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漢末年,為了鎮(zhèn)壓黃巾起義,漢靈帝下了一個昏詔,那就是允許各州郡豪強自行招幕軍隊,鎮(zhèn)壓地方黃巾軍,維護治安。這一昏詔,直接導致了各地州郡擁兵自重,軍閥割據(jù),這時的東漢局勢已和東周時期的局勢差不多,漢帝對地方已失去了控制力,特別是董卓擅自廢立以后,漢天子更沒了權(quán)力,只能成為一種象征意義。

曹操挾持漢帝,其實是為了更好地以漢帝名義,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曹操是絕對不會還政于漢獻帝的。如果曹操真的還政于漢獻帝,事事聽從漢獻帝的詔令,那曹操就很難凝聚自己的力量。漢獻帝必定會重用自己信得過的大臣,像國舅董承,像伏皇后的親戚,像劉氏宗親等等,如此曹操沒有了絕對權(quán)威,是很難與周邊的割據(jù)勢力相對抗的。以漢獻帝的幼稚執(zhí)政,曹操的勢力范圍內(nèi)很快就會四分五裂,曹操或被朝內(nèi)處死,或被外部勢力打敗而死,曹操想統(tǒng)一北方,那恐怕只能成為幻想。劉備一直稱自己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后。漢獻帝如真實當權(quán),會不會查看家譜,承認劉備呢?這還是個未知數(shù)。為什么漢獻帝會承認劉備是皇室一脈?因為當時曹操完全掌控著權(quán)力,漢獻帝為了制衡曹操,才承認了劉大耳兒是帝室之胄。漢獻帝真的當權(quán),販席織履的劉備,也許僅憑鎮(zhèn)壓黃巾微功,只能做個中下層的官吏了,還會有劉皇叔這樣的人嗎?關(guān)羽、張飛看劉備沒戲,會不會跟從還是個事兒。劉備還有條件不聽話嗎?漢獻帝真的掌權(quán),其結(jié)果恐怕曹操會滅,獻帝會被其他有力的勢力所劫持,又會成為別的勢力的傀儡,漢朝的覆滅,是歷史大趨勢。至于劉備還能不能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勢力,這就看他的造化了。因此曹操若真的還政漢獻帝,曹操不但早早完蛋,也正如曹操所說,天下不知會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天下不知會亂到何種境地,也許到最后漢人被滅也未可知,因為三國時期是歷史上漢族人口最少的時期,全國僅有不足八百萬人,亡族滅種,可真就成了一步之遙了。

總之,東漢末年分三國,劉漢統(tǒng)治瓦解,人心思漢已成為過去,正是各種勢力重新洗牌的時候,從某種意義上說,曹操的存在參與,也是有其一定積極意義的。

最佳貢獻者
2

無論是曹操歸還政權(quán)給漢獻帝,還是劉備因為曹操歸還政權(quán)而乖乖聽話,都是不可能的事!

曹操何許人也?毛主席有詞云: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盛贊了曹操的文才武功!

作為中國古代最會寫詩的政治家,最會打仗的文學家,和最會搞政治的軍事家,曹操不可能是個傻子。

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就明確寫道:封賞可以不要,但軍權(quán)和政權(quán)是不會放棄的,以免“幕虛名而處實禍”。

什么是實禍呢?這就要說起曹操的政治理想:法家寒族天下。

以閹宦(太監(jiān))子孫身份起家的曹操,一直處于門閥士族的鄙視鏈底端,自然對士族沒什么好感。又由于出生在官宦之家,對士族的虛華和無能有著深刻的了解,所以曹操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方略,嚴重損害了以變相世襲為標志門閥士族的核心利益。

在曹操心中,想建立的是一個以曹家為核心,以法制為基礎(chǔ),以培植選拔的寒族為羽翼的國家政權(quán)。因此,利益被損害的士族對他進行了從精神(陳琳討賊檄文)到肉體(外部諸侯攻擊和內(nèi)部數(shù)次反叛謀殺)的瘋狂反撲。

到了曹操的晚年,士族為了阻止曹操的步伐,更是軟硬兼施、無所不用其極。反對曹操封公建國,阻止曹操稱帝,參與曹操的繼承人之爭……

為了貫徹自己的理想,曹操也很干脆,一個字:殺!

