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莊文皇后是清朝著名的賢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親手培養(yǎng)了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和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孝莊在清初動蕩不安的局勢下,運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周旋于王公大臣之間;她顧全大局,忍辱負重,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奠定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基業(yè)。

姑侄三人 共侍一夫

孝莊文皇后,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是科爾沁貝勒寨桑之次女。因姑姑哲哲嫁給后金四貝勒皇太極后多年未育,1625年,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以求綿延子嗣。此時的皇太極已經(jīng)34歲,見到侄女如花骨朵般的少女嬌顏,極為寵愛,先后為皇太極誕育三女,即皇太極的四女、五女和七女。

1634年,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嫁給皇太極后,一時寵冠后宮,姑侄三人共侍一規(guī)的局面就此形成。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冊封后宮妃嬪,哲哲為中宮皇后,海蘭珠為關(guān)雎宮(東宮)宸妃,地位僅次于皇后;布木布泰為永福宮(西次宮)莊妃,為五宮妃嬪之末。雖然地位有所下降,但皇太極并沒有厭棄她。1638年,莊妃誕下皇九子福臨,這個兒子最終使她揚眉吐氣。

兒子登基 母憑子貴

1643年8月,皇太極暴卒于盛京,死前并未指定皇位繼承人;侍珮O的幾個兒子中只有皇長子豪格頗具戰(zhàn)功,受封肅親王,因而受到正黃、鑲黃二旗的擁戴。

豪格的競爭對手是睿親王多爾袞,他是太祖努爾哈赤十四子,背后有正白、鑲白二旗支持。在雙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讓的局勢下,多爾袞提出折衷方案,主張擁戴皇九子福臨繼承帝位,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這一決議得到一致通過,莊妃母憑子貴,被尊為圣母皇太后,稱為孝莊太后。姑姑哲哲被尊為母后皇太后,稱為孝端太后。

第二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殉國。多爾袞被年僅7歲的小皇帝任命為大將軍,統(tǒng)率八旗勁旅入關(guān)參戰(zhàn),在山海關(guān)擊敗李自成大軍,隨即占領(lǐng)北京。
多爾袞奉迎兩宮入京,并主持遷都事宜。此時的多爾袞獨攬軍政大權(quán),孝莊太后為保母子二人性命,多番周旋,忍辱負重,甚至可能搭上了貞操,才換得多爾袞手下留情,沒有廢帝自立。但卻迫使順治帝一再加封其頭銜,從攝政王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1650年,多爾袞在關(guān)外狩獵,墜馬受傷,傷重不治而亡。孝莊母子二人總算可以喘口氣了。

少年天子 母子失和

1651年,順治帝親政后,將多爾袞從墳墓中拉了出來,挫骨揚灰,以泄其憤。對于孝莊太后當年忍辱負重、虛以委蛇的作法,順治帝并不認同。

在順治看來,他寧肯不做這個皇帝,也不愿母親忍辱負重,四處周旋,母子二人為此失和。此外,順治帝在情感方面也不盡人意,他先是將多爾袞指配的表妹博爾濟吉特氏由皇后降為靜妃,后來又對孝莊安排的新皇后多有不滿。
1656年,董鄂妃入宮后,順治才總算找到一絲做人的樂趣。只可惜這段時光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僅僅四年之后的1660年,董鄂妃因喪子之痛而一病不起,不久后香消玉殞,順治帝悲痛欲絕,萬念俱空,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其后雖經(jīng)勸阻,未能成行,但心如死灰。1661年,順治命內(nèi)宮太監(jiān)吳良輔做為替身在憫忠寺出家為僧,順治親臨觀看剃度儀式;貙m后染上天花,留遺詔傳位于皇三子玄燁后,英年早逝,年僅24歲。

老年喪子 撫育孫兒

順治帝駕崩之時孝莊太后已經(jīng)49歲,中年喪夫、老年喪子,這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是何其不幸?尚⑶f沒有時間去傷感、去哭泣,她要振作起來,教導孫兒玄燁。

