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主要和十九世紀以來,這三個國家的歷程有關。

簡單說,越南和朝鮮長期是明清的朝貢國,建立自己的國家以后,要告訴自己的國民:我們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不是中國的附屬,我們也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有人就會說了:你的歷史是用漢語寫的,到了今天你的報紙上到處還是漢字,真的不是中國的附屬么?他們覺得自己氣短,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就要去漢字化,假裝自己和中國沒有什么關系了。

這個過程中,越南和朝鮮(韓國)都要講一個故事,自己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但是兩者的策略還不太一樣,主要是二者歷史背景不同。越南北部從十世紀才從中國脫離,自古以來其實是中國的領土。明成祖時期又收復越南,并一度鞏固了在越南的統(tǒng)治。只是到了仁宣之際,為了強化北方邊防,在南洋樹立朝貢國的典范,才決定撤兵。為什么要強調(diào)樹立朝貢國典范呢?因為明成祖后期以來,明朝在南洋已經(jīng)建立了相當?shù)臋嗤,這些政權都是中國的朝貢國。他們一看,離開中國最近的朝貢國越南一下子就被滅了,無形中也就不信任北京了。

朝鮮的情況就不大一樣了。初唐征服朝鮮半島以后,唐帝國就放棄了對朝鮮半島的直接控制,承認新羅作為統(tǒng)一朝鮮的合法政府;同時,從此朝鮮半島作為中國的附屬,存在了近1300年。遼、金與高麗大體保持和平,元代使高麗臣服以后,也沒有令其滅國,高麗女子還成為元朝皇后。明清時期,朝鮮政治上高度依副北京。個中的故事,我們已經(jīng)很熟悉了

總之,在漫長的歷史中,越南與中原的政治關系更加復雜,所以近代越南要講的故事,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我們從來都是一個獨立的。朝鮮在政治上長期處于附屬地位,政治的故事沒什么好講的。所以更多的要講一個文化的故事:朝鮮的印刷術多么發(fā)達啦,朝鮮創(chuàng)造的文字啦,之類之類的。

日本就不大一樣了,幕府與明清往來,雖然也是對中國天子朝貢,但幕府將軍本來就是天皇手下的將軍。日本天皇和中國的天子,到底是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大家就先不計較了。明治以來,日本開始了殖民擴張的道路,妄圖將中國逐漸納入到其東亞秩序之中。這樣一來,他們要做的事情,就不是和中國撇清關系,就要說,中華已經(jīng)被蠻族征服了,日本才代表了中華文化的精粹——就好比古典的希臘羅馬,都被蠻族征服了,現(xiàn)在的英格蘭法蘭西,才是希臘羅馬真正的傳人。

最佳貢獻者
2

這個問題反應出民族的自信心和對漢文化的理解深度,以及國力的強弱。原因如下:一、漢文化對東亞、東南亞的輻射和影響上千年,其博大精深和厚重的歷史淵源,已深深扎根于中國周邊國家及其民族的文化、文明和生活之中。去漢化,實際上反映出韓、越兩國的脆弱的自信心,他們害怕中國文化的擴張,從而失去自己民族的特點,從而漢化,失去其獨立性。但是,倭民族不一樣。因為該民族一千多年前就主動向漢文化虛心學習,獲益匪淺。近兩、三百年,更是在吸收東方,特別是優(yōu)秀的漢文化的基礎,積極引進和學習先進的西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他們的自信心非常高,不懼漢文化的影響和擴張。二、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和努力奮斗,日本已成為世界上曲指可數(shù)的強國,國力上不輸除美、中之外的世界其它國家,且占領著科技強目的地位,在創(chuàng)新方面,不少領域領先中國。而韓、越兩國沒有這個實力。三、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文化、民族。但其他文明、文化、民族卻已相繼衰弱,只有中國、中華民族、文化、文明,歷經(jīng)幾千年的磨勵,雖曾遭受幾次巨大的災難,但卻屹立不倒,并又重新走上復興之路。中華文化、文明的強大生命力,讓全世界真正的智者嘆服在心。應該說,倭民族在心里是有數(shù)的,雖然在表面上經(jīng)常貶低和侮辱中國。而韓、越兩國對漢文化、漢字的放棄,正好反證了這兩個民族自信心的缺乏。但是,他們能徹底擺脫漢文化的影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倭民族對漢文化的恰當保留,正好說明了這個民族的深謀遠慮,我們更應小心和提防日本,因為該民族確是務實而老到、奸詐。

