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們常說"蓋棺定論",但郭沫若先生自1978年6月12日逝世后,反而是對其評價上的分歧越來越大,肯定的聲音和否定的聲音呈現(xiàn)截然相反的"兩極評價。

悼詞,是對一個人一生的總結(jié)與評價,在郭沫若的追悼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稱郭沫若是“繼魯迅之后,……我國文化戰(zhàn)線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評價不可謂不高。

此后,一直持續(xù)到198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學術(shù)界基本是肯定郭沫若在中國文學、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等方面的卓越貢獻。

但從1980年代后期開始,思想、學術(shù)界風氣漸寬,加之海外觀點進入大陸的影響,對郭沫若的評價呈現(xiàn)多元化,甚至是"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

郭沫若無疑將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他一生所做的“好事",除政治上的,主要體現(xiàn)在文學成就和學術(shù)成果上,有目共賭,這點是抹殺不掉的;那么,他一生又做過哪些"壞事"呢?他為什么要做"壞事"?

郭沫若在政治立場上算是“從一而終"。在大革命失敗后的低潮期入黨。發(fā)表《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后,遭到通緝。1942年,中共尚在延安時期,發(fā)表《甲申三百年祭》。在政治信仰上郭沫若并未投機。

共和國建立之初,郭位高權(quán)重,陳寅恪、吳宓等著名學者為保持自已獨立人格采取遠離之策。如今,反思那些傷人甚多的運動時,不能不佩服陳、吳等人的高明,與他們對比下,郭沫若卻是運動的擁護者和喇叭,當時的言論、表態(tài)自然被人詬病。

1955年4月1日,郭沫若發(fā)表《反社會主義的胡風綱領(lǐng)》一文。1957年7月14日"郭沫若答記者問",表示要"徹底反擊右派"。1966年9月,郭列席參加了毛主席接見百萬紅衛(wèi)兵活動……

郭曾在一會后即興表態(tài):"沒有把毛主席思想學好,沒有把自己改造好"。檢討自己“以前所寫的東西,嚴格地說,應(yīng)該全部把它燒掉,沒有一點價值"。表示"現(xiàn)在應(yīng)該向工農(nóng)兵好好學習,假使有可能的話,再好好地為工農(nóng)兵服務(wù)"。

如果這是出于郭沫若這樣的大學者的心理話,應(yīng)該沒有幾個人相信。對郭在政治上“跟風",不可看成是郭政治上多大的"污點"。當時,很多政治上的大人物都做過違心的事,體制使然,將怨氣、怒氣發(fā)泄在郭沫若等幾個文人身上不公平。究其原因,還是對文人所謂的"骨氣"要求過高。包括茅盾、巴金、曹禺、老舍,都曾經(jīng)有過"表錯態(tài)"?梢哉f郭沫若“私德有污",但郭并沒有越過道德底線去傷害別人,除了睡在定陵里三百多年的萬歷皇帝。

郭沫若的個人私德也常受人指責,主要是他對待婚姻戀愛的態(tài)度。

粱衡先生有一篇文章——《大無大有周恩來》,文中贊頌周總理的人品風格時說:"以總理之權(quán)、之位、之才和傾倒多少女性的風采,何愁不能再建家室,傳宗接代呢?這在解放初黨的中高級干部中不乏其人,并幾乎成風,但總理沒有。"(見《讀者》1998年第5期)由此可見,郭沫若只屬于那個時代未能免俗的眾人中的一位。因此,在他那三次婚姻生活上并沒有多少值得特別指責之處,該受指責的又何止郭一人。

郭沫若在學術(shù)研究上的一些失誤,筆者始終認為不算是做"壞事",應(yīng)該更多是學術(shù)范疇的爭鳴。

解放后,郭沫若寫作了大量新詩,如《我向你高呼萬歲》、《獻給在座的江青同志》……今天看來的確不可思議。但解放后郭的身份發(fā)生了很大變代,跨入新中國領(lǐng)導人序列,這時侯,己不能用"詩人"去要求他。

郭沫若已作古四十多年,評價歷史人物,中外史學家都主張抱“了解之同情"的態(tài)度。"了解之同情"就是設(shè)身處地了解,就是對于個體生命的尊重。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切不可慣性思維,人云亦云,應(yīng)建立在科學研究成果上的共識性結(jié)論,以一個人的某些“壞事"(短處)去否定一個人的一切長處,這不是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評價郭沫若,首先要將他放入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不能用道德評價取代歷史評價。

當然,筆者也不是為郭沫若所做的“壞事"推捼,實際上,其主觀上的責任是無法推脫的。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謹表謝忱)

一家之言,歡迎點評!

