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問題很容易迷惑歷史新手,其實古代沒有西漢、東漢的說法,也沒有北宋、南宋的說法,這些說法是后人為了區(qū)別不同時期、相同國號政權而賦予的。

漢朝為何分西漢和東漢

大家都知道漢朝是劉邦建立的,“漢”是這個政權的“國號”,本身是不帶前綴的,但漢末王莽篡權,廢漢室,建國號為“新”,“漢”政權被滅亡了。

后來,王莽改制,引得天下大亂,“新”政權被綠林軍滅亡,而漢室成員劉秀又消滅眾多割據(jù)政權,統(tǒng)一全國,重新建立政權,國號仍為“漢”。

劉秀視自己為漢室的傳人,對他而言,不存在什么西漢、東漢的說法,歷史上只有一個漢朝,所以劉秀不是開國皇帝,只是“中興之君”。但漢朝在事實上是被中斷了十多年,并不連續(xù),后人為了區(qū)分漢朝的兩個不同階段,稱劉邦建立到被王莽篡奪滅亡的漢為前漢,稱劉秀恢復到被曹丕篡奪滅亡的漢為后漢,因此后人編纂漢朝史書時,稱《前漢書》、《后漢書》。

至于西漢、東漢的說法,實際上到隋唐五代時期才開始出現(xiàn),因為劉邦建立的漢政權定都在西安,位置靠西;劉秀恢復的漢政權定都在洛陽,位置靠東,因此被稱為西漢、東漢。

宋朝為何分為北宋和南宋

宋朝和漢朝經(jīng)歷十分類似,宋朝是趙匡胤建立的,“宋”是這個政權的“國號”,本身不帶前綴,但宋末發(fā)生靖康之恥,金國俘虜宋徽宗、宋欽宗北上,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宋朝實際上已經(jīng)滅亡了。

但宋朝皇室成員還有一個“幸運兒”趙構,他是宋徽宗的兒子,僥幸逃脫靖康之恥,又一路被金人追著屁股往南逃跑,一直過了1個多月,才被擁戴登基,國號仍然是“宋”。

對宋朝皇帝而言,他們認為只有一個“宋”,不存在北宋、南宋的說法,所以宋高宗也不是南宋開國皇帝,而是“中興之主”,我們通常認為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但當時官方一直稱杭州為“行在”,意思是皇帝臨時所在地,并不是都城。

但實際上,宋朝中間是存在中斷的,而且疆域有了很大變化,縮水了近一半,后人不需要顧及趙宋皇室的面子,為了區(qū)分宋朝的兩個不同階段,稱之為北宋、南宋,因為北宋的統(tǒng)治中心在北方,南宋的統(tǒng)治中心在南方。

歷史上類似的政權之分還有不少,比如:

1,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北漢,同時并存,國號都是漢,只是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是一個姓氏,但兩家八竿子打不著,沒有任何宗室親戚關系。

2,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后蜀,先后相繼,國號都是蜀,只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后,但并不是一個姓氏,沒有任何宗室親戚傳承關系。

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西晉、東晉,先后相繼,國號都是晉,只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后,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彼此關系和前漢(西漢)與后漢(東漢)、北宋與南宋的關系類似,彼此之間屬于同一宗室的傳承關系。

親愛的朋友們,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政權眾多,你們還知道哪些同一個國號的不同政權,或同一政權在不同階段的稱呼?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最佳貢獻者
2

其實在古代,幾乎所有的王朝或者政權的國號都只有一個字,鮮有兩個字的,比如說要么是“漢”,要么就是“宋”,在國號前面并沒有東西南北這些前綴。那么后來為什么又會出現(xiàn)我們所熟悉的前綴呢?今天小祁就給大家講一講國號的那些事兒!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畫像)

其實西漢和東漢最開始并不是這么區(qū)分的,而是區(qū)分為前漢和后漢。這里先講講為什么分為東西漢,然后在介紹了其他更多漢政權以后再講前漢和后漢是如何又改成西漢和東漢的!

