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边@豪氣干云的詩句,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為西楚霸王項羽所唱的一首頌歌。但無論這詩句包含了多少對項羽的崇拜和敬仰,歷史卻終于將這一代梟雄、一方霸主定位為一位悲劇英雄。

中國的正統(tǒng)史觀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項羽是亡秦英雄他本是勝利的英雄。但他在和劉邦的斗爭中失敗了,他是個失敗的英雄。(從中國的歷史觀入手,從“勝利”與“失敗”的不同角度作結(jié):無論如何,“西楚霸王”是一個英雄。這就為全文的敘寫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太史公是位偉大的史家,他對項羽作了相當客觀公正的敘述。但司馬公生而為劉漢史臣,筆觸不可能不染有漢天子的墨影。(雖是等于帝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的光耀。但特定的環(huán)境,又未必真的“客觀公正”。這便是作者“追西楚霸王”的緣由。)

項羽是個心地透明的人,單純、天真、稚氣,最終于陰險、狠毒、狡猾的劉邦。善敗于惡。從24歲到31,短短7年的時間,一顆年輕的明亮耀眼的慧星。在中國的天空中,畫了一道長長的弧線而殞落了。他個令人敬仰,又令人惋嘆的英雄。盡管他已失敗了,已遠去了兩千多年,但一代代后世的人們,仍然尊他,眷戀他。

看看古人及名人對項羽的評價吧:

1.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豈不謬哉!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2.劉邦對項羽的評價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

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對項羽的評價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烏江亭》: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李清照《詠項羽》: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毛澤東對項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1949.4

鐘山風(fēng)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另:個人認為:烏江自刎可歌可泣,項羽乃英雄豪杰!

最佳貢獻者
2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是不二規(guī)律。但楚漢之爭中先勝后敗的楚霸王項羽卻是個例外。至今"霸王"的千年桂冠仍妥妥地穩(wěn)戴頭上,無人敢與爭,無人能與爭。

楚霸王項羽與劉邦逐鹿中原,垓下之戰(zhàn)項羽遭漢軍合圍而戰(zhàn)敗,楚軍十有八人戰(zhàn)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蓋世英雄楚霸王項羽將勝而反敗的結(jié)果歸咎于天意,想起追隨自己起義反秦而一路走來,浴血奮戰(zhàn),英勇犧牲的八千江東子弟,望著身后滔滔烏江對岸的楚地,覺得無臉回去再見支持他的江東父老。毅然拒絕了過江重振旗鼓、卷土重來的建議,在烏江邊拔劍自刎。

一千多年后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過烏江亭,感慨之余,不禁寫下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以寄托對楚霸王項羽的肅然起敬之情。

劉邦也評價楚霸王項羽是"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英雄。漢之后的歷史,楚霸王始終作為一個悲壯的歷史人物和力拔山河氣蓋世的英雄而被稱誦。歷史上,勝敗乃兵家常事,楚霸王項羽卻因失敗而贏得對手和后人千古不渝的尊敬。因為他的英勇決絕寫就的歷史,成就了他的萬世霸王之盛名。

3

非常榮幸能夠回答樓主的這個問題,項羽雖然最后失敗,自刎烏江,但他受后人尊敬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是一個重情義的人

項羽在垓下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和虞姬來到烏江邊,當時,有一位老漁夫愿意冒死送他過江,但他卻婉言謝絕了,他認為,自己帶領(lǐng)的江南弟子命隕己手,他已無法在面見江東父老。

而且在鴻門宴中,雖然范增多次示意他誅殺劉邦,但他都沒有去執(zhí)行,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其次,他是一個感情專一的人

項羽一生只有一位妻子,那就是虞姬,可以設(shè)想一下,三妻四妾盛行的年代,項羽能夠?qū)W⒌纳類塾菁б蝗,他們的感情基礎(chǔ)是何等牢固。

而虞姬也一生追隨他,不離不棄,在項羽兵敗垓下之戰(zhàn)后,烏江畔,項羽自刎,而虞姬沒有大難領(lǐng)頭各自飛,也隨項羽而去,如果不是項羽對虞姬感情的專一,這也很難做到啊。

最后,項羽還是一個神勇無比的人

  • 項羽最大的功績就是滅掉了殘暴的秦朝統(tǒng)治,在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率領(lǐng)數(shù)萬楚軍,以少勝多戰(zhàn)勝了秦朝名將章邯和王離率領(lǐng)的四十萬秦軍,為后續(xù)摧毀秦朝統(tǒng)治奠定基礎(chǔ)。

項羽雖然最后失敗了,但他還是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因為重情重義,感情專一而又神勇無比的人,符合了大家心目中英雄氣質(zhì)的形象,對于英雄的敬仰,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即使是他最后失敗了,大家還是會懷念敬仰他的。

4

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史記》對項羽的書寫客觀公正;二是現(xiàn)代的電視作品對項羽英雄形象的刻畫!

