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感覺主要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演義宣揚的是以劉備為正統(tǒng),劉備是正面人物,桃園三結(jié)義,諸葛亮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這些都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大家所深深的喜愛!

曹操是一個反面人物,也是一個很有特點的人物,曹操的形象一直不好,其實曹操很有能力,三國志認為,劉備的能力不如曹操,但劉備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曹操陰險,劉備義氣,通過曹操,更能體現(xiàn)出劉備的偉大形象。

還有諸葛亮一生追隨劉備,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是一代賢相,大家每每讀到夷陵之戰(zhàn)和秋風五丈原,都不忍看下去,都是滿滿的愛,無限的憐惜!

其實魏國滅亡的最早,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了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政權(quán)就落入司馬懿父子之手,魏國已名存實亡。

最佳貢獻者
2

受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太深了,三國演義家喻戶曉。羅貫中筆下的劉備漢室之胄大漢之皇叔,代表了正義,正統(tǒng)。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忠君報國思想正是中華文化精髓。關(guān)張趙馬黃個個忠勇仁義,深入人心。蜀漢雖短影響深遠的意義在于中華民族痛恨分裂的大一統(tǒng)思想。

3

羅貫中的一部三國演義,寫活了這段時期的歷史,使得三國時期成為人們最為熟知的歷史時代。

央視的電視劇,更是拍活了各個人物形象,第一集張飛用手磨碎關(guān)羽的綠豆,關(guān)羽耷拉著眼皮說了句:你是買豆子,還是來磨豆子的啊,這個鏡頭,現(xiàn)在想起還忍不住發(fā)笑。

人們只所以更加喜愛蜀漢,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中,以劉備為漢朝的正統(tǒng),為蜀漢的重要人物都賦予了獨特的性格,劉備的仁義,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關(guān)羽的忠義,張飛的莽撞可愛,渾身都是膽的趙云,老當益壯的黃忠,號稱三國第一戰(zhàn)將的馬超,腦海中都有了鮮明的印象,小說和電視劇對蜀漢人物的設(shè)定,都符合中國人傳統(tǒng)道德,具有優(yōu)秀品質(zhì),更易于被人們接受和記憶。

全國各地方戲劇,說書人到處都在傳播的三國故事,更加鮮明的贊揚蜀漢。關(guān)羽更是被奉為武財神。

劉備賣草席出身,卻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取得三分天下的功績,這也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人對知識分子的角色定位,自古以來文人都對諸葛亮推崇備至,各個時代也會誕生相關(guān)贊揚的文學(xué)作品,不斷加固人們對蜀漢人物的喜愛感覺。

即使現(xiàn)在我們知道真實的歷史與文學(xué)作品相去甚遠,仍然不妨害我們對文學(xué)人物的喜愛,就像司馬遷寫的趙氏孤兒一樣,雖然我們都知道基本是假的,但是我們就是喜歡里面的人物。

與其說中國人更喜歡蜀漢,倒不如說是中國一向都喜歡正義凜然的英雄人物吧。

4

原因很簡單:沒有蜀漢這個政權(quán),三國這個故事就沒有那么精彩。

蜀漢有一組武將與君王的傳世佳話

蜀漢有一組文臣與君王的傳世佳話

蜀漢有一縷起于青萍之末的平民氣息

蜀漢有一股逆天改命的進取精神

說句題外話從商湯到清朝,老百姓對那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員耳熟能詳?最有感情?看看王者榮耀連馬超都出了。

在三國后不久兩晉南北朝提猛將是關(guān)羽張飛,提君臣便是三顧,到后來提兄第都說寧學(xué)桃園三結(jié)義,不學(xué)瓦崗一炷香。

劉備一伙后來被士大夫和百姓傳唱了近兩千年原因無他:他幾乎達到我們對每一個階層的上限與美好的向往。

他們出身大多寒微,又讓大家有了很強的代入感,

一個賣草鞋的破落戶,一個殺人逃犯,一個流氓頭子,還有一個雙親死去在家種地吹牛的中二書生。

然而這里面卻誕生了華夏文明智慧的化身,仁義武勇的極致,當時天下唯二的英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盡力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人,為在亂世為準則的人。身邊會聚集什么人?