孝莊太后之所以被稱為賢后,便在于她從不攬權(quán),而是在皇帝困惑不解或無法抉擇時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這一點上,孝莊太后和二百多年后實行“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有著天壤之別,歷史對她們的評價也有著云泥之別。玄燁在孝莊的精心指導下很快成長起來,他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智擒鰲拜,之后平三藩、收臺灣,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在皇祖母慈愛的目光注視下完成的。西征噶爾丹期間,孝莊太后病危,康熙親侍湯藥、晝夜不離,并向上天禱告,請減自身壽命以延祖母壽數(shù)。

康熙在祭天祝文中寫道:“設(shè)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1688年1月27日,孝莊太后以75歲高齡病逝,按照她生前所留遺囑,沒有與皇太極合葬昭陵,最終歸葬于清東陵風水墻外,稱昭西陵。

文/歷史茶坊 點擊關(guān)注,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

原創(chuàng)首發(fā)!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zhuǎn)發(fā)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最佳貢獻者
2

前幾年,電視劇中歷史題材的劇目比較火熱,在前有《康熙王朝》后有《孝莊秘史》的影響下,孝莊的形象深入人心。

這位貫穿三朝的后宮女強人,在影視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孝莊秘史》和《康熙王朝》中,對順治和康熙的影響那是非常的大。

那么,歷史中真實的孝莊是什么模樣呢?

  1. 嫁于皇太極,與姑姑、姐姐共侍一夫,爭取地位!孝莊本名博爾濟吉特氏·大玉兒,喚作布木布泰,在滿語中是“天降貴人”的意思,1625年嫁給當時的皇八子皇太極,這個時候她的姑姑博爾濟吉特氏·哲哲是皇太極的大福晉,而大玉兒自然就成了側(cè)福晉。等到1636年,皇太極稱帝,姑姑哲哲成為皇后,而孝莊此時被封為莊妃。當時孝莊在后宮中的地位僅次于自己的姑姑排在第二位,但是伴隨皇太極納入后宮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迎娶了孝莊的姐姐“海蘭珠”后,孝莊在宮中的地位只能說是前五,所幸,她的肚子比較爭氣,生下了皇九子福臨,和兩個女兒,確保了自己在宮中的地位!

  2. 智慧超群,為兒子謀取帝位,穩(wěn)固統(tǒng)治!1638年,孝莊生下了皇九子福晉,到了五年后的崇德八年,皇太極突然去世,孝莊攜帶著年僅五歲的兒子福臨加入了爭奪帝位的你死我活中。這個時候,有兩股勢力對清朝皇帝產(chǎn)生了爭奪。一個是以皇太極大兒子為首的豪格一派,一個勢力是以皇太極十四弟多爾袞為代表的皇弟派。這兩股勢力力量對比相差不大,誰也贏不了誰,而孝莊看準時機,周旋于兩股勢力之中,在他們分不出勝負的時候,把自己的兒子福臨推到了臺前,順治登基,自己和姑姑哲哲也成了后宮雙太后。
  3. 地位超然,康熙成就帝業(yè)的背后力量!順治時期,多爾袞作為攝政王,一家獨大,隱隱有威脅到順治統(tǒng)治的危機,這個時候作為太后的孝莊當機立斷讓順治拜多爾袞為攝政皇父,解決了這個問題,直到熬死了多爾袞,順治順利掌握了權(quán)力。到了孫子康熙上位,孝莊儼然就是一座政治上的大山,雖然順治指定了幾名顧命大臣,但是這是孝莊拒絕成為垂簾聽政的大清第一人以后的事。雖然有少年康熙生擒鰲拜完成了親政的偉業(yè),但這完全是孝莊在背后支持所完成的,也就是說,就算康熙生擒鰲拜失敗,仍然無傷大雅,因為有孝莊這個政治女強人在背后,孝莊為康熙親征和平定“三藩”,團結(jié)漢族大臣,打破“八旗”和漢族不能通親的舊規(guī)。這些有益的政策促使了清朝的發(fā)展和統(tǒng)一。