其實之所以要將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主要就是為了區(qū)分由漢太祖劉邦建立的漢朝和漢世祖劉秀建立的漢朝!又因為劉邦建立的漢朝定都長安,劉秀建立的漢朝定都洛陽,相對來說一個在西,一個在東,故后世就稱之為西漢和東漢!

雖然劉秀是以中興之君的身份自居的,但是實際上自公元9年王莽篡汗時劉邦所建立的大漢王朝就已經(jīng)滅亡了。直到公元25年,劉秀重新建立漢朝,中間已經(jīng)隔了17年,劉秀名為中興,實為再造!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畫像)

同樣道理,將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則是為了區(qū)分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和宋高宗趙構建立的宋朝。不過不同于西漢和東漢,這期間并未出現(xiàn)斷代的情況,所以宋朝也成了中國古代唯一挺過了三百年大關的王朝!

因為劉邦建立的漢朝對于后世的影響太大了,因此后世又先后出現(xiàn)了14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

15個國號為“漢”的政權

除了最有名的“西漢”和“東漢”以外,中國歷史上還存在過另外13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這就更說明了加前綴的必要性,如果后世不加以區(qū)分,則根本就無法分清說的到底是哪個漢政權,比如說一個人明明在說西漢的事兒,另一個人可能就扯到了蜀漢去了。而且在亂世時期,甚至同時存在過幾個漢政權!

第一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自然就是劉邦建立的西漢了,定都長安!

(劉邦影視形象)

在西漢滅亡以后,天下紛爭,先后出現(xiàn)了劉玄建立的“玄漢”、赤眉軍扶持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漢”以及由劉秀建立的東漢,當然最后是由劉秀統(tǒng)一了全國!

第五個是三國時期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定都成都,因為劉備自視為漢室宗親,是漢朝的延續(xù),自然國號也是“漢”。這里就不得不說電視劇《三國》里面的一個錯誤了,人家劉備的國號就是“漢”,旗子上怎么會寫的是“蜀”呢!

(劉備影視形象)

第六個是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趙”(前趙),一個匈奴人居然自稱是漢朝的外孫,以繼承漢朝正統(tǒng)自居,也是搞笑!同時期還有氐人李雄建立的“成漢”政權,最開始國號為“成”,后來李雄的堂弟李壽改國號為漢,因此習慣上稱為“成漢”!

第八個是由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立的流民起義政權,國號依舊是漢,史稱“邢漢”。

第九個是由南北朝時期的侯景篡粱而建的,國號為漢。

第十個是唐朝中期涇源之亂時朱泚被推舉為帝,最開始國號為秦,次年改為漢。

(后漢高祖劉知遠畫像)

第十一個是由五代十國時期由劉?建立的,因為位于兩廣和海南一帶,因此史稱“南漢”。后來在中原一帶又由劉知遠建立了五代中的第四個中原王朝,史稱“后漢”。郭威取代后漢建立后周以后,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又據(jù)河東十二州建立了漢,但是仍沿用后漢的年號,因為地處北方,史稱“北漢”。

第十四個是由金朝末年由郝定于1216年建立的,但是很快就被金朝所滅。

第十五個也是最后一個是由陳友諒建立的,史稱“陳漢”,后被朱元璋擊敗!

西漢并非“西漢”、東漢也非“東漢”

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在劉秀重新建立漢朝以后,為了區(qū)別這兩個朝代,并不是稱呼為東西漢,而是“前漢”和“后漢”,這從東漢的史書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沒有東漢書,而只有《后漢書》,《后漢書》也是公認的記載東漢歷史的正史。

(劉秀影視形象)

結果東漢滅亡以后劉備又搞出一個漢朝來,于是史學家稱之為“季漢”,以區(qū)別于前后漢。但是沒想到漢朝的名氣太大了,到了五代十國一下子又冒出來三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這下沒辦法了,最后史學家又達成了一致,即以國都的位置或者國家的位置來在國號前面加前綴!