孔融、楊修、崔琰、婁圭、荀彧,這些士族名臣紛紛死在曹操手上。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怎么敢,又怎么能把政權(quán)還給漢獻帝?

即便如此,曹操終究不敵歷史大勢。在他死后不到一年,他的兒子曹丕就采納士族代表陳群的建議,確立了九品中正制的選官規(guī)則。

曹丕以保證士族做官的特權(quán),換取了士族對曹氏稱帝的認可!曹丕不會想到,他的交換實際上敲響了曹魏政權(quán)的喪鐘。

僅僅三十年后,士族的又一代表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篡奪了曹魏的政權(quán)。

又在僅僅十七年后,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正式登基為帝,完成了士族天下的最后一步!

門閥士族主導了隨后近四百年的天下大勢,直到武則天以霹靂手段打壓,門閥士族逐漸衰落,再到唐末的黃巢大起義,終于將士族徹底打入歷史的塵埃!

而曹操所設(shè)想的法家寒族天下,要到法律基本完備,科舉為官成為主流的宋、明以后才有了些許的雛形。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現(xiàn)實!白龉俨豢垦y(tǒng)靠才學”,這即便是一句打了折扣的口號,也是歷史莫大的進步!

能夠看到一步之遙的人是天才,能夠看到兩步之遠的人卻只能被當成瘋子。

曹操心中的天下究竟是什么樣子,其實已經(jīng)并不重要了,他注定是一個悲劇英雄!

回到正文,如上所說曹操根本不可能把政權(quán)還給漢獻帝。所以歸還政權(quán)后,劉備是否會聽話也就無從說起。

退一萬步講,即便曹操真的把政權(quán)歸還給了漢獻帝,曹操集團的其他人也肯定不會服氣,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亂。

反觀劉備,他一生最大的理想是建功立業(yè),而建功立業(yè)的頂點就是當皇帝。劉備怎么可能因為曹操歸政就乖乖聽命于朝廷?

他只會繼續(xù)割據(jù),以觀形勢。要知道,清君側(cè)的口號在任何時候都是好用的。

不管實際情況怎樣,只要咬住皇帝被人(不管是不是曹操)控制,就得獲得政治上不敗的立足點。

沒有了曹操的壓制,劉備的野心將更加不可抑制。

3

假若曹操把政權(quán)還給漢獻帝,對于劉備著實是一個難題,好好聽話吧,覺著委屈了自己。不好好聽話吧,又怕?lián)p了忠誠仁義的名節(jié),你看人家曹操把政權(quán)都交了出來。他要朝廷上都換成自已的人,開始搜羅曹操的罪證,排擠曹操的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最后,在那雷雨交夾的亭子里宴請曹操,說一句:“天下英雄唯公與備耳!備不能不防,公當釋兵權(quán)哉!”

這時提劍沖進來的是四個人,而不是關(guān)張二人,你看那瞋目扼腕.的曹仁、曹洪、夏候惇、夏候淵都來了,張遼張郃許褚徐晃還在外面吶喊助威著。

4

很高心能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絕對不會!

下面講述一下原因,以及如果曹操還政給漢獻帝后劉備的幾種行動。


劉備不會乖乖聽話的原因

身世:劉備從小就是不安分的主。小的時候就勵志要當皇帝。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都記載著,他都以漢室宗親自居。但是他的身世根本無法考究。而他動不動就提這個身份,目的就是籠絡人才,自己當皇帝。

有機會就跳槽:《三國演義》中說呂布是三姓家奴。那么我們來看看劉備是怎么樣的。

先是在公孫瓚手下,然后見有利可圖就改投徐州陶謙。被呂布攻打后,投曹操。出征袁術(shù)時,又離開曹操,殺了徐州刺史車胃。被曹操打敗后投袁紹。眼看袁紹要敗時,又離開袁紹投奔劉表。按上面的說法,劉備可以說是六姓家奴了。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劉備就沒有真心投奔過誰,他的唯一想法就是自立。至于匡扶漢室,只是他的政治口號。

漢獻帝沒死就為獻帝發(fā)喪,然后自己登基:歷史上漢獻帝是善終的。曹丕稱帝后封劉協(xié)為山陽公,同時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但是劉備為了自己能當上皇帝,給獻帝發(fā)喪,然后第二年自己稱帝。