歷史上真實的孝莊絕對在清朝的發(fā)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她憑借一己之力 改變了清朝統(tǒng)治者的面貌,并間接促進了“康乾盛世”的出現(xiàn)!!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guān)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3

孝莊即布木布泰,她在十三歲時就嫁給了皇太極,其實這門婚事完全是為了綿延子嗣,而且皇太極當時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布木布泰還是他的侄女,這雖然在當時是正常事情,但是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后來皇太極不斷充斥后宮,居然還出現(xiàn)了姑侄三人一起侍奉皇帝的局面。后來布木布泰被封為莊妃,雖然她沒有得到過皇太極的殊寵,但是皇太極對她也不是完全無情,只不過布木布泰的地位是不如姐姐海蘭珠的。

在1638年,莊妃生下了福臨,也就是后來的順治皇帝。本來福臨是沒有機會登基的,可是由于皇太極突然病逝,所以導致帝位空懸,他生前也沒有對此做任何安排,所以誰來繼承皇位成為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有兩個人成為了競爭對手,其中之一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豪格有很多族人支持,他的聲望很高,可是豪格的對手多爾袞也不讓賢,畢竟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他也有眾多擁護者,所以豪格和多爾袞之間一直僵持不下。這個時候為了緩解矛盾,多爾袞建議讓福臨繼位,就這樣當時還是小孩子的福臨登上了皇位。

由于福臨繼承大統(tǒng),所以莊妃就成為了圣母皇太后,也就是孝莊太后。雖然福臨登基了,可是朝中誰都清楚,權(quán)利一直都握在多爾袞的手中,他才是那個真正的話事人,福臨只是一個空架子。遇到這樣的境遇,孝莊太后自然是很擔心的,她一直都為大清江山考慮,也盡力扶持自己的兒子,不想讓多爾袞搶走皇位,所以孝莊太后一直都和多爾袞有密切相處和交流,也因此產(chǎn)生了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的說法。雖然關(guān)于孝莊太后是否真的和多爾袞有染始終沒有定論,但是從多爾袞離世后順治皇帝的做法中可以感覺出一些異樣。

順治皇帝在掌權(quán)后將多爾袞從墳墓中拉出來,將他挫骨揚灰,以此泄恨,其中可能也有為母親報仇的含義。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孝莊太后當年可能是為了保住順治的皇位,不得已和多爾袞發(fā)生過關(guān)系,而順治也以此和孝莊太后有了嫌隙。后來順治早逝,孝莊太后開始扶持康熙皇帝,她的一生都在為清朝努力,經(jīng)過她的栽培,也成就了一位明君,更加重要的是,孝莊太后有政治頭腦,但是她沒有野心,沒有過任何逾矩行為,所以才得到后世的稱頌。

4

康熙曾評價孝莊:設(shè)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而清史專家楊珍也對孝莊做出過中肯的評價,認為她是明清時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在清朝入關(guān)尤為困難的時候,維持了清朝皇室的團結(jié),培養(yǎng)并保護了順治帝以及康熙等一代明君,但她并未垂簾聽政,始終處于幕后,在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做法。而歷史上真正的孝莊亦是如此,她的功績是任何一位清朝皇后無法堪比的,雖有能力成為武則天第二,卻將兒孫輔佐成帝,是對大清王朝起到重要意義的女人。

