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韃靼
韃靼人(或塔塔兒人)的歷史
韃靼之名在南北朝已經(jīng)出現(xiàn),當(dāng)時源自柔然的別名大壇、壇壇,北齊與隋朝通過室韋知道韃靼。唐代《鄂爾渾碑銘》有“三十姓韃靼”和“九姓韃靼”等名。韃靼一詞,始于宋代。有陰山以西有九姓韃靼,在呼倫貝爾有三十姓韃靼。人們認(rèn)為他們是柔然余部。
韃靼人的興起早于蒙古人。韃靼人在遼代契丹人和金代女真人的統(tǒng)治后,大部分融入了形成中的蒙古人,成為蒙古民族的主要來源之一。古代的九姓韃靼部(塔塔爾部)是一個多民族的部落集團(tuán),里面既有說突厥語的部族,也有說蒙古語的部族。說突厥語的韃靼部西遷路線有兩條,一個是伏爾加河流域,另一個是葉尼塞河流域。遷到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結(jié)合原來這里說突厥語的欽察人、伏爾加保加利亞人形成今天喀山韃靼人,而留居葉尼塞河的韃靼部人則和當(dāng)?shù)匕柼┤、哈卡斯人融合形成西伯利亞-葉尼塞韃靼。被成吉思汗征服后遷往俄羅斯的韃靼部人,他們遷徙的時間大約是中國南宋末期。廣義韃靼包括室韋、林木中百姓與汪古部。
被明朝擊敗退回漠北維持的北元政權(quán),1402年北元坤帖木兒繼位后也被部將吉爾吉斯人鬼力赤殺死,北元去國號滅亡,改稱韃靼。
統(tǒng)稱與貶稱
韃靼是古代中原人對北部國界線境外的各游牧民族的統(tǒng)稱,從此詞發(fā)展出來的詞有:韃虜和韃子,清末特指清朝的滿族統(tǒng)治者。赫哲族稱魚皮韃子,鄂倫春族被稱為狍皮韃子、山韃。
歐洲、西伯利亞的韃靼
在俄羅斯和部分歐洲國家,韃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國擴(kuò)張時期隨蒙古人進(jìn)入歐洲的其他草原游牧民族。12世紀(jì)的維吾爾大學(xué)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認(rèn)為韃靼人說一種突厥語方言。
“韃靼”這個名字是拜占庭人開始使用,用來指代黑海到咸海一帶廣袤草原的各種游牧半游牧的突厥人,這些突厥人有一個共同特征,韃靼這個名字來源于蒙古草原的九姓韃靼,但是九姓韃靼也不完全是蒙古語部族,其中還有一些原屬于鐵勒的突厥語部族。成吉思汗征服韃靼部后,說突厥語的韃靼部民就西遷了,留下來融入蒙古族的基本上是說蒙古語的部民,F(xiàn)在俄羅斯所有的塔塔爾族都或多或少的帶有韃靼部民的血統(tǒng),即便沒有韃靼部血統(tǒng),但是有些血統(tǒng)是共有的,比如欽察、烏戈爾,這也是大家都沿用塔塔爾族名的原因。
歐洲人所說的“韃靼人”分廣義和狹義兩個稱謂,廣義指俄國境內(nèi)使用突厥語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亞、伏爾加河流域突厥語各族)的統(tǒng)稱。狹義韃靼指韃靼族,該民族是突厥人的一支。一開始只有克里米亞的突厥人自稱韃靼。其他地區(qū)的韃靼人十九世紀(jì)才自稱韃靼。其實(shí)各韃靼也不是一回事,各個“韃靼”的名稱也是俄羅斯人起的,因?yàn)樗麄冎恢烙谩绊^靼” 來描述突厥、蒙古人。因?yàn)橛行╉^靼人像白色人種,有些像黃色人種,對伏爾加韃靼來說的汪古部落影響較為大。全世界有57支不同韃靼人,但也是同一民族。20世紀(jì)末全世界有1000萬韃靼人,在中亞五國與阿塞拜疆人口也多于三萬。
