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本以女真人為主的金朝入主中原以后,以漢人自稱,反而把偏安一隅的南宋稱為了蠻夷,這說明了女真人已經被擁有著更先進的農耕文明的漢人所同化。

漢人,原先指的是中原地區(qū)的居民,因為劉邦建立的漢王朝而得名,自漢王朝以后,中原地區(qū)的人都被稱為漢人,并延續(xù)至今,成為了漢民族。
完顏阿骨打

女真人最初起源于中國的黑龍江地區(qū),以漁獵為生,屬于漁獵民族,女真人善于騎射,女真勇士戰(zhàn)斗力非常的勇猛彪悍,打起仗來常常以一當十。女真人由三十多個部落組成,女真完顏部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女真人曾經被遼國統(tǒng)治,契丹人對女真人進行殘酷的剝削,這激起了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的不滿,完顏阿骨打于是統(tǒng)領女真各部對遼國發(fā)起了軍事進攻。

女真人入主中原之滅遼國

金國滅遼

遼國為契丹人所建立,契丹人原先也是個善于騎射的民族,但由于仿制中原漢族設置政權后,契丹人開始腐化墮落,失去了應有的彪悍戰(zhàn)斗力。女真人對遼國發(fā)起長達十年的進攻,取得了對遼國數十場戰(zhàn)役的勝利,并追擊遼天祚帝,使得遼天祚帝倉惶而逃。公元1125年,女真人聯合北宋一起滅掉了曾經不可一世的遼國,并創(chuàng)建了女真人自己的政權,國號“大金”。

女真人入主中原之滅北宋

金滅北宋

金國聯合北宋消滅遼國的時候,金國就了解到了北宋政權迂腐,軍事力量孱弱的事實,金國滅亡遼國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做出了進攻北宋的準備。

宋徽宗在書法和繪畫藝術方面特別有造詣,但論起治國方略,可以說是昏庸無道。金國人進攻開封的時候,膽怯懦弱的宋徽宗立馬將帝位傳給了兒子,自己當上了太上皇,逃避了對付金國人入侵的責任。宋欽宗繼位后,跟他父親沒有什么兩樣,也是個昏庸無能之輩,金國人包圍開封之時,宋欽宗直接罷黜了抵抗派的將領,聽信了佞臣之言,親自跑到金國大營里求和,如此昏庸的皇帝,豈有不亡國之理?最終,金國人將徽欽二帝擄掠而去,北宋滅亡。

金國先后滅亡遼國、北宋之后,得以入主中原,儼然把自己當成了中原王朝的正統(tǒng),并稱原本為女真人的自己為漢人,反而將偏安一隅的南宋稱為了蠻夷之邦,這又是為何呢?難道是女真人數典忘祖嗎?

當然不是。女真人稱自己為漢人,是有他客觀存在的道理。

一、金國人占據了傳統(tǒng)的中原地區(qū)

金國鼎盛時期,承襲了遼國全部和北宋部分領土,疆土極其遼闊,北到俄羅斯的遠東地區(qū),南到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qū),包括淮河以北、華北平原地區(qū),整個中國的北方都納入了金國的統(tǒng)治范圍,金國的疆域比南宋的要大得多,如果單論領土,金國人覺得他最能代表中原王朝。中國的農耕文明起源于黃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qū),中國的農業(yè)經濟發(fā)展也早于南方,北方養(yǎng)活的人口也大大多于南方,中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呈現北重南輕的局面,金國人占據了中國的北方,以中原王朝自居,那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金國疆域圖


