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為劉備打的是人和仁義招牌,其作為確實被很多廣傳為仁義代表,在老百姓心里有一定威望和期望!誰收留他不就等于自己也是有仁義風范,更是明君明王一類的人物嘛!

最佳貢獻者
2

史上哪有輕而易舉的成功,哪有隨隨便便的受人尊敬!成功是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爬起來繼續(xù)奔跑,受人尊敬是歷久彌堅的道德修養(yǎng)和自身強大的能力!

哪有什么虎軀一震,謀臣猛將倒頭便拜;不過是用命搏取的忠誠和信任

典略曰: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chuàng)陽死,賊去后,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后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劉備,未成名之前,也是需要真刀真槍上戰(zhàn)場搏命的。劉備的隊伍和賊人在野外相遇,劉備受傷了,只能裝死。賊人退后,才被人用車拉了回去,沒有死在野外,可見受傷不是假的!劉備沒有身先士卒的搏命,哪里有屬下人的忠誠擁護?

魏書曰: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備外御寇難,內(nèi)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劉備,投奔公孫瓚之后,立了戰(zhàn)功以后,終于有了機會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做了平原相!劉備,對外防御賊寇的襲擊,對內(nèi)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與手下人不分貴賤,同桌而坐,同盆吃飯,對待任何人都是如此,以示公平。因為這樣的為人處事,才有了眾人歸附,若不是此時的善緣,哪有后來的趙云投奔。

所謂的王霸之氣,都是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才贏取的忠誠和信任!

哪有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不是逼不得已,誰愿意奔逃投敵

張飛說呂布“三姓家奴”,數(shù)次背叛自己的主公,為人所不恥。劉備前后也投靠了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六個諸侯,似乎更加不堪!

然而,在道德至上的古代,也很少有人質(zhì)疑劉備的數(shù)次改換門庭。因為劉備改換門庭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劉備,先是投奔老同學公孫瓚!為何又投奔陶謙呢?曹操為保殺父之仇,要血洗徐州,陶謙自治無法抵擋,請求劉備支援。劉備,出于仁義,不顧曹操的虎狼之師,以微薄兵力前去支援陶謙。

陶謙,顧忌曹操的威脅,邀請劉備留下協(xié)助守護徐州。劉備,駐守小沛直至陶謙去世,入主徐州。

呂布被曹操趕出兗州,投奔劉備,劉備也是出于好心收留了他。然而呂布再次反復無常,劉備和袁術相持不下的時候,偷襲并占領了徐州。

英雄記曰:備軍在廣陵,饑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

劉備妻兒被呂布抓住也沒有想過投降,但是軍隊饑餓到了人吃人地步,不得已劉備投降了呂布!

劉備,投降了呂布以后,駐守小沛。呂布又看著不爽,再次攻打劉備。劉備不得已投奔了曹操,后來曹操剿滅了呂布。

劉備,離開曹操的原因就更簡單了,漢獻帝的衣帶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想要匡扶漢室就必須遠走許都。

袁紹比之曹操對漢室更加不忠,曾陰謀立劉虞為帝,后來袁術獻傳國玉璽,袁紹也意圖稱帝,反對的人太多才作罷。劉備依附袁紹不過也是權宜之計。

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

劉備,依附劉表是真的想輔佐的,可惜劉表人老了就失去雄心壯志了。劉備的建議趁曹操遠征烏桓的時候,襲擊許都,劉表不能采納。

若非迫不得已誰愿意朝三暮四,誰不想從一而終!

若無過人之處,哪來諸侯禮遇

諸侯表面上對劉備優(yōu)待,不過是千金買馬,驅狼吞虎罷了。

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shù)有戰(zhàn)功。

若非劉備在和袁紹的作戰(zhàn)中“數(shù)有戰(zhàn)功”,哪有陶謙的千里求援,三讓徐州,哪有徐州士族的歸附。

若不是劉備和袁紹作戰(zhàn)有功,讓袁紹見識到了劉備的能力,袁紹怎么可能“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

曹操為什么對劉備如此厚待,甚至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不過是因為劉備在曹操的驅狼吞虎之計中,在與袁術和呂布的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才能!

