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御林軍離皇帝這么近,為什么不造反?關于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想反問一下,御林軍為什么要造反?

為了弄活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古代主要造反的是哪些人,都有哪些動機。


農民起義者造反

在古代的下層勞動人民,尤其廣大農民經常會受到官府苛捐雜稅的壓榨,如果遇到洪澇、旱實、蝗災等天災,莊稼顆粒無收,甚至連一頓飽飯也吃不上,這些農民有時實在活不下去了,如果這時候有人振臂一呼,農民們會很快會加入到起義隊伍,以造反的暴力手段來推翻皇帝的統(tǒng)治。比如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軍起義、綠林軍起義、李自成起義等等。農民起義者造反都是生活所迫。


手握重兵者造反

很多的朝代建立之初,一些開國功臣就會受到巨大的恩惠;实蹠n給有功之臣大片的封地,讓他們自行管理。還有皇帝的一些兒子會劃地封王,同樣有自己的藩地。還有早先的諸候、唐朝時期的藩鎮(zhèn)節(jié)度使、清朝的封疆大吏、各朝各代手握兵權的將軍,基本都是這種類型。這些人勢力范圍很大,隨著時間的推異,很多手握重兵者就會擁兵自重,野心急劇膨脹,一言不合或者利益受損就想去造反推翻皇帝,象西漢七王之亂、安祿山、朱棣、吳三桂造反等等。手握重兵者造反為了爭奪江山。


前朝遺民造反

歷史上還有一種造反的現象,就是前朝遺民的造反。這些人一般都是前一個朝代的殘余勢力或者前朝的皇室宗親,不甘心于前朝覆滅,想憑借個人威望或者依靠恢復前朝的口號來聚眾造反,以達到復國的愿望。比如秦朝未年的六國貴族后裔和項羽叔侄,《天龍八部》的鮮卑大燕政權慕容氏后裔慕容復、清朝前期的各種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和紅花會等等。前朝遺民造反為了復國。


民族部落勢力的造反

歷史上周邊的一些民族部落勢力,在其弱小的時候就會依附于中原王朝,俯首稱臣,連年進貢,一旦強大就會起來造反,搞得兵禍不斷,人民流離失所。比如三國時的孟獲、清朝的準格爾之亂。民族部落勢力的造反大都為了割據一方。


地方宗族勢力造反

地方上的宗族勢力聲望過高,一般也會暗中積蓄力量,伺機而動。他們最會觀察天下形勢,一般在天下大亂的時候趁勢而為,往往收獲最大。比如唐高祖李淵,比如劉縯、劉秀兄弟。地方宗族勢力造反為了鞏固自身利益。

御林軍為什么要造反?通過以上主要造反者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御林軍造反幾乎沒有什么動機,實力也不允許,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忠心,他們是皇帝的親信和最后的保障,保護皇帝才是他們的責任。

本人頭條號《走著聊著》,歷史領域創(chuàng)作者,歡迎點擊加關注,歡迎轉發(fā)、留言!

最佳貢獻者
2

拋開具體朝代,空談“為什么古代的御林軍不造反”是個特別沒有意義的事情。

為什么呢?

唐代的軍事架構,跟宋代的軍事架構,一樣么?

漢代的軍事架構,跟明代的軍事架構,一樣么?

你看,就算不了解古代的軍事架構,我們也能很容易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不同朝代、甚至同一個朝代的前期跟中晚期之間,軍事架構都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就像唐代,前期是府兵跟募兵結合,后期是神策軍跟藩鎮(zhèn)軍結合,咱們先不說禁軍作亂的可能性有多大,單說禁軍作亂干掉了皇帝,四方勤王這事你要怎么搞定?

什么?搞不定?搞不定你還做什么亂……過把癮就死么……

御林軍造反,“殺了皇帝,挾持所有大臣,自己稱帝”這種事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中央軍隊在整個軍事系統(tǒng)中必須占據一個絕對的強勢地位,以至于他們一旦造反,就有把握控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繼而鎮(zhèn)壓各地潛在的反抗勢力。在中國的歷史上,恰好有這樣一個時期是非常符合題主你的要求的

那就是五代到北宋初期。

自唐末以來,五代的各個君主都充分認識到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這個真理,所以從后梁開始,大家就都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軍事體制改革工作,總體的思想就是加強中央軍隊建設,逐步削弱藩鎮(zhèn)勢力。那么這種建設有沒有成效呢?