二、金國人為女真人所創(chuàng),原本屬于漁獵部落,沒有屬于本民族的文字,更沒有屬于本民族的文化,只有騎馬射箭、捕魚打獵的習俗。女真人入主中原后,在制度上,仿制漢人創(chuàng)建了封建官僚體系,大興科舉制度,重用漢人為官,為朝廷出力;在文化上,女真人仿制漢字制成了類似于漢字的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和漢字一同推廣使用,很多女真貴族還練得一手好字;在農業(yè)經濟上,女真人放棄了當初在東北地區(qū)的漁獵生活習慣,逐漸適應了漢族人的農耕生活,金國皇帝也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經濟,金國農業(yè)經濟政策全部承襲了北宋;在文化習俗上,女真人興起了改漢姓、穿漢衣的習俗,特別是金國上層貴族,接受漢文化和漢習俗是最快的,女真貴族對漢族皇室的宮廷禮樂有樣學樣。
繁榮的金國都城

女真人至上而下的全盤接受了漢化,跟真正的漢人已經沒有了明顯的差別,金國人說自己是漢人,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了。

三、南宋向金國稱臣

趙構南渡揚州建立南宋后,沒有吸取北宋滅亡的教訓發(fā)奮圖強,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北宋的腐敗局面,皇帝依舊昏庸,佞臣依舊有,忠臣依然不得志,在對金國的入侵上依然失利。南宋難得出了一個能帶兵打仗的抗金英雄岳飛,卻被奸臣坑害,被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惹得天怒人怨,南宋盡失民心。
金國鐵騎

茍延殘喘的南宋政權為了繼續(xù)獲得忍辱偷生的安逸,向金國上表稱臣,南宋名義上成為了金國的屬國,金國也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中原漢族王朝的最佳代表,自己也就成為了北方漢族人的代理人。

四、女真人和漢人逐步融合

女真人在完顏氏的帶領下進入了中原地區(qū)以后,數十萬的女真人同上千萬的漢人聚居融合在了一起,女真人被漢人的風俗習慣所同化,并逐步認可了自己的漢族人身份,金國人對中原地區(qū)統(tǒng)治了近百年,女真人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認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漢人。

南宋處境的尷尬

而反觀南宋,自北宋被金國所滅后,南宋便在農耕文明十分落后的蠻荒南方重新建立了政權,不管在文明教化上還是經濟發(fā)展上,南宋都遠遠不如居于中原的金國,經受過中原先進文明洗禮的女真人,就自然看不上居于蠻荒之地的南宋了,金國人自稱漢人也就不無道理了。

蒙古滅金

女真人自從入主中原接受漢文化后,就失去了作為女真人原本應有的勇猛彪悍。蒙古興起以后,對金國展開了猛烈的攻勢,習慣了中原生活的安逸,被中原文化教化的女真人失去了以往的尚武精神,無往不勝的女真鐵騎失去了本應有的強悍戰(zhàn)斗力而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金國和它的女真人民,消散在了中原大地,女真人也就永遠的成為了漢民族。

最佳貢獻者
2

金朝并沒有自稱“漢人”,但確實將南宋視作“蠻夷”。

金朝統(tǒng)治者難道還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嗎?我知道這其實是想問:金朝為什么把自己視為“中國”,但問題錯誤地說成了“漢人”。

關于金朝對諸族的認知,《金史》中有一段大定七年(1167)五月的史料頗具代表性,金世宗曾指出:“女直、漢人,其實則二。朕即位東京,契丹、漢人皆不往,惟女直人偕來,此可謂一類乎?

這段材料很明顯的表明,金朝皇帝非常清楚女真人、漢人的區(qū)別,兩者地位不可混淆。

當然,金朝確實自許為“中國”,以中國的政權而自居。

我們只需要看看當時東亞的國際環(huán)境,就知道金朝何以自稱中國。女真建立的金朝,先滅遼,隨后南下攻取汴京,掠走宋徽宗、欽宗二帝,并通過紹興和議,與南宋劃淮而治。

在這種政治背景下,金朝、南宋,誰都做不到大一統(tǒng);但是,金朝的國力要強于南宋,以中國自居,其實是認為自己擁有統(tǒng)治中原的合法性。

作為金朝的對手,南宋還曾被迫朝貢于金,有道是“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南宋被金朝視作蠻夷,按照傳統(tǒng)法理是再正常不過了。

