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邦手下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都來自于基層,從劉邦自己開始,劉邦是亭長,相當于今天的村長,卻成為西漢帝國的開國皇帝,蕭何是縣吏,相當于今天的縣委辦公室科員,卻成為西漢帝國的一人之下的丞相,樊噲是屠戶,以殺狗為生,卻為成西漢帝國的大將軍和左丞相,周勃是吹鼓手,卻為成為西漢帝國的太尉和丞相,灌嬰是個小販,以販賣絲織品為生,卻成為西漢帝國的太尉和丞相,曹參是監(jiān)獄里的辦事員,也成為西漢帝國的第二任丞相。

有時候想想也會覺得奇怪,為什么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跟隨了劉邦之后,全部成為西漢帝國的開國功臣嗎?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劉邦

劉邦及其手下一幫文臣武將生活的年代是從戰(zhàn)國晚期到秦朝末年,因為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僅僅15年后就滅亡了,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劉邦經(jīng)歷了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爭時期,也經(jīng)歷了秦朝統(tǒng)一天下之后的和平時期,然后又經(jīng)歷了秦朝末年的天下大亂,滅亡后擊敗項羽,劉邦才建立了政權。

從天下大勢來看,整個春秋戰(zhàn)國維持了幾百年的亂世,到戰(zhàn)國末期,秦朝短暫統(tǒng)一天下,到秦末再次成為亂世,天下的趨勢仍然是統(tǒng)一,大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趨勢,反秦亂世之后必然是天下一統(tǒng),至于是劉邦統(tǒng)一,還是項羽,則要看誰更得人心,誰的團隊更厲害?

劉邦團隊

事實證明劉邦的成功,除了天下大勢的統(tǒng)一趨勢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團隊的成功,劉邦帶著手下一幫來自基層甚至底層的人,通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拼搏,消滅了所有的對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朝代,原因就是團隊成功。

個人的力量在時代變化趨勢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同樣,個人的能力在亂世之中也是微不足道的,打個比方,韓信軍事能力超強,被稱為兵仙,但是如果劉邦不用韓信,韓信能力再強有什么用呢?再張良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的貴族,如果劉邦不用張良,張良也只能是個落魄貴族,或者只能行刺一下秦始皇,然后到處逃命。

漢初三杰

劉邦與項羽的競爭,不是劉邦與項羽兩個人比拼能力,而是劉邦與項羽兩個不同團隊之間的競爭,從古到今,所有的大競爭基本上都是團隊競爭。劉邦作為團隊的首領,只需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和戰(zhàn)略,合理的用人和激勵,就能引導團隊走在成功的道路上,只要團隊成功了,團隊中的某個人是不是成功,并不重要。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像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阿里巴巴公司成功之后,就連前臺的小文員也成為億萬富翁,因為團隊(阿里巴巴公司)成功了,所以團隊中的一員(前臺文員)也成為億萬富翁,就是這么簡單,這就是選擇比努力重要的例子。

劉邦作為團隊的首領,把握了團隊前進的正確方向,只要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成功是遲早的事,相反,項羽作為他團隊的首領,卻因為獨斷專行,不聽從合理建立,不善于用人,最終導致政治盟友越來越少,導致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戰(zhàn)神項羽失敗,項羽的失敗是敗在政治上,而非軍事上,但不管如何,項羽的失敗是整個團隊的失敗,也是項羽錯誤地帶領了團隊。

劉邦與項羽團隊競爭

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團隊,團隊在高速發(fā)展,個人也必將迅速進步,否則就會被團隊給淘汰,雖然蕭何是縣吏,灌嬰是小販,樊噲是屠戶,周勃是鼓手,看起來地位比較低,但是他們也是人,也會學習,也會進步的,在一個正確前進的道路上,蕭何、曹參、灌嬰、樊噲、周勃只需要發(fā)揮個人能力,能當文官的當文官,能上場殺敵的就上戰(zhàn)場打仗,總會有屬于你特長的一面,哪怕你會說話,劉邦就會讓你當說客,只要道路正確,無非就是學習的快慢問題。

