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夏朝的建立,確實是眾說紛紜,各種說法都有,但個人認為,其中“國外說”肯定是不可能的,“西來說”倒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何謂西來?這個“西”又具體指的哪里呢?是西亞嗎?當然不是,而是“中原”的西邊,今天的川西北岷山一帶!

也就是說,夏朝的建立者,大禹及其族人,很大可能性來自川西北的岷山一帶!看到這里,應該有朋友快沉不住氣了,這不胡說八道嘛!

別著急,還真不是胡說八道,有證據(jù)的,大家都知道大禹當年建立夏朝后,召集天下部落首領在涂山會盟,但大家知道大禹曾在岷江上游的汶川與諸侯會盟一事嗎?

2004年,在重慶市云陽縣出土了一塊東漢時期的石碑——景云碑!其中就有:“先人伯沇(即夏王“伯杼”),匪志慷慨,術禹石紐、汶川之會!钡挠涊d。

這是后人對景云及其祖輩大禹功業(yè)的歌頌,其中提到了“石紐”以及“汶川之會”。

又根據(jù)《史記》中記載:“禹興于西羌”。《帝王世家》:“孟子曰,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出西羌,是也! 《吳越春秋》:“禹生石紐”。 《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于石紐!

圣人出必先苦其地也,或許,大禹的出生地,就是在今汶川縣綿篪鎮(zhèn)的石紐!而景云碑中的“汶川之會”,應當是大禹在即將奔赴抗洪一線之前,與各路諸侯舉行的一次會盟!

或許在這一次會盟中,大禹還曾與各路諸侯達成過這樣一個共識:“只要是大禹真的能夠治水成功,還天下太平,那么日后大家就共同推舉大禹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

這就是個人認為的,夏朝的建立者,大禹及其族人來自于今岷山一帶的一個原因,也就是夏朝“西來說”,其實,支持大禹西來說的證據(jù)遠不止此。

比如在寶雞市西周時期戶氏家族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及銘文,同樣支持夏朝“西來說”,這里不在多說,下次有機會再繼續(xù)分解!

對于這樣一個夏朝“西來說”,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十分感謝!

最佳貢獻者
2

誠邀,如題。一個文明越久遠,其考證程度就愈大,夏朝距今少說也有4000年歷史,4000年的光陰將夏朝的一切都埋于黃土,以至于現(xiàn)在的我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其王朝都城,夏朝的形成也只能通過史書中的只言片語來考究一二。

現(xiàn)在有關夏朝的史料,主要見于《史記·夏世家》和《竹書紀年》《山海經(jīng)》,在《尚書》《孟子》《周禮》《左傳》《國語》等典籍中,亦少有提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大概意思三皇之后數(shù)百年,帝堯接過了炎黃部落首領的職位,帝堯老后將地位傳給了帝舜,帝舜老后又將地位禪讓給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大禹接受地位后不愿再次實行禪讓制度,將首領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夏啟,夏啟就是夏朝的創(chuàng)立者,自此部落卒,家天下。而后夏啟打敗敵對勢力,正式確立起對全國的統(tǒng)治。

《山海經(jīng)》對夏朝的記載更加離譜,書中所記載的夏朝王都的位置仿佛是在埃及的尼羅河之間,書中記載禹到啟的傳位時間和古埃及蝎子王的持續(xù)時間接近,于是有的人邊說夏朝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全世界,真也是厲害了,其實《山海經(jīng)》中的描述很多都是摸棱兩可,比如它描寫的扶桑國,日本和墨西哥都能對上,所以所謂夏朝的國都在開羅,大概也是后人的臆測吧。