而且因為普遍認為占據(jù)中原即為正統(tǒng),也就是五代十國中的五代,而五代的所有國號前面都已經(jīng)使用過了,因此統(tǒng)一將這五個朝代統(tǒng)一稱為后粱、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這里面又出現(xiàn)了后漢,那么劉秀的后漢就得改名,于是就有了西漢國都長安在西面故為西漢,東漢國都洛陽在東面即為東漢的說法!

因此說古代的朝代稱呼之所以會有這些前綴,都是后世為了方便區(qū)分而后加的。因為在古代沒有哪一位皇帝或者君王都無不是在為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而努力,甚至很多皇帝為了和前朝扯上關系而主動認親或者改名的比比皆是,如果自己在國號前面加個前綴那豈不是不打自招了嘛!

3

西漢、東漢和西晉、東晉以及北宋、南宋;前涼,后涼等等都是后世為了區(qū)分有著重大差異的歷史時期而定下的稱呼。在東漢、東晉、南宋等時期,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國號之前竟然加了個方向,他們當然也不同意后人在他們國號之前加個方向——我們明明是正統(tǒng)啊,為何要與祖宗開創(chuàng)的王朝加以區(qū)分?看不起誰呢?

其實,后人還真沒有看不起誰的意思,但是不區(qū)分實在是沒法斷代啊,西漢和東漢就是不一樣啊,中間就是隔著一個新莽王朝啊,劉秀的確是劉邦的后裔,但是他與嫡系差得太遠了,如果把東漢看成是西漢的延續(xù),那蜀漢又怎么說?另外,還有劉知遠(沙陀人,他也叫漢高祖)建立的后漢、劉崇建立的北漢、劉龑建立的南漢、劉淵(匈奴人)建立的趙漢、氐人李雄建立的成漢、邢杲建立的邢漢……他們的國號也都是漢。如果不加以區(qū)分還了得?

宋朝之所以也加以區(qū)分就是因為北宋的確經(jīng)歷了亡國,其首都被占據(jù),皇帝及宗室被俘虜,最后只有漏網(wǎng)之魚康王趙構沒被俘虜。他是宋徽宗的第九子,與北宋皇帝有著直接的血緣關系。他建立的朝代被稱為南宋的重要原因就是他沒有克復中原,疆域局限在淮河(甚至長江)以南,并且長期對金稱臣。雖然北宋疆域也很狹小,但趙構的江山完全無法與趙匡胤的江山相提并論,舉手同意區(qū)分。

4

謝謝邀請。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定都西安,后來劉秀在洛陽稱帝,史學家為了好區(qū)分,給兩個王朝分別稱東漢和西漢。北宋和南宋也是一樣的,北宋首都是開封,徽宗欽宗被擄后,趙構后來在杭州定都,史稱北宋南宋。不過前面三個皇帝都相當厲害,后面一個實在差勁。

公元1127年徽欽二宗被擄,趙構在商丘登基,隨后幾年的時間基本上在逃,直到1132年才定都杭州,算站穩(wěn)了腳跟。這幾年逃跑的日子讓他明白,活著比什么都重要,要想安安穩(wěn)穩(wěn)的過日子,只有和金人議和,這也成為他終身的國策。由于多年的戰(zhàn)亂,財政捉襟見肘,岳飛誓死主戰(zhàn),與高宗之意相悖,被殺于風波亭?菇鹬鲙洑⒘耍磕暝龠M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總算保住了半壁江山,可以偏安一隅了。

5

漢朝是劉邦開創(chuàng)的,整個漢朝總共持續(xù)了四百多年。但是,漢朝在中國歷史上又分為西漢和東漢。

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分法呢?

