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的歷史名人不多,離咱們最近的恐怕就是清朝大臣李秉衡,生于1830年卒于1900年,大連莊河人。此人官至巡閱長江水師大臣,歷任 冀州知州和永平知府 后移任廣西按察使。也曾當過安徽巡撫,山東巡撫
八國聯(lián)軍進京時,曾率兵進京,保衛(wèi)慈禧太后,后兵敗通州后自殺,他也是八國聯(lián)軍進京時的主戰(zhàn)派,戰(zhàn)敗后被列國要求嚴懲,迫于壓力,清政府撤銷其所有官職和撫恤。也曾列名于張之洞的南北互保協(xié)議。
大連的歷史名人不多,離咱們最近的恐怕就是清朝大臣李秉衡,生于1830年卒于1900年,大連莊河人。此人官至巡閱長江水師大臣,歷任 冀州知州和永平知府 后移任廣西按察使。也曾當過安徽巡撫,山東巡撫
八國聯(lián)軍進京時,曾率兵進京,保衛(wèi)慈禧太后,后兵敗通州后自殺,他也是八國聯(lián)軍進京時的主戰(zhàn)派,戰(zhàn)敗后被列國要求嚴懲,迫于壓力,清政府撤銷其所有官職和撫恤。也曾列名于張之洞的南北互保協(xié)議。
第一次僅一人參加奧運會的也是俺大連人
抗戰(zhàn)期間大連市只是出了一個關向英以外,一個八路軍武工隊東北抗聯(lián)都沒有出來過
大連地區(qū)第一個翰林徐庚辰,也是一個才高氣傲的詩人,著有《斯宜堂詩抄》。清同治八年,不愿作官的徐庚臣回到原籍,在復州橫山書院(原址位于今瓦房店市復州城鎮(zhèn))做起了主講,直至終老。
(拍攝于復州橫山書院)
清代的遼南,金、復二州各有一座書院。復州有橫山書院,金州有南金書院,但橫山書院的特別之處,不僅因為當年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賢才,更因為這里出了一位翰林——徐庚臣。
橫山書院從1884年至1905年的60年間,據(jù)查在取科名的有291人。其中庠生220名,貢生58名,舉人10名,進士2名,翰林1名。這位翰林即清末大才子徐庚臣,字韻初,號東沙,清道光二十九年考取拔貢,咸豐三年考取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在徐庚臣身上,曾經(jīng)流傳著很多傳奇故事。徐庚臣留用翰林院后,一日咸豐皇帝想考考他,沒有打招呼就到翰林院去了。當時徐庚臣并不知道是皇帝來了,他正在向窗外看風景。咸豐有些不悅,不過他并沒有挑剔,而是出了個上聯(lián):“口十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徐庚臣這下心里明白是皇帝來考他了,轉身應道:“言寸身謝謝天謝地謝君王!毕特S滿意地點了點頭。
民國以前大連地區(qū)地處關外,人煙稀少,自然出不了多少名人,民國時期又長期被俄國日本占領,就算在本地出過名人也被清算了吧,也就關向應等背井離鄉(xiāng)的寥寥數(shù)人算得上名人。不過抗日戰(zhàn)爭以后大連是出了不少名人的,各行各界都有,并不比其他地方差,舉幾個例子,瓦房店出了幾十個將軍,是有名的將軍縣,還有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文藝界名人高滿堂谷建芬徐沛東等等。
金州有個柏林會館,市文物保護單位,里面曾經(jīng)住過的那個人偽滿大臣韓云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