以上就是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3

青衣神采扶桑之葉養(yǎng)天賜之蟲取魔幻之絲繡耀眼之錦開絲綢之路創(chuàng)神奇之國!青衣神發(fā)現(xiàn)扶桑樹上的鳥要吃蠶寶寶,所以把葉子連同蠶寶寶一起取回家中馴養(yǎng)最終取得成功,遂"衣青衣,教民農桑",青神先民遂砍竹編織背簍、簸箕等竹編生產(chǎn)生活用具共同參與其中,才形成了規(guī)模化的人工養(yǎng)殖抽絲織錦實業(yè)興古蜀!縱目人青銅面具是蠶叢用竹制小孔望遠鏡觀察太陽事件的青銅升級版,古蜀后人在進入青銅時代后為感恩追思先賢而澆鑄的祭祀用品。古漢字"簡"的本意,會意造字法!輪輻式青銅鑄件為青衣神通過竹制小孔成像望遠鏡觀察到的景像,中間圓餅形代表太陽,輻射條代表太陽光,外圓代表竹制小孔成像望遠鏡物鏡形成的圓形視覺邊界,這個是象形字"日"的青銅記錄!因為"萬物生長靠太陽",所以古蜀人要研究太陽!由此衍生了成語"管中窺豹"!世界各地從古自今為自己的先賢樹立傳雕塑緬懷的事例信手拈來!西方的安琪爾還長了翅膀呢!古蜀人有崇拜古蜀先賢青衣神蠶叢的權利!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研究古蜀文明應首赴青神縣調研,從青衣神蠶叢氏發(fā)家致富入手,搞清楚強大的古蜀經(jīng)濟支柱是什么?!

4

夏朝是怎么形成的?會不會來自于外國?

  • 我剛學歷史的時候就知道,夏朝是在大禹的時候,從“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咋又成了外國人了?

夏朝,很清楚的,是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并且,大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這樣清楚的黃帝后裔,華夏子孫,怎么就成外國人了?在上古時期,難道還有人能夠跑到中國來?

大禹作為夏朝的第一個君主,大禹治水的故事,可以說是廣為流傳。當然,禪讓制變?yōu)榧易迨酪u制,也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 并且,夏朝也是多災多難的。

啟的兒子太康,因為不務正業(yè),不處理朝政,被“羿”發(fā)動政變,趕出王宮,而“羿”,也就成為當時實際上的王,也因此,“羿”才被稱為“后羿”,用以顯示“后羿”總歸的身份。這個“后羿”雖然沒有射下太陽,但是,真的非常善射。

太康之后有中康,中康之后有相,在這期間,夏朝的權利一直在“后羿”和“寒浞”手中,直到少康的時候,才奪回王位。

在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繼位之后,因為肆意妄為,被“湯”聯(lián)合各諸侯,打敗了,夏桀也被流放。后來“湯”建立了商朝,也就成為了“商湯”。

  • 而且,所謂的埃及來的,為什么沒有金字塔?反正我家不是埃及來的。

所以,夏朝絕對不是所謂的外國來的。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5

中國文化西來說現(xiàn)在可謂愈演愈烈,從最開始“鐵器西來”、“玉器西來”、“小麥西來”,一直到現(xiàn)在圖窮匕首見,整個“中國文明”西來。不知道抱著“西來”這個觀念的人累不累?

按照“西來”說的邏輯:先進文明不能自己產(chǎn)生,中國文明來自更古老的文明,那么,中國借鑒的那個文明A,也應該借鑒了更好的文明α,一直往前推,最開始的文明是誰創(chuàng)造的?外星人嗎?

不同文化系統(tǒng)之間的借鑒本來很正常的事情,產(chǎn)品貿易在人類史上并不罕見,但總有一些人要把產(chǎn)品交換看成是充滿曖昧的文明繼承關系,好像借鑒別人的長處后,文明就變得不“純粹”,不“純潔”了。這種觀點太過于武斷和天真。舉個例子,若干年后,有人發(fā)現(xiàn)中國曾經(jīng)流行看《權力的游戲》,然后說自從這部美劇傳入中國后,中國的影視劇變得不純粹了,已經(jīng)全部“權游”化了,誰會贊成這種觀點?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6

華夏一直很神密,除了神話、傳說和零星的文字記載之處,實證確實很少。所以就會有很多人持懷疑的態(tài)度,這也難免。

早期的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應是一步步、時緩時慢不斷的。而不可能從猿人一下跳躍到人們認可的商朝,這點是不容質疑的。那就得從我們己知的炎黃說起(當然,在炎黃之前的社會,就得靠人們去分析、探索了)。