孝莊皇后布木布泰在13歲時嫁給了皇太極,成為了他的側(cè)福晉。在皇太極成為可汗之后,她便成為了西宮福晉;而皇太極登基稱帝,她被封為莊妃,在皇太極的5位重要妃子當中排在最后,可見皇太極生前對其并不看重,畢竟當時帝王專寵的只有宸妃海蘭珠罷了。若說起孝莊的崛起,是在生下福臨之后。那是皇太極的第9個兒子,在皇太極駕崩后,福臨成為皇帝,將年號改為順治。布木布泰便從莊妃一舉成為了太皇太后,但順治帝執(zhí)政時間不長,在第18年時離世,有他的第3個兒子玄燁成為了下一繼承人,將布木布泰尊稱為太皇太后。

那時康熙年齡還小,輔佐其執(zhí)政的除了朝廷大臣之外,便是布木布泰這位太皇太后了。她不僅在朝政大事上都有自己的見解,也是一個內(nèi)斂簡樸之人,她不喜奢華,經(jīng)常將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銀兩捐出,有時用來征兵,有時犒賞士兵,可謂全心全意輔佐自己的孫子登基。在這樣的培養(yǎng)下,康熙才成為了一代明君。雖然,布木布泰在政治上大有成就,但她并不是喧賓奪主之人,從未想過將政治權(quán)力握在自己手中,只是在幕后指點康熙該如何去做罷了。因此,康熙親臨朝政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會問宣孝莊太后的意思之后再做決定,也是因為如此,才讓康熙對孝莊太后倍加孝順。但在康熙26年時,孝莊太后身體抱恙,一病不起,可謂生命垂危?滴趸实鄣弥⒑螅闳找故刈o在孝莊身邊不離不棄,親自侍奉湯藥,而且還帶領(lǐng)王公大臣一起到天壇給孝莊祈福,希望她可以多活一段時間。即便康熙如此虔誠,祈禱也沒能如愿。最終,75歲的孝莊在慈寧宮崩逝,康熙帝為之傷心不已,并對其一生做出極高的評價:“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贊宣內(nèi)政,誕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顧復劬勞,受無疆休,大一統(tǒng)業(yè)。暨朕踐祚在沖齡,仰荷我圣祖母訓誨恩勤,以至成立”。足以見得,孝莊生前為大清也算是做了諸多貢獻,她不僅開創(chuàng)了清朝鼎盛局面,也幫助皇帝大一統(tǒng)業(yè),自然是一個偉大之人。

綜上所述,真實的孝莊,既有男人執(zhí)政的能力,也有女人相夫教子的一面。終其一生,經(jīng)歷了三個朝代,見證了清朝由亂到治的整個時期,輔佐了兩位皇帝,讓清朝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為當時的大清王朝統(tǒng)一作出了重大貢獻。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5

孝莊太后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皇后,沒有之一,一生經(jīng)歷三朝,見證了大清國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與富強。先后撫養(yǎng)并培育了大清朝第一位真正的皇帝順治,和最偉大的一個皇帝康熙大帝,孝莊太后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孝莊經(jīng)歷

孝莊太后,原名,十三歲時嫁給了自己的親姑父皇太極為側(cè)福晉,之后自己的姐姐也嫁給了皇太極,于是姑侄三人共侍一夫。孝莊太后在二十四歲的時候生下來唯一的一個兒子福臨,并且憑借其母憑子貴。

天下未定之時,皇太極突然離世,經(jīng)過各方勢力的角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也就是順治,因此孝莊也成為皇太后,輔佐年僅六歲的兒子登基。就這樣母子相依為命多年,直到順治長大,才算是徹底的穩(wěn)定了下來。

一切本應如此,安定平穩(wěn)的發(fā)展下去,但是卻出了一個意外。順治皇帝喜歡上了鄂貴妃,而鄂貴妃卻染上了天花離世了,因此順治悲痛欲絕,不久后也跟其離世了,年僅二十四歲,還有人說順治是悲痛欲絕,萬念俱灰,出家當和尚了,這個以無從考證。

“皇位終有更替,大清江山永世長存”,孝莊太后憑借這一信念,又開始全心全意輔佐她的孫子玄燁,玄燁登基時年僅八歲,就這樣孝莊又培養(yǎng)出一個千古一帝康熙大帝。