3

簡單來說,金朝沒有自稱漢人,而是自稱中國,不過的確有稱呼南宋為蠻夷。

中國這個概念在現在是國家民稱,但在古代,中國長期是中原的代稱,也就是黃河中下游那一片,跟吳越這些地理名詞是可以并列的,五代十國的時候,十國經常管五代叫中國,因為五代都是占據中原的政權。

而金朝時期,中原之地全被金朝戰(zhàn)力,南宋偏安南方,金朝自稱中國是很正常的,也是因此,南宋只好去開發(fā)一些新的正統(tǒng)論證方式,于是乎三國時期的正統(tǒng)由曹魏變成了蜀漢。

金朝稱中國還有個歷史變化,最初建國的時候,他們是女真國,跟宋朝聯手伐遼,你叫我大金,我叫你大宋,金朝并不自視中國;靖康之變前,金軍南下,完顏宗翰在談判時還表示:天生華夷,自有分域,中國豈吾所居。

當然,著名哲學家王境澤的真香定律很快就應驗了,攻占汴京后,金朝再也不稱呼宋為大宋,而改稱江南,這是個很蔑視的稱呼,因為當初趙匡胤就是這么叫南唐的,南唐則是把北宋當爸爸服侍。

宋孝宗北伐后(雖然失敗了),金朝才收斂點,改稱宋國、南家等較為和緩的稱呼,金朝自稱則成為:“國家肇造區(qū)夏,四征弗庭”。區(qū)夏在哪就不用多說了。

至于蠻夷之說,官方文書金朝很少這么稱呼南宋,更多地出現在《說岳全傳》這些小說之中。當然,很少也是有的,金朝平章政事仆散揆的文學趙秉文在給仆散揆寫的報捷奏表中就有一句“提虎旅之三千,破島夷之數萬。”將南宋稱作島夷,結合趙構乘船出海,還真未必是侮辱。

還有漢人,這是元朝滅金后對北方漢人的統(tǒng)稱,不是金朝自稱,而南方漢人則被成為南人,誰讓“宋自靖康已來,稱臣侄,走玉帛,歲時朝貢,幾于百年”呢?

4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西漢的陳湯第一個喊出來的。今世的漢族之所以叫漢族,與這口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從西方傳入進現代民族意識之前,中國的漢族是少有自稱漢族的,華夏人、中原人、中國人、秦人、漢人、唐人、華人,各段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稱謂,統(tǒng)一歷史時期內,稱呼也不見得統(tǒng)一。

唐末之后一直到元朝建立,這三四百年間,中國事實上呈分裂狀態(tài),無非分裂程度不同而已,五代十國碎片小,兩宋時期碎片大。這段時期,得中原者未必得天下,但得不了天下,得中原者也要宣示正統(tǒng)。正統(tǒng)地位不在于老家從哪兒而來,而在于占住這片土地。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民族成分已經很復雜了,但這片地方,人們會習慣于稱之為漢地,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稱之為漢人?晒┻x擇的稱呼余地其實并不多,無非“漢唐”二字選一,其中“”字的廣告,剛才說過,陳湯打得太好,太讓人印象深刻,所以中標。

金滅遼,占據中原,人口從關東闖中原,像之前任何一個占據中原的少數民族一樣,文化開啟漢化模式,民族融合也大大加快。自此,金朝自稱“漢人”,而遠在南方,古代被中原人士稱作蠻夷之地的南宋,自然就要“被繼承”蠻夷的稱呼了。

元滅金后,事實上也把金地居住的人們,稱作漢人,地位低于蒙古人和色目人,但要比南宋所代表的“南人”要高上一級。由此可見,元朝統(tǒng)治者也認可金朝的漢人定義。

5

金人為何自稱是漢人?