是轉(zhuǎn)戰(zhàn)千里,不說一句怨言的張飛,是尋兄的關(guān)羽,是千里尋主的廖化,是沖陣救主的趙云,是鞠躬盡瘁的孔明。

亂世的黑暗不僅是兵戈不斷,還有人心險惡,禮樂崩塌。

大多人們在這亂世里希望這光明早些到來。這種光明不僅是重鑄秩序,重建禮法。還有充滿的人性的光輝。

這種光芒不怎么明亮。可在黑暗包圍中不會被吞沒,一直給予人們期盼的溫暖。

劉備集團那些英杰們曾經(jīng)帶來過這樣的光輝,雖然在漢末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黑暗時期里像流星一樣轉(zhuǎn)瞬即逝。

在他們奮斗的幾十年里,不離不棄,有始有終。百折不撓,壯心不已。 沒有殘害過百姓,沒有在昏暗的世道里和光同塵,助紂為虐與那些劊子手同流合污。

與劉備在一個時代同為英雄的曹操,他比劉備出身更優(yōu)秀,能力更強,文采更好,本錢更大。

但他出身高門不知小民如何生活,他也有一顆打破亂世赤誠的心,但也在亂世爾虞我詐,變得逐漸黑暗,生人婦、高稅率,在亂世大興土木建漳水三臺,大興徭役。左手寫出“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钡膫ゴ笤娋洌沂帜弥乖娋渲械默F(xiàn)實景象的屠刀。

屠徐州、屠彭城、屠興國、屠宛城。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換做你是建安十三年襄陽百姓,你能不跑么?

盤點一下與劉備集團同時期的其他典故

有的英雄,聽到磨刀霍霍,就去殺人全家。當面燒信件看似大氣,背后去偷看拉清單。

七萬降兵有沒有混進來的奸細?有殺錯沒放過,屠光光。 浪費糧食!

荀令君是我之子房,奈何心念漢室,那請你喝藥趕緊去死吧,我該當魏公、魏王、魏武帝

于禁、樂進、張遼、徐晃,勞苦功勞,奈何不姓夏侯不姓曹,讓你封侯就不錯了。

有的雄主,用得著你時同坐一輛車,用不著你時堵門放火,賜死你兒子。 靠大都督逆風翻盤,坐穩(wěn)江山后流放他兒子。靠名將逆風翻盤,坐穩(wěn)江山后修書一封罵死名將。

有的狼顧,承老板三代人知遇恩情,為少主四友,兩次托孤輔政,恩寵無二。 打順風仗時血流遍地,筑京觀以煊赫武功。打逆風仗時龜縮不出,千里請戰(zhàn),女裝加身。 指洛水為誓,保政敵太平,秋后算賬,滅人滿門,凡有八族,誅殺異己。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永嘉之亂,神州陸沉!

劉備集團帶來歷史精神的符號有上述的蠅營狗茍?

黃權(quán)走投無路投奔了曹魏,劉備是怎樣對待他家人的?他的兒子黃崇是為季漢殉國的第一批人。

糜芳叛變讓關(guān)二爺敗走麥城,哥哥糜竺請罪,劉備沒有遷怒他。

在劉備一伙的事跡中,看到很多那種普羅大眾對人性的期盼。 桃園結(jié)義是假的,但劉關(guān)張的情義用了一生鑒定這個友誼。

攜民南下是愚蠢的,但在古典史上與百姓甘于同敗是很罕見的。有些東西為何只需要堅守的,這種堅守恰恰是這幫“愚蠢”的人們。

為何季漢更得人心?我相信因為對良心和道義的人畢竟還是大多數(shù)。

當其他黑暗時代到來時,他們的精神激勵一個個后來者們。

激勵岳武穆的是關(guān)云長,激勵文天祥的是諸葛亮。


當近八十年前那場浩劫到來時,是那些可愛的人有千里走單騎的決然,是出師表那句“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的義無反顧!

我們的史詩故事,崇尚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孟子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正是說大義難得。

外國人讀三國演義、三國志、做三國游戲,無不贊嘆他們“的騎士精神”

全站三國的制作方給劉備集團這樣的評語

曹操或許是那個年代的需要的領(lǐng)導(dǎo),但劉備是中國人需要的英雄。

在這個國家民族,最混亂迷茫的時期,真的誕生了這么一群人, 哪怕在史料缺失,很多事跡被湮沒的情況下,依然成為了華夏文明的贊美。

在那個人命如草芥,道德淪喪,末日一樣的世界。 真有有一伙人心向光明,逆風而行。

季漢這批人,他們的故事帶來精神符號充滿了人民對義氣、勇氣、智慧、仁德的期待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這一條,季漢做到了。人民自然更有好感,就該被這個民族以史詩的方式傳唱。

