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雖有人夸他是位面之子、穿越者,但和同時代的人一比,也體現(xiàn)不出杰出之處。諸葛亮卻真的領(lǐng)先當(dāng)時人好多境界,最突出的就是依法治國,最心愛的弟子犯錯依法處死、自身打敗仗自降三級、與李嚴(yán)斗爭沒采用最通用的血腥的兵變之法而是君前舉證,由于處事公正,蜀國政局異常穩(wěn)定,不像魏、吳經(jīng)歷多次血腥兵變。而此后朝代一、二千年間仍然是法不加于至尊。軍事上,諸葛是冷兵器時代極少數(shù)能用步兵壓制騎兵的奇才,得益于他科技強軍的理念,連弩、陣法、木牛流馬分別強化了部隊的攻、防和后勤。從依法治國和科技強軍兩方面來說,諸葛領(lǐng)先了時代二千年。
按照中國現(xiàn)在的教育模式 百年之后 評選襄陽城最著名的歷史人物就該是郭靖了
金庸小說中的郭靖,只是 小說人物。他說沒說過這樣的話。歷史沒法論證也沒有記載。在歷史的角度來說,劉秀起兵南陽宛城淯水,經(jīng)過不懈努力成為東漢皇帝,坐位洛陽尊稱光武帝。至于諸葛亮身為漢朝人物比劉秀起兵南陽宛城淯水晚二百多年,以諸葛亮的智商,肯定清楚知道劉秀怎么起兵南陽宛城,南陽被稱為帝鄉(xiāng)南都。他選擇躬耕地宛城臥龍崗,為自己方便掌握漢時代各個方面的事兒,有非常重要的幫助。為后面劉備三顧茅廬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以致(草廬對)名揚四海。劉秀是帝王,諸葛亮躬耕于南陽宛城臥龍崗。受劉備三顧邀請出山,成為劉備軍師,鋪助劉備成為三國蜀王。諸葛亮拜相成都。諸葛亮與劉秀同是漢時代人物,角色 不同。年代不同。一個是皇帝,一個是丞相。諸葛亮一生高風(fēng)亮節(ji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后人敬仰,延續(xù)至今,深入民心。被后人稱為(千古人龍)。他的一生過程(生于山東瑯琊,躬耕河南南陽,拜相四川成都,逝世陜西勉縣)。一代名相諸葛亮千古常青。
不是很正常嗎?你隨便找個人問問,是知道諸葛亮的多還是知道劉秀的多?
這八個字大概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吧。諸葛亮如是,郭靖也如是,逃不得,躲不得,大義如此,有死而已。
你看后世傳承度就知道了。
諸葛亮除去個人能力之外,還有極其豐富的個人魅力。“成事在天,謀事在人!边@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身居高位,不忘國恩,勤政節(jié)儉,治世能臣……完全符合中華千年來的最樸素的民族情感。
作為一個有著絕對實權(quán)的人,能夠不被人懷疑,還被后世傳頌。諸葛亮的個人魅力確實為人吸引。
諸葛亮確實有過人之處,但是與劉秀相比,差距不是一點兩點,最起碼從他們政治家的基本身份上來看,劉秀成功了,諸葛亮輔佐劉備卻失敗了,至于為什么說諸葛亮知名度更高,無非是三國演義把他神話了而已,不過射雕是南宋時期,三國演義還沒出,不知道郭靖為什么作出這樣的評價,或許是諸葛亮是臣,劉秀是君,郭靖不愿自比君王吧?
人物寫作需要,郭靖是志愿者身份的忠君愛國者,作者為襯托他的身份,自然是用諸葛亮。劉秀身份不符。就像周敦頤說愛蓮,你怎么不問問他,牡丹難道不美嗎?你現(xiàn)在讀的是金庸,不是資治通鑒,你是有上帝視角的,你讀的時候要從寫作角度多想想,為什么人家寫得好。
秀作為位面之子,一打仗沒事就召喚個流星火雨啥的,已經(jīng)超出人類范疇了。
金庸是當(dāng)代武俠小說的宗師級別的人物,備受人們推崇,而他筆下的郭靖則是他書中的一個紙片人,雖天資愚笨,卻勝在勤勉且為人正直、善良。他的一生堪稱完美,不論是家庭,還是國家,他都當(dāng)之無愧。諸葛亮與劉秀同出襄陽,可出身年代不同,他們的地位也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人都是優(yōu)秀的。那為什么郭靖會更高看諸葛亮而不是劉秀呢?
劉秀(東漢開國皇帝)字文叔,生于公元前五年一月十五日。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劉秀為光復(fù)漢室,跟隨家兄起兵南陽郡,擊滅赤眉,掃平關(guān)東,得隴望蜀,經(jīng)過十二年的戰(zhàn)爭,一統(tǒng)天下,最終于洛陽登基為帝,結(jié)束了中原混亂局面。此時的中原已是傷筋動骨,民生凋零。劉秀勤于政事,輕徭薄賦;發(fā)展農(nóng)業(yè),興修水利;罷免貪官,合并郡縣。在位期間國勢漸盛,經(jīng)濟繁榮,號稱“建武盛世”。
諸葛亮(三國蜀漢丞相),字孔明,號臥龍。諸葛亮早年隱居于南陽,可時人都不相他的才能,唯有徐庶、崔州平等人愿意結(jié)交他。劉備戰(zhàn)敗曹操,投奔劉表時,聽說其才能,由此三顧茅廬,最終請出諸葛亮。諸葛亮赤壁草船借箭,與曹操斗智;隆中對策,定鼎荊益。他幫助劉備建立蜀漢,與曹操,孫權(quán)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劉備逝世時托孤于他,他盡心輔佐劉禪,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最終因積勞成疾而于軍帳中病逝。
細數(shù)諸葛亮與劉秀的一生,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兩都對百姓做過貢獻,都是有才之人。郭靖選擇諸葛亮而不劉秀的原因有:其一、他們同為臣子,更能了解諸葛亮的想法,處于同一位置,對皇帝對百姓,都富有重擔(dān),容易引起精神共鳴。而劉秀身為皇帝,立場不同,雖為明君,但與郭靖區(qū)別太大;其二、諸葛亮一生對蜀漢,對劉備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忠與智的代表人物,且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令人信服。相比之下,劉秀就遜色許多,歷史上他本身涼薄,在民間的聲望遠不如諸葛亮;其三、論才干和軍事、政治能力,諸葛亮可謂是出兵如神,而劉秀的軍事才能遠不及諸葛亮,在歷史上他這樣的人又何其不多?所以他當(dāng)不得第一。
郭靖說諸葛亮最厲害,又何嘗不是自比他自己呢?他的政治生涯也如同諸葛亮一般對朝廷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們在這方面是同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