成效十分顯著。

不過再成效顯著的同時,也出現了題主你擔心的這種情況。咱們來看看五代這些帝王都是怎么沒的——

后梁太祖朱溫,晚年跟兒媳婦們玩耍雨露不均,最后被自己的兒子、郢王朱友珪帶著禁軍砍死在寢宮。這應該算得上是標準的禁軍作亂了。

后殂,帝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征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友文婦王氏色美,帝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友珪心不平。友珪嘗有過,帝撻之,友珪益不自安。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于東都,欲與之訣,且付以后事。友珪婦張氏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夫婦相泣。左右或說之曰:“事急計生,何不改圖?時不可失!”……勍以牙兵五百人從友珪雜控鶴士入,伏于禁中,中夜斬關入,至寢殿,侍疾者皆散走。帝驚起,問:“反者為誰?”友珪曰:“非他人也!”帝曰:“我固疑此賊,恨不早殺之。汝悖逆如此,天地豈容汝乎!”友珪曰:“老賊萬段!”友珪仆夫馮廷諤刺帝腹,刃出于背!Y治通鑒·卷二百六十八

那么做了皇帝的朱友珪快哉了么?很不幸,他快哉不起來。他登基之后的頭等大事,就是籠絡大將,到各地藩鎮(zhèn)進行封賞,還被當時藩鎮(zhèn)勢力中最強的楊師厚給敲了竹杠。

楊師厚既得魏博之眾,又兼都招討使,宿衛(wèi)勁兵多在麾下,諸鎮(zhèn)兵皆得調發(fā),威勢甚重,心輕郢王友珪,遇事往往專行不顧。友珪患之,發(fā)詔召之,云“有北邊軍機,欲與卿面議!睅熀駥⑿,其腹心皆諫曰:“往必不測!睅熀裨唬骸袄碇錇槿耍m往,如我何!”乃帥精兵萬人,渡河趣洛陽,友珪大懼。丁亥,至都門,留兵于外,與十馀人入見。友珪喜,甘言遜詞以悅之,賜與巨萬。癸巳,遣還。——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八

后唐莊李存勖,就是課本里報三失之恨的那位。在時局動蕩的時候對自己親軍“從馬直”的將領嘲諷了幾句,結果就被自己的親軍造了反,死在了皇宮大內。

是時,從馬直軍士王溫宿衛(wèi)禁中,夜謀亂,事覺被誅。莊宗戲從謙曰:“汝黨存乂、崇韜負我,又教王溫反。復欲何為乎?”從謙恐,退而激其軍士曰:“罄爾之貲,食肉而飲酒,無為后日計也!避娛繂柶涔,從謙因曰:“上以王溫故,俟破鄴,盡坑爾曹!避娛啃胖,皆欲為亂。——新五代史·伶官傳第二十五

那么殺了皇帝的郭從謙快哉了么?很不幸,他也沒快哉起來。李存勖的干兄弟李嗣源當時正在外面造反,你郭從謙干掉了皇帝,可自己也沒那個實力做老大啊!于是只好乖乖的把皇位再交給李嗣源,李嗣源先把他安頓到了景州,過段日子又把他弄死了。

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從謙為景州刺史,已而殺之!挛宕贰ち婀賯鞯诙

所以你看,這就是御林軍造反的下場,你造反很是簡單的,但是造反以后呢?你怎么保證自己能在皇帝的位置上坐穩(wěn)?朱友珪是朱溫的兒子,本身位高權重又在弄死他爹之后假傳了圣旨,但也要討好各地藩鎮(zhèn)才能在這個位置上坐下去。郭從謙作為一個普通的御林軍將領,干掉皇帝之后只好乖乖的把皇位交給實力更強的人,最后還難免落下個身死名敗的下場,這哪里快哉了?

那么有沒有御林軍將領造了反,又坐穩(wěn)了皇位,真正快哉的人呢?

你別說,還真有。這里請允許我為你介紹大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武術家、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匡胤。

關于陳橋兵變的細節(jié),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我在這就不予冗述了。不過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整個后周禁軍的組織架構是什么樣的呢?咱們用一張圖來說明這個問題


當時后周的禁軍系統(tǒng)有兩大部分,一個叫侍衛(wèi)親軍司,資歷比較老,一個叫殿前司,比較新銳。那么咱們從“太祖將代周時”,也就是陳橋兵變之前的將領一個個看下來:

侍衛(wèi)親軍司:

馬步軍都指揮使(總司令):李重進。這哥們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郭威死前特地讓他跟柴榮行君臣之禮以定名分,柴榮死的時候這哥們是頭號造反嫌疑人,所以被大家齊心合力的外放了。