孝莊與多爾袞

有人說孝莊曾經(jīng)下嫁給多爾袞,但是我認為這個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孝莊應該跟多爾袞有過特殊的情感;侍珮O死后,六歲的順治登基,但是這時天下未定,多爾袞作為攝政王輔佐順治,而多爾袞常年的征戰(zhàn),戰(zhàn)功無數(shù),因此也逐漸的掌握了朝中大權(quán),根本不將年幼的順治放在眼里,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很有將順治取代的勢頭。

而正直壯年,建功立業(yè)的多爾袞為什么沒有取代順治呢?這里就不得不說孝莊太后了,傳聞二人之間有一些私情,就是看待孝莊太后的面子,多爾袞才力保順治的。而孝莊也是顧全大局,為了保護順治可以做出犧牲。

一心為大清

孝莊太后是真正的一心為大清國著想,無論是跟多爾袞,還是輔佐順治,自己最后輔佐康熙。都是為了大清國的穩(wěn)定,輔佐順治、康熙也是一心教導其如何成才,如何成為一個好皇帝,而沒有絲毫奪權(quán)之心。孝莊太后在清朝那是老祖宗級別的存在,一言九鼎,完全可以獨掌大權(quán),壟斷朝綱,但是其要的只是大清的穩(wěn)定,不但不奪權(quán),而且放權(quán),也就是因為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康熙這樣的千古一帝。由此可見,孝莊沒有一點私心,只是為大清國著想,這是呂后、武則天、慈禧所比不了的。

孝莊太后是一個偉大的皇后,我認為其是千古第一賢后。孝莊太后歷經(jīng)三朝,為大清國的鞏固做出來巨大的貢獻?梢哉f如果沒有孝莊,就不一定能有當初的大清國。所以,孝莊太后是最值得尊敬賢后。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6

歷史上真實的孝莊有很強的政治能力,極強的奉獻精神,是一位偉大的女性。這樣的評價很多,大家也都知道,這里我想說說她的缺點。



孝莊的守舊。她出身在蒙古科爾沁部落,十三歲嫁給皇太極,因此精通滿蒙語言。但是她對漢語一竅不通,而且可以說厭惡漢語。

孝莊刻意維護滿蒙利益,對于滿蒙一些落后的舊俗,不愿放棄。收繼婚舊俗曾經(jīng)被皇太極廢除,她仍然下嫁多爾袞。雖然有維護順治皇位的想法,但公然違背皇太極的意思,可以看出她對皇太后廢除收繼婚并不以為然。



孝莊的私心。孝莊給順治娶親,皇后是她的親侄女兒。順治不喜歡,廢掉了皇后。孝莊又給順治娶了個皇后,是孝莊的侄孫女。這是政治聯(lián)姻,為了維護大清與蒙古部落的關(guān)系。但是為什么非要娶科爾沁部落的女子,為什么不娶其他蒙古部落的女子?其實孝莊是有私心的。

孝莊的無情。孝莊在皇太極時,并不怎么得寵,她的內(nèi)心對情感看得不重。為了順治的皇位不被奪走,她下嫁多爾袞。但是,多爾袞死后,順治對多爾袞挫骨揚灰,孝莊一聲不發(fā),可見她對多爾袞沒有真情。在孝莊的世界里,政治是第一位的,情感是第二位的。

7

孝莊太后確實是一個讓人尊敬的太后,她的兒子順治帝是六歲登基,她的孫子康熙帝是八歲登基,都是在孝莊太后的幫助一下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而孝莊太后不像呂后和武則天、慈禧,她一心裝著的是大清的江山和自己的子孫,并沒有像前面三位那樣專權(quán),視皇帝如傀儡。