謀害宗親:建安13年冬天,赤壁之戰(zhàn)中孫劉聯(lián)軍戰(zhàn)勝曹操。建安14年,劉備向朝廷上表,保舉劉琦為荊州刺史,并以他的名義奪取了荊南四郡。同年劉琦就死了。其中的奧秘不言而喻。(據(jù)說是劉備故意讓劉琦放縱于酒色,而后身體被拖垮)。然后又謀取益州的劉璋。

綜上,可以確定劉備是個不安分的人,他渴望建立自己的王國。所以不管曹操怎么樣,他肯定會找出理由稱王稱帝的。


劉備拒絕聽話的N個理由

假設(shè)一:曹操還政于獻帝,曹操等人仍然是漢室大臣。

這種情況下,劉備肯定不會承認漢獻帝已經(jīng)真正掌權(quán),他還會以討伐曹操的名義向漢獻帝進攻。所以其情況不會和歷史有多大差異。

假設(shè)二:曹操還政于獻帝,曹操和手下重臣全部辭去職務。

這種情況下,劉備肯定不會說曹操在背后操縱漢獻帝?傮w情況和假設(shè)一,一樣。

假設(shè)三:曹操還政于獻帝,曹操和手下重臣全部自殺,漢獻帝掌權(quán),重用非曹操一黨。

這種情況下,劉備會說曹魏政權(quán)內(nèi)訌,正是進攻曹魏的好時候。然后發(fā)動戰(zhàn)爭攻打漢獻帝。如果成功攻下許昌,劉備肯定殺了漢獻帝和其子嗣,然后就說漢獻帝一族在內(nèi)部暴亂中死了。然后自己稱帝。如果失敗,那就稱漢獻帝還是被人控制,劉備退回成都,準備下次進攻。

假設(shè)四:曹操還政于獻帝,曹操和手下重臣全部自殺,漢獻帝掌權(quán),邀請劉備入朝做丞相。

這種情況下,劉備入朝,控制局面。把自己心腹安排在重要位置。等到掌握大權(quán)后,就可以像曹丕一樣,安排漢獻帝禪讓了。


結(jié)語:

劉備其實是個野心家。不管曹操如何對待漢獻帝。他根本不會關(guān)心。他只會按對自己稱帝最有利的方式去做。就算曹操為了漢室,割舍自己的全部,也不會改變劉備的想法。其實從劉備內(nèi)心來看,他非常希望曹操稱帝,這樣他就有理由稱帝了。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因為曹丕稱帝后,第二年劉備就迫不及待的稱帝了。


注: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5

漢獻帝:

劉協(xié)(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撫養(yǎng),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陳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xié)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后,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

原因:

就是因為劉協(xié)。劉協(xié)的皇后叫作曹憲,曹憲可是曹操的親生女兒,也就是說曹操是漢獻帝劉協(xié)的岳父。也因為這層關(guān)系,所以曹操一直沒有奪劉協(xié)的皇位。

假如說一下,漢獻帝很軟弱屬于傀儡皇帝。以劉備的個性應該不會,劉備知道曹操的為人,而且也知道劉協(xié)與曹操是岳父關(guān)系,劉協(xié)是傀儡皇帝,除非劉備奪權(quán)當皇帝,個人意見。

1.以上資料顯示,曹操實際上是幕后大。boss,掌管實權(quán),因為曹操與劉協(xié)關(guān)系親近,一直與劉協(xié)捆綁一起,所以實權(quán)大佬是曹操,曹操性格暴躁多疑內(nèi)心不平穩(wěn),而且辦事不擇手段自私自利,不過優(yōu)點喜歡獵手有用之才為自己所用,但是由于性格問題劉備,關(guān)羽還是離開曹操這個大老板。

2.劉備當初為什么離開曹操自立蜀漢,三國鼎立時期,足以證明劉備也是有著遠大理想的,寧可獨立其行也不會委屈求全的。因為曹操不屬于君子的大將風范,所以劉備不會攀附曹操的,劉備也是有想當大boss的想法,一山不容二虎,劉備之所以離開曹操,因為曹操的人品有問題,劉備不會欣賞曹操的,所以劉備要自己心里認為是可靠的人或許會乖乖聽話的,也就不存在假如之說了。(圖片cr瀏覽器)