3

越南和韓國,都是為了去中國化,而努力的不用漢字。然而,這些都沒用。中國在這個世界上,有四十億年歷史了。影響了,整個世界進程的發(fā)展。世界有了,中國才會如此美好!去中國化,只能讓世界倒退!當旅游季節(jié)的時候,才想起中國。到那個時候,韓國和越南馬上又開始使用漢字了!而,日本的經(jīng)濟,這些年一直不景氣。為了,招攬中國游客,也是花樣百出!事實證明,沒有中國,世界只能回到原始社會!

4

因為不用的話會很不方便,日語音節(jié)很多,如果不用漢字的話 一個詞就會寫很長,閱讀會很困難,比如 我們都用漢語拼音寫文章 會怎么樣?

5

其實日本也有過廢除漢字的行動,只是相對其他兩個國家而言,日本保留漢字程度比較多。我先介紹為什么日本沒有徹底禁止,然后介紹越南和韓國如此成功。

第一:古漢字在日本代表新的文化,在越韓兩國卻代表著恥辱。



首先漢字在三個國家都有廢除過,相對保留程度而言,三個國家廢除漢字程度的順序是:越南、韓國、日本。越南是廢除漢字最干凈徹底的國家,相反日本是保留漢字最多的國家。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開始就出現(xiàn)了廢除漢字的呼聲,當時在日本知識界已經(jīng)幾乎達成廢除或削弱漢字的共識之后,由前島蜜公開上書,呼吁“御請廢止?jié)h字之義”拉開虛弱漢字的序幕。



為什么日本依舊存在這么多的漢字

近代時期,日本為了加快近代化,開始吸收國外先進文化技術。中國漢字的傳入打破了日本本土文字的局限,成為日本西洋文化的媒介。他們用中國古代漢字詞匯來翻譯西方新的概念,于是大量的漢字翻譯詞匯涌入日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可以這么說當時的出現(xiàn)的漢字都是新傳入日本的新概念、新文化。

越南、韓國與日本不同,如果說漢字在日本是代表新文化的話,那么漢字在越、韓兩國則代表壓迫與恥辱,越南與韓國自古屬于中國的附s屬國,深受中國的欺壓與剝削,所以越韓兩國獨立之后就著急與中國劃清界線。

第二、打字機等技術的發(fā)展,表音文字取代表意文字



日本文字中存在的表音文字完全適用科技要求,日語的表音文字被稱為假名,而假名中也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漢字被稱為真名,大概意思是日本只是借用了漢字的音和形狀,漢字本身的意思被舍棄了。值得強調(diào)的是真名與假名在日本是兩套可同時出現(xiàn)的語言系統(tǒng),之間并不相互違背,隨著真名不斷得被假名滲入,日本的漢字不斷的在減少。



越韓兩國則是采用新的表音文字,取代表義的漢字

6

在這一點上,日本人還是比越南和韓國人聰明了許多!其實他們也想,只是發(fā)現(xiàn)不能這么做而已!

首先我們來說說越南和韓國,很久之前他們就一直是中國的附屬藩國,也一直使用者中國的漢字,以至于到如今能夠拿出來的一點傳家寶貝都是和中國有關。這對于那些“名族主義”高亢的越南和韓國人來說,簡直是莫大的恥辱。為什么他們的國家就不能有自己的文化?

于是才有了后來廢除漢字一說。但是慢慢的他們卻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一個完整的文字體系,進而導致了在他們國內(nèi)同一個發(fā)音就存在不同意思的現(xiàn)象。而且更加悲觀的是現(xiàn)在的越南和韓國人根本就沒有辦法研究自己的古籍,因為那上面寫的全是中國的漢字!

相比較越南和韓國人,日本人就聰明多了!因為他們明白一旦在國內(nèi)廢除了漢字,那么日本將變成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因為沒有人能看懂他們祖先的著作)!所以日本人不斷的將中國的漢字和他們的文字體系相結(jié)合,進而形成了現(xiàn)在的日文。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能夠在日本街頭看到中文的原因!