5

謝邀。

漢末三國,是個精彩紛呈、英雄輩出的年代。蜀漢偏安一隅,綜合實力在三國當中是最弱的,僅傳二世而亡,但卻圈粉無數(shù),在笑談君看來,這不僅僅是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的功勞,和劉備、諸葛亮等人的為人也有很大關(guān)系。

1、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百折不撓

劉備從184年黃巾起義時起兵,到赤壁之戰(zhàn)后的209年才有自己的基業(yè),足足25年。

這么多年,劉備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從老家幽州,跑到了南邊的荊州,部眾多次被打散,妻小多次失陷,當真是創(chuàng)業(yè)維艱。

劉備白手起家,面對這么多挫折,換了普通人,早就放棄了,而劉備就是靠著百折不撓的精神,支撐了25年,算是大半輩子,事業(yè)才有起色,不得不佩服。

2、劉備所倡導(dǎo)的仁德,在亂世當中彌足珍貴

對比三國之主,曹操自然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但有屠戮百姓這個污點;孫堅孫策,英雄豪杰但是短命,孫權(quán)左右逢源,關(guān)鍵時刻背信棄義。

劉備則是寬厚仁德,正史里的劉備,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戎馬一生,沒有使用過屠城、放水灌城的手段,因為他有一顆愛民之心。攜民渡江之時,劉備放棄了最佳撤退時機,也要和百姓一起走。

劉備也善待部下,徐庶天下大才,因為母親被曹操擄走,劉備沒有強留徐庶;黃權(quán)整建制投奔曹魏,劉備沒有為難他的家屬,所以,后來季漢滅亡之際,黃權(quán)之子黃崇感念恩情,甘愿戰(zhàn)死沙場。

亂世當中,爾虞我詐、利益為先,劉備的這種品質(zhì),實在是可貴。

3、劉關(guān)張兄弟情誼,感天動地

正史中,并沒有桃園三結(jié)義,但是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關(guān)羽、張飛都是萬人敵,很早就追隨劉備,前期劉備那么悲慘,三人始終不離不棄,其實以關(guān)羽、張飛的本事,如果投靠其他主公,早就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了。

關(guān)羽中途不得已降曹,曹操極其優(yōu)待,想要收為己用,然而關(guān)羽斬殺顏良報恩,之后掛印封金,拜書告辭,此等忠義之心,連曹操都對此敬佩不已,令部下不得追趕。

關(guān)羽死后,年過六旬的劉備,親自掛帥,傾全國之力為關(guān)羽報仇。且關(guān)羽、張飛二人的后代,也為蜀漢盡忠流血,關(guān)興深得諸葛亮器重、張遵隨諸葛瞻戰(zhàn)死綿竹……

4、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世楷模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后,開始起飛。

然而蜀漢的巔峰一閃而逝,失荊州、丟三郡、敗夷陵,蜀漢中青代人才傷亡殆盡,留給諸葛亮的完全是個爛攤子,“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出將入相,一個人挑大梁。身邊沒有五虎將,沒有龐統(tǒng)、法正,后主又不思進取,頂著這么大的壓力,諸葛亮五次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后世楷模。

劉備、諸葛亮之間至誠的君臣關(guān)系,是后世絕大數(shù)君臣都做不到的。

總的來說,在蜀漢政權(quán)里,我們更能感受到那一股人情味,更能感受到君臣之間的至誠相待,也更加緬懷那些逝去的英雄,對他們的壯志未酬感同身受。

6

喜歡一個東西需要理由么?不需要么?需要么?不需要么?!需要么?!

答案——不需要!

存在即合理,哪怕東吳這么不討喜,孫權(quán)人設(shè)這么渣,也還是會有人喜歡東吳,那故事更傳奇,人設(shè)更好的蜀漢為何不能讓更多人喜歡呢?!