6

即使曹操真的“大政奉還”,將所有權(quán)力都交還給漢獻帝,劉備也依然會割據(jù)一方,因為劉備的初衷就是這樣的。

劉備的抱負是“匡扶漢室,成就霸業(yè)”

這里的“匡扶漢室”有兩重意思。一個是輔佐皇帝,另一個是自己當皇帝。而后者才是劉備的真實目的。首先說,劉備也是漢室宗親,景帝玄孫,雖然落魄,但依然是皇族后裔,是有繼承資格的。俗話說“一筆寫不出倆劉字”,漢室江山是劉家的,漢獻帝姓劉,我也姓劉,你坐得憑啥我做不得?如果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那么劉備就以“清君側(cè)”為借口割據(jù);如果曹操還政與天子,那劉備很可能就以“皇帝孱弱,被奸臣控制”為借口割據(jù)。但是無論如何,劉備都不會乖乖的聽話。

假如劉備會“乖乖聽話”,封皇叔后就不會離開

劉備在曹操眼皮底下時都干了些什么呢?整日種菜,這不過是麻痹曹操,讓他以為自己沒有什么遠大抱負,放松對自己的警惕。而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無意間一句客套話卻將劉備驚的筷子都掉地上了,這一驚是因為真的說到心里去了。劉備在宮中的每一天都在想著如何建立千秋霸業(yè)而不是如何輔佐皇帝。因此即使?jié)h獻帝得到大權(quán),劉備依然不會在皇帝身邊當個能臣,而是依然以各種借口雄霸一方。

“隆中對”深得劉備歡心,大戰(zhàn)略卻從未提及“尊王”之事

劉備對諸葛亮深信不疑的開始就是源于那個“隆中對”,“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而諸葛亮給劉備定的戰(zhàn)略當中,都是圍繞著如何借機割據(jù)一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這只是戰(zhàn)略的第一步。戰(zhàn)略的最終目的是“待天下有變,派一大將出荊州,將軍領(lǐng)兵出西川,則天下可得”。最終目標是等到有時機可乘時,兩路出兵,奪取天下,而不是輔佐獻帝。假如劉備真的忠于漢獻帝,在諸葛亮提出近乎于“謀反”的戰(zhàn)略方針時本應該立刻反對的,結(jié)果劉備卻表現(xiàn)出非常高興,說明劉備也是這么想的,只是沒有想得這么成熟。說明劉備的最終目的就是“奪天下”而不是“保獻帝”。


即使劉備想“乖乖聽話”,手下文臣武將也未必答應

劉備手下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跟著劉備都是有著“政治投資”的,希望有一天劉備成就霸業(yè),自己“揪著龍尾巴”也是“朱紫之身”了。桃園結(jié)義時,張飛本就頗有家產(chǎn),為何一直不能單干呢?因為他知道自己只是個屠戶,需要找到一個身份尊貴的投資對象,因此劉備的出現(xiàn)恰好就正中下懷。關(guān)羽也如此,自己一身武藝,為何寧可賣棗也不參軍?因為想找到一個值得效力的有更高成就。否則關(guān)羽已然被封侯為何還是堅持要回到劉備身邊,除了忠義之外,他也深知,在劉備身邊自己的價值更高。

假如曹操真的還政于獻帝,劉備身邊的文臣武將也一定會勸說劉備不要輕信,依然會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割據(jù)到底,畢竟,劉備成事了,自己就是開國功臣,歸了漢獻帝,自己可能什么都不是。



當然,曹操也絕對不可能把政權(quán)奉還的,一是獻帝確實孱弱,沒有那個能力管理天下;二是自己已經(jīng)架到這個位置,有兵有權(quán)一切太平,一旦將權(quán)交出去,可能一切又要重歸混亂。

7

假如曹操把政權(quán)還給漢獻帝,劉備肯定會宣稱漢獻帝“非法”,畢竟?jié)h獻帝只是董卓立的傀儡皇帝,并不是漢靈帝的合法繼承人。劉備打出來“匡復漢室”的旗號,主要目的是為了拉攏士族的支持,劉備想要匡復的是劉備做皇帝的漢室,而不是漢獻帝做皇帝的漢室。

劉備比曹操的野心更大

曹操是一個有稱帝的野心,但缺乏決斷的人,雖然曹操已經(jīng)是漢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但是曹操一直沒有敢于篡位稱帝。即使在曹操晚年的時候,孫權(quán)給曹操寫信請求曹操早日稱帝,曹操仍然拒絕做“亂臣賊子”。