所以還是那句話NO ZUO NO DIE!做任何事之前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完成,要不然就慘嘍!

(PS:據(jù)外媒報道,韓國和越南要在2018年全面回復漢字教育,這會是真的嗎?)

7

日本是一個民族文化充滿了自信的國家,極為尊重自己的傳統(tǒng),而且不喜歡去搞那些小動作,把人家的東西拿來說成是自己的,然后申遺。

經(jīng)常會有人說,想看唐朝的文化,要去日本的京都看,在國內(nèi)已經(jīng)沒有了。這是事實。日本人在文化、行為習慣上沿襲了不可思議的固執(zhí)和理想化。日本最好的酒店,主打的Slogan是:如果日本沒有走上明治維新的道路,會變成什么樣?所以酒店的布局極其還原日本的傳統(tǒng)鄉(xiāng)村情調(diào),大受歡迎,都要提前一兩個月訂房,中國游客也喜歡去住。

當然,日本歷史上也存在過很多次想要廢除漢字的運動,包括1萬元鈔票上的教育家福澤諭吉,就認為日本人應該盡量少用漢字,并且未來逐漸擺脫漢字。但實際情況是,日本的民間用漢字很普遍,日本人的識字率高,文化修養(yǎng)也高,所以對漢字的依賴程度也高。時至今日,在日本社會主要流傳了2000多個漢字,比起過過去不僅沒有減少,還有一點增加。


看過《源氏物語》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里面的人物經(jīng)常要寫詩贈詩,這反應了日本社會的文化現(xiàn)象,如果不讓用漢字了,難道用片假名寫詩嗎?漢字具有非常龐大的文化底蘊,看美劇我們就知道,美國人一個詞可以被我們翻譯成幾十個詞來代替,光是罵人的話,就有無數(shù)種表達的意思。

所以,無論片假名,還是韓國的拼音文字,都難以達到漢字的底蘊。為什么韓國人在世界文壇相對比較弱,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拼音字的局限性太大。

以前看矮大緊節(jié)目的時候,他也曾說過,中美歌曲的差異性:美國人的音樂的旋律很好,但歌詞很蒼白,而中國比較注重歌詞,旋律要差一些。因為漢字所表達的意思太深刻,美國的歌詞則表達不出來,只能用旋律為主。我記得周杰倫有一首歌《煙花易冷》,這里的文字表述簡直都絕了。


再說韓國和越南,歷史地位與日本也不一樣。

過去的朝鮮和越南,都是中國的屬國,所以與中國文化切割對他們來說是擺脫恥辱極其迫切要做的事情。日本在朝鮮挑事兒的時候,當時朝鮮的總督袁世凱就給慈禧太后三個建議:上策是把朝鮮變成為中國一個省,日本若侵略朝鮮就等于侵略中國;中策是維持現(xiàn)狀靜觀其變;下策是開戰(zhàn)。而慈禧當時選擇了中策。當然,歷史決策者有他們的考量,但從這事就能看出當時兩國的從屬關系。

像韓國,對自己國家以及民族有著不可思議的瘋狂,甚至有一點變態(tài)了。很多人認為,那就是強烈的歷史自卑感所產(chǎn)生的強大自信。其實就拿我們國人來說,對于西方,對于白人的態(tài)度,也是變化莫測,崇洋媚外肯定是不對的,但也有很多人盲目自信,認為歐美國家都是傻逼,他們已經(jīng)完蛋了,中國各領域都在發(fā)光發(fā)熱,早晚干掉這些二筆國家,我覺得,這種盲目的自信,也是同樣不可取的。