出身從來就不是決定日后能力的因素,古往今來,無數(shù)出身低微的人成為日后名聲顯赫的人物,是因為他們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努力,跟對一個成功的團隊,才能成功,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之際,第一個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其出身就是普通的農民,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幾年來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第一次有底層農民通過奮斗走上了社會的頂層,打破了原有的貴族政治體系,這是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

劉邦團隊

除了陳勝、吳廣之外,秦末起義還有項梁與項羽的楚國勢力,還有原來戰(zhàn)國的齊國、魏國、趙國、燕國、韓國勢力,但為什么是劉邦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而不是其他人呢?

因為劉邦的團隊最優(yōu)秀,也是分工最合理的團隊。

劉邦之下是三大功臣:韓信、張良、蕭何,韓信管軍事,打仗戰(zhàn)必勝,攻必克,從未失敗;張良出計謀,為劉邦制定出一個又一個正確的大戰(zhàn)略,而且都能為劉邦所接受,蕭何掌管后方,為前線打仗的劉邦提供足夠的兵員、足夠的糧食、足夠的物資,以及一個穩(wěn)定的后方,三個人都是獨擋一面的超級人才,都為劉邦所用,而且分工合理,以特長分工,沒有重疊職能,讓三人各司其職,是劉邦最正確的用人戰(zhàn)略,也是成功的基礎。

而跟隨劉邦從沛縣起家的那一幫人,比如曹參、灌嬰、周勃、樊噲等,全部是靠軍功打出來的地位,漢代的文臣也好,武將也罷,想要得到晉升,靠的都是軍功,曹參、灌嬰、周勃、樊噲就是靠軍功取得日后的地位,這也是他們能力的體現(xiàn)。

劉邦

另外,劉邦手下顯然不止曹參、灌嬰、周勃、樊噲這些人,一個建立帝業(yè)的團隊,有成千上萬像曹參、灌嬰、周勃、樊噲這樣的人,但是只有曹參、灌嬰、周勃、樊噲取成成功,而更多的人不能成功的,或者戰(zhàn)死,或者失敗,或者投敵,我們只看到了曹參、灌嬰、周勃、樊噲的成功,而沒有看到這些失敗者是如何失敗,因為失敗,他們也不會被記載在史書上。

如果你問,像劉邦、蕭何、曹參、灌嬰、周勃、樊噲這些出身都不高的人,為什么能成功呢?

那么答案是:因為劉邦所建立的這個團隊成功了,所以他們才能成功,另外,劉邦團隊中失敗的人更多,這些能成功的人,都是經(jīng)過激烈的淘汰而活下來的人,這也是他們能力的體現(xiàn)。

最佳貢獻者
2

新搜神記,用科學和歷史打通神話的任督二脈。

謝邀,這世上從來都沒有天才,所有的天才背后都有故事。

就象韓信吧。被人稱為兵仙,無師自通兵法。沒有任何實戰(zhàn)經(jīng)驗卻驚才絕艷。好象他的軍事才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可這是真的嗎?從他的早年活動可以看出些端倪。哪怕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沒放下手中的劍。而那個時代什么樣的人能夠用劍?而從韓信的一生都充滿著一種驕傲。哪怕當他被貶為淮陰侯時,都恥與樊噲同列。因此韓信的出身絕對不象《史記》上說得那樣簡單,只是司馬遷能夠收集到的資料只有這么點。如果你把它當成歷史全部真相就大錯特錯。

