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下楚塞江郎,現在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詩人;出身于儒學世家;24歲中舉;曾組織過匡社,參加過武裝抗清斗爭,失敗后隱居于衡陽石船山,潛心著述,自稱“船山遺老”,而被人稱之為“船山先生”!

王夫之雖然具備較高的唯物主義思想,對當時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宋明理學持部分否定態(tài)度,并有一定的批評和批判,在其生活的時代具有相當的先進性和影響力,但總體而言,其思想和理念均仍屬儒家范疇之內,傳承延續(xù)數千年的“忠貞節(jié)仁”、“君權天授”、“綱常倫理”、“男尊女卑”等傳統(tǒng)儒教思維,在其意識中仍是根深蒂固,不可動搖!

武則天14歲入宮,后得李世民寵幸且甚愛之,親自將其改名為“武媚娘”,并封為才人。太宗病重之際,武才人就與太子勾搭成奸,感業(yè)寺內茍合亂交,褻瀆天地神明;李世民死后,不守貞節(jié)又委身于高宗李治為妃子,再醮新君,以儒家“貞節(jié)”而論則為無貞無節(jié),以“倫理”而言則又是典型之“亂倫”,故在王老夫子眼中,僅此項怕已經是禽獸不如之行,斥之為“無恥淫婢”亦不為過了!

王夫之是一代儒學大家,自以為是天日可表、俯仰無愧的儒家傳人,繼孔、孟之學,修忠孝仁義之德,所以具有堅定不移忠貞不渝的封建忠君思想。明亡之后,先是勇敢參加抗清斗爭,失敗后亦誓不降清廷,而是避世隱居山中,始終堅持不剃頭、穿明服。正因如此,則可以確定他對武則天“禍亂天下”擅自改唐為“周”的“罪惡行徑”,絕對是切齒痛恨的!也許在他看來,這就是地地道道的篡權奪位顛覆朝廷,其“惡行”無異于邊夷滿清之滅亡大明,罪無可綰,罪不容誅!再加上女人妄充皇帝,更是禍亂“綱!保q如牡雞司晨一般,是絕對無法為天下人所接受的!

現在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站在王夫之的立場上,以儒家正統(tǒng)史觀回頭再去審視武則天的所作所為:排擠陷害廢后王氏、蕭淑妃,并指使將其二人殺害;貶謫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于邊疆,又鴆酒分別將其毒殺;二廢太子;三殺宗室藩王;令軍民開鑿云岡龍門石窟與樂山大佛;在東都洛陽修建兩所雄偉明堂,內設儒、釋、道三教圣人塑像;代表唐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禪,以彰顯其之赫赫威儀!尤其是其主政初期,為鞏固地位而大興告密之風,重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侫臣,害人無數;鮮廉寡恥,淫婪之尤,身為女子,竟于后宮中廣置無數性奴“男寵”,宣淫無度……若果以此而論,則武則天又何嘗不是集奢侈淫亂狡詐狠毒于一身,為蛇虺蝎母之儔!

可能正是基于以上諸多原因,王夫之才痛恨得咬牙切齒地評價武氏曰:“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鬼神之所不容”者,可能是謂若鬼神有靈,感業(yè)寺中神前媾和之事,神豈能容?“臣民之所共怨”,“臣”之所“怨”,則長孫無忌、褚遂良事孰能不“怨”?被周興、來俊臣酷虐之官吏誰人不怨?“民”之所“怨”者,則大興土木修佛像、建明堂掠擾黎民,告密之風禍擾全國,民又豈能無“怨”?

(圖片來源于網絡,有侵則刪)

最佳貢獻者
2

讀歷史的人,不可不知王夫之!

按王夫之的說法,武則天生為萬人棄,死,上不了天堂,也入不了地獄。殺人不過頭點地,在中國最惡毒的詛咒,無非是罵人一句“下十八層地獄”,王夫之連地獄的門票都不給武則天。在神話傳說中,這種人叫孤魂野鬼,永遠得不到祭祀,永遠不得轉世。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人,離武則天時代整整一千年,武則天肯定不欠他一文錢。那么,王夫之為何要對武則天發(fā)出最強“詛咒音”呢?這要從王夫之的生平中,挖掘其思想動機。

王夫之出身于世家大族,按照正常軌跡,他應該走一條讀書做官的光明大道。王夫之也是按這條路走的,他13歲就考取秀才,23歲中舉。第二年,王夫之進京參加春闈,向人生的巔峰邁進。

可惜的是,那一年是崇禎十六年,大明江山搖搖欲墜,王夫之進京的道路,被李自成張獻忠阻隔。張獻忠還攻克了他的家鄉(xiāng)蘅州,抓捕了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逼王夫之為他們效勞。王夫之以毀容自殘的方式,躲過了張獻忠的強征。


又一年后,大明亡了,緊接著清軍入關。從那以后,王夫之的一生被劃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參加反清復明的武裝斗爭,第二階段甘做清貧的遺民,潛心做學問。

其實王家父子是晚明腐敗政治的受害人,其父王朝聘多次拒絕行賄,結果一輩子不得做官,最后憤然撕碎薦帖回鄉(xiāng)。按理來說,王夫之不該對這個混賬王朝有什么留念,可是滿清入關后,王夫之發(fā)誓終生不剃發(fā),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反清復明的武裝斗爭中。

此后二十多年,王夫之父子兄弟,先后加入章曠、堵胤錫、孔有德、李定國的起義軍,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王家多人因此喪生,王夫之也前后流亡十余年。


