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边@豪氣干云的詩句,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為西楚霸王項羽所唱的一首頌歌。但無論這詩句包含了多少對項羽的崇拜和敬仰,歷史卻終于將這一代梟雄、一方霸主定位為一位悲劇英雄。
中國的正統(tǒng)史觀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項羽是亡秦英雄他本是勝利的英雄。但他在和劉邦的斗爭中失敗了,他是個失敗的英雄。(從中國的歷史觀入手,從“勝利”與“失敗”的不同角度作結(jié):無論如何,“西楚霸王”是一個英雄。這就為全文的敘寫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太史公是位偉大的史家,他對項羽作了相當客觀公正的敘述。但司馬公生而為劉漢史臣,筆觸不可能不染有漢天子的墨影。(雖是等于帝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的光耀。但特定的環(huán)境,又未必真的“客觀公正”。這便是作者“追西楚霸王”的緣由。)
項羽是個心地透明的人,單純、天真、稚氣,最終于陰險、狠毒、狡猾的劉邦。善敗于惡。從24歲到31,短短7年的時間,一顆年輕的明亮耀眼的慧星。在中國的天空中,畫了一道長長的弧線而殞落了。他個令人敬仰,又令人惋嘆的英雄。盡管他已失敗了,已遠去了兩千多年,但一代代后世的人們,仍然尊他,眷戀他。
看看古人及名人對項羽的評價吧:
1.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豈不謬哉!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2.劉邦對項羽的評價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
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對項羽的評價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烏江亭》: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李清照《詠項羽》: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毛澤東對項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1949.4
鐘山風(fēng)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另:個人認為:烏江自刎可歌可泣,項羽乃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