副都指揮使(副總司令):韓進。趙匡胤造反過程中的頭號死對頭,在陳橋兵變之中被殺。

剩下的三個指揮官,韓令坤跟趙匡胤的關系是“與太祖(趙)同事周室,情好親密”;高懷德是趙匡胤好哥們、張令鐸是趙匡胤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后來這倆人還跟趙匡胤結了親。

殿前司:

老大本身就是趙匡胤,這個沒什么好說的;慕容延釗是趙匡胤長期“以兄事”的故交,王審琦是趙匡胤的“布衣故交”,也是趙匡胤的把兄弟;石守信是趙匡胤的把兄弟。除了將領之外,周世宗顯德元年十月開始趙匡胤就主持殿前司的人才選拔工作,號稱:

乃命大簡諸軍,精銳者升之上軍,羸者斥去之。又以驍勇之士多為藩鎮(zhèn)所蓄,詔募天下壯士,咸遣詣闕,命太祖皇帝選其尤者為殿前諸班… …由是士卒精強,近代無比!Y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二

也就是說, 整個殿前司上下都是趙匡胤提拔起來的。所以等到陳橋兵變的時候,將士用命,Duang的一下,造反成功了。

那么大家都沒有意見么?當然不是,但是咱們前面說過了,五代以來的皇帝都很重視禁軍的建設,建設來建設去,到了趙匡胤這,禁軍已經比藩鎮(zhèn)都能打了,所以像李重進啊什么的雖然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但是很快就被A死了。趙匡胤終于可以像題主說的那樣:“自己稱帝,何不快哉。”了。

但是且慢,你是快哉了,可要是別人有樣學樣,也想快哉,你怎么辦?

你看咱們前面說過了,歷代的軍事架構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虛外實內,有的內外相制,假如御林軍的實力不夠,那么就算干掉了皇帝也沒什么用——因為很快就會被前來勤王的兵馬給一波帶走,就算你能勉強安撫住這些驕兵悍將,這個皇帝當的恐怕也是很委屈的。但是到了大宋這會兒,禁軍的實力遠超地方軍隊,那么禁軍將領要是也想向我大宋太祖學習一個,搞個兵變出來,你怎么應對呢?

咱們還得回頭看看上面那個圖


這里清晰的展現了趙匡胤的應對策略——首先,造反之后馬上把殿前司跟侍衛(wèi)親軍司的老大都換上自己最信任的人。由于剛剛造反成功,那么封官許愿,這些都不在話下,當然可以安穩(wěn)一陣子。等到了建隆二年九月,你有沒有發(fā)現這里出現了什么變化?

對,所有的高級將領,全都空缺了出來。

這種空缺不是暫時性的,而是長期的。趙匡胤把原來的高級將領都外放出去做了節(jié)度使(這個過程,也就是“杯酒釋兵權”,不過今天咱們就不展開說了),禁軍系統(tǒng)內部的高級將領職位則直接空缺甚至取消掉了。這就造成了兩個后果:

1.原來的殿前司與侍衛(wèi)親軍司并列的架構,逐漸變成了殿前司、侍衛(wèi)親軍司馬軍、侍衛(wèi)親軍司步軍三足鼎立的架構。你要是想造反,至少搞定兩個部隊的指揮官才有意義。

2.禁軍的高級將領長期空缺,低級軍官威信不足。

這是架構上的變動,那么在制度跟具體做法上,趙匡胤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首先禁軍系統(tǒng)里嚴禁私蓄親兵、拉幫結伙,要是發(fā)現有人這么干,一定往死里收拾。救過趙匡胤命的張瓊,就是因為這事被清算了

城上車弩遽發(fā),矢大如椽,瓊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瓊股,死而復蘇。——宋史·卷二五九·張瓊傳
發(fā)瓊擅乘官馬,納李筠隸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軍皆懼;又誣毀太宗為殿前都虞候時事。建隆四年秋,郊禋制下,方欲肅靜京師,乃召訊瓊。瓊不伏,太祖怒,令擊之。漢卿即奮鐵撾亂下,氣垂絕,曳出,遂下御史案鞫之。瓊知不免,行至明德門,解所系帶以遺母。獄具,賜死于城西井亭!问贰ぞ矶寰拧埈倐

在這種情況下,禁軍將領的忠心幾乎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什么擋個箭救個駕自不必言,最后甚至發(fā)展到了趙匡胤隨口一句話,禁軍將領就跳水自表忠心的地步。