原來西漢和東漢之間,還存有一個“新”朝。

這個“新”朝就是王莽建立的,王莽本來是大漢王室的外戚,他這個外戚在勢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把當時的大漢的皇帝給害死,然后自己宣布稱帝了。

劉邦建立的漢朝,截至目前也就算是終結了。

王莽篡位當皇帝之前,大漢總共相傳了十二位皇帝,他們分別是:

1、漢高祖劉邦 2、 漢惠帝劉盈

3、 漢文帝劉恒 4、漢景帝劉啟

5、漢武帝劉徹 6、漢昭帝劉佛陵

7、漢宣帝劉病已 8、漢元帝劉奭

9、漢成帝劉驁 10、漢哀帝劉欣

11、漢平帝劉衎 12、漢孺子劉嬰

王莽當了皇帝,就把原來的國號“漢”改成了“新”,這也就是“新朝”的出處。

可是,王莽當了皇帝,劉邦原來的皇子皇孫的后代就不干了。憑什么本來是他們大漢劉家的江山,要讓給姓王的呢?

所以,姓劉的皇室子孫就都開始起義反抗王莽的新朝了。

在這些皇室劉姓子孫內(nèi),有一個叫劉秀的,他和哥哥加入到了綠林軍,把王莽的“新”朝給滅了。王莽的新朝總共存活了15年。

之后,劉秀又從綠林軍里獨立出來,他又把綠林軍,赤眉軍打敗,然后統(tǒng)一了中國當了皇帝。

因為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所以,他當了皇帝后,又把王莽建立的“新”朝給廢了,恢復原來劉邦建立的“漢”朝的國號。

歷史學家為了區(qū)分劉邦建立的漢朝,和劉秀中興的漢朝,就把它們叫做了西漢和東漢。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劉邦建立的漢朝都城在長安,劉秀中興的漢朝都城在洛陽。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所以,都城在西面的就叫西漢,都成在東面的就叫東漢。

這大致就是為何大漢分為東漢和西漢的原因。

那么宋朝為何又分為北宋和南宋呢?

說實話宋朝的北宋和南宋,有點和漢朝相似,但是,又有點不盡相同,他們中間也經(jīng)歷了被滅國的過程。

大家都知道北宋是趙匡胤建立的,但是,這個皇位傳到宋徽宗和宋欽宗的時候,北方的女真族殺了過來,他們把宋徽宗和宋欽宗給俘虜了。

當時被女真俘虜?shù)娜耍粌H僅是宋徽宗和宋欽宗,整個皇室里的皇子皇孫,除了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的哥哥,康王趙構外,全部被俘虜?shù)搅私饑斎速|(zhì)。

這也就是說北宋亡國了,大宋朝沒有皇帝了。

但是,偏偏有一個漏網(wǎng)之魚,這個人就是康王趙構,因為他身上流著的是宋徽宗的血液,他還是宋徽宗的兒子。

索性大臣們就把他給立為了皇帝,康王趙構,也就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趙構。

北宋的時候,都城是開封,自從北宋的皇帝被俘虜之后,整個開封城就成了人家金國的地盤。

可以說包括河南在內(nèi)的以北的領土,都歸金國所管轄了。宋高宗趙構不得不去長江以南建立都城,他就把都城選在了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其實這時候的宋朝還是原來的宋朝,只不過不同的是領土少了一多半。換了一個皇帝而已。

后來歷史學家為了區(qū)分,這兩個不同都城所在地的宋朝,就把他們叫做了北宋和南宋。

6

漢朝為什么分為“西漢”和“東漢”,宋朝為何有“北宋”和“南宋”之分?

在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王朝,莫過于漢、唐、宋、明這四個朝代。這四個朝代,有“強漢”、“盛唐”、“富宋”和“剛明”的稱謂。

而漢朝則分為“西漢”和“東漢”,宋朝則分為“北宋”和“南宋”,這其中原因何在?

東西漢

一般意義上,漢朝起于漢高祖劉邦,終于漢獻帝,前后跨度達四百年左右,這其中,分為西漢時期和東漢時期。

這一切,要從漢元帝時代說起。

漢元帝時期,外戚王政君的家族開始掌握朝廷權力。而漢元帝時代開始,漢朝已經(jīng)消化光了昭宣中興時代留下來的紅利,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執(zhí)政經(jīng)驗比起后世帝王較少的西漢帝王,對于眼前的社會危機,感到了束手無策。

因此,到了西漢末年,中國歷史上,一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怪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