炎帝最早是游牧民族,來源于兩河流域(底格里斯和幼發(fā)拉底河),是食肉民族。由于人口的增長,狩獵以很難滿足族人的需要,所以炎帝族開始農耕。炎帝還遍嘗百草,從此有了醫(yī)藥,炎帝被奉為:神農氏。

炎帝其實應是一個氏族部落,在經(jīng)歷了數(shù)代(一說八代)后,部落有些衰落時,與新興的黃帝部落發(fā)生了數(shù)次戰(zhàn)爭。最后,黃帝部落勝,炎帝部落并入黃帝部落。兩大部落的整合,聲勢很強大。于是開收編各小部落,但蚩尤也是個較大的部落,并好戰(zhàn),四處侵撓。黃帝決定消滅他,兩部落大戰(zhàn)于涿鹿。蚩尤死,黃帝占其地,逐其族人。

此時的黃帝己是中原霸主,開始發(fā)展生產(chǎn)。黃帝有個老婆叫縲的,發(fā)現(xiàn)了搡蠶。有個(我想應是個祭司)叫倉頡的,造出文字(我想應是把以前的字,整理、編輯再加上一些新造的字)。應該也造了城和一些其它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那一時期,社會進步應該是很快的。

黃帝之后,就是:堯,一說為:″唐堯一朝"。之后便是舜,有載說:″舜拘堯"得位,建虞朝。后來大禹得位建夏朝,按<史記>載是代代傳位。而<竹書﹥確說是:奪位。因<竹書>比<史記>年代早,再有根據(jù)古人的″性格",我更相信″奪位"說。

虞未時期,正是大洪水泛濫之時。才有了大禹治水有功,舜也老了,傳位給禹(是傳是奪,不可而之)。于是禹建立夏朝。

對于夏朝,很多人質疑,這也不足為怪。因為只有少量的文字記載,更無實證!宥镱^遺址"的發(fā)現(xiàn),初步認定為夏中晚期遺址。其中發(fā)現(xiàn)有宮殿區(qū)、居住區(qū)、鑄銅區(qū)和墓葬區(qū)。還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銅器、角骨器,其中的青銅爵,是至今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溶器。

″二里頭遺址",經(jīng)炭十四鑒定,距今以4θθ0年以上,初步可認定為傳說中的″夏朝"。

夏朝并非外來的,是中華民族一代代沉淀下來的。是中華民族同智慧與勞動建立的。

人類通過勞動、觀察、實踐,不斷的對世界產(chǎn)生感知,經(jīng)驗不斷的積累。世界也在不斷的紛紛合合中發(fā)展、進步。氏族也在不斷的紛爭、溶合中得到闊大、提升。從而形成大型的氏族落,慢慢的衍變成″朝",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形成,是人類不斷的進步。

7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夏朝在史記當中的記載是夏禹治水之后受到舜帝的重用,最后把王位傳給了大禹,大禹就是夏朝的第一位君主。大禹死后他兒子啟賢明,于是就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從此開啟了中國歷史家天下篇章。但是夏朝的歷史記載貧乏,且大多都是神鬼傳說,可信度不高。

再從考古發(fā)掘的方面來看的話,在青海,河南,甘肅等發(fā)掘的文物年代遠比夏朝更久遠,所以夏朝是來自于外國的說法不可信,至少在夏朝時中華文明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獨特性和本土性。

我是摟在長江空自流,關注我,一起領略歷史的魅力。

8

大禹治水,所治之水為中原之水,云夢之水,大禹死后葬在紹興會稽山。

而夏啟為大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大夏王朝,所以夏朝來自中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夏朝來自外國的說法,純?yōu)闊o端猜測。