上(趙匡胤)嘗幸講武池,臨流觀習水戰(zhàn)。因謂左右曰:‘人皆言忘身為國,然死者人所難,言之易耳!M卿對曰:‘如臣者,令死即死耳!燔S入池中。上急令水工數十人救之得免,幾至委頓。上能得諸將死力,類此!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八·乾德五年春正月丁巳條
太祖嘗令御龍直習水戰(zhàn)于后池,有鼓譟聲,信居玄武門外,聞之,遽入,服皂綈袍以見。上謂曰:‘吾教水戰(zhàn)爾,非有他也。’出,上目送之,謂左右曰:‘真忠臣也!问贰ぞ矶枴钚艂
(王審琦)與太祖皇帝有舊,為殿前都指揮使。禁中火,審琦不待召,領兵入救!薄凼下勔婁洝ぞ硪

所以你看,趙匡胤同志自己是禁軍造反上的位,但是他特別注意防范這個問題,反而通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從根子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你禁軍造反,總要有個頭吧?我把禁軍的各部分開,讓你們群龍無首,你們怎么搞?我讓你們彼此之間互相競爭,稍有異動就果斷處理,時不時的再給你們大筆賞賜,到最后禁軍將領全都對皇帝產生了十分嚴重的人身依附,你還造反?

所以你看,北宋皇帝能想到的,其他朝代的皇帝難道就想不到?還是那句話,歷朝的軍事架構各不相同,但是不同朝代都從制度上設計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機制,來預防題主你所說的這種御林軍造反的問題。既然造反未必成功,即使成功了也大概率不能“快哉”,那他們?yōu)槭裁催要造反呢?

3

皇帝好控制,皇帝以下的機構,將軍,政府,可未必就那么聽話了。

話說大宋年間,有兩位御林軍頭頭,一位叫苗傅一位叫劉正彥,因為不滿皇帝趙構寵溺官宦,一生氣把皇帝趙構給控制了,捎帶腳也把政府給掌控了。眼看整個朝廷整個國家就是他倆的了?墒且哉渭业难酃鈦砜,又該有升官發(fā)財的了!于是乎各地軍政掌管,只要是有兵的都呼啦啦的跑京城來勤王救駕。倆頭頭一看,不應該這樣呀,怎么不是預料的那樣呢?于是乎以皇帝的名義下發(fā)文件,不許各地軍政人士前來救駕勤王。但結果怎么樣呢?是人越來越多,最終把這倆二貨給抓住了,然后就是鬧市砍頭。前來勤王表現優(yōu)秀的人都連升三級,嘉獎表揚。

趙構本來就怕地方武力和將領擁兵坐大,這次的政變更給趙構造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也加強了他這番心理,使趙構終其一生不再信任武將,且頻繁調度將領,達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目的,從而使南宋重文輕武的情形加劇。

通過這件事我們也能看到,皇帝就是一個占位符,一旦失去,格式就亂了;实酆每刂,可手握軍隊的個個地方長官可就不好對付了。一旦合并去勤王,死翹翹是一定的了。如若不去勤王,搞獨立,那可就天下大亂,天下紛爭了!

4

在分析這個問題前,我們得明白一件事,控制了皇帝,意味著什么?控制了中央政府,意味著什么?

如果有人認為,控制了皇帝,就等于控制了帝國;控制了中央政府,就等于控制了帝國。那他擁有了巨大的權力,通?倳员瘎∈請龅。因為就這政治智商,擁有了巨大的權力,肯定會領著全家人上刑場的。

話說,許多年以前,有兩個御林軍將領腦筋一短路,就發(fā)動兵變控制了皇帝;并且很快控制了帝國中央政府。

用政治童話的眼光去看,天下從此就是他們兩個人的了!

問題是,控制皇帝很容易,控制帝國中央政府也很容易,但是控制天下,那可難了。

所以,這兩個御林將領控制皇帝的結果,就是各地的軍政長官紛紛起來勤王。

在這種背景下,這兩個御林軍將領,就以中央政府的名義(皇帝的名義),一再命令前來勤王的軍政長官不得靠近帝國都城。

但是結果呢?那些勤王的軍政長官,依然有條不紊的向帝國都城前進。他們當時就傻眼了。

最后的結果呢?就是這兩個御林軍的將領,用自己的人頭,給別人做了一套富貴。因為結果不用問,在勤王過程中,表現優(yōu)秀的大哥們,都是連升三級!

而那兩個控制皇帝的御林軍主管呢?自然都死得很難看。

一心向皇帝表忠心的將領說,我一定會活捉這兩個亂臣賊子的。

結果不用問,這兩御林軍將領,都讓皇帝活剮了。

我們必須得知道,在這個歷史事件中。皇帝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皇帝,因為他自私自利、陽萎早泄,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不惜出賣國家民族的利益。

御林軍將領控制一個這種皇帝,尚且面臨如此可怕的結果。御林軍將領如果控制一個高大上、偉光正的皇帝,那還了得?