再說說蕭何,他其實早就被作為人才想向上級引薦。但聰明的他知道時勢,所以愿意呆在沛縣這個小地方。所以可以說明,小地方未必不出人才,只是看環(huán)境是否需求。

解釋劉邦的朋友為什么如此多人才你得從多個方面看。其一,沛縣這個地方是塊風水寶地。

何解?想想劉邦祖上仕魏,后入楚,再入秦。歷經(jīng)改朝換代卻偏偏找到沛縣這個地方定居,足見在亂世中沛縣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凈土。以至于劉太公在當了太上皇定居長安后依然對這里念念不忘。后來呂雉一家也遷入此地就更說明問題了?梢哉f在這時呆在沛縣的未必都真的是出身下層,只是說在時代的大變動中暫時居于此位置。不是有人考證出陳勝都不是個普通農民嗎?如果把這份用心用在劉邦的諸位大臣身上,未必不能出成果。

第二點,時代的因素:關于挑選人才,歷代其實都是難題。世祿制、門閥制、察舉制、科舉制其實都各有優(yōu)缺點,不存在絕對的好方法。秦代去春秋不遠。對于將領的選拔門第還是很關鍵的。象趙括因趙奢而為將。秦軍中王家、蒙家,楚國的項家、趙國的李家都是有名的將軍世家。大部份人挑選將帥都是很重出身。這也是所以韓信久不得用的原因。但這不等于說下層百姓中沒有人才。特別是一旦得到成長機會,前途不可限量。劉邦本人就是這樣。他從剛起兵時的屢戰(zhàn)屢敗,到后來英布甚至對他畏懼三分,這就是不斷成長的證明。戰(zhàn)爭是塊試金石,在殘酷的戰(zhàn)斗下,能干者會脫穎而出,庸才會被快速淘汰。

第三點,幸存者定理。因為歷史大部份時間都只會記得成功者的。我們只記住了成功了的曹參、樊噲、周勃等人。很多時候卻忘記奚涓、劉苛、呂澤。偶然因素其實也在歷史中占有很大比重。就象當今的一些成功人士,成就他們的原因并不是他們有多出眾的能力,很大因素恰恰是因為他們的各種缺點如短視,輕率反而成功。因為這樣,所以更多時候他們說做就做,不會有太多的顧慮。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也是這個道理。

第四點,他們本身的優(yōu)秀素質。不可否認,這些功臣還是有他們的優(yōu)點的。比如周勃,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堪稱天才。這樣才在呂后死后一舉搞定呂氏一門。所以劉邦能夠找到他們,這只能說明劉邦本人也足夠優(yōu)秀。優(yōu)秀的人對優(yōu)秀的人是有磁場的。他不是很多人所認為的無恥小人,而是一位真正的仁厚長者,正因為他有很多優(yōu)點,所以很多人選擇終身追隨他。這里面不光有這些他從小玩到大的兄弟,還有儒門的酈食其、叔孫通,智者張良、陳平等等。

以上就是劉邦所以能夠有如此多的人才做為手下的四大原因。

3

我是紅辰,為您解答。

有句話叫“天生我材必有用”,還有句話叫“時勢造英雄”;通過這兩句話來解答題主的問題,劉邦身邊殺狗的是樊噲,趕車的是夏侯嬰,吹喪的是周勃,還有監(jiān)獄小吏曹參,這些人跟隨劉邦打天下,立下過很多功勞。不是他們的才能有多高,而是劉邦根據(jù)他們各自的長處,而把他們放到了合適的位置上。

樊噲,泗水郡沛縣人,早年以屠狗為業(yè),勇力過人。關于這點紅辰有話說,封建社會老百姓一般是吃不上肉食的,而屠戶不缺肉食,且做著體力勞動,因此力量比一般人大得多,放在戰(zhàn)場上就是一員猛將,例如同樣屠戶出身的三國時期的張飛,亦勇猛無敵。

待劉邦做了沛公,便讓樊噲做了他的隨從副官。樊噲經(jīng)常跟隨劉邦出征,常立戰(zhàn)功, 在與司馬橺在碭東作戰(zhàn)時,表現(xiàn)英勇,斬十五首級,打退了敵人,被封為國大夫。鴻門宴中,樊噲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以武力威脅,以言語擠兌項羽,這才讓劉邦逃過一劫,可以看出樊噲是個粗中有細的猛將。

