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街亭這個地方根本就守不住。憑街亭這個小地方怎能阻擋住魏國大軍呢?這一點,估計蜀國也只有諸葛亮最清楚了。他明知守不住,但還是派馬謖去了,正好馬謖一時犯“傻”當了“替罪羊”。其實,即使派魏延去也不頂用,實際上派誰去都不頂用,就是諸葛亮親自去也照樣落得個慘敗的下場。

其次,街亭守不守得住,對那場戰(zhàn)局的結(jié)果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實際上,守街亭只是諸葛亮的撤兵的一個策略而已,實際上只是迷惑和拖延一下魏軍,好讓蜀軍能從容地撤軍。所以,整個敗局是已經(jīng)注定了的。

第三,諸葛亮北伐注定是不會成功的。諸葛亮的北伐可以用“自不量力”來評價,戰(zhàn)爭是要憑實力的,你蜀國憑什么能干掉魏國,你的文臣武將,你的兵力怎么能與魏國抗衡呢?但諸葛亮還是要北伐,明知天意不可違,為什么還會不斷北伐呢?其實,他是在借感念劉備恩情的口實,用“賭一把”的心態(tài)來實現(xiàn)他自己的理想。但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滾滾向前的,三國爭雄的趨勢是有利于魏國的,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阻擋或改變歷史的進程。所以,諸葛亮的北伐注定會失敗。

最佳貢獻者
2

談不上北伐成功,但能達到諸葛亮出征的目的。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原意就只是想攻取涼州,占據(jù)隴西地區(qū)對抗魏國。

諸葛亮派趙云、鄧芝走箕谷作為疑兵,讓魏軍以為蜀軍要走這條路進攻長安。

又派馬謖守街亭,阻擋魏軍來支援祁山的援軍。

諸葛亮自領大軍取祁山。

這套戰(zhàn)術很成功,因為魏國當時的戰(zhàn)略是先伐吳后伐蜀,所以魏國的主力部隊都是在靠江東一帶,諸葛亮這次北伐,出其不意,完全能占領涼州。

在用人上很失敗,馬謖選擇在山上扎營,被張郃切斷水、糧。導致此次出征失敗。

如果守軍是魏延,魏延身經(jīng)百戰(zhàn),應該不會犯這種兵家大忌,魏延只要守住街亭。諸葛亮的目的就能成功。

3

不好說,因為蜀軍人數(shù)都沒有記載。

但是如果派魏延去的話,情況會好很多,肯定對整個北伐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分析一下

首先,攻打街亭的是張郃,魏延和張郃都是名將,算同級別,雙方持平;其次魏軍五萬人,蜀軍必定少于五萬,進攻方要想勝利,必定人數(shù)要多于防守方,這里也算持平;所以兩軍勝算五五開。

剩下的問題就是援軍了,魏延是短時間不會又援軍了,而魏軍卻可能有援軍。

如果魏延守住了,則北伐很大概率成功,因為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勢如破竹,魏國見了諸葛亮的軍隊氣勢,三城直接投降。也正因為街亭丟了,諸葛亮不得不撤軍,為后面的北伐增加了難度,而且國內(nèi)反對北伐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可惜,諸葛亮后面的北伐只能在魏國境內(nèi)種糧食

4

魏延字文長,在劉備攻取益州時隨劉備入川,數(shù)有戰(zhàn)功,劉備奪取漢中后讓魏延鎮(zhèn)守漢中,漢中是蜀漢的門戶,足以說明魏延是個獨擋一面的大將,蜀漢后期王平采用魏延的戰(zhàn)術鎮(zhèn)守漢中,漢中依然固若金湯,說明魏延是位有勇有謀的將領,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曾獻計走子午谷奇襲長安,諸葛亮覺得此計兇險沒有采納,因為后來鄧艾偷渡陰平翻越幾百里崇山峻嶺也成功了,這比子午谷更難,街亭是蜀軍糧道,街亭無險方可進兵,諸葛亮要是派魏延守街亭的話,定能守住街亭,然后諸葛亮定能取下長安,直逼洛陽,曹睿必定膽寒,然后可圖

5

. 如果說讓魏延守這個地方,局面真不一定好說!

.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魏延:但凡提到蜀漢大將魏延,好多人印象都不是特別友好,大家都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

. 在三國演義里面,魏延腦袋后面有反骨,被諸葛亮定性為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最后因為謀反而死于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之中,大家看的可謂是大快人心。

.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大家都冤枉了魏延,他是一個悲情的大將,也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他一輩子對蜀漢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馬功勞的罪名,落了個身首異處滅三族的下場。

公元219年,劉備當了漢中王,出人意料地提拔魏延為鎮(zhèn)遠將軍,漢中太守,鎮(zhèn)守軍事重鎮(zhèn)漢中,這件事情當時震驚了全軍!

這件事情就能說明劉備能夠任人唯賢。

. 劉備去世以后,蜀漢政權(quán)馬上陷入了內(nèi)憂外患之中,一些偏遠地區(qū)不斷發(fā)生叛亂,對于外部來說要重新處理和孫吳的關系,又要防止曹操伺機而動。

. 這關鍵時刻還得依靠魏延:魏延鎮(zhèn)守漢中10余年沒有丟失一寸土地,沒有放棄一個敵人。

. 如果諸葛亮在世的話,魏然還是言聽計從的,如果街亭換成魏延來把守的話,肯定效果要比馬謖強的多。

6

誰守街亭也守不住,只是時間問題,馬謖2-3天就敗了,導致諸葛亮退兵。如果守一個月,也許北伐能成功!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