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高祖李治如果活過來了,最想打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搞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能力也很強(qiáng)的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通過逼宮,讓李淵讓位,自己做了皇帝。不論他的政績?nèi)绾危诙啻,人考慮問題時,總是先考慮別人對自己的恩怨的,對于這個殺弟弒兄逼父的逆子,李淵最想打的就是他。何況武媚娘是他寵過的才人。

第二個要打的是李隆基,父占子媳,重用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小人楊國忠。錯信安祿山。奢侈腐化,造成軍閥割劇的大亂,險些亡國。但畢竟這個孫子和自己有同樣被兒子逼迫的經(jīng)歷,所以排在第二。

最佳貢獻(xiàn)者
2

此題有趣,雖然是個腦洞大開的題目,但不妨來設(shè)想下: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活了過來,同時也把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叫到跟前,那么他最想打誰呢?

要說李淵此人,本事倒也平平。但他天生好命,運氣也不錯,在亂世中不斷鉆營,最終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只是最后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解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奪取了皇位,使得李淵心不甘、情不愿地做起了太上皇。

這老爺子死前便憋著一股怨氣,自然有股子打人的沖動。而其后人高宗李治和玄宗李隆基也不是什么孝子賢孫,都有那么點不光彩的事跡:

唐高宗李治將自己老子的才人武則天納入宮中,先封昭儀,后升皇后,并且還為武則天竊取政權(quán)提供了機(jī)會,最終使得李唐改元為武周,險些喪失了政權(quán);

↑李治與武則天

唐玄宗李隆基自己的愛妃死后郁郁寡歡,竟然將美艷絕倫的兒媳楊玉環(huán)納入宮中,封其為貴妃,不僅如此,唐玄宗晚年沉迷女色,荒淫怠政,引發(fā)了安史之亂,使唐王朝一落千丈。

↑唐玄宗與楊貴妃

論丟人現(xiàn)眼,高宗李治和玄宗李隆基可謂半斤八兩,而論敗家,顯然是李隆基更勝一籌。所以,我覺得唐高祖李淵怒抽李隆基的可能性更大些。

一個是娶了自己老子的后宮佳麗,一個是把兒子的王妃據(jù)為己有。這等事也算是千古奇談,世間少有,但卻都讓李淵的后人給做了。

而除了這一點,李淵更看重的或許還是唐朝的國運。在敗家上,李隆基顯然比李治走得更遠(yuǎn)。世人皆知開元盛世,但切莫忘了,這得來不易的盛世,乃是幾代皇帝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可最終卻毀在了李隆基手中。

晚年的唐玄宗終日與楊貴妃飲酒作樂,荒淫怠政,使得唐王朝日益走向了危境。安祿山、史思明等人乘機(jī)發(fā)起叛亂,使得唐玄宗和楊貴妃慌忙逃跑,最終在馬嵬驛縊死了楊貴妃,而唐玄宗也逐漸被架空。此后,經(jīng)過長期斗爭,安史之亂才被鎮(zhèn)壓,但唐朝的國勢也就此一蹶不振。

顯然,在唐高祖李淵看來,李隆基這個精蟲上腦的敗家子,要遠(yuǎn)比唐高宗李治更為可氣。要真在他們兩個里選一個痛抽一頓,已解心頭只恨,相必自然是要抽李隆基了。

3

一定是打玄宗了。

一邊打還一邊叨咕著:你別看你創(chuàng)造了“開元盛世”,把我大唐推向了歷史巔峰,我該打你還得打你。你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唐的盛世是由你完成的,但也是由你葬送的。咱功是功,過是過,不打你,以后人們會說我處事不公。

說著,一個大嘴巴子就過去了。這還是第一次看到李淵用這么大的勁打人。

4

唐高祖李淵穿越了,一定會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也秦王丶敗也秦王。為何把不堪重用的李治做為接班人,李治貪先帝棄妃武則天之色,讓武則天已經(jīng)廢了大唐自建大周王朝做女皇帝。

幸好武則天臨終無奈去周復(fù)唐,否則李世民丶李治愧對唐高祖了。

李淵長子李建成哭對父皇:你立太子干脆,不要拖泥帶水,造成兄弟反目丶自相殘殺!

李淵仰天長嘆:手心丶手背都是肉!打仗父子兵,繼位兄弟殺!家族企業(yè)一定要熟讀春秋,實行儒教啊!

5

李淵起家在唐王。稱帝是李世民為核心力量的兒子們征伐的結(jié)果,論立國他沒資格抽李治或李隆基。論封建家法他可以死后醒來抽李世民,但僅是以老子身份“可以”而己,因為活著就沒敢抽他。

做為一代明君,李世民醒來一定兩個一起抽,但要說抽一個,應(yīng)重責(zé)李治。

李治是直接讓江山改姓的人。

一無本事,二讓后宮干政,三無處變預(yù)案,四不歷練儲君。所以才有武氏稱帝。所以該打板子的是李治。但話又說回來“帝二代”是生不由己,打死又奈何?!

