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小達子,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關于華容道上諸葛亮為什么不把關羽張飛趙云合兵一處圍剿曹操的這個問題,乍眼一看,這個對策挺不錯的,可以集中力量一舉把曹操給消滅掉,如果細細品來會發(fā)現(xiàn)這個策略是低級并且短見的。

第一點,當時赤壁大敗之后,孫劉聯(lián)軍不知道曹操會在哪條路上走,無法合兵一處圍剿。在曹操逃走的時候遇見張飛、趙云等人的阻隔,幸虧跑得快才沒有丟掉性命。如果把關羽張飛趙云合兵一處,那么曹操早就在別的地方跑了。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孫劉雙方都不敢殺掉曹操,都想讓對方把曹操給殺掉而不是自己把曹操殺掉。當時的情況下殺掉曹操孫劉聯(lián)軍還是有足夠的實力的,但是雙方都沒有足夠的實力對抗曹氏后代,殺掉曹操會引來曹魏政權的圍剿,這個后果不是雙方可以承受的起的。

第三點,曹操對于當時的時代而言還有重要的作用。曹操統(tǒng)一北方,維持了北方的安定,加快了國家的統(tǒng)一,避免多個諸侯割據(jù)的局面。如果曹操離世,那么誰能控制住這個局面,到時候天下再次混亂,民不聊生,涂炭生靈。

現(xiàn)在可以說,諸葛亮不合兵一處其實是想把曹操逼到孫權那里讓孫權把曹操殺掉,自己坐收漁翁之利。諸葛亮根本就沒有想要殺曹操,而是想要放走他走。

最佳貢獻者
2

正史中,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確實敗了。但是,諸葛亮并沒有安排伏兵在華容道設伏。《山陽公載記》記載: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曹操敗的很狼狽,而且華容道道路泥濘不堪,曹操無奈之下只能用老弱病殘充當人路,騎兵踏著他們的尸體逃出了華容道,死傷慘重。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曹操敗走華容道改寫。諸葛亮命關羽設伏華容道,可是關羽念及往日曹操的恩惠,并沒有將曹操誅殺,而是放虎歸山。

之所以諸葛亮不想把曹操趕上死路,原因有三:

第一,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劉備謀劃了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三方勢力中,劉備的實力最弱,挫敗曹操,孫吳的實力、士氣大增,劉備還不足以和孫權抗衡。這個時候還不是殺了曹操的時候。

第二,殺了曹操并不意味著曹魏的勢力就會消亡,曹操的根基還在,赤壁之戰(zhàn)甚至曹操身亡無非也只是讓曹魏元氣大傷,還動搖不了根基。曹操的兒子們都在,殺了曹操也要承受曹魏勢力的集團滅殺,怎么看這都是一樁不合算的買賣。

第三,當初劉關張三兄弟走散,關羽歸入曹操營下,對關羽照顧有加,讓關羽去守華容道,不遇到就算了,遇到了以關羽的性格肯定下不去殺手,這樣正好還了曹操的人情。可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3

不是不想殺,而是不能殺。

第一:曹操如果死了,那么北方曹魏政權很有可能就會亂成一鍋粥,這種局面對于劉備來說實際上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劉備雖有仁德美名,又是皇族后裔,但劉備手下沒什么兵馬,更多的人還是愿意投奔孫吳政權,何況孫權還是兵圣孫武的后人,人家名頭也不差。

第二:殺了曹操,曹魏政權很有可能會大舉發(fā)兵南下,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都沒有那個實力來抵御曹魏的大軍壓境,打的疼了,打得曹魏不敢繼續(xù)南下,才是火燒赤壁捉放曹的根本目的。

第三:正史中,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確實敗了。但是諸葛亮并沒有安排伏兵在華容道設伏,倒是曹操自己因為道路泥濘兵士互相踐踏死傷不少。

《山陽公載記》記載: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4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如合兵一處,關羽就不能私放曹操了。

但是,你看書了沒有,曹操從張飛和趙云那里逃脫的時候,都是慌張的逃上一段路程的,這說明華容道離張飛和趙云埋伏的地方甚遠。

第二,如果沒有張飛和趙云的中途截殺,曹操和他的謀臣武將不會那么狼狽,不會那么精疲力竭,就是碰到張飛,趙云和關羽合兵一處,曹操也不會下馬乞降,而是和關張趙云決一死戰(zhàn)的。

第三,私放曹,恰好是小說中的精彩片斷,既顯示了諸葛亮和劉備的成人之美,讓關羽還清了人情債。又顯示了關羽有情有義,知恩圖報的性格,讓后人對關羽敬佩不已。

5

讓關羽自己守著華容道,而沒有派趙云張飛同去攔截曹操,諸葛亮有諸葛亮的精心考量。

一、讓關羽報曹操上次不殺之恩

公元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被劉備打敗,曹操親自出征,劉備被曹操殺的大敗,落荒而逃,但是劉備的老婆孩子還在后面。關羽為了救劉備的家眷,被曹操團團圍住,關羽不得不暫時投降了曹操,但是他不是真投降。曹操欣賞關羽是個難得的人才,想盡一切辦法,挽留關羽給自己效力,但是關羽是仁義之士,最終還是在袁紹的手下大將顏良文丑,算是報了曹操對他的恩,逃了出來。

諸葛亮肯定知道關羽重情重義,不會殺曹操,關羽這次再放曹操一次,關羽就不欠曹操人情了。

二、曹操有存在下去的價值

諸葛亮也考慮到,曹操現(xiàn)在還不能被整死,如果曹操真死了,以劉備的實力也不能戰(zhàn)勝東吳,不如讓曹操繼續(xù)存在,形成有效的力量可以制衡東吳政權,這樣劉備就可以減少一些壓力。

6

曹操赤壁戰(zhàn)敗后率殘余士兵逃向華容道,諸葛亮派關羽攔截曹操,關羽念昔日恩情放走曹操,因為在諸葛亮的戰(zhàn)略目標曹操不可殺,曹操統(tǒng)一了北方占據(jù)中原,民心安定,曹操若死北方將大亂,百姓會在次陷入戰(zhàn)火中,在有孫權赤壁大敗曹操士氣正盛會乘勝追擊,這對于劉備統(tǒng)一天下及為不利,況且劉備那時候還沒有基業(yè),為了天下大計曹操不能死

7

赤壁之戰(zhàn)以前,劉備被曹操一陣追殺根本沒有多少兵將了,他們看到曹操根本不想追,就是想趁火打劫拿一點兵器糧草而已。

而曹操赤壁之戰(zhàn)兵敗也不想打,看到劉備兵馬就跑。就這樣一個沒有兵馬不想追,一個只想跑。才有這樣結果.

如果真的劉備把兵馬在一起殺了曹操,曹魏必復仇,劉備怎么抵擋。所以基本原因還是實力沒有別人強,故意放水和偷雞摸狗,以及為日后投機取巧拿地盤找理由,證明自己赤壁之戰(zhàn)也出過力罷了。實際上都是說的堂而皇之,卻是垃圾理由一大堆。

……總結完畢

8

華容道上,其實,不用合兵一處,就關羽力量,就能活捉曹操,但關羽不想那樣做,私放了曹操。

9

諸葛亮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呢?難道不知道集中優(yōu)勢兵力的道理?!分三部分阻擊,豈不是添油戰(zhàn)術?

10

《演義》在華容道中描述的是諸葛亮如何有意放走曹操,并以此殺害關羽的。如果把三人合為一會必殺曹操,這樣諸葛亮的計劃就破產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