御林軍的將領,如果腦筋一短路,在特定的情況下,控制皇帝很容易的事;甚至而言,控制中央政府也不是多難的事。

問題是,如果控制皇帝的結果,就是四面的勤王大軍紛紛趕過來,等待他們的,通常就是全家上刑場的節(jié)奏。

有一位大姐說得好。舍得一身剮,能把皇帝拉下馬。

從這層意義上,御林軍將領,舍得全家上刑場,肯定也能把皇帝拉下馬的。問題是,他圖啥呢?爽上一小會兒,讓劊子手活剮一整天,關鍵是全家還得跟著一塊讓砍頭。

只要大家知道這種利害關系,自然就會知道,通常沒有御林軍將領,會干這種傻事的。



總的來說,皇帝只是一個政治符號,只是它處于整個權力秩序的交匯之處。所以你想控制皇帝、想取代皇帝,那可不是一件的簡單的事,因為這意味著整個天下的權力秩序會發(fā)生動搖。

所以,身為臣子想篡位,真正的阻力絕不是源于皇帝。如果一個人真認為控制了皇帝,就能如何如之何,那我們只能說,幸好他沒有擁有巨大的權力。否則,于人于己都沒有好處。

因為這種政治智商,擁有巨大的權力的,實在如同一個幼兒園小朋友,拿著一把沖鋒槍在玩耍,你說危險不危險?

當然了,因為皇帝只是一個政治符號。所以,只要支持你的槍桿子夠硬,什么皇帝不皇帝的,那就你桌上的一盤菜。你把它吃了,絕沒有人會說你是亂臣賊子了,相反大人們都會叫你太祖武皇帝。

許多年以前,有一個御林軍主管,一個不高興,直接就把皇帝踢到了一邊了。雖然有幾個不知死活的大忠臣也想給皇帝討個說法,奈何手中的槍桿子不夠硬,所以很快讓這個御林軍總管給滅了。

這樣一來,史書在寫這幾個不知死活的大忠臣時,就有些犯難了。因為說這他們是大忠臣,那XX太祖皇帝算什么玩意兒呢?問題是,說他們是亂臣賊子,那皇帝受人欺負時,替皇帝討個說法,還有罪了?

5

在古代沒有御林軍一說,歷史記載中只有羽林軍,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內衛(wèi)京畿,外備征戰(zhàn)。這支部隊的指揮權在帝王。士兵能夠做到皇帝身邊的羽林軍,除了自身特殊的能力之外。最主要的是深得皇帝的信任,作為古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食物鏈頂端的人。都城是全國政治的中心,身為最高決策者的帝王不得不考慮安全問題!

皇帝在選拔,貼身待衛(wèi)的時候,既要考察他們的忠心程度,又要弄清楚他們的家庭背景。因為皇帝貼身侍衛(wèi)的特殊性,所以在選拔的過程中各方面都要經過嚴格的考量,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從嫡系軍中挑選,同時選拔標準非常嚴格。最后能夠進入皇宮的人,在綜合能力上都算得上優(yōu)者!

就拿清朝的帝王來說,身著黃馬褂的大內侍衛(wèi),一般都是從八旗中挑選的精英,以滿人為主,很少選拔漢人!這種情況在政權交替的時候屢見不鮮。隨著時間的推移,滿被漢文化所同化,情況才慢慢有了轉變。

除此之外,在我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選擇自身警衛(wèi)的時候,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政治背景,應急反應的個人能力。

6

1殺掉不叫早飯,那叫背叛你的屁股。早飯是利益分配不均,你代表不了我的屁股,或者你動了我的奶酪,之后才干的事,你有支持你的集團,大家推舉你,支持你。反過來講,假設有人推舉你,早飯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打什么幌子,樹什么旗號,你有多少力量!

2我們從秦朝開始就是大一統(tǒng),中央控制基層對比歐洲來講,組織力度是很強的。我們有相對完整成熟的晉升機制,都御林軍了,干掉你老板,你能得到什么?得到什么不是說工資翻倍,許諾怎樣的蛋糕才讓你背叛你的屁股?

3真如張良博浪沙,背后是充分的財力,人脈,情報網絡,不是你一刀子下去。話說,你能接近老板么?就算你一刀子下去,然后呢?你就當老板了?

這種歷史話題不要邀請我,太low

7

這問題問得。。。為什么要他們造反?

8

級別高,待遇好,有前程,為什么要造反?

9

想多了╮(﹀_﹀)╭

10

保安造反,你是嫌家里人口太多了嗎?想把全家都除掉的意思?保安造反了,要干嘛?完事了,能告訴我,你想做保安天子?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