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宮妃子打發(fā)時間?我覺得題主“打發(fā)”二字用的不好。
打入冷宮是性命不保,從天堂跌入地獄的事,原本是受盡恩寵、前呼后擁的極盡奢華,現(xiàn)在是朝不保夕、饑寒交迫的寂寞生涯,“打發(fā)”二字實在太過輕巧,應該這么問,如何受盡“煎熬”?
最近幾年大火的《如懿傳》是這樣描寫冷宮的:
走了很久,才到冷宮。推開門,有數(shù)不清的細小灰塵撲面而來,在淺金的日光下張牙舞爪地飛舞。
這里更像是無數(shù)女子積蓄已久的怨氣,積聚了太多的痛苦和詛咒,像一個黑暗無底的深淵一樣,讓人不寒而栗。陽光在這里都是停滯的,破舊的屋檐下滴答著殘留的雨水,空氣中淡淡的卻揮之不去的腐臭和潮濕的霉味。
末代皇帝溥儀更是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
冷宮破破爛爛,也無珍貴文物,而且常年失修。
煎熬一:住所破舊,物質條件極差
其實皇宮中并沒有專門的宮殿命名為“冷宮”,一般處置失寵的妃子的地方被稱為“冷宮”。明、清皇貴們住的都是北京的紫禁城,冷宮大多處于皇城的邊邊角角。
一是環(huán)境陰暗,對健康損害極大,二是吃喝得不到正常的保障。這些地方大多環(huán)境惡劣、陰暗潮濕終日不見陽光。只有一個小屋子,大概只有十幾平米,沒有人照顧,其實這都還算好的,許多打入冷宮的妃子都要忍受來自太監(jiān)宮女的欺辱,相當于被囚禁了起來,吃穿得不到及時供應,更談不上衛(wèi)生環(huán)境,沒有正常的生活起居。總之,相比于之前的風光生活,此時條件之差連一般老百姓也趕不上。
煎熬二:沒有人身自由,受盡下人的折磨,還得參與勞動
在冷宮的妃子活動的區(qū)域范圍僅限在那一間破舊屋子,一般永世都得不到皇帝的召見。
有句話是這么講的,叫“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墻倒眾人推”,在后宮尤甚,那些平日里只能低頭哈腰,“奴才長、奴才短”的宮女太監(jiān),此時終于可以在以前的主人面前耀武揚威了,特別是受其他嬪妃的指示,會對打入冷宮的妃子百般刁難、萬般凌辱。
還有許多妃子被貶為下人,干著仆人的活,記得《康熙大帝》里有一位妃子被打入冷宮,常年刷洗馬桶,竟活活累死,尸體被馬桶掩埋。煎熬三:絕大多數(shù)非正常死亡
被打入冷宮的妃子,除了極個別得以善終,其他大多早早死亡。
以上所列例子雖說特殊,但古代后宮打入冷宮之妃子大多如此,好點的孤獨終老,大多被害死或者自殺而亡。這般凄慘生活實在不存在“打發(fā)時間”之說啊。!
- 清末光緒帝的珍妃,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慈禧打入冷宮,囚禁在皇宮東北角的“北三所”,從外反鎖,只能待在屋內,飯菜從窗戶中遞入。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時,慈禧逃亡,仍不忘命人將珍妃投入井中淹死。
- 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妃子張氏,因為誣告被廢,發(fā)配到宮墻間的過道中,日曬雨淋,被活活餓死,餓死時還有身孕。
- 《康熙大帝》中的容妃被打入冷宮,她被一群太監(jiān)使喚、嘲笑,長期刷馬桶,終于勞累過度,被成堆的馬桶活活砸死。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