我們了解項羽最主要是依靠司馬遷的《史記》,而《史記》的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司馬遷秉筆直書而成,所以對項羽的書寫自然客觀公正。《史記》流傳到今天,以至于讓我們從中了解和崇拜項羽的貴族式的大英雄大丈夫的氣質(zhì),所以后代的人對項羽的懷戀仍然要從歷史當中去了解其人其事才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

是很多有關(guān)秦末以及楚漢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都依據(jù)歷史事實,用大眾廣泛接受的影視劇形式呈現(xiàn)項羽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人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去了解項羽,從而廣泛的傳達項羽的英雄形象,以此方式更為深入人心!

一般來說,新王朝建立后為了樹立良好的正義的形象,或多或少都會對上一個朝代抨擊抹黑,從而反襯自身的偉光正,我們慶幸遇到的是司馬遷,如果當初他對項羽進行大規(guī)模抹黑,那么我們今天了解的項羽可能就和歷史上的項羽出入很大了!

5

項羽是悲劇英雄。李清照曾寫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有許多優(yōu)點。少有大志,立志復(fù)國,力能扛鼎,驍勇善戰(zhàn),身先士卒。勇敢誠實,表里如一,沒有神化自己,不像一些人老謀深算,陰險狡猾。精通軍事,善出奇兵,指揮了精典的巨鹿之戰(zhàn)、彭城之戰(zhàn)。忠于愛情,沒有三妻六妾,桃色新聞。要和劉邦單挑,不愿意因為兩個人事情拖累天下蒼生。失敗時自刎而死,不茍且偷生,不失英雄本色。

項羽短暫一生活得轟轟烈烈,可以說項羽憑一己之力幫助叔叔項梁起義成功。力主救趙指揮了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zhàn)。在項羽身上折射出個人英雄主義精神。敢恨敢愛,光明磊落,永往直前,絕不屈服。雖然最后失敗了,但是許許多多的優(yōu)良品質(zhì)讓后人敬仰。

6

第一,楚霸王的形象很符合人們對英雄的印象,尤其是最后霸王別姬,自刎烏江,寧死不屈。第二,史書怎么寫,是受政府影響的。劉邦贏得了天下,如果他不許人們說項羽的好,史書或者當時的文人墨客也會對項羽進行一定的丑化。就像周朝丑化紂王一樣。由此推測,劉邦的心胸也是很寬廣的。

7

一、項羽敗了,不是因為他的實力不如劉邦,而是因為他沒有劉邦那么多的花花腸子,項羽有勇而少謀,又太意氣用事;如果面對面的對抗,劉邦肯定不行,項羽打仗太理想化了。

二、項羽講義氣,他答應(yīng)過項伯善待劉邦,因信守承若至少兩次放走了劉邦,饒了劉邦的小命。如果項羽是的六親不認,沒有人性的小人,劉邦早就被項羽殺死了。

三、項羽對待皇權(quán)看的很淡,他就沒想過要當皇帝,他認為讓他做個諸侯王滿足了,那樣就可以衣錦還鄉(xiāng)。而劉邦從起義開始就是奔著推翻秦王朝,他做皇帝去的,野心勃勃,讓人看不起。

8

因為他死了,他在眼看沒有勝利希望的時候,他自殺了,沒有把戰(zhàn)火繼續(xù)引向江東。也因為他死得干脆,劉邦及以后的漢朝統(tǒng)治者沒有使勁黑他。

9

關(guān)鍵是漢武大帝沒把史記燒了!

10

因為劉邦是以下犯上,是謀反!真實歷史根本就沒有什么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xiāng)起義領(lǐng)導(dǎo)人是項羽!項羽建立了張楚國,根本沒有什么鴻門宴,那是張楚國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的慶功宴!劉邦被分封為漢王后造反,造反成功建立漢朝雖然篡改了歷史,但人心自有公道!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