蜀漢讓人討喜的地方:

第一,白手起家

現(xiàn)實中的富二代,拆二代相對來說還是很少的,窮人仍占世界的絕大多數(shù),而曹操祖父是太監(jiān),父親買了個太尉(三公之首),家世雖不能比肩袁紹袁術(shù),但也絕對是家大業(yè)大了;而孫權(quán)更像個拆二代,本來孫策打下江東,正是要振翅高飛的時候,偏偏20多歲就被刺殺,18歲的孫權(quán)坐的江東,這得拆多少房能賠這么多!而劉備出場就是“織席販履”,地氣可以說是接的充足,沒錢沒權(quán),還沒人,直到現(xiàn)在大部分三國類游戲,普通默認選孫權(quán),天堂模式選曹操,地獄模式非劉備莫屬了。地氣足,當然受大部分人喜歡。

第二,關(guān)張馬黃趙

劉備能力不如曹操,實力也不如曹操,孫權(quán),但是要是比戰(zhàn)將蜀漢卻誰也不怵,拋開《三國演義》關(guān)二爺有實力問鼎三國第一將,而且前期,劉備對大部分人的吸引力完全不如關(guān)羽,張飛。趙云加入后這一現(xiàn)象更明顯,關(guān)張趙成了劉備的護身符,劉備無論跑到哪都受歡迎,多少大勢力都被滅了,而劉備依然在突突突,可能就是因為劉備有猛將罩著,就算不為劉備,為了能招攬一下猛將也值得收留劉備(雖然沒有成功的)。在黃忠和馬超加入后,關(guān)張馬黃趙絕對可以稱得上三國第一打手團,關(guān)羽萬軍中斬顏良,黃忠陣斬夏侯淵,即便放到整個歷史長河中,也都是比較少有的斬大將記錄。可以說五虎上將撐起了蜀漢的大半邊天。

第三,鞠躬盡瘁諸葛孔明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三國志》如此評價諸葛亮,治國理政諸葛亮絕對的一把好手,雖然軍事,將略不是最擅長的,但也不差。《三國演義》更是“狀諸葛多智幾近妖”。三國有兩個人格魅力爆棚的丞相,曹丞相和諸葛丞相,而且事實上曹魏和蜀漢都有相當多的忠實粉絲,而高風亮節(jié),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無異是蜀漢大量粉絲的重要來源之一。而且諸葛亮以曹魏五分之一的實力跟曹魏打的平分秋色,而且始終保持進攻態(tài)勢,諸葛亮的牛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想象的。

有以上幾個原因,即便蜀漢勢弱,即便季漢最先滅亡,仍然擋不住人們對蜀漢的喜愛,擋不住人們對五虎將的推崇,擋不住人們對諸葛亮的崇拜!一個短短幾十年的割據(jù)朝代能做到這些已經(jīng)非常了得了,為何不喜歡呢?!

7

方圓論壇在線

嚴格來講,三國時期的正統(tǒng)政權(quán)并不是劉備的蜀漢政權(quán)。而是曹魏政權(quán)。原因也很簡單,司馬炎建立的晉朝是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而晉朝的建立又是篡取的曹魏政權(quán)而建立的。所以自然而然曹魏就成為了三國時期的正統(tǒng)政權(quán)。那為啥作為三國時期正統(tǒng)政權(quán)的曹魏在后世名聲沒有蜀漢大呢?而三國時期第二大政權(quán)東吳,更是成為了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角色。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宣傳的原因。

蜀漢之所以能被世人所熟知。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三國時期的正統(tǒng)政權(quán),代表著三國時期正義的一面。究極原因還是因為三國之后小說演義以及民間故事的不斷渲染所導(dǎo)致的。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社會上蔓延起一股“尊劉貶曹”的風氣。在這股風氣之下蜀漢的地位和影響被無限拔高。而曹魏和東吳則淪為了蜀漢的配角。之后無數(shù)的小說橋段以及民間故事都應(yīng)運而生。而在這些故事中,蜀漢永遠都是正面角色。

直到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jù)民間故事和三國史實為框架杜撰出了一部經(jīng)典的三國小說《三國演義》。此時推崇三國蜀漢劉備的潮流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在羅貫中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處處可見羅貫中對于蜀漢的同情和偏袒。蜀漢在羅貫中筆下儼然成了三國的主角。羅貫中在創(chuàng)作《三國演義》的時候也加入了一些個人的情緒。他在小說中譴責了統(tǒng)治者的殘暴和丑惡,反映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君的向往。

正因為有了這許許多多推崇蜀漢劉備的的小說故事。才導(dǎo)致很多人被潛移默化的影響開始同情蜀漢。實際上三國時期如果來劃分一下三個國家的實力強弱的話,蜀漢是最弱小的一個國家。之所以曹魏會第一個滅亡蜀漢。一方面是柿子撿軟的捏。另一方面,雖然蜀漢實力比不上東吳。但蜀漢很有進取心。這一點是曹魏所忌憚的。不想東吳因為深受世家大族的掣肘。孫權(quán)只想著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相對而言東吳對曹魏的威脅并不直接。兩相比較之下,蜀漢自然是第一個要被曹魏滅亡的對象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guān)注轉(zhuǎn)發(fā)評論支持一下。