其實,在我國古代是沒有漢族這一稱法的,和漢族對應的是“漢人”一詞。而“漢人”一詞并非來源于中原,而是來自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所以,當年女真人自稱是漢人也是不無道理的,畢竟這種叫法來源于人家,而不是我們漢族人。

有人說在漢朝的時候,我們不就是被叫成漢人的嗎?的確,在漢朝時中原人被統(tǒng)稱為漢人,但是真實的歷史上那只不過是一段時間的稱號罷了,僅僅局限于漢朝那一階段,漢朝滅亡了之后,這種稱法也就隨之消失了。所以,漢人這一叫法并沒有傳到宋朝。

早在漢朝的時候,金人就已經接觸過漢人了,那個時候漢朝在東北設立了遼東郡,而漢人的說法,也就流傳到了金人那里。不過隨著漢朝的滅亡,漢人這一詞也就完全成為了金人的代名詞。

其實,當年南宋的人也不怎么認同“漢人”這一稱呼,他們更多是說自己是宋人,而金人稱自己是漢人其實也沒什么沖突的。

金人為何稱南宋之人為蠻夷?

隨著靖康之難的發(fā)生,徽欽二帝被俘虜到了金國,南宋的文武百官都跑到了長江以南,依靠天險來求得一段時間的安穩(wěn)。要知道,長江以南越往南邊去,越是我國古代被稱之為蠻夷的地方。所以從地域上看,當時的宋人就生活古代蠻夷的地方,他們被稱之為蠻夷也不是平白無故的。

而要知道北方大地自古以來才是真正的中原大地,靖康之難爆發(fā)之后,中原大地已經到了金人的手中,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獲得了說自己是正統(tǒng)的資格。畢竟得到中原人稱自己為“漢人”,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天經地義的。不過他們稱漢人,更多的是對南宋的一種輕蔑,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根本沒有稱為正統(tǒng)的資本。


其實自從金人占領中原大地后,就一直在潛移默化的被漢化,大多數金人都接受了儒家的思想,畢竟當年儒家的思想才是中原的正統(tǒng)思想。此后的金國,在文化上和南宋有著很大的相似度,孔子思想、科舉制度等等應有盡有。

一個民族強大起來的基礎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在文化上金人追求和南宋相同,其實就是為超越南宋,取代南宋。

6

一般入主中原的都以正宗自稱,(所以別老黑河南人了),歷史也以中原王朝為正宗,然后南邊蠻夷,西邊戎,北邊胡,那怕他自己才是胡。

例如五胡敵華時,五胡一進中原立馬高大尚,馬上以正宗自居,把胡的帽子扣給別人,然后互相指責是胡!

字又不是臟話!

不過,南宋被稱為蠻夷也是自找的,當時的天下,本就靠誰的拳頭硬,自己打不過,被稱蠻夷也不寃!

別談文明,文明是可以學習的,金進入中原后,勤奮學習,積極向上,漢文化早己掌握,還開科舉,納賢士,重教育,連衣冠都己變了。

所以金也是漢化的相當徹底的國家,也從屬中華文化范圍內,元朝把女真,契丹,高麗統(tǒng)一歸入漢人類,說明他們漢化的已無二,蒙古人分不出來。

以,金自稱正宗,再傲嬌南宋,也是有底氣的。

看下正統(tǒng)怎么定義:

如果以儒家宗法制社會的要求來算,正統(tǒng)王朝要么前朝禪位,要么前朝稱臣,要么前朝被后來者所滅。

南宋曾經就是金的臣屬國。

紹興八年,宋金第一次和議,金使張通古的身份是,江南詔諭使,這個稱呼可見金國己不把宋當平等邦國看侍,而是完全侍以藩屬之禮。趙構不管當時己擁強兵二十萬,而且金提出條件極過分,要趙構親受封冊,最后趙構以守喪三年為由,躲了,讓秦檜以宰執(zhí)身份代替高宗"詣館受書″。