孝莊太后也叫孝莊文太后,因為文是皇太極的謚號,莊才是她自己的謚號,她的名字叫布爾布泰,是博爾濟吉特氏,皇太極的五大妃全部是博爾濟吉特氏的。

第一位是哲哲皇后,是孝莊太后的姑姑,第二位是宸妃海蘭珠,是孝莊太后的姐姐,第五位是莊妃孝莊太后,她們都是科爾沁部的。另外兩位是阿霸亥部的。

為什么是皇九子福臨繼位呢?要知道皇太極是共有十一個皇子呢,具體的原因不得而已,因為史書上沒有相關(guān)的記載,只記載了這么一個結(jié)果,不過,福臨是在多爾袞的擁立下繼位的,那么多爾袞與孝莊文太后肯定關(guān)系匪淺。

至于孝莊太后有沒有下嫁多爾袞,這個確實是一個謎,不過即使此事為虛,但是多爾袞確實經(jīng)常到后宮去找孝莊太后,而孝莊太后死的時候,即不跟皇太極合葬,也不葬在關(guān)外三陵。

按孝莊太后的說法是皇太極下葬已久,不忍去打擾他,她想靠近自己的兒子近一點,但是孝莊太后也同樣沒在清東陵,而是在奉安殿原地起陵,總的來說,孝莊太后就是沒在祖陵里。

孝莊太后對康熙的影響是很大的,孝莊自己是很喜歡讀書的,而康熙的啟蒙老師正是孝莊的陪嫁丫頭,蘇麻喇姑,所以康熙打小就特別喜歡讀書,甚至到嗜讀如命的地步,連孝莊太后都對他說,你貴為皇子,怎么像一個書生那樣苦讀呢?

康熙這樣評價孝莊太后,他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孝莊太后教誨了他三十多年,如果沒有老祖母(孝莊太后),是不可能有他今天的成就。孝莊太后,做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奶奶,她是賢能的代名詞。

8

謝邀,真實的孝莊是很有膽識很有魄力的女強人,這一點可以從她安排身后事就可以看出來,孝莊死后37年不下葬背后可使用有很深的含義。

被“暫安”的可不止孝莊皇后

“暫安”的做法在古代并不少見。一個皇帝或其他地位尊貴的人突然去世,陵墓還未修好,往往將靈柩暫時停放在一個地方,等陵工完成后,再選擇一個吉日葬入墓室。

遠的不說,不僅孝莊太后在“暫安奉殿”呆了幾十年,順治帝的恭靖妃、淑惠妃和孝莊太后的侍女蘇麻喇姑也曾停靈于“暫安奉殿”,其中蘇麻喇姑的停放了25年之久。

清末光緒皇帝盛年去世,他的陵墓(祟陵)還來不及修建,只好暫時將他的梓宮“暫安”在故宮觀德殿,多年以后才正式葬入祟陵。

北京海淀五道口附近有一個地名叫“暫安處”,據(jù)說就是清代的一位親王“暫安”的地方(一說是送明代帝后的靈柩去十三陵的途中“暫息”的地方)。

孝莊“暫安”的難題直到雍正皇帝繼位后才得到解決。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在追述了孝莊不與皇太極合葬、愿意在孝陵附近就近安厝的遺囑后說:“朕惟禮經(jīng)云:合葬非古也。先儒又云:神靈有知,無所不通。是知合與不合,惟義所在。今昭陵安奉日久,若于左近另起山陵,究非合葬之意。且自孝莊文皇后安奉以來,我圣祖仁皇帝歷數(shù)綿長,海宇乂安,子孫繁衍,想孝莊文皇后在天之靈十分安妥!