李隆基逢安史之亂是積弊至深國已病入膏肓,任何人也無回天之力,能力及責(zé)任心強(qiáng)的君主不過多茍延時日罷了。明朝崇禎夠勤政發(fā)奮了,奈何各種矛盾激化,“氣數(shù)”已盡,無力挽回明滅亡就是一個道理。至于拿女人搪塞史亂只能說是男兒無用的明證;实蹖櫦邀愂飞仙儆袉?

樹老了要枯,塑料老化變廢,人臟器老了就會死。人物生死這是自然之力,朝代興衰是社會之力。他們都得遵循各自規(guī)律。

李隆基挽救不了李唐衰敗,李淵活過來也無力回天。就是李世民也照舊振興不了李隆基“玩忽職守”時的大唐。

隋亡了隋,唐滅了唐,宋亡了宋老百姓都不想聽爺爺打?qū)O子他們一家子的響亮耳光。

誠答。

6

最想打的難道不是李世民么?老二把自己的太子和其他兒子都?xì)⒘,又把自己軟禁起來。這也就罷了,畢竟都是老李家自己人的斗爭。但老二偏偏招惹武則天,把她招進(jìn)宮。老李家最后死的死,殘的殘,都是這時候開始的。

所以,李淵要打得動,第一個就要滅了李世民。李淵曾評價李世民,“此兒(李世民)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fù)我子也”。

7

喵~這題本喵可以回答,講道理李淵最想錘的人是李世民吧,其他人都排后面。


古人最講求孝道也最講究尊卑,李世民搞的玄武門事變不管從父子角度來說,還是從君臣角度來說,他都是以下犯上。這種行為搞的李淵一點面子都沒有,好好的一個皇帝硬生生的被逼成太上皇,不打李世民才怪呢。


其次不管李世民怎么篡改史書,他殘殺手足的罪名是抹不掉的。李淵自己的兩個兒子被殺,全家被屠戮,自己被逼退位造軟禁。不管李世民之后的功勞有多大,就這一點來說李淵也非打死李世民不可。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到處抹黑李淵,把各種功勞都往自己身上安,使得李淵在歷史上變成一個不太行的皇帝,看上去沒有李世民就沒有大唐,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淵這個皇帝。這讓大唐開國皇帝怎么能忍,不打李世民都不能消心頭之恨。



玄武門之變給大唐王朝開了一個不好的頭,讓原本深入人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變得岌岌可危。也開創(chuàng)了皇位可以武力奪取的先河。由于李世民開的頭,導(dǎo)致了后世爭相效仿。原的不說就李世民自己的兒子李承乾就想武裝奪權(quán),結(jié)果被他爹給殺了,如果不是這樣也輪不到李治當(dāng)皇帝,自然也沒后面的什么事了。


也是由玄武門之變開始,唐朝的太子成為一個危險的職業(yè),終唐一朝共有31位太子,而正常登上皇位的只有19位。唐朝將近300年的統(tǒng)治終,政權(quán)的交接一直都不穩(wěn)固,權(quán)力交接之際經(jīng)常有政變的發(fā)生,而這一切都怪李世民。


但是話又說回來,李淵就是想打李世民他也不敢,那個時候的情形一定是這樣的,李淵看著李世民氣不打一處來,剛把手舉起來,就看到他身后的尉遲敬德瞪了他一眼。李淵愣了一下,舉起的手輕輕地放在李世民頭上,慈愛的撫摸著他說“做得好兒子”,然后反手給李治一個耳光說“讓你當(dāng)皇帝”。

8

由己及人,我覺得李淵再世,必定要狠揍李隆基一頓!

李淵

這位開國皇帝可不是一般之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包括他的女兒“李娘子”,個個子女都不是庸庸之輩!“雀屏之選”,足見李淵家世武功都不是泛泛之輩。如果不是兒子李世民在史書上太過光彩,并且逼著他早早做了太上皇,李淵也是值得大書一筆的人物!就這樣一位開國帝王,自然分得清自己子孫給江山帶來的禍患,誰之更甚。

唐高宗李治

首先,忘了那些以武則天為主角的電視連續(xù)劇,高宗李治并不是電視劇里那種懦弱的皇帝。李治治理下大唐的版圖,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大唐再無出其右者,這豈是一個碌碌無為的皇帝能做出的功績?以敢言著稱的監(jiān)察御史魏元忠直言評價高宗:“周成、康,漢文、景也!笨梢,高宗在當(dāng)時的天下人眼里,一定是個有為之君。