夏侯嬰,曾在沛縣縣府掌管養(yǎng)馬駕車,是事業(yè)單位的公務員。夏侯嬰跟隨劉邦起事以來,戰(zhàn)功卓著,曾指揮兵車跟從劉邦,在開封襲擊趙賁的軍隊,在曲遇襲擊楊熊的軍隊。在戰(zhàn)斗中,夏侯嬰俘虜六十八人,收降士兵八百五十人,并繳獲金印一匣。夏侯嬰不僅作戰(zhàn)勇猛,而且頗有識人之能。

韓信離開項羽去投奔劉邦,在漢營中開始也不得重用,只做了一個掌管倉庫的小吏,于是借酒消愁,感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又說了很多犯忌諱的話被人告密后,按軍法該斬首。軍法無情,瞬間要殺的十三人都已處斬,眼看就要輪到最后一韓信閉目等死的韓信上了斷頭臺。

他睜開眼睛,看到監(jiān)斬官夏侯嬰禁不住叫道:“誰想奪取天下,就不能殺我,如果留下我,我將是他取天下的功臣!眲ψ邮帜墓芩@個,揚起鬼頭刀就要給韓信來個痛快。夏侯嬰雖然不是出身上層社會,卻也不同于等閑市井之人,喝止住儈子手,讓人把韓信帶到近前,一看此人氣宇不凡,命人給韓信松綁談起話來。交談片刻,夏侯嬰覺得此人不同凡響,于是就把韓信推薦給劉邦,怕劉邦不夠重視又推給了蕭何,讓蕭何再去勸勸劉邦,以免錯過大才。

我們知道劉邦踹子女的故事,劉邦戰(zhàn)敗后,被楚軍銜尾追殺,情急之下,劉邦把兒子和女兒踹下馬車,是趕車的夏侯嬰又將這對可憐的姐弟抱回了馬車上,這才保住了后來的漢惠帝劉盈的一條小命。

周勃,沛縣人,周勃經(jīng)常為有喪事的人家做吹鼓手。他自幼習武,弓馬嫻熟,孔武有力,歷任五大夫、虎賁令、將軍,爵至威武侯,參加楚漢之爭,攻打趙賁、大敗章平、包圍章邯,屢建戰(zhàn)功。

“燕王盧綰反,勃以相國代樊噲將,擊下薊,得綰大將抵,丞相偃、奪陘,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渾都。破綰軍上蘭,后擊綰軍沮陽。追至長城,定上谷十二縣、右北平十六縣、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二縣。最從高帝得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別破軍二,下城三,定郡五、縣七十九,得丞相、大將各一人!

周勃雖能征善戰(zhàn),卻不愛讀書,劉邦認為周勃是個憨厚的人,可以托付大事。劉邦死后,以呂后為首的呂氏外戚把持朝政大權,一度威脅到了劉姓宗室的皇位,周勃和丞相陳平、朱虛侯劉章一起誅滅呂姓外戚,擁立代王劉恒,是為漢文帝。

紅辰說

每個人都有著與眾不同之處,思路決定出路,屁股決定腦袋。比如現(xiàn)在很多默默無聞的人,穿越回亂世,誰能說他就不可以成就一番功名。只要有一個睿智的領頭人,人盡其才,販夫走卒之輩亦可青史留名。

4

殺狗的是樊噲,吹喪的是周勃,還有個布版子灌嬰。劉邦的政權不可能是靠這幾個人,還有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響當當?shù)娜宋铮斎贿有一些其他的功臣,空了可以去百度一下,當年和劉邦一起搶地盤的還有哪些人。

中國的古話:亂世出英雄,現(xiàn)在的話:時事造就英雄?纯磩畛鰜砘斓哪莻時代背景,秦法嚴柯,胡亥篡位,趙高專權亂政。



在那個年代,除了少部分人要上學,其他的人都是文盲,但文盲并不等于是白癡?偸怯行┤耸菢O有天賦的,就拿樊噲來說,你說一個殺狗的在鴻門宴上有勇有謀的表現(xiàn),能單純的說他只是殺個狗嗎?就不能是一邊殺狗一邊讀書,勤工儉學嗎?就算他專心殺狗,就不能說他將屠狗的一些經(jīng)驗應用到戰(zhàn)爭上時,同樣是效果非凡嗎?