如果旅游的話,我也比較推薦去日本,除了各方面都比韓國好以外,起碼大街上的字也都能認識,丟不了。但是在韓國,真的是不認識啊,漢字很少很少,英文也不多,容易丟。


8

越南、韓國、日本都是漢字文化圈里的成員,但在近現(xiàn)代越南和韓國相繼廢除了漢字,在越南語和韓語中已經(jīng)幾乎沒有了漢字的影子,但日本語并沒有完全廢除漢字,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想說一下韓字,韓字最開始是韓國的世宗大王時期創(chuàng)建的訓民正音,那時的韓語是平民使用的,韓國的貴族和上流社會依然使用漢字。但隨著二戰(zhàn)結(jié)束,韓國重新建國,韓國的民族獨立極大的鼓舞了韓國人的自尊心,于是韓國開始逐漸的廢除了漢字。但韓語是不如漢語完善的,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還是用漢字,因為韓語很容易重名,讓人不知道什么意思。韓國的歷史文獻大多是用漢語寫的,所以如今的韓國年輕人根本讀不懂古書,這也造成了文化難以傳承。最近韓國民間有聲音要重新恢復漢語,不過恢復的希望很低。

日本為什么不廢除漢字呢?其實日本與中國的文化聯(lián)系很密切,早在唐朝時他們就派遣了很多人來學習我們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日本的文化是很開放的,他們或許并不擔心漢字會對他們本來的文化造成沖擊。日本的很多地名都是按照漢字的規(guī)則來取名的,像武藏、東京、上野等。到如今,漢字已經(jīng)被日本人當作他們的語言文化來進行傳承了,其實這對東亞漢字文化圈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9

其實日本也一度考慮過要廢除漢字,但是他們發(fā)現(xiàn),如果只有假名沒有漢字,日文中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同音詞,同音詞太多就會影響交流。

曾經(jīng)有一個作家,名叫犬養(yǎng)二郎,寫了一個短篇小說,沒有出現(xiàn)一個漢字,可是,寫完之后他讀一遍發(fā)現(xiàn), 有些地方有些細節(jié)他自己也看不懂了。

全部用假名就相當于我們使用漢語拼音,意思就很模糊,birushuo, wo bu renshi zhege hanzi, 你能一下子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10

廢除表意文字,走向表音文字是20世紀東亞的潮流,幾乎所有漢字圈國家都這么走。主要原因是現(xiàn)代活字印刷,打字機,電報,計算機這一系列信息交流的重要發(fā)明,這段時間表意文字的日子是非常難過的,輸入成本遠高于表音文字。特別是1945~60的時間窗口,東亞的政治巨變提供了改革的契機,越南朝鮮韓國都確立了表音文字的國策并且推行,日本縮減常用漢字到兩千個,我國則是執(zhí)行了漢語拼音化和簡化字。

對于大部分普通國人來說,沒有經(jīng)歷過別國人落指如飛頃刻成章,而自己需要在一大堆字形里挑挑撿撿的中文打字機時代,也沒有經(jīng)歷過別國人幾十個字符包辦一切,自己這邊單是加載字庫就需要內(nèi)存翻幾倍的原始計算機時代,就連別國人不需要學習上手就用,自己要想高速打字先背幾個月字根的五筆時代也沒有什么印象。這個問題下面不少回答者不僅不了解別人的歷史,也不了解自己的歷史,所以除了民族主義臆想,很難理解為什么二十世紀上半葉全世界有識之士都一邊倒的主張廢除表意文字,支持表音文字。

改表音文字的原因?qū)Ρ纫幌麓蜃謾C就知道了。從1890到1990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里,打字機是唯一能快速輸入文字,處理商業(yè)和政府公文,進行寫作和記錄的主流工具。然而它的問題是機械結(jié)構(gòu)復雜度有限,所以只適合字符少的表音文字,而不可能適合成千上萬字的表意文字。在表音文字化以后,原先的表意文字語言也都紛紛造出了打字機,趕上了這一潮流:

日語假名打字機

越南語打字機

韓語諺文打字機

而如果堅持表意文字,在機械打字機時代是這么一種畫風,由幾十個鍵的鍵盤變成了幾千個字的鍵盤,復雜度高出兩個數(shù)量級。上至活字印刷出書出報,下至打字電報電傳,數(shù)量繁多的表意文字都是巨坑;钭钟∷l(fā)明800年后道光年間的中文報紙還在用雕版印刷,而古登堡的鉛活字50年即傳遍歐洲,差距就在文字數(shù)量上。