高宗最被后世詬病的是,他和武則天之間的關(guān)系。以唐朝的“胡風(fēng)”習(xí)俗,兒子繼承父親的遺孀,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武則天入宮,并無多大阻撓。是他一手扶上馬,最后還讓李唐江山改姓武周。至于武則天稱帝,這不是李治主觀意愿,至少在他生前,他是牢牢掌握著權(quán)柄的。只是李治身體不好,朝堂政事交給誰呢?是一不高興就能推翻皇權(quán)的關(guān)隴貴族,還是至少和自己政見一致的能干妻子?武則天難道不是他當(dāng)時最好的選擇嗎?更何況,從更大一點時間空間范圍來說,武則天治下的唐朝也是很不錯的。只是后人不喜女人當(dāng)政,多有污蔑罷了,皇權(quán)最后還是還給了李氏。所以,整體來說,高宗李治,并無多大過錯。

唐玄宗李隆基

生活在武周時期的李氏子孫,都不大好過,李隆基也一樣。不過李隆基年輕時候有巨大的勇氣和非凡的謀略,和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逼祖母武則天交出大權(quán)。自己即位后,前些年兢兢業(yè)業(yè),一心恢復(fù)李氏大唐的“貞觀”榮光。而且他也做到了,大唐再一次迎來大國風(fēng)采,史稱“開元盛世”。

不過盛極而衰,在李隆基身上發(fā)生的特別猝不及防。先是不問青紅皂白把自己三個兒子弄死,再霸占了自己的兒媳婦,還一再重用奸相。最后終于被他重新的安祿山擺了一道,安史之亂,讓整個大唐子民,十不存二三。李隆基不僅把前幾任皇帝辛辛苦苦建立的基業(yè)一毀而空,到唐朝滅亡的時候,整個大唐都再沒能結(jié)束藩鎮(zhèn)割據(jù)的亂象。大唐亡國始于此。所以,如果你是大唐開國皇帝李淵,你會認(rèn)為哪個是不肖子孫?哪個更該痛扁?自然是李隆基了!我是熱愛古代歷史的現(xiàn)代創(chuàng)業(yè)人如是。關(guān)注歷史,關(guān)注如是。

9

除了李世民還有誰啊?

10

這個題目設(shè)計的很巧妙,令人一看之下,首先想到的是李淵最想搧的是李世民,血濺玄武門,誅殺兄長建成和弟弟元吉,繼而又殘殺了他的十個親孫子,逼自已遜位?珊薏豢珊,該搧不該搧?該!可轉(zhuǎn)而一想,這都是李淵生前所發(fā)生的事情,并且在他做了太上皇 后,還與李世民爺倆相處了十年之久,生前沒打 ,豈有活過來后再打的道理?那他假使活過來,只有遷怒李世民的后人了。

我認(rèn)為,他活過來 ,會直撲他的孫子李治而不是曾孫李隆基。理由如次:在李治手里將大唐江山一度斷送,他成了武則天改朝換代的墊腳石。太宗晚年,當(dāng)時的太史令李淳風(fēng)曾據(jù)《秘記》讖語 ,推測三十年后,當(dāng)有武氏誅殺大唐李氏后人殆盡。并斷言此人已在掖庭宮中。李世民很是緊張,一度產(chǎn)生將宮人全部處死的念頭。后在李淳風(fēng)的勸諫下 ,以誅殺了符合讖言條件的倒霉蛋李君羨而草草了之。其實 ,這也僅是一種心理慰籍而已,隱患依然存在,因為悲劇是在三十年后才會發(fā)生。當(dāng)時李治己經(jīng)成人,不會不知道這件事情。而他卻是毫無警覺,一步步把武氏則天推到了前臺,成了武則天篡唐改朝的墊腳石。借著在立后上,他與朝臣們發(fā)生強(qiáng)烈分歧的機(jī)會,在武則天的慫恿之下,他清洗了以其舅長孫無忌為首的忠于大唐李氏的托孤重臣,使忠武派多人進(jìn)入大唐中樞,從而削弱了李氏家族的統(tǒng)治基礎(chǔ)。再者,他坐視武則天將其皇位繼承人李弘、李賢一一除掉,而未采取任何保護(hù)措施。他放任武則天的北門學(xué)士自由出入宮掖,漸成影子內(nèi)閣。由于晚年多病,他居然讓武則天代為處理國政。并打破慣例 ,在朝堂施以維幕,則天居于其間聽政,并稱二圣。致使武則天幾乎掌控了整個大唐朝廷。公元683年,他臨終之時的遺言,還殷殷囑托太子李顯:凡政事但請?zhí)笞鲋。就這樣的他把野心勃勃的則天武后,一步一步推到了女皇的寶座上,遂使武氏于公元960年,正式革唐之命,建立大周,于則天樓登基,就皇帝位。才有了后來武則天的稱謂。同年八月,史有明載“辛未 ,(武則天)殺南安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太子賢二子,唐之宗室于是殆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嶺南”。

玄宗隆基開創(chuàng)了中國封建史最為輝煌的時期 ,“開元盛世”,為中國封建史上,迄今為止尚無任何一個朝代愈越的高峰 。僅此一項,李淵活過也只有嘖嘖稱嘆的份兒。你說,活過來的李淵該打誰呢?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