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劉表親自迎接劉備歸附,又以上賓之禮相待,為了啥?不過是為了讓劉備駐扎新野,抵御曹操。劉備展現(xiàn)出個人魅力,吸引人心歸附的時候,劉表卻暗中防備他。劉表,心中只不過是把劉備當成看門狗而已!

世上哪有無緣無故的尊敬,只是你有足夠的利用價值!


劉備雖然是常敗,但是初心不改,仁義之名貫穿他的一生言行!劉備可不是演義里哭出來的江山,而是以熱血鑄就的江山!劉備的才能是經(jīng)過諸侯混戰(zhàn)的檢驗,所以諸侯對劉備尊敬有佳。

3

劉備的前半生可謂是“屢敗屢戰(zhàn)”,到了五十多歲才迎來了人生的轉折。但即使這樣,劉備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受到當?shù)刂T侯的尊重,其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皇室后裔的身份

三國是一個極為看重出身的時代,只要你有身份,即使再落魄也會有很多人看重,這就是為何袁紹和袁術手底下有那么多土地和資源的原因。

劉備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的后代,現(xiàn)在還有眾多的爭議,但是在當時,劉備一直以漢室后裔自居,久久久之,天下人也就信了。

第二:劉備長相出奇、有圣人之相

古人認為:長相出奇之人都是大人物,例如老子、西楚霸王項羽等等。而劉備剛好符合這個條件。

劉備手長過膝,雙耳垂肩,我們都知道這是返祖現(xiàn)象,但是在古人眼里,劉備就是圣人轉世,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所以諸候肯定會投資。

第三:劉備的個人魅力

劉備的個人魅力是很強的,關羽可謂是三國時期最驕傲的人,一生不把很多人放在眼里,但是遇到劉備之后,關羽很快就被劉備征服,并一生誓死相追,可見劉備的魅力。

第四:劉備師出名門

雖然劉備是買草鞋出身,但是劉備有一個好老師,就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將領和經(jīng)文學家盧植,有這樣一個老師,劉備想平凡都很難。再說盧植一生好友眾多,都是當世大家,對于劉備怎們著也得會優(yōu)待一點,所以其他人肯定也尊重劉備。

總而言之,這四個原因就是劉備作為一個常敗將軍,還能夠得到諸侯尊重和優(yōu)待的原因。

4

劉備也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并非從一開始就在各諸侯中大有名望。從當街販履的小商販到一方為王的興漢蜀主,劉備的發(fā)跡離不開以下幾點原因。

一、漢室宗親的身份。

雖然當時漢室將頹,但皇室遠系的血緣身份說出去還是可以讓人高看一眼的,因此,這幾乎就成了劉備自我介紹時的口頭禪,漸漸地“劉皇叔”的頭銜便成了劉備的金字招牌,并且越來越響亮。這一身份的好處就在于不但能提升身價,還自帶“政治正確”的屬性,對劉備與諸侯交往大有助益。

二、慧眼識才的能力。

劉備從最初與關、張的結義,到之后邀諸葛亮出山,他總是能發(fā)現(xiàn)人才并為己所用,這些能人猛將都是劉備能夠在當時亂世中立足的底氣,也是他能夠受到各諸侯重視、禮遇的基礎,而這也反映出他毒辣的識人眼光和求賢用能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三、敦厚仁義的口碑

劉備的人設非常正面,三讓徐州的敦厚仁善、攜民渡江的愛民如子,怒摔阿斗的重情重義……這都為劉備營造了良好的口碑,這樣的人,誰不愿與之交往呢?

5

三國的諸侯個個都是人精!

不是必須,不是值得,不是可以換來更大的利益,他們才沒有閑情雅致去浪費他們寶貴的尊重!他們的尊重可都是有代價的:好吃好喝不說,高官厚祿不說,還要付出兵馬錢糧甚至是地盤等實打實的支持!

要獲得尊重,首先你要有實力。三國是個犯上作亂的年代,實力為王。

但是光有實力還不行,實力并不能直接轉化為尊重,還要有過硬的品行!