金國要求百官臨觀受書禮,也找人冒充了,終于使宋金第一次和議達成。

紹興十一年,在趙構和秦檜殺了岳飛前一個月,宋金雙方又簽訂了,紹興第二次和議。

依據該和議,南宋把黃河以南,淮水以北大片國士拱手讓與金人。

而且還向金國正式稱臣,使用金朝年號為正朔,歲貢等這些高宗一概應承,亳無疑問,其本人完全承認了自己是金國藩屬國地位了,稱臣納貢,幾盡臣子的本份!


金滅了北宋,南宋向金稱藩王,當然金也算正宗!

所以金以中原人自居,而南宋自愿以藩臣自居,人家心甘情愿,被稱蠻夷也是甘之如飴!

7

靖康之變,金人滅北宋,占據中原,趙構南逃在建康支撐起趙宋,才有了南宋。



金人自稱中原人,是因為他滅亡了當時在中原建都的北宋,相對于偏居一隅的南宋,他才以中原人身份自稱。

怪只怪趙構沒有雄心壯志把金人從中原打走,自己在長江以南茍延殘喘一百來年,讓金人在中原當起了中原人。



提起趙宋,讓以前真正的中原人蒙受奇恥大辱,為鞏固自家政權,重文抑武,一條腿走路,忠勇之士不得安身,奸臣小人橫行霸道,雖有一時之繁花,但最終嘗到了自己釀下的苦果,教訓無不深刻!

靖康恥,猶未雪,臣之恨,何時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可悲的是,趙構、秦檜之流商女不知亡國恨,安享太平做蠻夷,可憐岳飛徒有報國之志,壯志未酬身被殺,給中國歷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頁)

8

這得從遼朝說起了。遼朝建國比北宋早將近半個世紀, 漢化也很嚴重,所以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原正統(tǒng)王朝。等到遼朝和北宋干架干了25年,都打不動了,就簽訂檀淵之盟,宋遼結為兄弟之邦。實際上就是都互相承認對方也是中華正統(tǒng),雙方是南北朝的兄弟關系。

金朝呢,之前一直在遼朝統(tǒng)治之下,漢化同樣嚴重。后來短時期內就雄起,一口氣滅了遼朝和北宋。所以他立國也比南宋早,而且他認為是繼承了遼朝的衣缽,也必須是中華正統(tǒng)。金朝和南宋又繼續(xù)著遼朝和北宋的故事,打戰(zhàn)打不動了就議和。那就是相互承認正統(tǒng),屬于南北朝關系。

當然了,私底下北方政府喊南方蠻子,南方政府喊北方韃子,就是過過嘴癮而已。實際上就是自認為正統(tǒng)的優(yōu)越感在作怪。

9

了解歷史的人應該就知道,一般由漢人統(tǒng)治的王朝,就會稱周邊少數民族們?yōu)樾U夷。所以現在我們一說起蠻夷,大家腦海中想到的應該是古代中原周邊的少數民族們。但實際上,我們漢人也曾經有被人稱之為蠻夷的時候。這件事就是發(fā)生在由金國、南宋統(tǒng)治天下之時。那個時候,金國是自稱自己為中原人,他們倒沒有自稱為漢人。說女真人曾經自稱自己為漢人的這個說法,其實只是網上流傳下來的說法,并沒有真實的依據。相反,史書上曾經確切的記載過金國的皇帝區(qū)分了漢人身份的事情。故而,他們并沒有稱自己為漢人,只是稱自己為中原人罷了。