王政君的本家王莽掌控了漢朝朝政大權以后,利用漢平帝去世,沒有明確的繼承人的情況下,立劉嬰為太子(史稱孺子嬰),至于行使皇帝權力,則由王莽代行——王莽自居“攝皇帝”,行使天子權力。

按照宗法制,西漢皇位不論如何傳承,都輪不到王莽,但王莽為了規(guī)避這一點,于是找來孺子嬰當太子,可是,皇帝姓王,太子姓劉,這一奇葩現(xiàn)象,讓人感到哭笑不得。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所謂“攝皇帝”、“孺子嬰”不過是走過場。沒過多久,王莽就推翻了漢朝,建立了“新朝”。

王莽并不是一個合格的執(zhí)政者。新朝開張不久,新朝就和匈奴等部族爆發(fā)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并且,漢朝留下的社會問題開始愈演愈烈,最終,遍及全國的反新戰(zhàn)爭拉開序幕,新朝被反對者推翻。

新朝推翻后,漢朝宗室劉玄做了皇帝,并恢復漢朝國號。劉玄在反新勢力中勢力最大,因此一度成為天下共主。

不過,劉玄雖然成為皇帝,但其面臨的反對勢力依舊繁多復雜——孺子嬰(在野心家支持下)、劉盆子、劉秀等人都覬覦劉玄的地位。最終,在各方角逐中,劉秀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劉秀也是以漢朝宗室子弟的身份參與爭奪天下,因此建立政權后,也是以漢為國號。

歷史上,劉邦建立的漢朝定都長安,劉秀的漢朝定都洛陽。因此,將劉邦的漢朝稱之為西漢,劉秀的漢朝稱之為東漢,劉玄的漢朝,則被稱為“玄漢”。

南北宋

宋朝,起源于五代后周末年,后周將領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推翻后周朝廷,建立宋朝。

宋朝在文化和經(jīng)濟上可謂登峰造極,但是在軍事上則處于軟弱狀態(tài),雖然宋神宗等君王,也曾考慮吞并西夏,但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功敗垂成。

宋朝宋徽宗在位期間,遼國境內(nèi)的女真族建立金國,并滅亡遼國,和宋朝成為鄰邦。之后不久,金國南下攻宋,俘虜了宋朝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并委任張邦昌建立“楚國”,來治理中原。

不料張邦昌為人軟弱,登基不久就草草退位,與此同時,宋徽宗之子趙構在宋朝余下的勢力支持下,在南方登基做了皇帝。之后,趙構政權定都臨安。

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國都位于開封,開封和臨安,一南一北,因此,將宋朝在時間上,分為了南宋和北宋。

區(qū)別

傳統(tǒng)觀念認為,東漢是西漢的延續(xù),南宋是北宋的延續(xù)。

但是實際上,西漢被新朝終結以后,劉秀在毫無根基的局勢下,順應天下大勢,重建漢朝,可以說,東漢事實上是一個新的王朝,而非西漢的延續(xù)。

南宋則是宋朝在丟失北方領土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王朝,屬于殘存政權屬性。這一點,南北宋和西東漢是不同的。

7

謝邀

東西漢在中國歷史上的劃分,大致是以國都的地理位置來劃分的。西漢之都建于長安,而東漢之都設在洛陽。又被稱做前漢與后漢。王莽的新朝將漢分開。劉秀是漢宗室出身,他建立的王朝被視作劉邦漢朝的延續(xù),故為后漢。后漢建都洛陽,洛陽在西漢國都長安之東,故在區(qū)分西漢時,叫后漢為東漢。

北宋和南宋的劃分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后人便于區(qū)別而人為劃出的,均為一個王朝不同時期的延續(xù)。

8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也叫前漢和后漢兩個時期,兩漢一共存在400余年。由于劉邦建立的漢朝首都在長安,劉秀建立的漢朝首都在洛陽。長安在洛陽的西邊,洛陽在長安的東邊。故此后世以兩漢首都所在方位區(qū)別,稱劉邦所建為西漢,劉秀所建漢朝為東漢。又因為劉邦在前劉秀在后,稱劉邦建立的漢為前漢,劉秀建立的漢為后漢。