劉備幼年的時候就許愿以后要坐上皇帝專屬的羽葆蓋車,雖然創(chuàng)業(yè)期的劉備多次遭逢磨難,但是劉備始終都沒有放棄幼年時期的夢想。在曹丕篡漢之后,劉備立刻撕下了漢朝忠臣的偽裝,在成都稱帝建立了“季漢”?梢哉f劉備的野心比曹操更大,如果劉備有曹操的勢力,恐怕早就除掉漢獻帝稱帝了。

劉備比曹操更沒有底線

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劉備是一個仁義之君,曹操是一個奸詐的奸雄。實際上歷史上的劉備并非是一個“善輩”,劉備對待漢朝的感情,可能還不如曹操對漢朝的感情深。

至少曹操在大權(quán)在握的情況下,一直沒有廢掉漢獻帝,而劉備在曹丕稱帝后,便迫不及待的稱帝了。而且劉備在稱帝的同時,還專門給漢獻帝舉辦了喪事,以避免漢獻帝逃到蜀國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漢獻帝和諸葛亮同一年去世,劉備給漢獻帝發(fā)喪的時候,漢獻帝正處于壯年)

假如漢獻帝落到劉備手中

劉備本身就是漢朝的宗室,他不需要控制漢獻帝,也能夠自己稱帝。因此漢獻帝一旦落入劉備的手中,下場肯定是九死一生。畢竟劉備能夠給活著的漢獻帝發(fā)喪,肯定也能夠讓活著的漢獻帝死去。

從這幾點來看,如果曹操將政權(quán)還給漢獻帝,劉備也不會放棄兵權(quán)全心全意輔佐漢獻帝,甚至可能會殺死漢獻帝。劉備要的是劉備統(tǒng)治下的漢朝,而不是漢獻帝統(tǒng)治下的漢朝,不管漢獻帝是否掌握實權(quán),都不會影響劉備稱帝的野心。

總結(jié)

筆者一直很佩服劉備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從劉備一生的所作所為來看,不管是多么大的挫折,還是多么大的蛋糕,都不會改變劉備創(chuàng)業(yè)的目標。即使在曹操去世之后,漢獻帝完全除掉了曹操,劉備肯定也不會交出兵權(quán),三國的局面還是無法避免。

8

這對劉大耳朵而言,看似是一道難題,其實壓根不是個事,該干嘛干嘛。

想當年,曹丕稱帝,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對劉備而言,最最道德的做法,應當是遙尊天子,繼續(xù)斗爭才對。除此之外,應當北伐奸佞,起兵勤王。

然而這兩件事大耳朵都沒做。相反,劉備是直接稱帝,然后伐吳。具體操作手法很簡單,劉大耳朵先是痛斥曹丕為臣不忠,竊取神器。然后聽說曹丕這逆賊把獻帝殺了,帝位空缺。于是大耳朵在漢獻帝活著的時候為漢獻帝發(fā)喪,緊接著群臣勸進,然后大耳朵堅決拒絕,然后群臣苦口婆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大耳朵順天應人,早登大位。大耳朵最后扛不住沸騰的民意,最終勉為其難地接了獻帝的班。

如果曹老板還政獻帝,劉大耳朵一定會上奏天子,列出曹老板二十大罪狀,請?zhí)熳酉略t,誅殺曹老板九族。天子當然奈何不得曹老板,于是劉大耳朵就四處嚷嚷,要清君側(cè)。然后該干嘛干嘛。

9

如果是前期,劉備沒有根據(jù)地,沒有諸葛亮之前,劉備沒有立足之地的時候,假如漢獻帝真正有了權(quán)利,劉備會聽話的。畢竟他以皇叔自舉。試想一下,這和游戲沒多大區(qū)別,一樣的道理,前期沒有人馬,沒有裝備,能稱帝?敢不聽話?袁術(shù)這么大的諸侯都被滅了。前期袁術(shù)是鉆石,劉備只能是青銅。自保剛剛好。其他的就別想了。