他們占領了中原地區(qū),所以稱金國是中原王朝,這其實也算是說得過去。可是,這些人卻將南宋稱之為南蠻,這就有點搞笑了。當然他們之所以會這樣稱呼南宋,主要是有兩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確立自己正統(tǒng)的位置,消弱南宋的影響力。自古以來,能夠一統(tǒng)中原的大多數都是漢族人。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甚至在不少少數民族的眼中,都一致認為中原應該是屬于漢族的天下。但現在,金國憑借自己的實力打到了中原地帶。而且與此同時他們還將南宋給趕到了旁邊地區(qū)。而這時候他們自稱為中原人,稱南宋的人是南蠻,其實就是希望以此削弱漢族人的地位,從而確立自己是正統(tǒng)的位置。

第二點理由,讓宋朝向他們上貢。以前的蠻族就會向中原地區(qū)的國家上貢,如今金國拿下了天下,它自然也希望享受到中原王朝應該有的待遇。所以,這樣自稱其實是為了表明身份,也為了找一個合理的理由讓南宋稱臣,并且按時上他們進貢物品。

其實綜合上面這兩點原因來看,金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表明身份。金國的皇室們基本上就是契丹、女真人,他們因為來到了中原地區(qū),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染。故而不少人的思想都開始變得漢化,所以他們的內心里也認為漢人的地位很高。但這樣的認為對他們來說是不利的,因此他們才會想盡方法打壓南宋。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抹消南宋正統(tǒng)的地位。同時這樣做還有一種自欺欺人的含義,也是希望用這樣的優(yōu)越感,抹去他們心中的不安。

10

首先,歷史上確有其事,而且作為漢人,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被人家奪取了本來的稱謂卻要感到高興?是的,應該高興,因為這表明他們對我們文化的認同甚至是崇拜,認同和崇拜我們的文化難道不應該高興嗎?

其次,我想對比清朝和宋朝對外貿易來說明二者對文化輸出的的差別。



宋朝對遼金出口時,鐵器,糧食不出口,茶葉,瓷器,絲綢這類的毫無疑問肯定是出口大類,是宋朝重要的貿易收入來源。宋朝大量出口這類商品,從而從遼金處獲得大量的貿易順差,因此宋朝對遼金的那些歲幣根本就是小菜。與此同時,對于漢族的文化載體——詩書典籍,宋朝則是大量低價出口,有的時候甚至是免費送。

為什么這么做?輸出我的文化,輸出我的價值觀,一如后來的美國通過麥當勞、NBA、好萊塢這些東西輸出美式價值觀。

有用嗎?



當然有用,你接受了我的文化和價值觀,你信仰了我的文化價值,你和我就是一樣了,你和我一樣了,我在文化上還是你的宗主,那還有什么事是不能談的?

這一點來看,宋朝的當政者不是一般的聰明。從文學史來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六席,還有無數的宋詞大家,宋朝的文化、文明不是一般的昌盛。

反觀清朝,就非常有意思了。

清朝時,對外貿易還是以絲綢、茶葉、瓷器這三大件為主,糧食不許出口,因為我們不夠吃,鐵不許出口,防止洋人造兵器來打我們,這也可以理解,但是詩書典籍也絕對禁止出口,而且理由非常奇葩——怕洋人讀了我們的書和我們一樣聰明,這樣就不好打交道了!

怕和我們一樣,這樣就不好打交道了?理由足夠奇葩。



這樣,金朝就逐漸在文化上和宋朝一樣了:你拜孔子,我也拜孔子;你開科舉,我也開科舉;你詩書禮義,我也詩書禮義;你忠孝仁信,我也忠孝仁信,那我當然就不是蠻夷了。而我不僅不是蠻夷,按照漢族政權固有的思想,誰控制了中原,誰占據了長安和洛陽,誰就是正統(tǒng)王朝。我既不是蠻夷,又占據了長安洛陽,我當然是正統(tǒng)了。我是正統(tǒng)了,我的人當然就是正兒八經的漢人了,你處在中原以南的人,當然是就是南蠻子了。

后來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仍然沿用了這種習慣。歷史再次證明,漢人的終極武器不一定是武力,文化才是我們的千古致勝法寶!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