(漢高祖劉邦)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兩宋一共存在319年。北宋首都在河南開封,南宋行在(實際首都)在浙江杭州。北宋統(tǒng)治中心在黃河流域,南宋統(tǒng)治中心在長江流域。因而以方位區(qū)分故稱趙匡胤所建為北宋,趙構南渡后建立的為南宋。

(宋太祖趙匡胤像)

同樣是同一國號的兩個王朝,兩漢和兩宋又有所不同。東漢是在西漢滅亡后,由西漢遠枝后裔劉秀建立。劉秀白手起家相當于完全重建了一個王朝,只是仍以“漢”為國號,實際上兩漢是兩個有聯(lián)系的獨立王朝。南宋則是北宋滅亡皇帝被擄走,由直系后代(皇帝的兒子)所繼承建立的王朝。北宋和南宋其實是一個王朝的兩個時期,就像商朝時期分為前期和盤庚遷殷后稱為殷商一樣。還有一個側面可以證明,兩漢的歷史是記載《漢書》和《后漢書》兩本史書上,而南宋和北宋的歷史則是記載在一本《宋史》上。

1.兩漢,公元前202年劉邦戰(zhàn)勝了自己最大的對手項羽,在長安登基稱帝建國號漢。因為劉邦登基前被封為漢王,所以國號漢后世史稱西漢。西漢前期統(tǒng)治者吸取秦朝重用法家實行嚴刑峻法而滅亡的教訓,與民休養(yǎng)生息實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文帝景帝時國力強盛人民富足史稱“文景之治”,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到漢武帝時國力達到頂峰。

(西漢疆域圖)

  • 漢武帝時北伐匈奴南征百越收復河西走廊和嶺南各郡,又派張謇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漢宣帝時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正式管轄西域廣大地區(qū)。西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到西漢末期外戚專權,外戚王莽逐漸掌握大權。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王莽登基后托古改制,實行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改革措施造成天下大亂。先后爆發(fā)了綠林、赤眉起義,西漢皇族后裔也紛紛起兵。南陽劉秀兄弟也乘勢而起,劉秀是史籍可靠的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九世孫。不像后世自稱漢室宗親的劉備那樣無法考證。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fā)。發(fā)生舂陵節(jié)侯買,買生郁林太守外,[五]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yǎng)于叔父良!逗鬂h書》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高邑縣登基稱帝,宣布光復漢室仍用漢為國號,后定都洛陽,史稱東漢。經(jīng)過長達十二年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劉秀先后消滅了邯鄲王郎、赤眉軍、割據(jù)四川的公孫述、隴右隗囂等割據(jù)勢力。劉秀在位期間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改革吏治發(fā)展經(jīng)濟大興儒學,史稱“光武中興”。

(光武帝劉秀像)

東漢中后期皇帝繼位年齡都很小,朝政由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權。政治動蕩吏治腐敗地方豪強勢力興起,公元184年爆發(fā)了黃巾起義,地方豪強借鎮(zhèn)壓黃巾軍之機逐漸壯大。董卓之亂以后天下大亂諸侯并起,經(jīng)過互相攻伐吞并曹操統(tǒng)一北方。劉備、孫權分別統(tǒng)一江東和西蜀,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劉備、孫權也先后稱帝,東漢滅亡。

(東漢疆域圖)

2.兩宋。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后,各個地方節(jié)度使紛紛做大,逐漸形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黃巢起義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tǒng)治,投降唐朝的原黃巢起義軍將領朱溫占據(jù)汴州逐漸強大起來。907朱溫廢唐自立建立后梁,開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到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后周登基稱帝。因為趙匡胤官拜宋州節(jié)度使,所以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史稱北宋。

