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歷史史光機,我來回答!首先清朝不是沒有特務機構,只是不太為人熟知,畢竟現(xiàn)在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名氣太大,而清朝又以清宮戲的影視題材比較多...清朝的特務機構,名為粘桿處(也稱血滴子)!那么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來說說清朝控制輿論和駕馭百官這兩個方面的方法。
1.解決一個誤區(qū):特務機構主要是監(jiān)察百官,并非控制輿論
先不說近年明朝題材的影視劇怎么表現(xiàn),在我們真實的史料記載當中呢,錦衣衛(wèi)的主要職責都是監(jiān)察百官,很少對輿論有插手,其實這才是正常的,畢竟當初朱元璋設立錦衣衛(wèi)的目的,就是經(jīng)過空印案以后,對臣子們失去了信任,覺得他們欺上瞞下,感到深深的不安,于是設立錦衣衛(wèi)監(jiān)察百官。百官們的生活、工作,朱元璋要求事無巨細錦衣衛(wèi)日夜監(jiān)視...
錦衣衛(wèi)
到了明成祖以后,錦衣衛(wèi)再度啟用,后來明朝陸續(xù)出現(xiàn)了東廠西廠,但出發(fā)點都是監(jiān)察臣屬和平衡權力,說白了就是對皇權的進一步加強,讓皇帝睡的更安穩(wěn)。至于輿論什么的?對不起天下間的情報大部分都在我手里,我就是輿論的源頭,什么可以說什么不能說,最終解釋權在我手里!——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以及清朝的粘桿處聯(lián)合發(fā)表以上聲明!
粘桿處
2.清朝的對百姓的控制,主要體現(xiàn)在刑罰手段
先不說史料記載,從一般人角度來看,看過《大明1566》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明清劇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一個感覺——在清朝真的聊天都要把著嘴!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平民的生活狀態(tài)是大致相同的(不是指的生活水平),但清朝和明朝有個規(guī)定或者說手段的不同,就是“文字獄”。
縱觀歷史上各大王朝,沒有哪個王朝像清朝這樣,把文字獄玩的這么出神入化的,上到百官下到販夫走狗,這一條人人通用。乾隆時期數(shù)得上來的文字獄130多起,其捕風捉影之荒唐,株連之廣泛,處理之嚴酷,均超過了康熙朝和雍正朝。
清朝文字獄
這里簡單舉個例子。乾隆年間有一名監(jiān)生名為石卓槐,湖北黃梅縣人,在其所著《芥圃詩抄》中,有“大道目以沒,誰與相維持”這句。結果經(jīng)仇家告發(fā),乾隆批道:“大清主宰天下,焉有大道沒落之理,更焉用外人維持?”于是在乾隆四十五年,下令將石卓槐凌遲處死...
輿論的起源自然是“說”,但在清朝“禍從口出”那是無比真實的寫照,而且這個頻率,多的不可思議,很有可能你今天和人喝茶聊了會前朝的哪個地方的糕點好吃,第二天中午就有清朝官兵上門抓人,人家連查水表都不說,直接撞門進來,你正在家吃著火鍋唱著歌,下午就在監(jiān)獄里打的隔夜飯都吐出來...
3.清朝皇帝靠什么駕馭百官
明朝和清朝在官僚體制的管理上是基本一致的,像面對貪官的處置上,明朝有朱元璋,清朝有雍正,兩人均是從嚴從重處置,但都是管得住一時,之后貪官變本加厲...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清朝在權力手段上,比明朝確實更加成熟。
康熙
清朝的皇帝能夠在官員的駕馭上比明朝做的好的原因是——皇權的集中到達巔峰!認真追溯,清朝的皇帝們都要感謝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以后,皇權終于無人可以制衡,真正變成了一言堂,而在這個背景下,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自然官員們都是圍著皇帝跑!
有人就要問了,明朝廢除丞相那么早,也沒見后來人做的多好。∵@就要說到明朝在清朝心里一直忌憚的2個現(xiàn)象——黨爭和閹人干政。從清朝的順治帝開始,實際上清朝的每代帝王都對這個問題十分敏感,所以你看終有清一朝,朋黨基本沒有壯大過,太監(jiān)干政更是一個都沒有!
乾隆
這兩個問題的本質,依然是皇權的問題,皇帝沒有任何勢力和手段來制衡,真正做到了獨斷專行,而只要保證這一點,就能極大程度上保證百官的順從...至于貪污和土地兼并問題,那不是皇權能解決的問題,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只要不動搖皇權,怎么可能因為這些問題主動為難給他工作的小地主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