90年代出口外國的中文打字機

在早期電腦時代堅持表意文字則是這樣的畫風。聯(lián)想公司在80年代的漢字輸入卡一張幾千人民幣,相當于普通工人幾年不吃不喝的工資,現(xiàn)在的幾十萬元。按照官方匯率的話比當時的PC或者Mac本身售價還要貴兩倍——即使這樣,還是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聯(lián)想起家的漢卡

因為這些原因,越南朝鮮韓國一代人的時間里都成功廢除表意文字轉(zhuǎn)向了表音文字。日本其實也完成了表音轉(zhuǎn)向,只是由于在戰(zhàn)前就有并行的的表音假名書寫系統(tǒng),可以直接適應科技要求,所以沒有通過廢除漢字推進新書寫體系的急迫需要。但在處理信息的時候,該不用漢字的時候就可以一個字不用,比如說從1854年電報機引入到日本一直到1988年,日本的電報都是純片假名,國外記者新聞稿電傳回來就是全文假名,1994年開始才有漢字電報。日本的“郵政之父" 前島密在1866年就因此寫了個折子上奏,"西洋諸國の如く音符字(假名字)を用ひて教育を布かれ漢字は用ひられす終"。再比如早期計算機容量有限,日本的程序游戲就經(jīng)常不帶漢字字庫純假名表示,毫無理解問題。

有很多人以為表音文字有重音歧義問題,但這是強行用表音文字拼寫與口語脫節(jié)的書面語結(jié)果。如果用表音文字拼寫口語是不會有問題的,現(xiàn)存的活語言無論哪種,口語聲音交流沒有嚴重歧義都是起碼要求。而如果書面語和口語真的嚴重脫節(jié)了,一般這意味著書面語佶屈聱牙難學難用本身就要改了——言文不一致,同時學一套不能念的和一套不能寫的,那是中世紀按教育水平區(qū)分貴族平民的法子,現(xiàn)代普及教育的時候還這么搞是有多少空閑時間。

日本的純假名電報

純假名游戲...這貨是1983年出品的文字冒險游戲

真的例外是中國大陸當年的漢語拼音化沒有推行到底,現(xiàn)在也沒有一個并行的表音文字書寫方案。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因為文字處理設備和需求在國內(nèi)普及的太晚了,中文打字機和漢卡對國人來說都是傳說,五筆時期買得起電腦熟練打字的也沒有多少人。對多數(shù)識字的人而言,文字記錄在加入WTO的幾年之內(nèi)直接從鐵筆蠟紙手抄油印進化到了拼音智能輸入法,而不是和機械鍵盤打一百年交道的過渡,因此表音化表現(xiàn)不出太大優(yōu)點。所以漢語表音文字化始終是一小撮知識分子在提,落到實處的也就是便于手抄的第一批簡化字。


漢字文化圈里各家的做法如下,可以說一百年間堅持漢字沒廢過的才是稀有動物了:

-----------廢到一半沒成功的-----------

中國大陸:毛澤東在1952年提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在實現(xiàn)拼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以利于目前應用!钡1985年國務院將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改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為止,漢語拼音化是高層知識分子的共識,然而除了漢語拼音方案未能實際推行。

日本:1946年正式提出廢止?jié)h字,作為過渡使用將語言中的上萬漢字縮減到1850字的當用漢字。1956年國語審議會提出漢字假名混合表記為基礎,停止廢除漢字議題。

---------廢了的和不以漢字作為主要記錄方式的----------

香港:官方語言為英語,1987年后政府才有法律義務提供中文文件。

澳門: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1992年中文列入官方語言。

馬來西亞:官方語言為馬來語。

新加坡:先后以英語/馬來語(和馬來西亞蜜月時期)/英語為主要交流語言,現(xiàn)行教育里英文為第一語言,馬來語/漢語/泰米爾語作為民族語使用。

日據(jù)朝鮮:實行日語教學,1945年時達到65%日語識字率,同期韓語識字率22%;

朝鮮:1949年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在識字運動中使用諺文廢除漢字至今,之后漢字僅做選修課程了解知識工具之用。

韓國:1948年施行《諺文專用法》規(guī)定政府公文以諺文書寫,漢字僅做標注。1970年發(fā)布漢字廢止宣言從教科書中移除漢字,之后漢字雖有反復也僅作選修課程,隨新一代不通漢字的韓國青年成長,報刊書籍中的漢字逐漸絕跡。