宋太祖宋太宗兩代的努力,北宋消滅了南唐后蜀等割據(jù)勢力局部統(tǒng)一了中原。只剩下后晉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幽云十六州沒有收回,北宋兩次用兵收復幽云都以失敗告終。最后北宋和遼國在黃河岸邊的澶州達成和議,北宋送給遼國歲幣三十萬雙方約為兄弟之國開放邊界榷場貿(mào)易。此后雙方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北宋吸取五代藩鎮(zhèn)的教訓推行重文抑武的方針,造成國家后來積貧積弱。北宋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誕生了燦爛的文化和很多先進的技術。

(北宋末期疆域圖)

到北宋末期宋遼兩國承平日久,朝政腐敗軍備廢弛。東北的白山黑水興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女真,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抗遼國建立大金國。北宋和金國建立“海上之盟”共同滅遼想借機收回幽云十六州,沒想到是驅(qū)虎吞狼。最后金國滅了遼國以后,馬上南下攻宋。北宋大軍一觸即潰,金軍攻占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和宗室大臣、公主嬪妃等三千余人。史稱“靖康之變”或者“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虜)

北宋滅亡后,北宋親近宗室都被金人擄走,只剩下徽宗皇帝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幸免于難。靖康之變時趙構正領兵在外,北宋滅亡后趙構在商丘登基稱帝,重建宋朝,史稱南宋。南宋建立后一直流亡漂泊躲避金軍追擊,直到以杭州為行在(臨時首都)后才逐漸穩(wěn)住局面。經(jīng)過幾十年的和戰(zhàn),宋金兩國誰也無法消滅誰形成了平衡對峙的局面。雙方達成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繳納歲貢。雙方以淮河到秦嶺大散關一線為界。

(宋高宗趙構像)

  • 宋金和議達成雙方基本上維持了和平的局面。1206年,蒙古興起南下進攻金國。金國一退再退先把首都遷到北宋故都開封,最后又把首都遷到宋金邊界的蔡州城。1234年宋蒙聯(lián)軍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殺金末帝被殺,金國滅亡。金國滅亡后蒙古又將矛頭對準南宋,南宋軍民進行了四十多年的頑強抵抗。

(南宋疆域圖)

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謝太皇太后攜年僅六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恭帝投降后南宋宰相陸秀夫大將張世杰,在南方先后擁立宋恭帝的弟弟趙昰和哥哥趙昺為帝堅持抵抗。1279年,南宋軍民在崖山進行了最后的抵抗,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崖山十萬軍民投海相隨,宋朝徹底滅亡。

(陸秀夫背帝投海)

9

漢朝和宋朝的情況看起來相似,其實大大的不同。西漢和東漢其實是兩個朝代,而北宋和南宋其實是一個朝代。

西漢和東漢,又稱前漢和后漢。

眾所周知,西漢的開創(chuàng)者是高祖劉邦。傳到漢成帝時,外戚王莽當權。此后的漢哀帝、漢平帝,王莽繼續(xù)坐大。直到漢平帝時,王莽鴆殺平帝,立了一個稚子做傀儡。不久后,王莽接受禪讓,正式篡漢,改朝換代。王莽建立的朝代,叫做“新朝”。

至此,漢朝——或者說西漢,已經(jīng)滅亡了。

王莽稱帝后,昏招兒迭出,引發(fā)天下大亂。先是綠林軍揭竿而起,然后各路起義軍接踵蜂起。

在這些起義軍中,有一支是由漢室遠支宗親劉玄帶領的。劉玄的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做劉秀。

劉秀也是漢室宗親。但從他的處境來看,已經(jīng)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宗親了。就像三國時的劉備一樣,雖然也是漢室宗親,但已經(jīng)基本等同于平民了,需要賣草鞋謀生。劉秀也是這么個情況。

各路起義軍一通打,曾經(jīng)的王者慢慢變成了青銅,而剛開始的青銅劉秀,卻慢慢變成了王者。最后一統(tǒng)天下的,就是這個劉秀。

劉秀奪取天下后,因為自己是漢室宗親,便繼續(xù)把自己創(chuàng)立的朝代稱為“漢朝”。這其實是一種策略,標榜自己是正統(tǒng)。后來的劉備其實也是這么干的。