韃靼族
3世紀(jì)至4世紀(jì)中國魏晉時期,由于匈奴及其他一些游牧部落向西遷徙進(jìn)入中亞和東歐,并且很多的游牧部落先后移居烏拉爾山脈和伏爾加河流域,接受了當(dāng)?shù)厥褂脼趵瓲栒Z系民族的許多文化因素和語言。5—6世紀(jì)的柔然汗國和白匈奴的在中亞的擴(kuò)張和崩潰;以及6世紀(jì)到7世紀(jì),突厥汗國向外擴(kuò)張,大批突厥部落涌向西伯利亞、中亞和俄羅斯平原的森林、草原地帶。1242年,成吉思汗之長子術(shù)赤之次子拔都在西起多瑙河中下游,俄羅斯平原和東至中亞咸海地區(qū)建立金帳汗國。13世紀(jì)到15世紀(jì),西遷的蒙古人以及大多數(shù)被并入金帳汗國的突厥語族部落,在語言和文化方面互相結(jié)合,形成韃靼民族。血緣上講,其中蒙古人的成分很少,主要是當(dāng)?shù)氐耐回拭褡澹ū<訝柸、欽察人),其文化,包括姓氏,則受突厥影響明顯。15世紀(jì)到16世紀(jì),金帳汗國的分裂為白帳汗國、藍(lán)帳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數(shù)國。
同時也形成了韃靼人的各個地方分支:伏爾加韃靼人、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烏拉爾韃靼人、卡西莫夫韃靼人、楚利姆韃靼人、梁贊州韃靼人、高加索韃靼人、米薩韃靼人、立陶宛韃靼人、白俄羅斯韃靼人、波蘭韃靼人、托博爾斯克韃靼人、沃洛格達(dá)韃靼人、雅羅斯拉夫韃靼人、NORQAT韃靼人、彼爾姆韃靼人、芬蘭韃靼人等。
西伯利亞地區(qū)的韃靼人還包括圖拉韃靼人、秋明韃靼人、葉尼塞河韃靼人、米努辛斯克韃靼人等很多分支;喀山韃靼人(包括伏爾加韃靼人)、卡西莫夫韃靼人、伏爾加韃靼人、米沙爾韃靼人4支又合稱伏爾加-烏拉爾韃靼;阿斯特拉罕韃靼人還包括Yurtovsk韃靼人和Kundrovsk韃靼人兩部,北高加索山區(qū)還有7個很小的韃靼人部落,它們說著不同的突厥語和高加索語言。不同的韃靼人來源與文化也不同,不能只以韃靼籠統(tǒng)稱呼?死锩讈嗧^靼源于古代的哥德人(日耳曼系)。受烏古斯人影響大。阿巴坎韃靼是哈卡斯人,米努辛斯克韃靼是吉爾吉斯人留在西伯利亞的部分,西伯利亞韃靼是由西伯利亞汗國與部分藍(lán)帳汗國人混合而成的群體。
今天韃靼人主要分布于中亞、阿富汗、俄羅斯的喀山、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和歐洲(波蘭、白俄羅斯、立陶宛,芬蘭)各地。他們是俄羅斯人口最多的突厥語系民族。芬蘭與波羅的海國家的韃靼人屬mishar米沙爾支。其中以伏爾加河流域到烏拉爾山一帶的韃靼人,人數(shù)最多特別是喀山韃靼人(1910年四十萬在烏法、十萬在薩馬拉與辛比爾斯克),經(jīng)濟(jì)和文化也較發(fā)達(dá)。現(xiàn)在的韃靼人是伏爾加保加利亞、欽察人與不多蒙古人的后裔。有些人叫伏爾加韃靼為新保加爾人。
2000年美網(wǎng)和2005年澳網(wǎng)男單冠軍,俄羅斯的薩芬(韃靼語:Marat Mixail ul? Safin)正是韃靼人。2012年倫敦奧運(yùn)會女子體操高低杠冠軍穆斯塔芬娜亦是韃靼族人。
中國的韃靼人(塔塔爾族)
中國的塔塔爾族是近代俄羅斯韃靼移民在中國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