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是一個賊厲害的女人,大抵是后武則天時代里,最為耀眼的政治女強人了。自她之后,唐朝就在沒有出過一個有水平的政治女性。她的兒媳,后來也算她半個姐妹的楊貴妃不算啊,楊貴妃怎么看都是個傻白甜,政治才能,或者說對政治斗爭毫無經(jīng)驗。
武惠妃的出身,注定了她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野心。她爹是恒安王武攸止,武則天的親侄子,母親是鄭國夫人楊氏,出自弘農(nóng)楊氏。
他爹在武周時代很低調(diào),不弄權(quán),卻也十分得武則天的青睞,可惜英年早逝,于是武惠妃便被武則天接到了宮里撫養(yǎng)。
生活在武則天時代的女性,哪個不把武則天當成人生偶像,誰都想要在政治上表現(xiàn)一下自己,何況她還是偶像的侄孫女,天然擁有學習模仿的心理優(yōu)勢。
盡管她在宮里沒待幾年,武周的天下就倒掉了,接下來是李唐復辟之后的一個個政治漩渦,然而她靜靜地蟄伏在深宮暗處,從這一場場政治漩渦中,學習到了各種政治斗爭的經(jīng)驗,看著一個個武周時代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明星,注入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倒下,想必她也從其中獲得了別人很難汲取的靜養(yǎng)教訓。
開元元年(公元713),14歲的他與風華正茂的唐玄宗偶遇,并迅速地壓倒了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等各路寵妃,獨寵于唐玄宗,直至死亡。其所獲得的寵愛,在筆者看來,儼然已經(jīng)超過了后來的楊貴妃。由此看來,唐玄宗其實也是個情種。
然而,武惠妃似乎沒有她偶像武則天那般雄厚的資本,給自己的老公生下了四子一女。當然她也生下了五個孩子,三男兩女,可遺憾的是,夭折了三個。
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之后,就由唐玄宗親自取名為:李一,本來唐玄宗的兒子們都是由老宰相宋璟取名的,唐玄宗卻打破了慣例,可見其對這個兒子的喜愛,“一”是一個了不得的名字,在當時有“天”的意思,與其他皇子的名字想必,有高貴和更高貴的區(qū)別。
可惜這個兒子沒有活過襁褓期就夭折了,之后又生了個男孩,不幸也沒活過幾個月。兒子連續(xù)的夭折,令她非常悲痛,而這也自然引發(fā)了皇帝的加倍憐愛,之后又生了個女兒,可惜,還是沒有活過襁褓,就像是受了詛咒一般。
當她生下第四個孩子的時候,簡直有種走投無路的感覺,這個兒子能順利長大么?上蒼保佑,這個兒子活下來了,只是并不是由唐玄宗武惠妃撫養(yǎng),而是唐玄宗的哥哥寧王看出了唐玄宗的無奈,主動提出要將這個兒子接到自己家生活,在寧王妃的撫育下成長。
隨著這個兒子的成長,玄宗也越來越喜愛他,“諸子莫得為比”,煉太子都漸漸疏遠了。
為了表達對武惠妃的極度愛戀,玄宗特別發(fā)明了“惠妃”封號賜予她,(唐代后宮妃嬪一般是沒有封號的)使得她的地位僅次于皇后。之后她又給唐玄宗生下了咸宜公主,到了這個時候,武惠妃總算是擁有了一定的資本,似乎看起來可以向那個位置發(fā)起一下沖擊了。
武惠妃輕而易舉地搬到了沒有兒子的王皇后,這位王皇后不受寵,也很無腦,她怕自己被廢掉,自亂陣腳,搞起了厭勝,觸犯了后宮底線,武惠妃不費一兵一卒就搬到了王皇后。
王皇后一倒臺,似乎自己成為皇后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椋墒屡c愿違,無論唐玄宗如何寵愛她,但立皇后畢竟是一件政治大事件,百官都反對立她為后,原因很簡單,她擁有武氏血統(tǒng),畢竟誰也不希望第二個武則天出現(xiàn)了。而唐玄宗的政治頭腦也戰(zhàn)勝了盲目的愛情,他在這件事情上退縮了。
武惠妃的政治頭腦也不差,她看到成為皇后已經(jīng)沒有希望,但似乎當不當皇后關(guān)系也不大,只要能當太后就行了。于是她立即改變態(tài)度,在唐玄宗賭咒發(fā)誓要立她為皇后時,“前后圖讓,辭而不受”,當場將玄宗感動得稀里糊涂,立即就給與了武惠妃皇后待遇,“宮中禮秩,一同皇后!
接下來,武惠妃就朝著太后的道路開始進發(fā),當然這并不是說她要不干掉自己的老公,而是要慫恿老公廢掉太子,立自己的兒子壽王為太子。
她首先是聯(lián)合自己的女婿攻擊太子,然而被宰相站出來噴了一頓,玄宗雖然也有意廢太子立壽王,但也無法反駁人家宰相,于是武惠妃按照武則天的路子,給自己找個外廷的幫手,這個幫手就是很有前途,也很有野心的宗室,后來的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成功擠走前宰相,自己成為被了新宰相,并且旗幟鮮明地站在了武惠妃陣營之中,不斷地攛掇唐玄宗廢太子。
到了開元二十五年四月,積蓄了足夠力量的武惠妃卷土重來,準備發(fā)起最后的沖擊,派自己的女婿出馬,宣稱太子(此時的太子是李瑛)和鄂王、光王想造反。武惠妃將計就計,誘騙三位皇子帶兵器甲胄入宮,造成“太子黨要造反的事實”,加上李林甫的推波助瀾,唐玄宗當機立斷:“三位皇子,廢為庶人,賜死!”
似乎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武惠妃一黨彈冠相慶的始皇,壽王距離太子寶座只有一步之遙。然而,偏偏這個時候,唐玄宗似乎對一次性逼死三個兒子良心發(fā)現(xiàn)一般,他問高力士,該立誰為太子?
言下之意,其實就是不看好壽王了,又或者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后宮跟朝堂之間的貓膩,高力士準確地揣摩出了玄宗的心理,順勢建議:立長,于是乎后來的唐肅宗這么個看起來完全沒機會的家伙,就這么成為了大唐太子。
聽到這個消息后,武惠妃吐了血,之后心灰意懶一病不起,于當年十二月就撒手人寰了。她的死,其實很微妙,當然不是說她是被人害死的,而是她自己信仰崩塌所導致的身體崩潰。
她所圖謀的,從成為唐玄宗的妃子,再到圖謀皇后,以及后來希望兒子成為帝國繼承人,無一不是她的信仰,也就是復制武則天的成功之路在支撐著她,然而最終的結(jié)果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又如何不令人崩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