反面的例子很多,比如“三姓家奴”呂布,白瞎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雅號;比如袁術,地跨數(shù)州,兵精糧足,卻被人鄙為“冢中枯骨”;再比如劉璋,據(jù)有益州,國富兵強,手下良臣謀士不可勝數(shù),但被人視作“守戶之犬”。

赤壁之前的劉備,是沒有實力的。

雖然偶爾憑運氣會占有一塊小地方,但守不住。正如題主所言,常敗將軍,小勝也有,大戰(zhàn)必敗。經(jīng)常和他的祖先劉邦一樣,丟兒棄女,落魄如喪家之犬,“劉跑跑”的綽號并非浪得虛名。

但是“劉跑跑”在“跑跑”的過程中,卻慢慢積累了自己的“品行”,這成為了他的軟實力,為他贏得了諸侯的尊重。

那么,劉備的品行是什么呢?我們先一步一步捋清他是如何贏得諸侯的尊重的,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品行這個概念。

第一個尊重劉備的諸侯是公孫瓚,關東十八路反董諸侯之一,北平太守。沒別的,同是東漢大儒盧植的門生,同學關系。正是公孫瓚,把劉備帶入官場,舉薦他為縣令,可惜張老三怒鞭督郵,縣令沒了;

又是公孫瓚,把劉備引入漢末諸侯社交圈,在盟主袁紹的大帳里,劉關張三人,立在公孫瓚背后。記住,是“立”,無座!

袁紹見三人“容貌異常”,問是何人,公孫瓚細說出身。

紹曰:“即是漢室宗派,取坐來!泵溥d謝。紹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尾,關張叉手侍立于后。

這個時候的劉備,實力為零,只有士兵兩名:馬弓手關羽,步弓手張飛!

要知道,袁紹的大帳之內(nèi),此時只有各路諸侯有座,袁紹給劉備備座,隱隱的就是抬劉備與各路諸侯身份平等了!

先前,曹操發(fā)矯詔討董,是舉著漢帝的大旗;袁紹就任討董盟主,舉的也是漢帝的大旗;劉備,漢室宗派、帝室之胄,舉的還是漢帝的大旗!聰明人想的都是一樣滴。

可以說,漢室宗派、帝室之胄,就是劉備的第一個品行!這個品行,用的恰當,是可以轉化為實力的!不過這樣的實力獲得的尊重是有限的,所以只能舔居末席!

第三個和劉備有交集的諸侯是北海太守孔融,原因無他,被黃巾軍圍攻,向劉備求救,這才引出了劉備那句著名的“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這個時候的劉備無實力無名氣!

第四個諸侯是陶謙。這個值得好好說一說。

曹操為報父仇,發(fā)兵討伐徐州。為了泄憤,一路屠殺百姓十幾萬,泗水為之不流!眾諸侯作壁上觀,無人敢出兵相救。

劉備此時只有兵馬五千,其中趙云手下馬步軍三千還是向公孫瓚所借。曹操雖然尚未“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實力十倍于己。

軍事上的強弱一目了然,但劉備為了仁義,為了救徐州百姓于水火,幾乎未做猶豫,直接亮劍!

傾巢而出救徐州!

你可以說他是賭徒,但更多的人會認為他是英雄!至少陶謙是這么想的!這才有“陶恭祖三讓徐州。”

陶謙作為一方諸侯,對劉備的態(tài)度豈止是尊重,用感激、甚至是崇拜都不為過,不然很難解釋他會以自己的地盤相讓。

也許正是這一戰(zhàn),使曹操對劉備心生佩意:一個舉著仁義大旗敢于亮劍的對手,雖然弱小,值得尊重!所以在劉備被呂布偷襲再次落難之時,曹操不僅收留了他,表劉備為左將軍、豫州牧,更是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英雄相惜相敬?梢哉f,曹操對劉備的尊重是真誠的。

劉備有兩個選擇:一是真心歸順曹操,這樣高官得做,日子也會很舒心;二是接受血詔,興復漢室討伐逆賊,前途未卜,充滿風險。

劉備的選擇是心中的大義:身為漢室宗派,平生最恨篡逆!討伐逆賊興復漢室,是劉備的心愿。

隨手順走了曹操的五萬精兵,斬殺車胄,重奪徐州!

當他發(fā)天子血詔,奉旨討賊時,他就已經(jīng)是反曹陣營中的超級英雄了!