最佳貢獻者
2

郭沫若,對此人爭論較多,從影視劇中看到他在北伐時期就參加了革命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應(yīng)該堪稱之為老革命了,但他對共產(chǎn)黨的信念不夠堅定,大革命時期喜歡游刃于國共兩黨之間,善于交際并廣交各方面朋友。此人喜好女色,對婚姻不嚴謹,花邊新聞較多。作為一個文人也算做了些有益的事,寫過幾篇攻擊國民黨(蔣介石)的正義文章,對新中國文化事業(yè)有一定的貢獻。

3

郭沫若都做過哪些好事和壞事,該如何評價這個人呢?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樂山、沙灣;畢業(yè)于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xiàn)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典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技大學首任校長;他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

鄧小平說:郭沫若早在五四運動時期,就以充滿革命激情的詩歌創(chuàng)作:歌頌人民革命,歌頌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黨;開一代詩風,成為我國新詩歌的典基者;他創(chuàng)作的歷史劇,是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1921年他發(fā)表第一本詩集《女神》,是中國新詩的典基之作;1926年7月,他投筆從戎,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1927年,郭沫若撰寫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揭露了蔣介石:判變國家,叛變民眾,叛變革命。遭通緝,隋后參加南昌起義,加入共產(chǎn)黨;1928年被迫流亡日本。

郭沫若因在考古學,甲骨文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當選中央研究院士;在書法藝術(shù)方面,他同樣成就不凡,在現(xiàn)代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獨樹一幟,被人們譽為:郭體;特別是在中國詩歌史上,中國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領(lǐng)域,取得的成就是輝煌和巨大的。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至于郭沫若幾段婚姻,由于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造成了人間悲;但與他在學術(shù)上成就相比,那也只是浪花一朵,我們作為后來人,要從當時情況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更不應(yīng)該對郭沫若污蔑和謾罵,歪曲事實。

總之,郭沫若是一個才華橫溢,功成名就,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

4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那怕偉人也如此。一代大師郭沫若啟是幾個小丑可評點的?

5

這個人八面逢源,政治嗅覺敏銳會交朋友。冷灶熱灶都會燒。所以一輩子吃香的喝辣的。一生有兩大愛好。一是女人,二是偷墳掘墓。

6

郭沫若(1892一1978),原名郭開貞,字鼎堂,四川樂山人,近代詩人,學者。青年時期開始他是一個熱烈的愛國主義者,始終探尋救國道路,從新民主主義開始他一直處在時代的旋渦中,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大潮緊密相連,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時刻,他毅然放棄自已在事業(yè),懷著科學救國、報國濟民的思想東渡日本留學。

1919年,他在日本織組了救國文學社,與“五、四”運動的愛國、反封封建、反帝制的大潮遙相呼應(yīng),寫出了大量具有巨大影響的作品以喚醒國人危機感和斗爭精神。當時主要作品有:《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后來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新詩《女神》等作品。成為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和奠基人之一。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4、12"事變,郭沫若義憤填膺,毅然寫下《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痛批蔣介石的反動、獨裁政策,揭露蔣介石的丑惡嘴臉,同時公開與蔣決裂,蔣被迫下野。后此不久,郭沬若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八一"南昌起義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創(chuàng)作了歷史劇《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和《南冠草》等作品,極大地激發(fā)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斗志和愛國熱情。

新中國成立后,郭沫若是歷史和教育的重要領(lǐng)導,他任中科院院長、兼歷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所長等職務(wù)。期間確立了以學習辨證唯物主義為核心的史學工作者自我教育和社會大眾普及教育的雙重目標,參與創(chuàng)建了中國史學會等史學團體和機構(gòu),奠定了歷史教育和歷史主義?傊,郭沫若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化偉人,在文學、歷史、古文學等廣闊領(lǐng)域做出過重大貢獻。

但人無完人,郭沫若卻因晚年政治太過于跟風和獻媚給自留下敗筆,使自己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矮了一大節(jié)。到底他做了什么呢?小編這里簡單介紹一、二事例。解放后大陸批判胡適思想,中科院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專門成立一個委員會,文革后由郭沬若任主任。肅清異端思想,對待敵人要象冬天一樣殘酷無情這很正常。可1955年運動開始"胡風案件"中他見風使舵,對戰(zhàn)友也出口誣蔑,還撰文大罵董鼎堂,其實解放前他和羅振堂董鼎堂并稱"三堂"!叭"之前還是朋友呢。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獻媚江青那首怪詩:親愛的江青同志/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善于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你奮不顧身地在文藝戰(zhàn)線上陷陣沖鋒/使中國舞臺充滿了工農(nóng)兵形象。

1976年粉碎"四人幫"才九天,他又馬上跟風寫出《水調(diào)歌頭、粉碎"四人幫"》。前后二詩使國人大跌眼鏡。究竟他為什么這樣?我們想想文革那個年代就不難理解了,高處不勝寒吧?傊,郭沬若這一生貢獻大,但論人品也就是不怎樣了。

7

郭沫若是中國的大文豪,是中國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人才,是中國文人心中敬仰大家。郭沫若在考古,尤其是甲骨文研究上有突出成就,郭沫若的詩歌創(chuàng)作,獨領(lǐng)風騷,成就斐然,主持中科院長,深受院士們的擁戴。在文革中不跟風,不落井下石,光明磊落。當然,人無完人,不可能沒有缺點。現(xiàn)在有人,吹毛求疵,抓住某些枝椏蔓節(jié),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實屬不該。我覺得這些人是在按西方的旨意,砍掉中國的文化旗織,否定孔子,否定魯迅,否定郭沫若,否定岳飛,否定中國歷史上優(yōu)秀人物,摧毀中國的文化,摧毀中國人心中經(jīng)神支柱,為推崇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而賣力。

8

了解他的人趕快說一說。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