所以雍正決定將孝莊太后的“暫安奉殿”改建為“昭西陵”,并于次年正式將孝莊太后下葬到昭西陵的地宮。

雍正的絕妙主意

雍正皇帝之所以將孝莊太后的陵墓稱為“昭西陵”,是有很深的含義的:皇太極在沈陽的陵寢叫“昭陵”,“昭西陵”表示在“昭陵”的西邊(“昭西陵”所在的河北遵化在沈陽的西邊),雖然與“昭陵”相距遙遠,但二者同屬一個體系,是一個整體,從而滿足了與皇太極“合”葬的條件。

而“昭西陵”與葬有順治帝和康熙帝的清東陵比鄰相處,既滿足了孝莊太后不忍離開順治父子遠去的遺愿,又因“昭西陵”處于清東陵的風水墻之外,表示它和清東陵完全是兩個系統(tǒng)不至于讓人發(fā)生誤解?芍^一舉三得。

而且,從昭西陵的規(guī)制來看,該陵是清代所有皇后陵中規(guī)格最高、形制最為尊崇的一個,絲毫看不出“罰”孝莊太后“守陵”的跡象。

此外,根據(jù)文獻記載和實地考察,在孝莊太后“暫安”期間,暫安奉殿內(nèi)就已經(jīng)建有地宮(墓室),似有隨時準備入土為安的打算。只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出于種種顧慮而沒有將孝莊太后移入地宮,也沒有將暫安奉殿改建成昭西陵。

孝莊為何如此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有研究者認為:孝莊文皇后的身后葬地,因其愿而定在關(guān)內(nèi),圣祖草創(chuàng)暫安奉殿規(guī)制,世宗因而成陵。其歷史軌跡令人玩味。

就孝莊文皇后的心理而言,固然有依戀子孫的感情成分,但也存在政治方面考慮的因素:其時,清王朝雖已在關(guān)內(nèi)站穩(wěn)了腳跟,并承受了“三藩之亂”的戰(zhàn)爭洗禮,但滿漢民族隔閡因為這場戰(zhàn)爭有所加劇,自不待言。

滿洲人自上而下仍對關(guān)外存有心靈上的歸依感。孝莊文皇后對身后的這種安排,應當視為是她對后世子孫所做出的一種政治姿態(tài),那就是真正入主中原,誓不退縮。

“當然,她的這種舉動,也和她本人出身蒙古游牧民族,天性隨遇而安,未受中原傳統(tǒng)封建禮教羈絆息息相關(guān)!保ǚ絿A《孝莊昭西陵歷史鉤沉》,載《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五輯)

所以說,關(guān)于孝莊太后“未葬昭陵”一事,于情于理都沒有什么問題,由此來斷定孝莊太后是因下嫁給小叔子而無顏去見丈夫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實際上,在孝莊的時代,滿族和蒙古族有“收繼婚”的風俗,也就是在部落首領(lǐng)或者一些貴族去世后,繼承人可以娶前任的所有妻子為妻(如果前任是現(xiàn)任的父親,那么他不能娶自己的生母)。

按照這種風俗,孝莊即使下嫁多爾袞,在當時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她不會為此而自我譴責,也不用羞愧得不愿和皇太極合葬。

應該佩服的倒是孝莊的智慧,和多爾袞周旋了那么久,終于盼到了兒子親政,沒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膽識勇氣和機智,是做不到的。

不過,孝莊沒有想到的是,她的兒子順治居然年紀輕輕就死了,在他親政的那些年,也是麻煩不斷,甚至傳出了“順治出家”的傳聞。這是清初四大謎案的第二個,不過那就是另外的一個故事了。

9

孝莊太后是清朝初年出色的女政治家,她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培養(yǎng)了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她以高度的責任意識,教導順治和康熙勤勉為政,守護江山。在孝莊太后的操縱下,清朝平穩(wěn)地過渡到漢朝政權(quán)中,她發(fā)揮了優(yōu)異的政治才能,為清朝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歷史貢獻。