法屬越南:1917年起,法國規(guī)定小學教授羅馬字越南語和法語,中學大學學習法語,漢字淡出官方教育。

北越:1945年阮朝滅亡北越獨立,國語字(羅馬字拼寫越南語)成為列入憲法的官方文字,漢字拼寫正式廢止。

南越:1975年前保留中學漢文科,滅亡后停辦。

---------沒有試圖廢過的----------

臺灣:1945年日語識字率70%,中文識字率小于20%。為此臺灣從民族主義出發(fā)推行國語化運動,花費十年時間中文識字率在1956年方達到71%。之后臺灣又由于政治原因拒絕漢字簡化與拼音化,停止了民國時期文化界自發(fā)的文字改革努力。

但是臺灣引進的美國先進電報機都是英文26鍵,遇到中文電報來回譯碼就坑爹了,于是1967~68年臺灣引進日本設備在各地電信局開辦傳真電報業(yè)務,1971年開辦市內(nèi)轉(zhuǎn)發(fā)傳真業(yè)務,通過模擬圖像傳輸傳老蔣毛筆手跡。中文打字機的改良和電子化一直是重要問題,1969年何應欽在國民黨中央十次全會提出”致力研究中文打字機之改良,以求結(jié)構(gòu)簡化“。1976年臺灣出現(xiàn)52字母檢索的形意檢字法,1978年簡化為兼容26鍵的倉頡輸入法,1980年推出可據(jù)此輸入中文的電腦,至今倉頡仍是廣泛安裝的繁體輸入法之一。


越南為對抗中國廢除漢字是最好笑的笑話之一。最早越南的民族主義者是封建王朝殘余,正是他們主張高雅的漢字書寫配合自創(chuàng)喃字教化民眾,和法國殖民者推行的法語和羅馬字越南語堅決斗爭了二三十年,寫國語字斥做親法通敵。結(jié)果嘛,下場和在大清主張“以忠信為甲胄,以禮儀為干櫓”的那批人沒什么區(qū)別。

然后第二批民族主義者是留學維新派,提倡向明治維新學習,主張現(xiàn)代化救亡圖存。這批人從實際出發(fā),認為表音文字和言文一致有利于教育普及,實現(xiàn)民主化和現(xiàn)代化,最終實現(xiàn)抗法自立的目標。所以他們不再抗拒使用侵略者的文字,不再反對越南語羅馬字化,同時開始積極用國語字辦報,寫書,出版來普及越南語和越南民族文化。相同的主張找找中國同期留日學者比如魯迅,錢玄同,瞿秋白,蔡元培等人的言論能找到幾乎一樣的,畢竟誰都能理解當時打字出書辦報掃盲到底是漢字喃字好使還是字母好使。越南的言文一致,在中國叫做白話文運動。

而他們比較幸運的是法國殖民當局在堅決打擊第一批使用漢文的民族主義者的同時推動國語字作為替代,客觀上幫助他們普及了表音文字也壓制了反對意見。從1907年河內(nèi)的東京義塾活動起,三十年后到1935年的法人調(diào)查,越南的識字人口中70%認識羅馬字,20%認識喃字,只有10%認識漢字,表音表意之爭已成定局。1932年越共建立時,一方面是抗法努力最堅定的繼承者,一方面需要團結(jié)不識字勞動大眾,一方面受共產(chǎn)國際拉丁化運動影響,因此必然主動推行國語字,事實也是如此!@時候離抗法戰(zhàn)爭勝利還有整整二十年。

所以等到越共有機會在1945年建國,將國語字而不是漢字確定為標準書寫形式是水到渠成之事。這種文字可以上溯到三百年前外國傳教士的翻譯努力,它的主導地位可以追溯到1900年前后第一批越南留學生的救國嘗試,幾乎伴隨著越南現(xiàn)代化努力和抗擊法國殖民侵略的全程。以為1945年的越南還是1845年漢字是唯一書寫方式的越南,把從表意書寫轉(zhuǎn)表音書寫這種幾代人前仆后繼的教育事業(yè)叫做獨立后玻璃心劃清界限,還是那句話,這叫做既不了解別人的歷史也不了解自己歷史的民族主義臆想。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