史家為了區(qū)別這兩個漢朝,便根據(jù)都城的位置,稱之為西漢和東漢;或者根據(jù)時間的前后,稱為前漢和后漢。

事實上,因為中間隔了一個新朝,西漢和東漢完全是兩個朝代。

宋朝的情況就不同了。

宋朝很可憐,一直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吊打。先是遼,后是金,最終是蒙古。一直挨打。

宋徽宗時,金國大舉入侵大宋。眼看著就要被打到東京汴梁了。宋徽宗這個慫貨,遇事就躲,他把皇位禪讓給了兒子宋欽宗,自己躲在背后當起了太上皇。

宋欽宗無力回天,汴梁城被金國攻破,宋徽宗、宋欽宗爺兒倆一起做了俘虜,被掠到了北方的苦寒之地。

但是,金國只是控制了宋朝的北方。南方還有大片地盤,并未淪陷。于是,宋徽宗的另一個兒子,也就是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宋高宗),跑到南方的臨安,繼續(xù)做皇帝,維持著宋朝的半壁江山。

跑到南方的這個宋朝,便被史家稱為南宋;而此前的宋朝,便被稱為北宋。

事實上,北宋和南宋的皇帝都是宋徽宗爺們兒,而且兩者之間也沒有隔著一個朝代。所以,北宋和南宋只是同一個朝代的兩個階段。

10

漢朝出現(xiàn)東漢和西漢之分,不是說它當時建國的時候就用東漢和西漢為國號,也不是說它同時存在兩個政權。他們當時建立的政權都稱為漢,但是漢朝歷史中間有斷層,時間上是分先后的,所以也稱為前漢后漢。

前漢是劉邦建立的,它的都城在西邊的長安。后漢是劉秀建立的,它的都城在東邊的洛陽。中間出現(xiàn)了王莽建立的新朝,但是史學家并不承認他的地位合法性。因此整個漢朝前后是有聯(lián)系的,使學家為了方便區(qū)分,根據(jù)時間和都城的位置,便有了東漢西漢之分。

劉邦建立漢朝以后,把漢朝一度發(fā)展成了最強盛的國家?墒呛髞頋h武帝因為受到巫蠱之禍,入獄被殺,還牽連到了整個家族。好在有一個命脈成了漏網(wǎng)之魚,就是8歲的劉弗陵。

劉弗陵在大司馬霍光的扶持下上位了。他在位時間并不長,23歲就駕崩了。又沒有留下子嗣,只能由他的兄弟來繼位了,也就是漢成帝。

這個漢成帝就是個酒囊飯袋,根本不理朝政。只做了27天皇帝,權勢就全落在了太后手中。太后王氏讓族親相繼輔政,便出現(xiàn)了王莽篡位,將國號改為新。劉邦的漢政權滅亡。

公元25年,王莽改制失敗。漢室宗親劉秀又奪回了政權,依舊沿用漢的國號。

雖然史學家不承認王莽篡漢建立的政權,但事實上劉邦的政權被推翻了。中間出現(xiàn)了隔斷,后來漢室宗親又奪回了政權,這是兩個不連續(xù)但有聯(lián)系的政權,如果是外人推翻了王莽,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所以為了區(qū)分兩個不連續(xù)的漢室政權,根據(jù)時間前后和地理位置,便分成了東漢西漢。

宋朝被分為南宋,北宋,雖然細節(jié)不同,但大抵情況和漢朝是一樣的。

雖然宋朝中間沒有出現(xiàn)篡位的情況,也沒有出現(xiàn)新的國號。好像政權是連續(xù)性的。其實不是。金國把宋徽宗宋欽宗俘虜走以后,宋王朝的政權已經(jīng)土崩瓦解,前一個宋朝已經(jīng)被金國滅了。

而宋高宗趙構也只是一個漏網(wǎng)之魚。而此時趙構并非是繼承宋徽宗宋欽宗的皇位。而是憑借著皇子的身份,跑到南方另起爐灶,重新建立的政權。

所以后世為了區(qū)分,便出現(xiàn)了南宋北宋的情況。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