漢獻帝雖說一直都是傀儡皇帝,可是他所統(tǒng)治的時代,的確延續(xù)了漢王朝31年。要不你算算兩漢總共407年,沒有他這31年,根本就湊不到400年。

不過天下割據(jù)的局勢,這是無法逆轉(zhuǎn)的,誰都想要在亂世中爭奪天下。如果曹操把權(quán)力還給漢獻帝,那么他能否一統(tǒng)天下呢?需要看曹操在什么時候交權(quán)了。

袁紹還在的時候曹操交權(quán),漢獻帝和戰(zhàn)國周天子沒什么差別。

袁紹坐擁河北四州,物阜民豐,帶甲百萬之多。這個時候就算是曹操,都沒辦法跟袁紹爭雄,只能一味地退讓。

漢獻帝被曹操接回來以后,曹操直接將權(quán)力還給漢獻帝的話,其實起不到多大作用。為什么呢?因為袁紹、袁術(shù)這些諸侯們,壓根就不愿意再聽從漢朝朝廷的調(diào)遣。

況且當時的漢朝朝廷,其實是曹操臨時拼湊起來的,一個漢獻帝,并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即使?jié)h獻帝親自掌權(quán),依舊得不到袁紹等人的支持。

這個時候的漢獻帝,那就好比是戰(zhàn)國時期的周天子。雖然手里有那么一點權(quán)力,可是權(quán)力僅限于自己的王城之內(nèi)。

而王城外,到處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這幫諸侯,在戰(zhàn)國時期可是一點都不買周天子的賬了,他們有很多人,甚至打算取而代之。

沒辦法,曹操當時給漢獻帝打下來的江山,就只有那么一點大。連袁紹、袁術(shù)都比不上,他又如何去一統(tǒng)天下呢?

曹操一統(tǒng)北方以后再交權(quán),漢獻帝的處境,和中唐的皇帝們類似。

時間來到曹操擊敗西涼馬超以后,整個大北方基本上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這個時候曹老板心血來潮,覺得自己該退休了,把權(quán)力交給漢獻帝。

那么這個時候的漢獻帝,能否完成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呢?其實還是困難重重。不過這個時候漢獻帝的資本已經(jīng)足夠硬朗了。

天下除了孫權(quán)、劉備、劉璋、張魯、士燮以外,基本上再也沒有其他豪強,可以跟漢獻帝一決雌雄。

那么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就跟中唐時期的唐朝皇帝有點類似了。他手里的確有強大的兵馬,可是地方上的節(jié)度使們,也有強大的兵馬。

不打的話,大家相安無事和平發(fā)展,地方豪強們也假裝承認漢獻帝這個皇帝?墒且坏﹦悠鹗謥恚瑵h獻帝并沒有十足的把握打贏地方豪強。

像唐憲宗那樣,不斷打勝仗也就算了,可以震懾地方節(jié)度使。如果像晚唐那幫皇帝的話,那漢獻帝可就完蛋了。莫說是一統(tǒng)天下,就連保住北方大業(yè)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劉備做大以后,漢獻帝的號召力壓根就不夠,類似于更始帝劉玄。

時間到了劉備做大做強以后,這個時候的劉備奪取了劉璋的益州,攻占了張魯?shù)臐h中,又擁有荊州之地,已經(jīng)成為了和曹操分庭抗禮的漢中王。

曹操從魏王的寶座上退休以后,漢獻帝執(zhí)掌了權(quán)柄。那么這個時候漢獻帝該如何與劉備相處呢?他還能否調(diào)動得了劉備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劉備也會陽奉陰違不會聽號令的。

劉備辛辛苦苦經(jīng)營了三十多年,這才有了自己的基業(yè),他怎么可能因為漢獻帝的一句話,就放棄這大好河山呢?

大家都是老劉家的子孫,大家都有繼承權(quán)。你漢獻帝劉協(xié),是亂臣賊子董卓冊封的天子,本身就不具備合法性,又憑什么來指使一個努力奮斗這么多年的劉家子孫呢?

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就跟王莽滅亡后的更始帝劉玄一樣,雖然名義上是天子,手里也有強大的基業(yè),可是調(diào)動不了河北的劉秀。

漢獻帝做了這么多年的傀儡,他不可能有能力跟腳踏實地的劉備相抗衡。為此他的結(jié)局,或許就會跟更始帝劉玄一樣,最終被劉備給收拾了。










10

老版三兄弟相遇,在殺豬的張飛家對話可以看出來,劉備野心不是輔佐誰那么簡單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