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載湉駕崩。時隔一天,慈禧太后也駕鶴西去。至此,長達50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時代結(jié)束。
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載湉是被毒死的,但具體是誰下的毒目前存疑。從邏輯上推論,慈禧脫不了干系。慈禧昧于外事,但對付政敵,她的心機、決斷和手腕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載湉對于她,不光是個不聽話的兒子,更是一個政治對手,一個政敵。如果載湉比她活得長些,哪怕只是一天對她來說也是麻煩。
慈禧大費周章的目的是讓載灃的兒子溥儀當皇帝,并且當著她的面即位,造成了既成事實。這樣,大清的權力就落在她侄女隆;屎蠛退梅虻膬鹤訑z政王載灃的手里了。她的妹妹葉赫那拉·婉貞嫁給了他丈夫的弟弟,就是醇親王奕譞,生的兒子就是載湉。載湉的同父異母弟弟就是載灃,慈禧選了載灃的兒子溥儀當了皇帝。
慈禧本來期望她的侄女能像辛酉年她和恭親王奕?聯(lián)手那樣,對于大權在握的載灃有所約束。但后來的情況表明事與愿違,隆裕太后對權力沒有什么熱情,而載灃的才干和見識也遠不及當年的恭親王奕?。這個糟糕的安排其實加快了大清的這艘破船沉沒的速度。
載灃這個人與他的父親很像。他的父親老醇王奕譞當年志大才疏,雖然對權力很熱衷,但由于才能不濟,實際上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給慈禧當槍使。但老醇王的人品和家教很好,他基本是個饉飭君子,嚴于律己,不貪不占,對子女的教育比起他的兩個哥哥奕誴和奕訢來說要好太多,他那兩個哥哥的兒子們在晚清的朝野則聲名狼藉。
所以載灃一出道就讓人眼睛一亮,他代表清廷皇室赴德國就克林德事件向德皇道歉,整個過程有禮有節(jié),即保全了大清的顏面又贏得了德國皇室的尊敬,是晚清大清外交工作的一次不大不小的勝利。
所以慈禧當時選他監(jiān)國攝政也不能說完全是出以私心。只是載灃的觀念有問題,他與造成庚子之亂的他的那幾個堂兄的觀念一致,認為以往大清過于重用了漢人,他們滿人受到了排擠。所以,他和肅親王善耆、小恭王溥偉,還有一班親貴子弟良弼等人大搞宗社黨,架空軍機和六部,弄了一個大清前所未有的皇室內(nèi)閣。
載灃的做法很可笑,也很悲催。其實在慈禧死之前,清廷的立憲工作也漸次開展起來了,許多方面甚至比戊戌年公車上書要求的還要激進。而且,袁世凱、張之洞、盛宣懷他們分別主持的財政、工商、銀行、交通、郵政、教育、警察等改革進行的也算頗有聲色。載灃的做法實際上是倒行逆施,不僅掌不了權,而且還把地方的督撫大員都得罪了,以至于激出了民變,反而加速了清廷垮臺的時間。
當時清廷主持中樞的是袁世凱和張之洞,這兩個人在人才凋敝的晚清堪稱是國之柱石?墒禽d灃在第一時間罷了袁世凱的官,接著又一句沒心沒肺的話氣死了張之洞。如果袁世凱不罷官,辛亥革命也許會拖后幾年,同樣如果張之洞不死,袁世凱也絕對不敢把隆裕孤兒寡母玩弄與股掌之上的。
但反過來,如果光緒沒有死,還能健康地活著并掌控大局,情況很有可能更糟。
光緒皇帝被囚在瀛臺近10年時間,無事以修理鐘表和看醫(yī)書為遣,在茲念茲的就是殺袁世凱。所以他掌權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殺袁世凱。殺了袁世凱,袁所訓練出來的六鎮(zhèn)北洋兵群龍無首,后果如何就很難說了。從日后的表現(xiàn)看,北洋三杰龍虎狗(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辮子兵統(tǒng)帥張勛、賄選總統(tǒng)曹錕、“常勝將軍”吳佩孚等,單拿出哪一個也不是好相與的,更何況你惹急了他們,讓他們一窩蜂對付你。
平心而論,光緒皇帝是個憂國憂民的好皇帝。但他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太差。這一點他遠不及日本的明治天皇。甲午海戰(zhàn)之前,明治天皇為了激勵臣民勵精圖治,攢錢買軍艦,每餐飯不吃肉,而且只吃半飽。光緒皇帝也想這么做,但他的母親慈禧老佛爺把辛苦籌來的海軍經(jīng)費挪去修了園子,他不僅不能反對,還要小心翼翼地陪笑臉。太監(jiān)們蒙他說一個雞蛋要30兩銀子,他還以為那東西是奢侈品,以至于他的師傅翁同龢家里也吃不起。
他的情商差是致命的弱點。他性格容易偏激,不善妥協(xié)。他沒有處理好與母親慈禧的關系,也沒有處理好嬪妃之間的關系。
慈禧的確不好相處,但光緒親政以后她還是很認真地在逐步放權的,這一點遠比乾隆皇帝當太上皇時開明?墒枪饩w皇帝不能像嘉慶皇帝那樣能隱忍,也不懂得審時度勢,最終還是主動挑戰(zhàn)慈禧,激化了矛盾,引發(fā)了庚子之亂。
他對皇后和嬪妃也很不公正。他不喜歡慈禧給他找的表姐皇后,不僅冷落她,還要對她進行家暴,開創(chuàng)了有清一代皇帝打老婆的先例,簡直駭人聽聞。他寵愛珍妃和瑾妃倆姐妹,把皇后視同草芥,這絕對是大逆不道,因為有清一代12個皇帝,沒有一個不是與皇后敦睦恩愛的。而他視若珍寶的珍妃姐倆,則利用他的寵愛招權納賄,干預朝政,成為有清一代最跋扈的后宮嬪妃。
他如果執(zhí)掌大局,首先要面對的是北洋軍。即便他擺平了北洋軍,在辛亥革命與南方革命軍對峙時也會死扛到底。那樣的話,玉石俱焚。以他的性格,估計會和崇禎皇帝一樣以自殺殉國。
晚清之敗,敗在社會轉(zhuǎn)型失敗。中國當時是個農(nóng)耕為主的社會,沒有現(xiàn)代工商業(yè),沒有社會服務業(yè),當人口急劇增長時僅靠農(nóng)業(yè)根本無法養(yǎng)活,于是就引發(fā)了一撥又一撥農(nóng)民起義。就在清廷忙著鎮(zhèn)壓時,帝國主義列強又叩響了中國的大門,強迫中國接受西方國家的擴張結(jié)果。這種劇烈而浩大的社會轉(zhuǎn)型要想成功非常困難,僅靠一兩個開明的皇帝和能干的官員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遭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抵抗的時候。更何況,輪到光緒皇帝接手的時候,大清國連茍延殘喘的資格都沒了。
所以,不管光緒皇帝能不能活下來,大清王朝都是沒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