帝兒子孝文帝,馮太后改革主要是均田制,極大的促進了社會財富的積累。此項政策一直延續(xù)到隋唐時期,隋唐盛世都有這方面的原因,后來由于各種原因才廢棄。同時馮太后加速了北魏鮮卑政權漢化,加速了民族融合,為北魏政權穩(wěn)定起到了極大作用。

最后一位是慈禧太后,由于禮法制度的鞏固,慈禧太后相比前兩位就顯得保守多了,慈禧太后從1861年辛酉政變到1908年去世,掌權長達48年,兩度垂簾聽政,第二次垂簾聽政,光緒帝形同囚犯,如果不是西方列強和國內壓力,廢黜光緒皇帝極有可能,F(xiàn)在通過光緒尸骨頭發(fā)檢測光緒極有可能是毒死,這個最大嫌疑對象就是慈禧綜合看,呂后、馮太后、慈禧太后都可以廢立甚至殺死皇帝,不是皇帝勝似皇帝,完全當得女王二字。

9

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女王的不多,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幾位。

陳碩真,唐代浙江農民起義軍女首領。永徽四年,浙江一帶農民不堪官吏貪求及豪強逼掠,陳碩真與妹夫章叔擁胤組織農民起義,自稱“文佳皇帝”,后來失敗被殺。

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孝莊文皇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yǎng)、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馮太后,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文成帝死后,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獻文帝死后,馮太后擁立孫子拓跋宏即位,成為太皇太后。二度臨朝稱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被后人稱為北魏版“武則天”。

蕭綽,小字燕燕,人稱蕭燕燕,耶律賢的皇后。耶律賢去世后,耶律隆緒繼位,尊為皇太后,開始27年的臨朝攝政生涯,在這期間遼朝進入最鼎盛時期。

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西遼德宗耶律大石之女,西遼仁宗耶律夷列之妹,西遼第四任皇帝。為了效仿遼圣宗的母親蕭綽,故自稱承天后(承天皇后)、承天太后希望自己能像蕭綽一樣使遼國強大,確實,在耶律普速完統(tǒng)治下,西遼國力達到了頂峰

武則天,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

韋皇后,唐中宗李顯第二任皇后。唐中宗復位后,就開始干攝朝政。李顯去世后,擁立溫王李重茂為帝,臨朝稱制,禍亂朝綱。并欲效仿武則天,自居帝位,后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殺死。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tǒng)治者,攝政期間負面評說比較大,不管怎么說,大清在她手中滅亡。

10

中國歷史上有4個女皇帝:

北魏殤帝元姑娘,文佳皇帝陳碩真,武周皇帝武則天,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但嚴格意義上,將只有武周皇帝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

一、北魏殤帝元姑娘

北魏殤帝,史稱“元姑娘” ,是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充華潘外憐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

本應封為公主,而時局危險,所以她的祖母、掌握帝國實際大權的皇太后胡氏對外宣稱她是男性(即為皇子),并大赦天下,襲用孝明帝年號武泰。元氏即位當天便被廢黜,且也未實際登基。

二、文佳皇帝陳碩真

陳碩真為唐高宗時睦州清溪縣(今浙江省淳安縣)農民起義領袖,本為女巫,自稱從上天回到人間,化身為男子,以妖言惑眾。公元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稱“文佳皇帝”,但起義很快失敗,她本人也于當年十一月被殺。

三、武周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公元690年廢唐建周,稱“大周圣神皇帝”,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武周皇帝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她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chuàng)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wěn)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四、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公元1163年,耶律普速完的哥哥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去世,由于太子耶律直魯古年幼,所以耶律夷列遺詔讓妹妹耶律普速完臨朝稱制,是西遼第四任皇帝。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