8

蜀漢雖然在三國中最早滅亡,而人們對其很懷念,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蜀漢出了一個智神諸葛亮,這個人物有很多閃光的優(yōu)點,比如智慧超群,料事如神。在初出茅廬前,就能預(yù)見天下大局的發(fā)展趨勢。劉備慕名三顧茅廬,請其出山當了軍師后,按照他的計謀,制定了聯(lián)吳抗魏的策略,打了許多勝仗,最后占據(jù)蜀地,才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其二,諸葛亮忠心事主,為人重義氣,堪為師表。做事又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所寫《前出師表》感人至深,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動了無數(shù)人,并為后人留下了一個很完美的形象。

其三,諸葛亮之外,蜀國還出了劉備、關(guān)羽、趙云、張飛、姜維等許多杰出人物。這些人物在作家羅貫中的筆下都寫得很動人,因為其在創(chuàng)作中,是將蜀漢的故事放在最主要的筆墨上去表現(xiàn),所以,蜀漢的一群人物也從正面描寫得最生動,這些人也幾乎成了后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榜樣。

此外,三國鼎立的另兩個國家,雖然滅亡在后,也有許多傳奇人物的故事,但這些人物的形象大都不是以正面完美的形象去塑造,尤其中性及有缺陷的人物寫得多,這些人也寫得很生動傳奇,但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卻不完美,所以,這也成了人們只同情和懷念蜀漢的一個重要原因。



9

1.蜀漢的英雄人物多,講義氣。劉備,關(guān)羽,張飛,黃忠,馬超,趙云,諸葛亮,龐統(tǒng),哪個不是響當當?shù)挠⑿邸L覉@三結(jié)義,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青梅煮酒論英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草船借箭,隆中對等,都是關(guān)于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2.《三國演義》中把劉備寫成正義的一方,劉備是匡扶漢室的主角,為了突出劉備的正面效果,就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寫成奸雄,而把孫權(quán)寫成了江東鼠輩。三國之中,蜀漢最弱,人們會同情弱者不會同情強者,但蜀漢是代表著正義的,人們都是支持正義的一方,正義要努力戰(zhàn)勝邪惡,以弱勝強。

3.蜀漢代表著勵志的人生態(tài)度。劉備出身平民,以織席販履為業(yè),但他的理想是要做皇帝,靠著關(guān)羽和張飛兩兄弟就開始起步了。劉備的發(fā)展歷程可以說是整整的打了一個大圈,雖然屢戰(zhàn)屢敗,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但劉備是一直在努力拼搏,赤壁之戰(zhàn)時曹操已經(jīng)八十萬大軍了,但劉備還沒有放棄,而是繼續(xù)去努力,到做后占據(jù)荊州和益州,走向成功,從二十多歲一直奮斗到了六十歲,實現(xiàn)了他的理想。

10

三國里為什么更喜歡弱小的蜀漢?其實就因為蜀漢里有兩個人的魅力太強大了,首先是劉備,其人格魅力是關(guān)張趙馬黃以及諸葛亮等一大批武將謀臣追隨的最重要基礎(chǔ),再有就是諸葛亮,作為當時的“智圣”更是千百年來倍受后人推崇。有這兩位人氣大咖坐鎮(zhèn),才使得弱小的蜀漢最受人喜歡。

只要是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十之八九是更推崇劉備這個仁義君子的,因為老百姓一般是以道德品格作為評價標準。要知道,在三國那樣一個人心叵測的亂世,以德服人是最重要的,就是現(xiàn)在老百姓依然是尊劉抑曹的,在百姓的心里,君子永遠比小人更讓人喜愛,那么劉備究竟有哪些讓人喜愛追隨的地方呢?

