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太宗皇太極 李鳳杉 畫

清太宗皇太極(1592—1643),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愛新覺羅氏。1626—1643年在位。少年喪母,煢煢孑立。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常隨父兄狩獵征戰(zhàn),騎射嫻熟。1612年從父征海西女真烏拉部,克六城。1616年封和碩貝勒。1618年隨父攻明,獻計襲取撫順。次年在薩爾滸之戰(zhàn)中與代善破東路劉綎部。不久隨父攻取明開原、鐵嶺,滅葉赫部。1625年與兄阿巴泰率精騎五千馳援科爾沁,迫察哈爾蒙古首領(lǐng)林丹汗遠遁。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與諸貝勒迫大妃阿巴亥殉葬,被擁嗣汗位,宣布次年為天聰元年。1627年,發(fā)三萬大軍征朝鮮,迫明朝簽訂《江都和約》。1629年,親率大軍,繞道內(nèi)蒙古,進攻北京城,施離間計除明將袁崇煥。1632年廢除四大貝勒共理朝政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自掌三旗(正黃、鑲黃、正藍),鏟除三大貝勒勢力,鞏固汗權(quán)。仿明制,設(shè)三院、六部。創(chuàng)漢軍八旗及蒙古八旗。改老滿文為新滿文。1636年稱帝,改后金為“大清”,年號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同年,以朝鮮“屢敗盟誓”,“助明害我”為由,親率十萬大軍征朝,迫其國王投降。以“懾之以兵,懷之以德”之策,爭取蒙古科爾沁、喀喇沁等部歸附,滅林丹汗勢力,統(tǒng)一漠南蒙古。以聯(lián)姻、賞賜、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襲職例、崇奉喇嘛教、與西藏僧俗頭領(lǐng)建立聯(lián)系等手段,得蒙古諸部支持。1640年七月,帶病指揮清軍斷明軍糧道,生擒洪承疇,取得松錦大捷。1642年,再次遣軍入關(guān),連破山東八十余城。改努爾哈赤對漢人用強政策,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使?jié)h族奴隸得“民戶”地位,“專勤南畝,以重本務(wù)”。開科舉錄漢人生員量才任用,重用范文程等漢族才俊,“仁聲遠播”。1643年農(nóng)歷八月九日,猝死于盛京后宮,年五十二,廟號太宗。

我對清太宗皇太極的評價:智謀心計,自古成大事者必備。太宗獲嗣汗位,開拓四方,營固北國,經(jīng)略天下,以區(qū)區(qū)數(shù)百萬女真蠻人而治上千萬文明漢人,非智謀無以為功,非心計無所成就。其中最可稱道者,乃民族一體之智慧國策。大清一朝,因之強盛;潤之建國,視為法寶;中華復(fù)興,不可須臾棄之不用。

最佳貢獻者
2

導(dǎo)語: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任皇帝。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在老汗王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憑出色的政治謀略和城府手段,先逼死多爾袞母親阿巴亥,排擠掉爭汗位對手。聯(lián)合代善,岳托,薩哈廉成功上位,成為后金大汗;侍珮O的才能有目共睹。擁戴他上位的親王代善就說他:才德冠世,可繼大位!事實上皇太極非常厲害,七歲就能參予家政,管理財務(wù)很厲害。因為會算數(shù),獲得努爾哈赤的寵愛。皇太極不但能文,亦勇武過人,步騎皆精,騎射矢不虛發(fā)。所以清太宗皇太極是個文武雙全的皇帝。

一,以武服人,獻計攻打撫順。

在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quán)后,面對龐大的大明,努爾哈赤決定以攻代守進攻明朝,獲得戰(zhàn)略生存空間。當時年輕的皇太極就首先獻計,先進攻撫順: 撫順我出入之處,必先取之。努爾哈赤聽取皇太極建議,立七大恨誓師反明。努爾哈赤采用皇太極計策,利用撫順守將李永芳開馬市機會,奇兵突襲攻破撫順。為后金反明立下第一功。

二,登基稱帝改國號大清,開啟逆襲人生

公元1626年,皇太極順利成為后金大汗。他掌握的后金政權(quán)仍然不是很強大,雖然歷經(jīng)薩爾滸,寧遠大戰(zhàn),后金擊敗大明,正式統(tǒng)一東北遼東白山黑水。但是大明仍然牢牢控制關(guān)錦防線,隨時會對后金展開攻擊。1630年,皇太極策劃己已之變,繞道蒙古入關(guān)打到北京城下。反間計使袁崇煥身死。除掉了一個勁敵。1635年,鞏固了權(quán)力的皇太極在盛京改后金為大清,登基稱帝。開啟了自己人生新篇章。

最后總結(jié):

清太宗皇太極是一名有智慧和權(quán)謀的君主,在他鐵腕下女真人確立中央集權(quán),從奴隸軍事集團向封建制帝國轉(zhuǎn)變。廢除八王議政,使權(quán)力歸于皇帝。加速了女真后金政權(quán)的發(fā)展。最終為大清入關(guān)統(tǒng)一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皇太極功不可沒,是清朝有為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