這個時候的劉備,譽滿天下。

現(xiàn)在可以回答劉備的品行是什么了,也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

一個漢室宗派、帝室之胄,在大家都匡扶漢室的時候,值不值得尊重?一個敢于亮劍,不畏強權的勇士,值不值得尊重?一個拯救黎民,高舉仁義之劍的英雄,值不值得尊重?一個不忘大義,奉旨討賊的漢室左將軍,值不值得尊重?

任何一個有智商的諸侯,都不難判斷。

所以,當劉備再次兵敗,北上投奔袁紹時,袁紹出鄴兩百里相迎!

所以,當劉備輾轉顛簸,南下投奔劉表時,劉表敬若上賓,給兵給糧給地盤!

所以,當劉備兵敗長坂坡,遣使江東尋求聯(lián)盟時,雙方一拍即合!

6

三國時期,劉備一生打仗無數(shù),可是幾乎都是敗多勝少,屢戰(zhàn)屢敗,被人從北方攆到了西南,算是一個常敗將軍。但是,在劉備建立蜀國前,不管劉備去哪兒,都能夠得到諸侯們的友好款待,不管是徐州陶謙、兗州曹操、河北袁紹,以及荊州劉表,對劉備都十分尊重。

作為一個常敗將軍,為何劉備可以受到許多諸侯的尊重呢?亂世之中,諸侯唯利是圖,而適好劉備手上正好有諸侯想要的,因此,當時劉備變成奇貨可居,受到諸侯的尊重。

首先,劉備可當擔:有諸侯需要劉備做接盤俠。

劉備成為接盤俠,需要感謝謙讓徐州的陶謙。據(jù)《三國志·先主傳》記載,陶謙先是表劉備為豫州刺史,然后屯兵于小沛。陶謙病逝前,告訴別駕麋竺,“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陶謙敬重劉備,是因為徐州危急,而劉備敢率幾千兵馬前來支援,陶謙發(fā)現(xiàn)劉備可當擔,是接盤俠的最佳人選。

據(jù)《三國志·武帝紀》,曹操的父親曹嵩被陶謙所害,于是曹操為了復仇曾討伐徐州,但中途呂布進攻其后方,曹操被迫回軍。

因為陶謙與曹操結仇,又知道自己不是曹操對手,所以,陶謙需要劉備接手對抗曹操,這是才是一方諸侯陶謙,敬重劉備的主要原因。

其次,劉備有雄才:有諸侯想招攬劉備

據(jù)《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呂布襲擊劉備,下邳城破后,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謀士程昱看出劉備有雄才,勸曹操殺劉備,“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钡遣懿賲s想招攬劉備,“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由此可見,劉備有雄才大志,讓曹操手下有點擔心,而劉備投奔曹操時,正是曹操招攬?zhí)煜氯瞬诺年P鍵節(jié)點。所以曹操尊重劉備,目的在于想招攬劉備為己所用。

最后,劉備可利用:有諸侯利用劉備去打仗

劉備打仗有一個特點,雖然屢戰(zhàn)屢敗,但是屢敗屢戰(zhàn),說明劉備軍隊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袁紹和劉表很看重劉備這一點,都利用劉備當炮灰去打仗,所以劉備這個常敗將軍才會廣受諸侯敬重。

據(jù)《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譚“將步騎迎先主!蓖瑫r“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痹B如此禮遇新敗的劉備無非劉備有利用價值。

果然,沒多久曹袁相持于官渡,于是袁紹派劉備前往汝南,與劉辟一起騷撈曹操后方。其實在袁紹眼里,劉備只是對付曹操的一把利器。

至于劉表尊重劉備,也是讓劉備對抗曹操。在《三國志·先主傳》中,劉備投奔劉表時,“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劉表需要劉備守住新野?梢妱渫侗紕⒈頃r,劉表正好也需要劉備對抗曹操,因此,劉表禮遇有加。

總之,眾所周知劉備打仗常敗,而諸侯尊重劉備無非想讓劉備接爛攤子、想招攬劉備,以及讓劉備當炮灰去打仗。

7

劉備是個人精,但各諸侯也不傻,為何劉備是個常敗將軍,還深受諸侯尊重?正因為劉備常敗,所以諸侯感覺好拿捏,且劉備有漢室宗親之名,仁義蓋世之望,是各諸侯用來打下手,博名聲的不二選擇,所以才會被諸侯奉為座上賓。