9

夏是我華夏首國,無庸置疑。只是到目前為止,主要根據(jù)就是"夏鑄九鼎"(顧頡剛巜史林雜識初編》)。九是多的意思,遺憾的是,沒發(fā)現(xiàn)明顯標識為夏朝的青銅鼎。所以,凡史家都說夏文化在探索中,"夏鑄九鼎"大概是打開青銅時代第一頁的標記。翦伯贊、郭沫若這些大歷史學家也沒尋到有價值線索。歷代史著也難拾只言片語。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堅持夏商周的朝代起始排列呢?因為雖然"夏鑄九鼎"處于傳說階段,但沒任何人拿得出推翻傳說的考據(jù)。最有力的證據(jù)是化石,只要考古還在向縱深挺進,說不定哪天夏朝的倩影就姍姍來遲。此外,甲骨文也還有十字左右沒揭底.每字含義亮相都等同一個科研課題的難度,也說不定里面有字藏夏機。

所以,夏朝,夏朝,疑者從有。但愿呂思勉巜中國通史》的朝代排序永不"縮頭"。

10

感謝邀請。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看了一些朋友回答的情況。大多數(shù)還停留在中學歷史書上。其實我們中學歷史書對夏的記載也有變化。如果大家翻一下,2000年前的歷史書,和之后的歷史書對比一下,大家就會知道了。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夏朝是不是真的存在的問題?這個是有過很大的爭論的。以前我們說夏朝存在,其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感情因素在里邊,很多西方學者是不承認有夏朝存在的,主要的原因還是文獻的缺失。加之上世紀考古發(fā)掘的局限性,我們對下朝的討論就更缺乏實際證據(jù)。甚至有一些西方學者為了貶低中華文明,連商朝也不承認存在,后來因為甲骨文的大量出土發(fā)掘,充分的證明了商朝的存在。那么同樣的近些年來,隨著考古的不斷發(fā)掘,取得的豐富成果,對夏朝的討論也越來越多,目前無論是考古學界還是歷史學界,大多認為夏朝是肯定存在的,只是我們目前發(fā)現(xiàn)的幾個夏朝時間段的遺址,都沒有發(fā)現(xiàn)文字記載,而且有些遺址的邊界,也不是十分明確。這就導致我們對這些遺址當初的城市規(guī)模的認識就有了局限。但從出土的一些玉器、石柱以及臺基等等文物來看,當時的夏朝生產(chǎn)水平已經(jīng)不是我們史書上所記載的那種狀態(tài)了。比如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鄭州二里崗遺址,很多學者認為應該定為夏朝的遺址,而不能簡單的定為新石器遺址。其實我們所熟知的很多新石器遺址,其生產(chǎn)力發(fā)展程度和物質資料的私有化程度已經(jīng)很高了,這種狀態(tài)如果不說出現(xiàn)國家的話,而簡單的說成是新石器時期就過于的含糊了。所以綜合我們現(xiàn)在的考古,再結合我們現(xiàn)在史記的記載來說,夏朝一定存在。至于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仍然沒有看到夏朝時候的文字,其實這個可以和三星堆比較來看。我們知道三星堆的文明應該是比較明確了,與史記的記載非常吻合,但是三星堆的蜀國也沒有發(fā)現(xiàn)文字,所以一個國家的文明也不能完全依靠出土所見文字來去定他是否存在,或者是否進入文明社會。從這個角度來說,夏朝也一定存在的。

接下來就是說說關于夏朝建立的時間問題和形成。關于時間,因為資料和年代相隔太遠,我們要想用考古材料來確定他的時間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只能依據(jù)傳世文獻的記載,大致推算出它建立于公元前21世紀,不過這個時間很含糊,有待通過新的考古材料來逐漸縮小差距。形成的問題,這個就更麻煩了。這涉及到國家形成的因素,怎么定義國家等等諸多復雜問題?按照我的想法,有了國家軍隊,有了監(jiān)獄,有了君主,這個肯定已經(jīng)是國家了。其實這些因素早在夏代以前的堯舜禹三代的時候就已經(jīng)基本形成,而堯舜禹三代應該是國家建立初期的一個過渡時期。還有一個就是問到的外來因素問題,我們現(xiàn)在的漢族人種與漢代的人種都已經(jīng)有了相當大的差異,更何況是跟更久遠的,夏朝人相比,所以即使我們發(fā)現(xiàn)夏朝人和我們現(xiàn)在的體質膚色都有差異,也不能證明它是外來因素。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