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麻花來淺談下這個問題。
我國古有堯、舜、禹,唐太宗、康熙,為什么沒有就出不來一個愛因斯坦?這既是是一個歷史問題,同樣是一個科學問題。總體上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白。任何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但這個問題麻花覺得得從兩個方面來說下,所謂沒有一個像愛因斯坦這樣的人是說沒有一個能達到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的成就的人還是沒有一個可以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人?
愛因斯坦(注: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物理學領域
答案自然是有,而且不止一個。結合上面麻花說的兩個問題,無論是哪一個,中國歷史上都有很多,回答這個問題麻花準備從橫向和縱向來說下。
所謂橫向,就是與愛因斯坦所處同時期的人,縱向就是不與愛因斯坦處在一個時代的人。
- 我們先看橫向,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三錢”在那個時期的成就絕對不在愛因斯坦之下,當然還有鄧稼先。只不過因為國際形勢導致他們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要說獲得諾貝爾獎的我們也有楊振寧和李政道。他們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就都不在愛因斯坦之下。
“三錢”(注: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 看完橫向我們再來看下縱向,縱觀中國超過5000年的歷史中,在物理領域成就超過愛因斯坦的都有不少,更別說和愛因斯坦成就差不多的。墨子比牛頓更早提出經典力學理論。同時墨子在光學和聲波學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再看看我國古代就出現的一些成就,水車、凸面鏡、凹面鏡、榫卯結構、中醫(yī)里拔火罐對真空的運用等等,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麻花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傊覈糯奈锢韺W家成就都不在愛因斯坦之下。
墨子(注: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改變人類歷史進程
我們還是先看愛因斯坦,他最大的成就是是兩個相對論,奠定了物理學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若是以這個為前提來看,我國歷史上這樣的科學家更是多不勝數。
四大發(fā)明,哪一個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不是到今天的?
具體一點,沈括,宋代數學家,物理學家,發(fā)現磁偏角、揭示了共振現象。磁偏角的發(fā)現,讓人類在征服海洋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吧,沈括在光學領域的成就更大,現在我們使用的相機就是基于沈括的理論制造出來的。
沈括(注: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還不夠?我們繼續(xù),說個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個天體物理學家。郭守敬,元朝人,發(fā)明了最早天文觀測儀器仰儀等12種儀器,人類為了紀念他,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huán)形山取名為“郭守敬環(huán)形山”,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環(huán)形山”
當然,像張衡、宋應星、酈道元、蔡倫、畢升,我國歷史上還有很多科學家對對于人類的貢獻不在愛因斯坦之下。
郭守敬(注: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刪。)
總結
總的來說,這種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畢竟每一個科學家對于人類的貢獻都是巨大的,之所以愛因斯坦被人類記下了,是因為他出現的時間正是人類最需要他的時候,而他所提出的理論也指引了人類物理學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但愛因斯坦也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如此成就的,若是他早出生1000年甚至2000年,他的成就可能也就和其他一些科學家一樣了。說白了,科學技術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不會突然就出現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技術,就算出現了,人類無法理解也就沒有任何用了。
而中國的古代,對于科學分類沒有那么細,一個科學家他的成就基本上都是設計多個方面的。并不會像愛因斯坦這樣專心鉆研物理學和數學。
結語
時代不一樣,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麻花更傾向于科學家們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這樣,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科學家的成就都可以和愛因斯坦相提并論。
以上僅代表麻花個人的觀點,在此感謝各位看官耐心的看完。喜歡和贊成的朋友希望能給麻花點個贊加個關注,以后還有更多的歷史話題和大家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