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滅元朝,但是當時多慘烈有誰清楚?打到什么地步,又有誰知道呢?
明朝滅元朝,元朝剩下的基本都是女子
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zhàn)漢王60萬水陸大軍,奠定了天下的局勢。隨后在1367年率領明軍北伐蒙元,僅僅用10個月時間便收復了北京,俘虜了一大批的元朝王室成員。
而就在1368年,定年號為洪武元年,明朝宣布建國。難道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其實永遠沒有。一直到朱棣的時候,依然在為邊境問題犯愁。所以說朱元璋在位期間,基本上沒有停止過邊境作戰(zhàn)。
洪武二年的時候明軍北伐,追擊元朝末代皇帝,最后俘虜了1萬多人。洪武三年的時候,明軍再次北伐,抓捕元朝殘軍將近1萬人,各種各樣的牲口將近2萬。
隨后一直到洪武20年,明軍終于越過長城,偷襲元軍大戰(zhàn)。此次戰(zhàn)役之后,抓捕元朝皇帝的次子,以及嬪妃100多人。另有大小官員3000人,各種大小百姓7000多人。
從此蒙古可謂是一蹶不振,昔日的蒙古帝國也一去不復返。而就在朱元璋在位的幾十年時間里面,其實他一直沒有停止過追擊蒙古的步伐。難道看上去如此痛恨蒙古嗎?
朱元璋如何對待蒙古女子?將這些女子全部同化。
有人說蒙古族使用種族制度,漢人被排在第三種族。蒙古族人還有初夜權的權力,漢人60歲就要被活埋,三戶漢族才能有一把菜刀。有關于這些說法,其實歷史上并沒有非常確切的記載。
但是元朝統(tǒng)治之下,百姓的生活過的確實是黑暗。尤其是到元朝末年,百姓可謂是民不聊生。而這樣的一個朝代,朱元璋為何稱作是元以寬失天下?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于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薄睹魈鎸氂枴這里的寬寬在很多方面,寬在經濟政策,寬在稅賦政策,寬刑罰。這看上去不是挺好的嗎?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反?
關鍵是上行下不效,上面確實是“寬”要求的,但是等到底層的蒙古人去實施的時候,就是像周扒皮一樣蹭蹭盤剝。而面對這樣的情況,統(tǒng)治者只不過是睜只眼閉只眼,最后當然要反了。
后來蒙古敗得實在是太慘,到了明朝初年的時候,基本上只要是一個十幾歲的蒙古孩子,都要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所以等到朱元璋打過去的時候,很多地方剩下的只剩女人了。
而這些女人怎么辦?朱元璋并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而是將很多關押的王公大臣的家室全部放了,但是也附加了很多條件。而這些條件,雖然不見血,但是很殘忍。正如我們所了解的,蒙古人的婚姻采取的是繼承制。比如說父親死了,作為兒子都可以繼承母親,這不就是兒子娶老母嗎?再比如說哥哥死了,作為弟弟的可以娶嫂子。
這在朱元璋看來完全是亂倫,當然我們現在看來也是這樣,不過這確實是當時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因此朱元璋下令廢除這個習慣,當然這個習慣對于很多蒙古女子來說,影響不大。
另外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換上漢族的服裝,然后學習說漢語,生活習慣也必須完全按照漢族來。其實這不就是同化嗎?
朱元璋同化這些蒙古女子,直接從日常生活上來,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當然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也能算作是一種保護。
畢竟?jié)h族人可是忍受夠了蒙古族的氣,如果真的有一個蒙古族女子在中原,說不定早就被打死了。而蒙古族和漢族基本上沒有什么外貌上的差異,換個衣服之后誰還認得誰。當然最狠的還是最后一條,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聽從婚姻安排。怎么個安排法?就是所有的蒙古族女子,必須和漢族人通婚。
這一招完全就是斷族之法,要求蒙古人和漢族人通婚一次沒什么。關鍵是作為他們的后人,到時候再和漢族通婚,后人的后人再通婚。其實不需要兩三代,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的民族認同了。
最后兩種辦法,其實就是朱元璋為了防止蒙古族人叛亂的高招。我不打你,也不殺你,就讓你結婚,結了幾次婚之后,就開始有民族認同感了。如果你不愿意怎么辦?打個100棍,然后發(fā)配到邊疆。
至于說俘虜的一些男性,有的被發(fā)配為奴隸,有的人則是改成漢姓,然后和漢人生活在一起。由于這些人生活的比較分散,最后基本上也都被漢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