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出自元代世人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我們先來解釋下這句詩的意思:當國家強盛且安定的時候,統(tǒng)治階級可能會去開疆擴土,大興土木的去搞基礎建設,受苦的是百姓啊。當國家政局混亂,宦官當政,民不聊生的時候,受罪的還是百姓啊。
這二句詩很好的反應了百姓在古代封建王朝所處的尷尬地位。它反應出百姓作為個體只能跟隨統(tǒng)治者的意愿去生活,而不能靠著自己的奮斗去擁有一份安定幸福的生活。
中國古代從大秦王朝到最后的清朝,中國經(jīng)歷了許多代的封建王朝。當某些地方勢力想要推翻舊王朝,最直接的辦法便是武力奪取政權。既然要用武力去解決,那便避免不了打仗。要打仗肯定需要人手啊,這時候百姓的作用便體現(xiàn)出來了。你平時在家干什么我不管,但是我需要人手去打仗,你就得跟著我去攻打敵人。有人可能會說,拉普通百姓上戰(zhàn)場也沒什么用啊。大家不妨這樣去想,就算百姓不會打仗,但是只要拉的人足夠多,隊伍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把他們放到戰(zhàn)場上去歷練,這就不用擔心會不會打仗這個事情了,人的求生欲是很強的,每個人都想活著回來去跟家人團聚。所以當國家處在衰敗的時期,這時候的老百姓無疑是最慘的一波人,他們沒有錢也沒有權利,只能被那些大軍閥或者官方給支配,好一點的得勝歸來,壞一點的便有可能一去不復返命喪黃泉。
談完國家衰敗,我們來講國家興盛的時候老百姓是如何受苦的。每一個統(tǒng)一天下的帝王都渴望留名青史,那么怎么才能讓自己被后人記住跟仰望呢?其中的一個好的方法便是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這種具有文化特征的東西。我們后世了解古代不僅是從史料中去了解,還需要從古代宮殿建筑去探索一個王朝的文化氣質(zhì)。修建一座大型建筑往往需要很多人力,老百姓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就算國家興旺發(fā)達,百姓也不一定能夠享樂,因為他們需要服徭役。古代封建王朝對百姓的剝削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在沒有現(xiàn)代這種先進的施工設備的時候,一切都需要靠人力,可想而知老百姓平時生活有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