再看吹喪的周勃,周亞夫的爹。網(wǎng)上怎么說的,劉邦的得力打手,弓馬嫻熟,去看看他的戰(zhàn)記,真不是你想象中的吹喪的。

歷史上很多名人在成名前,可能都從事過一些底層的工作,來的基層才懂基層。

那是個稍一沖動就要拔劍自刎,種信守諾的年代,可能一頓飽飯就能換來別人的忠心不二。只有這些在社會底層掙扎過的人,才能更好的體會民間疾苦,才有人對他們馬首是瞻,效死用命。

差不多,就這些吧。

5

在劉邦開國過程中,沛縣集團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劉邦、蕭何、周勃、曹參、樊噲等都是沛縣人,劉邦、蕭何、曹參是小吏,周勃是吹喪的,樊噲是屠狗的,可以說出身都不高,何以這么一群人最后卻開創(chuàng)了大漢帝國呢?.

第一,人的發(fā)展需要一個平臺

其實在歷史上,類似的情況并不少,比如說太平天國的名將多出自廣西,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湖南系的將領獨領風騷。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因為人的才能是要在實踐中才能得以成長,能否有這么一個可以發(fā)展的平臺,對個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蕭、曹、周、樊等人,原本才能也是稀疏平常,但是秦末戰(zhàn)爭、楚漢戰(zhàn)爭把他們的能力提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就如曹參自己說的,舉兵以來,身經(jīng)百戰(zhàn)。原來一個對軍事一竅不通的人,打了一百場戰(zhàn)斗,水平能不提高嗎?

第二,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秦末戰(zhàn)爭帶給這幾個沛縣青年有了廣闊的發(fā)展舞臺,但是當時劉邦也只是眾多起義軍里的一支而已,而絕大多數(shù)的義軍是旋起旋滅,如果劉邦早早失敗了,那么蕭何、曹參等人想必也不能在史冊里留名。所以,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蕭/曹等人能脫穎而出,與劉邦天才的領導力是分不開的。我個人認為,在古代皇帝里,劉邦算是才能最突出的一個,特別是用人的才能。

第三,劉邦成功也離不開沛縣兄弟

大漢帝國的偉業(yè),也離不開劉邦的這些沛縣兄弟。蕭何的作用自不必說,他是劉邦的后院大總管,沒有他出色的后勤工作,劉邦怎么能跟項羽持久作戰(zhàn)呢?同時,他也是漢朝制度的草創(chuàng)者與奠基人。沒有樊噲,劉邦在鴻門宴上早就死了,談何以后的事業(yè)。沒有曹參、周勃,劉邦死后的大漢帝國怎么能長治久安呢?由于同鄉(xiāng)的關系,劉邦對沛縣兄弟的信任超過其他人,比如說他死前指定曹參、周勃等人丞相的侯選人。這一群原本默默無聞的沛系人物,最終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名臣。

6

雷軍說,站在風口,連豬都能飛起來。

馬云說,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的18羅漢,如果現(xiàn)在來應聘阿里,根本連門都進不去。

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

像劉邦,朱元璋這類草根皇帝,并不是他們老家的人都是人中龍鳳,只是他們初期選對了平臺,跟對了團隊。

劉邦說,管理內政他不如蕭何,運籌帷幄他不如張良,決勝千里他不如韓信,但是這三個人都為他所用,所以他贏得了天下。

所以劉邦會用人,這一點確實是他成功的一個關鍵。沒有這些人才的鼎力相助,這個團隊就不可能成功。

就如同馬云如果只有18羅漢,而沒有蔡崇信的加入,阿里很難會成功,至少會晚成功幾年直到他遇到一個類似蔡崇信的人才。

成功的關鍵是有人才,而且會用,敢用

7

殺狗吹喪的那是沛縣老鄉(xiāng)們,而劉邦獲天下用的人才多了,不是只有沛縣老鄉(xiāng)們。不是沛縣老鄉(xiāng)們特牛,而是沛縣老鄉(xiāng)們是自己人。