康熙年間,天下大定,王夫之反清復明的心死了,可依然過不了“貳臣”這一關。他從此隱居潛心著書立說,授業(yè)解惑,一生著作等身,成了明末清初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當然,王夫之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很大,他晚年貧困潦倒,靠親朋好友的救濟過日子。地方官多次給他送來資助,他不光不接受,甚至連面都不見。為此,他特地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這個“清”和“明”,誰都知道什么意思。

人生的最后八九年,王夫之多次病危,提筆困難,就是在與病魔的斗爭中,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王夫之去世前,給自己提前寫好了墓志銘:“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字而農葬于此。”


了解了王夫之的生平,我們不難看出,他其實是一位標標準準的儒家弟子,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所以,我們讀王夫之的史評,第一個特點就是,他愛憎分明,對相關人物要么大肆謳歌,要么無情鞭撻,讀起來如同撒了一把辣椒面,過癮。

王夫之史評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固守傳統(tǒng)道德思想,人物評價往往有失公允,難免有一種憤青的感覺。

這兩個特點之所以表現的那么強烈,跟他顛沛流離的一生密不可分,在磨難中,他像霜打的尖椒,愈發(fā)辛辣!

在王夫之的眼中,武則天就是他著力鞭撻的對象,她有四宗罪:

  • 1.欺君奪位,有違臣道



武則天以臣犯君,篡奪大唐江山,在王夫之眼中,就是亂臣賊子。又以女流之身凌駕于男人之上,跟滿清蠻夷欺凌漢民一個樣。

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道”,王夫之受盡磨難都不曾低頭,武則天受到他的譴責,就很容易理解。其實不光武則天,但凡君臣矛盾,王夫之的基本立場,就是倆字——忠君。

  • 2.二圣并駕,有違妻道

王夫之對歷史上的女政治家普遍評價不高,這跟他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關系,甚至常常帶有很濃重的“紅顏禍水”的思想。比如他罵王政君為“老妖”,罵劉娥是“牝雞”,客觀講,這些評價有失公允。


  • 3.侍奉父子,有違婦道

武則天不光是鳳在龍上,還嫁給父子兩代人,嚴重違背了婦德,這種行為,是王夫之這類道德至上的君子,所無法忍受的。

  • 4.殘害子女,有違母道

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總的來說,評價偏低,她的很多事件存在被污化的嫌疑,比如武則天殺子殺女?墒菤v史公然造假了,王夫之這一類人,出于個人立場,對造假采取睜一眼閉一眼的態(tài)度,甚至推波助瀾。


除此而外,還有殘殺大臣、宗室、族親等。所有這些行為加在一起,王夫之認為,武則天不是好妻子,不配做母親,不是好女人,不是好臣子,甚至她都不配做人。所以,王夫之說武則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這就是王夫之的狹隘之處,他雖然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史學家,可惜他不是政治家,不會站在天下蒼生的立場,看待政治利益的糾葛。他更不懂得,政治勢力在歷史發(fā)展中的階段性作用。

道德的價值是永恒的,但是如果唯道德論,無疑會陷于道德綁架的可怕泥淖。王夫之對武則天的評價,就是如此。

3

  1. 只是王夫之一廂情愿罷了,身處封建社會,身在棋盤之中,說出這樣的話不是很正常嗎?王夫之雖然說是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但是始終只是那個時代的人,充其量算靠前的那一批人,在任何封建時代,女子當皇帝是都不能容忍的,就算武則天是一個比當時的李顯、李旦更有能力的人也不行。
  2. 王夫之說的鬼神,本就是玄學,是不是真的存在還是個問題,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很多所謂鬼神的蹤跡都有了合理的解釋,既然鬼神未必存在,我們現在尚且都沒見過,他又怎么能說鬼神不容武則天呢?
  3. 還有臣民之所共怨,申明一點,武則天統(tǒng)治期間叫什么?那叫貞觀遺風,意思是有唐太宗李世民管理國家時貞觀之治的風范,百姓安居樂業(yè),憑什么民怨?要怨也是臣怨,武則天重用酷吏集團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腥風血雨,出名如狄仁杰都未能免俗在監(jiān)獄里走了一遭,是不人道,但做官有享受就有風險,這和工作是一樣的,真正的聰明人是懂得保護自己的,人家狄仁杰為什么就能從監(jiān)獄里出來,還能有個中華神探的稱號?憑的就是本事,古代當官有句話,叫做伴君如伴虎,和女人當皇帝有什么關系,男性帝王難道就不是老虎了?
  4.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王夫之不能容忍禮制的僭越,在他看來這是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那為什么他會這么覺得,王夫之的思想主張是天理在人欲,有點道家的味道,但是那個時代儒家興盛,隨著儒家不斷發(fā)展,武則天自然就被噴,因為儒家禮制十分重要,這是一種思想統(tǒng)治,比如說守喪,就算是宰相父母去世也要守喪,但是不反對有積極的一面,說到底,歷史上的人評價是隨著三觀的變化而變化的,現在你再看武則天,誰會覺得她惹得神人共憤?特別是怕老婆的仁兄,更不會這么覺得。

4

因為武則天敢為人先,敢擔罵名,有膽量,敢承擔巨大壓力,公然廢唐建周,登基為帝,成為歷史上第三位女皇。也因為她取代了大唐江山,建立了十六年之久的武周政權。所以被王夫之說她是“大唐第一紅顏禍水,臣民所怨,鬼神不容”。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