縱觀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神話,從販履織席成長為一代帝王,個中艱辛,不堪回首。特別是在總策劃師諸葛亮未加盟前,那真是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劉備前半生的坎坷創(chuàng)業(yè)史

劉備自討黃巾出道,就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在諸侯爭斗的夾縫中求生存,先隨同窗公孫瓚討生活,后跟陶謙混日子,好不容易得了徐州,有了立足之地,還被呂布摘了桃子。

沒辦法,搞不過呂布,只能依附曹操,之后衣帶詔事發(fā),劉備殺車胄,奪徐州,但還是弄不過曹操,再次跑路投奔袁紹,直至后來輾轉來到荊州。

但很奇怪的是,劉備在早期雖然經(jīng)常寄人籬下,但一直頗受諸侯敬重,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劉備實力弱小,在諸侯眼中不足為患

從上面劉備的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在早期確實是個常敗將軍,跟呂布作戰(zhàn)結果是“布虜先主妻子”,跟曹操PK是“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

這也說明了劉備在當時的實力確實非常弱小,因此就算程昱看出了劉備終不為人下,曹操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這就是劉備在諸侯心中的縮影。

當然劉備自帶的示弱絕技也是獨步江湖。

劉備有漢室宗親之名,仁義蓋世之望

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雖然間隔久遠,有點虛無縹緲,但因為當時還是漢家天下,還是頗有市場的,至少也是一個榮譽頭銜。

而且劉備仁義之名遠播,深得人心,這點我們可以從劉備當平原令時的一件小事看出端倪。

劉備當平原令時有一個市民叫劉平,非?床黄饎,于是派了個殺手要作掉劉備,但當殺手與劉備交談之后,一下子就被劉備所感動了,直接立地成佛了。

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筒蝗檀,語之而去。其得民心如此!度龂尽

而劉備的這些稀缺特質(zhì)正是各位爭霸天下的大諸侯所急需的,是為自己提高聲望,收服人心的捷徑。

因此也有了曹操的“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袁紹的“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

觀海點評:

劉備乃三國一代人杰,其創(chuàng)業(yè)歷程比之曹操,孫權更加艱辛。而早期劉備作為常敗將軍,卻能得到各諸侯敬重的原因就在于他實力夠弱,身份夠正,名聲夠響。

籠絡了劉備,能極大的提升自己的名聲,收服民心。各大諸侯何樂而不為呢?而反觀與劉備命運相似,風格卻截然相反的呂布,他依附別人的遭遇已經(jīng)說明一切。

8

有價值的關系網(wǎng), 由于家庭關系,再加上劉姓也 在涿郡也 是大族,劉備獲得了去盧植門下求學的 機會,也結交了同在求學的公孫瓚。如果說劉備只算是入門級的縣處級官二代,那公孫瓚的家族就是世代省部級,丈人又是郡太守,前途一片光明。少年同窗,意氣相投,兩人很快結交,劉備拜公孫瓚為兄。這是劉備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幾年后,劉備官場失意,戰(zhàn)場落敗,走投無路之下只能去投奔老朋友公孫瓚。此時公孫瓚已經(jīng)官至中郎將,割據(jù)一方。劉備有了靠山,很快平步青云升至平原國相, 秩俸二千石。接著在公孫瓚的推薦下,劉備帶兵去了徐州,幫助徐州牧陶謙對抗曹操。幾年前,劉備還被一個小小的督郵欺凌,此時已經(jīng)縱橫捭闔,聞達于諸侯。陶謙死后,徐州有實力的軍閥只剩下劉備一人,再加上陶謙臨死前的指定,成為徐州各利益集團新的代表。

大部分 的時候我們都以為 劉備是一個只知道 哭,性格軟弱 的人,其實劉備這個人是類似于”及時雨“宋江那樣的人,急人之難,豪爽且有俠氣。舉個例子吧,當年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孔融命人求救于劉備,劉備驚訝道:”孔北海也知道有我劉備這號人啊!" 然后二話不說就發(fā)兵救援去了,所以這使得劉備在圈內(nèi)名聲相當好。