孝莊太后運用政治手腕讓6歲的福臨繼承大統(tǒng),避免了不必要的爭端,確保了清朝政權(quán)的長久穩(wěn)定

皇太極死后,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成為新皇帝的熱門人選,但是,孝莊運用策略,讓豪格和多爾袞都放棄了爭位的念頭。據(jù)《東華錄》記載,表面支持和擁戴福臨的人是代善,但幕后策劃者卻是孝莊。在復雜的奪位之戰(zhàn)中,孝莊太后運用自己的智慧回避了叔侄間的干戈,保證了清朝政權(quán)內(nèi)部的和平。

孝莊太后盡心盡力輔佐康熙皇帝,使康熙帝成為一代明君

順治帝駕崩之后,孝莊太后再次發(fā)揮自己輔佐幼主的本領(lǐng),將8歲的康熙推向歷史舞臺。當時的政治實權(quán)牢牢掌握在孝莊手中,凡軍國要政必定先請示她。同時,在教導康熙的過程中,孝莊也將自己積累多年的政治經(jīng)驗和治國思想悉數(shù)傳給了孫子,為康熙之后治國理政打下牢固基礎(chǔ)。


康熙回憶祖母的恩情,曾發(fā)出肺腑之言:

“憶自弱齡,早失估侍,趨乘祖母膝下,三十余年,設(shè)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同級之恩,畢生難報……”

可以說,正是在孝莊太后的悉心教導下,才有了日后的康熙大帝。

在處理三藩問題上,孝莊太后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平定三藩時,康熙皇帝只有20歲,在整體戰(zhàn)略的把握上,他欠缺沉穩(wěn)氣度和決斷能力,孝莊太后給予的強大支持和鼓舞成為康熙皇帝能夠最終平定三藩之亂的根本保證。

在三藩事變過程中,內(nèi)蒙古的布爾尼趁機叛亂,孝莊太后當機立斷任用圖海平定,保證叛亂不干擾平定三藩的大局。

孝莊太后一心為國,不圖私利和享受,非常節(jié)約

順治的遺詔中寫道:

“國用造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錢糧,盡給宮中之費,未嘗節(jié)約發(fā)施!

作為很長時間內(nèi)的實際掌權(quán)者,孝莊太后一向站在國家的高度考慮問題,凡事都以國事為重,這種境界是不同凡響的。在孝莊太后的一生中,她不修造園林,吃穿用度不追求奢華,是非常節(jié)約的一位太后。


在孝莊太后的一生中,經(jīng)歷了許多曲折和難關(guān),前有皇太極的撒手人寰和多爾袞的虎視眈眈,中有喪子的巨大悲痛,后有輔佐康熙和國家發(fā)展的種種難題,但是,孝莊太后一直秉承勇敢無畏的精神,在清朝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0

天降貴人,西宮福晉,永福莊妃,福從天降,風云突變,圣母太后,心力憔悴,臨危受命,再扶一帝,力挽狂瀾,太皇太后,精心培養(yǎng),一心輔佐,譽滿天下。

歷經(jīng)四朝,兩朝孝養(yǎng),三世尊親,至尊至貴 ,一代名后。



在這里要解釋幾點:

1.孝莊太后名為布木布泰,寓意“天降貴人”;

2.福從天降,是指生順治帝福臨;

3.孝莊太后歷經(jīng)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

4.孝莊太后是以家國利益為先,是以愛新覺羅家族利益為先;

5.孝莊太后只是盡心盡力培養(yǎng),幕后輔佐,而非扒光皇帝的權(quán)力,走上前臺垂簾聽政。不是她沒有這個能力,這是沒有這個想法,這一顆心;



6.在他的培養(yǎng)下,康熙成為一代圣君,大清自此興盛,步入“康乾盛世”。沒有孝莊太后,何來盛世?

7.對于孝莊太后,康熙說: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養(yǎng)教誨,以致有成。設(shè)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說:

統(tǒng)兩朝之養(yǎng)孝,極三世之尊親。

最后,大清歷史上出現(xiàn)了兩位女人,一位是孝莊太后,一位是慈禧太后,你們怎么看?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