什么是自己人,什么是外人,沛縣老鄉(xiāng)是自己人,對自己忠心的是自己人,其余都是外人。忠心加上沛縣老鄉(xiāng)的緣故,必重用并優(yōu)先重用(蕭何、樊噲、曹參等)。不忠心加沛縣老鄉(xiāng),殺之(盧綰)。不是沛縣人,忠心加有大才,必重用(張良、陳平等)。不是沛縣人,不忠心加有大才,先重用,后殺之(韓信)。韓信,不是自己人不說,還不忠再加上能力過大,用完必殺之而后快,不然一天都睡不著。一些人打仗可以,治國安邦不一定行,治國安邦之才就一個蕭何是沛縣人,張良、陳平都不是沛縣人。用人首要是忠心,能力是其次。沛縣的老鄉(xiāng)們從小白到久經(jīng)沙場,打仗指揮得到極大鍛煉,非常老道,但比起韓信九牛不及一毛,況且大多光會打打殺殺,治國安邦不行,打仗領兵不如韓信,治國安邦不如蕭何、張良、陳平,并非都是頂級人才。那為什么沛縣老鄉(xiāng)得到重用,韓信卻必死?就是忠心。

8

初創(chuàng)時代人的成功是需要機遇和平臺的。劉邦那個時代就給了她這樣的機遇,給了他這樣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和能力的舞臺。和他的那些伙伴一樣,他們都是處在了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給了他們展示的機會和舞臺。是像他們那種小人物,最后也能成為大人物,最后成為一個朝代的主宰者。所以說一個人無論你有多高的才華,多大的本領都需要機會,如果你沒有這個機會,也許你的才華就埋沒了!但是如果有了這個機會,只是你達不到更高的才華,但是機會來了,也會讓你充分展示你的才華,在這樣一個舞臺上,你可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把你一個人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你就是成功者,被別人贊譽的人。相反,無論你才華多高,如果沒有這樣的舞臺,你就被埋默了,甚至你永遠都是小人物,低能者,這就是機會,為你創(chuàng)造的一切。特別是在劉邦那個時代,英雄輩出的時代,更是這種情況,那個時候人才輩出,像陳勝,吳廣,像劉邦,項羽,韓信,張良。蕭何。樊噲。都是那個時代創(chuàng)造的英雄。那個時候有很多成語流傳到了今天。很多都是家喻戶曉的成語。韓信的胯下之辱。劉邦的大風歌。項羽的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等等,很多這樣的成語都是那個時候傳下來的。所以說時代創(chuàng)造了英雄,時代造就了英雄。劉邦的成功是他會用人。用了蕭何韓信,張良這樣的英雄奇才。所以他才打下了天下,建立了漢朝。朋友們,因為說的對,請點贊并點擊關注。

9

蟄伏。

大隱隱于朝,小隱隱于野。

現(xiàn)在網(wǎng)友的觀點是,高手在民間。

但是專業(yè)技能卻一點都不少,只要加以利用,就可以達到專業(yè)。

故此,千里馬好養(yǎng)。

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人用欣賞的眼光判斷出哪匹是千里馬。

世上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

可以說,你們每個人都是千里馬的種子。

10

中國的帝王爭奪史,大多是小人戰(zhàn)勝君子的歷史,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因此中國的帝王并非是什么天子,而是與匪同類,社會難以發(fā)展,后因權勢的光環(huán)掩飾了其本性,因此,劉邦身邊都是些類似社會混混的人并不奇怪。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