以三國志而論劉備確實是英雄,有獨特的任何魅力,以仁義為先的君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也是劉備留喻兒子的話,也能看出劉備之為人,而且那么多人追隨他,肯定是劉備有過人之處。

劉備在圈內(nèi)素有好名 聲, 陳登陳元龍曾說:“有王霸之氣,吾 敬劉玄德。”袁 紹曾說:劉玄德宏雅有信義。”可見老劉的評價有多好。在亂世之中最重要的乃是人心,士大夫階層的歸向,這些諸侯接納劉備并不真心要用他,不過借此宣揚一下自己求賢若渴的姿態(tài),而老劉劉玄德又是一個極有聲望的人,接納他無疑給自己博得了一個愛才的美名,何樂不為。

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后人。所以說他在地位上和身份上是受到人民的擁戴的,同時,劉備這個人又非常得仁德在當時的口碑非常的好,所以說人們愿意接受他的統(tǒng)治。

雖然劉備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的后人,這個確實有待商榷,但是在身份上在當時劉備是受到人們的認可的,在當時的社會是一個嚴格的等級制社會,所以說人們特別注重血緣關系。這也是為什么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皇帝都沒有辦法做到名正言順的原因,因為當時的百姓是很難去關注朝廷的實時變動的,所以說他們只能夠通過捕風捉影的一些消息來判斷現(xiàn)在這個朝代到底是誰適合做皇帝。對于身份的認同是一個統(tǒng)治者必須需要具備的,而劉備在當時的那個亂世中所具備的身份在所有的軍閥里面是最適合或者是最容易受到人們認可的。

在三國演義或者是三國志中,劉備的口碑一直都是非常不錯的,在三國這個階段中,劉備所打造的人設就是仁慈,所以說不管是從新野帶走10萬的百姓,還是在后續(xù)的戰(zhàn)爭中為了百姓而奔波,這就讓劉備的口碑被傳開了。所以說在那個亂世之中,人們一定會擁戴善待百姓的人,在天下大亂的時候,人民渴望安居樂業(yè),只有仁慈的人才能夠讓百姓獲得那一份安寧。劉備是百姓心中最合適的人選,所以說當劉備說要去接管荊州的時候,很多人都采取了擁戴的舉動。這并不是因為劉備的威望如何,是因為人們覺得他更加適合去統(tǒng)領自己,這樣的話才能夠讓百姓獲得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綜上所述,劉備在三國時期的名聲非常好,所以百姓都擁戴他。

9

首先確定劉備沒有受到各路諸侯的尊重。每個看好他打諸侯都有不同的原因。

第一個收留他的諸侯是公孫瓚。因為這二位是同學。有個好同學,有利于成功!

第二個收留他的是陶謙。這是因為劉備愿意救援陶謙,其次陶謙認為劉備能打。人在社會上混,自己的能力很重要,還要有俠義心腸!

第三個收留他的是曹操。曹操認為劉備像自己,努力奮斗,心心相惜。人的一生被有能力的人賞識會事半功倍的!

第四個收留他的是袁紹。因為劉備努力在抵抗曹操,袁紹也要樹立禮賢的形象。在職場上站隊很重要!

第五個收留他的是劉表。首先因為劉備一直對抗曹操,其次劉備最起碼姓劉?磥硗犊客找彩呛芎玫倪x擇。

第六個是孫權。這純是政治目的和魯肅和推薦。這就是劉備的好運氣來了!

第七是劉璋。劉備純粹是遇上了天上掉餡餅的事。好運必然連連啊。

劉備一生就這七位諸侯看好過他。其實還有很多諸侯根本看不上劉備。比如孔融請劉備救援時,劉備驚呼“孔文舉還知道我劉備?”。

袁術,董卓,馬騰,張邈,孫策,張揚,韓馥...很多有實力的人根本不知道劉備是何許人也。

10

第一:漢室皇叔的身份。

第二:劉備仁義的美名。

第三:劉備本身的能力出眾。

第四:皇叔個人謎一樣的人格魅力。

第五:誰說他常敗了,你可能被三國演義誤導了,歷史上的劉備可是個狠角色,前期做過很多出彩的打算,打過不少仗,只是只記載在史書上。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