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踩在自己兒子的身上稱帝達(dá)15年之久,到年老時(shí),這位中國唯一的女皇在選擇繼續(xù)人,究竟是立兒子還是侄兒上頗為頭疼。
剛開始,武則天也偏向立侄兒為接班人,但一來她的侄兒不爭氣,個(gè)個(gè)是紈胯子弟,胡作非為,昏庸荒淫,沒有"君主"的仁德之氣和霸氣。比如說武則天最為器重的侄子武承嗣便是個(gè)心狠手辣,驕橫跋扈的人,他壞事干盡后,為朝野上下所不恥。因此,讓他們接班,武則天很不放心,怕江山毀在他們手上。
另一方面,兒子親于侄兒。兒子是她親生的,和她血脈相連。侄兒也是她的嫡親,是外戚勢力的最核心力量。但兩相比較,兒子顯然要親于侄兒。在前二子已死的情況下,其第三子李顯顯得忠厚老實(shí),為人也文雅大方,因?yàn)槭牵?zhǔn)皇帝"(曾當(dāng)過皇帝)在朝中的呼聲很好,大臣多半支持他繼位。
這一點(diǎn),武則天的一位寵臣狄仁杰就曾這樣勸說過武則天:“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于廟者也!蔽鋭t天聽后,很受震撼,最終決定讓李家人當(dāng)接班人。
公元699年,武則天立了廬陵王李顯當(dāng)太子,并采取聯(lián)婚政策維持李家和武家的關(guān)系。公元 705年,張柬之發(fā)動(dòng)了神龍革命,武則天被迫提前退位。李顯復(fù)辟后,又把國號重新改為唐,出軌的盛唐又使入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