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說法國是“持二等車票,卻想坐頭等車廂”的國家。法國總想以世界二流國家的力量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一流國家的角色,但法國越是如此就越招來美國的打壓。
現(xiàn)在的法國實際上根本不敢跟美國犟嘴(說不)雖然法國非常不喜歡美國的作風!法國是美國的鐵桿盟友,而且非常懼憚美國。馬克龍口才極佳,有嘴上功夫,能追到比自己大二十幾歲的女人不簡單吧!別看馬克龍嘰哩哇啦地“數(shù)落”著美國,其實他心里一點底都沒有,因為他很害怕美國會給法國穿“小鞋”。法國骨子里對美國既恨又怕的原因有:
一,法國在歷史上曾經幫過美國的大忙。戴高樂時代法國的確與美國“叫板”過好幾次,但強大的美國則不矛以理睬。
早在美國還是英國殖民地時,兩個國家就已經有交集。1776年,美國在法國和西班牙的幫助下打敗了英國殖民軍,英國戰(zhàn)敗,被迫承認美國獨立(美國只所以用英語作母語就是美國曾經被英國殖民統(tǒng)治了一百七十年之久的原因)。法國和西班牙都曾經是海上霸主,而且都被英國打敗,所以懷恨在心。但到了近代,英國和美國又親熱了起來,而法美之間卻起了利益之爭,就其原因就是法國想要回被德國占領的土地和戰(zhàn)爭賠款,但不幸的是美國恩將仇報,幫了英國多分得了戰(zhàn)爭賠款和殖民地。
(特朗普不敢看馬夫人)
二戰(zhàn)時期的美國明知戴高樂領導“戰(zhàn)斗法國”抗擊德國法西斯,但美國政府卻仍與貝當傀儡政權保持了多年的外交關系,而且遲遲不肯承認“戰(zhàn)斗法國”的合法地位。當時,美國的目的很明確即美國欲借“解放法國”之名占領法國并扶持一個真正親美的新法國政府,從而達到控制整個歐洲的目標。戴高樂的確是一個敢與美國抗爭的法國領導人,但他的目的仍然是想踢出美國,讓自己稱雄歐洲。1958年,北約成立,但美國并沒有讓法國坐北約二當家后位置,而是留下這個位置讓法德英三家來爭,但一爭就爭到了現(xiàn)在。這是美國的“馭國術“,但三國卻愿意去爭,最后請美國來當判官。至此,三個國家變成了美國家里的“小孩”。
(特朗普:你千萬別亂來。)
二,現(xiàn)實原因。
特別是幾十年來,由于美國影響力越來越大,實力越來強,法國的一流“大國夢”徹底破產。隨著法國實力的下降和美國對世界越來越強的控制,法國徹底拜倒在了美國的石榴裙下。法國由于長期殖民世界各國,樹敵頗多,沒有美國這只老虎開路,其他人則根本不會賣法國的賬。為了保證自己利益,法國只好狐假虎威,甘當美國的一枚手下。既然是手下,那就得聽令。所以美國要做什么的時候,法國往往會察言觀色。所以美國反對那個國家,法國就會幫腔罵,如果不罵,致少也會幫忙站臺湊個理。
三,法國已經淪落到了當美國馬前卒的命運。
遠的不說,近的伊拉克戰(zhàn)爭,阿富汗戰(zhàn)爭,利比亞戰(zhàn)爭,往伊朗方向派航母等法國都是第一個站出來為美國打前站的,其極積性比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都高,反應也比英國快。盡管特朗普在法國“黃馬褂起義”時落井下石,而且對馬克龍盡相嘲諷,操控法國民意指責法國政府施政不力,遭受人民拋棄,應與民意作了斷(暗指辭職下臺)。然而馬克龍不但一點脾氣都沒有,而且還罕見地沉默以對。
四,法國實際上是美國的“受保護國”。(即屬國關系,雖然美其名曰“北約組織”。)
大家還記得去年特朗普詐歐盟大國北約軍費之事嗎,美國要求法德英加繳北約軍費(實際上是美國駐軍費和保護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剛威脅退出北約,歐盟就認慫了,不但軍費多交了千多億美元,而且還被特朗普臭罵一頓。
馬克龍畢竟年輕氣盛,對美國說一不二的嘴臉(圣旨)感到非常的窩火,并在歐盟會議上提出了建立“自保型歐洲軍”的建議,馬克龍的建議雖然得到了幾個歐盟國家的支持,但是一冷靜下來過后巨大的恐懼(懼失去美國的背書保護)又不由自主地涌上了他們的心頭,加上特朗普的冷笑聲聲,歐盟決定自動取消了什么建立歐洲軍自保的“餿主意”。歐盟賭氣要挾美國的戰(zhàn)術失敗了。
最后,“歐洲軍之父”馬克龍不得不自食其言,自我打臉。于是乎,建立“歐洲軍”的宏偉計劃嘎然而止,最后歐洲軍也不得不搞“人口流產”(法等國收回了建立歐洲軍的提議)。
綜上分析,法國不但不敢對美國說不,而且特朗普的一聲冷笑,都會讓馬克龍感到背上發(fā)麻,兩腳發(fā)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