一、重視兄弟情義,劉關(guān)張三結(jié)義。

桃園三結(jié)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提起劉備、關(guān)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lián)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后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jié)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句話是后人結(jié)拜乃至交朋友必說的誓詞,人們至今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堪稱千古流傳。

二、劉備的梟雄本質(zhì)、德高望重受人追隨。。

首先,劉備作為當時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一個政治集團首領(lǐng),是具備梟雄的特質(zhì)的,那些躊躇不前沒有主見的人,只能稱作庸人,而梟雄所需要具備的特性可以是殺伐果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等重要才能,這些多多少少都能在劉備身上體現(xiàn)。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劉備殺張裕一事,張裕是西蜀的的一個算命先生,經(jīng)常在劉備軍中散布一些不利的預(yù)言,導(dǎo)致軍中士氣低落,劉備很是不滿。后來出兵漢中時,張裕諫言不能出兵,否則出師不利,劉備沒有理會并且勝利歸師了,便借著此次機會想要除掉張裕。諸葛亮前來勸阻,說西蜀人才本就不多,為了處理好和蜀漢本地人的關(guān)系,即便他犯了罪也饒他一命罷。劉備這次卻沒有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斷然回復(fù)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意思是說,蘭草是芳香的,當然很好,但是如果生長在我的家門口,擋住了我的去路,我就一定要把它鋤掉。由此可見,劉備很是具有梟雄的特質(zhì)的,行事果斷,做事決絕,一點不拖泥帶水、優(yōu)柔寡斷。

劉備曾經(jīng)在汝南戰(zhàn)斗失敗差點自殺,后對追隨者說:“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隨劉備!備之命窘,累及諸君!今日上無片瓦蓋頂,下無置錐之地,誠恐有誤諸公。公等何不棄備而投明主,共取功名富貴乎?”此時劉備41歲,被曹操擊潰,無處容身,出道近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所幸,劉備在道德、聲望方面的不懈投入獲得了回報。雖然屢戰(zhàn)屢敗,九死一生,但是每次失敗甚至被打到全軍崩潰、丟棄妻子的險境下,又能收攏人馬,恢復(fù)氣象,他的團隊仍然忠心耿耿的跟隨他,并且不時有趙云、徐庶、魏延這樣能人投奔,糜竺、伊籍這樣的貴人相助。陶謙、劉表這樣的軍閥,甚至劉備的仇家呂布、曹操、袁紹都以接納劉備為榮。

三、君臣關(guān)系融洽,集團內(nèi)部關(guān)系和諧。

劉備和他的追隨者之間,能夠保持一種始終不渝的良好的關(guān)系,且相互信任。和曹操不同,曹操會因為僅僅想殺雞儆猴平息內(nèi)部反對之聲便殺了一直輔佐他的荀彧和崔琰,劉備在君臣之義方面做得要比曹操好得多。如果說曹操用人是以權(quán)術(shù)相馭,那么劉備用人則是靠性情相投,以感情相待。

先說一說劉備與文臣諸葛亮的關(guān)系,劉備和諸葛亮的關(guān)系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和諧的君王和丞相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呢,和張良之于劉邦又有些微妙的不同。若張良和劉邦之間的關(guān)系是透明的,能坦誠相待,張良也不會在劉邦大業(yè)已定的時候立即辭官隱居,除非他十分了解劉邦,并且知道他最終是容不下自己的。但是劉備和諸葛亮不同,劉備最后永安托孤的時候曾對諸葛亮講,如果劉禪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你就取而代之罷,這句話有幾分真情實意我不知道,但是歷史上關(guān)系鐵到能讓皇帝對宰相說出這句話的,唯此一例。其效果也十分卓著,君臣心心相印之下,又有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必然不會抹煞這份情誼。

再說一說與武將趙云的關(guān)系。其實歷史上并無“桃園三結(jié)義”但是這幾人確實是親若兄弟的,雖然表面以君臣相稱,但是私下里卻像親人兄弟。劉備一旦確認人忠心耿耿,便也會更加信任對方。比如長坂坡之戰(zhàn),劉備一眾人在長坂坡遭曹操追殺向南逃去,混亂之中手下大臣稟報:”趙云往北而去,一定是投靠曹操去了“。劉備揮戟指著那個大臣說”子龍絕不會棄我而去“果然不一會兒,趙云回來了,還救回了劉備的一家老小,由此可以看出劉備和趙云確實做到了肝膽相照。

劉備作為蜀漢集團領(lǐng)導(dǎo)者,具有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正如上面提到的重情重義、愛民愛才、寬厚仁義、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誠等,他能將一大批優(yōu)秀的政治、軍事人材收為己用。他的政治品格特點,是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思想理念的體現(xiàn),正是這個“惟賢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鑄成了劉備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劉備的一生霸業(yè)。正是領(lǐng)導(dǎo)人具有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才讓弱小蜀漢博得人們的喜愛。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