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歷過驚心動魄的奪嫡大戰(zhàn)之后,最終花落老四胤禛家,他也成為了清軍入關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帝。

可是在他第一次朝會時,老十胤誐卻丑態(tài)百出,明顯的不把皇帝放在眼中,雍正帝為什么要忍?

一、

其實在這次朝會之前就發(fā)生了一件事:

在康熙帝的葬禮期間,老十四胤禵還在回京的路上,張廷玉就給雍正帝匯報了:

“青海的羅布藏丹增于準葛爾的阿拉布坦,已經秘密地會見三次了……”

雍正帝一臉發(fā)愁的講:

“西北用兵在所難免吶,可這打仗。打的其實是錢糧啊……”

并且指出,現在的國庫存銀只有七百多萬兩,錢都讓那些貪官給借空了……

也就是雍正帝剛剛即位,就面臨兩大難題,一個是西北要用兵,而老十四胤禵是不能再用了,一個是國庫空虛,追繳戶部欠款已經迫在眉睫,并且已經把十九個官員免職了,只能查抄家產。

這種情況下,老十四胤禵還在靈堂上大鬧一場,老八、老九、老十等人還在看熱鬧,此時的雍正帝相當被動,甚至自己的生母烏雅氏,也是一味的向偏老十四胤禵。

在這個前提下,雍正帝召開了第一次朝會。

二、

此時的朝中,雍正帝能指望的除了張廷玉等大臣以外,只剩下一個鐵桿兄弟,那就是老十三胤祥。除此之外,其余的兄弟,除了老三中立,其他大都是老八胤禩一伙的。當然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二十四阿哥等人也是擁護雍正帝的,不過實力太過弱小。

當然,雍正帝現在已經是皇帝了,塵埃落定,他也不想給兄弟們留下不好的印象,第一次開朝會他就定了調子:

“今日我們只論兄弟,不論君臣。”

隨后,他還得宣告自己的即位是完全符合康熙帝的遺詔的,并且定下來整頓吏治的調子,同時也抱怨了一頓當皇帝非自己所愿,但是先帝把重擔放給朕,就是希望能好好整頓一下朝政。

話剛說了一半,老十胤誐就開始放屁了,放完了屁,還不忘跟老九胤禟對視一眼,嘴角上揚,一點都不嚴肅。

當雍正帝說到:

“你們中有誰愿意做這個皇帝,今日當眾說出來,我讓位給他!”

雍正帝也挺狠的,這時候誰敢說出來,必死無疑!

結果老十胤誐又放了一個響屁,老九胤禟笑得合不上嘴。

三、

在下面站著的老三是聽到了屁聲,也看到了他們的笑,作為兄長的他是時候站出來表態(tài)了:

“皇上但有傳令,臣弟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三哥自稱“臣弟”,雍正帝也不能不給面子,直接稱呼“三哥請起”。

接著又是一番感慨,希望兄弟們同心,結果老十胤誐動來動去,雍正帝問他,他這樣回答:

“皇上苦口婆心的,若是聽不進去,那還是個人嗎?臣弟實在是憋不住了……”

底下的大臣們一陣哄笑,這讓雍正帝大為惱火,這是朝會嗎?

他剛要發(fā)怒,結果看到了桌前寫的四個字“戒急用忍”,強壓怒火,讓他去出恭了……

其實雍正帝即位后,聽從康熙帝的囑咐要善待自己的兄弟,而且此時的雍正帝根本無人可用。

雖然他即位了,但是老八胤禩的力量一點都沒有削弱,朝中一半以上的大臣都是站在老八胤禩身邊的,而作為雍正帝來講,他需要老八胤禩幫忙,所以他不能對老十胤誐發(fā)火,一旦發(fā)火,就證明他一點都不寬容,那么他后來再讓老八胤禩出任總理王大臣,老八胤禩會答應嗎?

所以,對老十胤誐,他表現的非常大度,完了后,還走到老八胤禩身邊:

“朕的意思是讓你出任總理王大臣。”

四、

除此之外,雍正帝不發(fā)火的原因還有三個:

對于雍正帝來講,康熙帝最懂他,知道他這個人行事急促,所以送了他四個字“戒急用忍”,沒錯,就是龍椅前面案子上放著的四個字,一旦要發(fā)火的時候就看一下。

老十胤誐雖然有點出丑,但是也并不是事出無因,況且自己都說得很俗,要是不聽皇帝的話還是個人嗎都說出來了。

第二點就是雍正帝自己剛才也講了,今天只論兄弟,如果因為這么屁大個事,就發(fā)怒,難免給其余阿哥們留下殘忍對待手足的話柄,對自己的形象不利。而且以后很多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兄弟們支持,畢竟自己剛剛即位,根基不穩(wěn),此時不易發(fā)火。

最重要的是老十胤誐其實是一個粗人,雖然容易沖動,說話也難聽,但是壞心眼并不多。比如當年康熙帝要圈禁老十三胤祥的時候,老十就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他并沒有因為擁護的人不同,而忘記兄弟情。

況且老十胤誐在老八胤禩一伙中,最不夠精明的,明顯地拉低了老八一黨的智商水平,就像一個笑話中講的那樣:

二戰(zhàn)時盟軍一士兵向長官匯報,前面一個敵軍狙擊手,已經待了三天了,長官大怒,你怎么不干掉他?士兵回答,你瘋啦?他槍法不好,三天一個人都沒打死,你想讓敵軍派一個精準的來嗎?

所以,對于這個瞎胡鬧的老十胤誐來講,對雍正帝構不成威脅,充其量就是老八胤禩的跟班,只要把老八胤禩拿住,老十嘛,隨他去吧,好歹也是雍正帝的弟弟了,哥哥愛護弟弟,正常,不然真讓他拉褲子?

而對于眾臣來講,雍正帝的胸懷感染了他們,也讓他們放松了警惕,不然的話,老八胤禩為什么會答應雍正帝出任總理王大臣呢?

說到底,老十胤誐不僅沒有惡心到雍正帝,反而讓自己落下了丑態(tài)百出的印象,誰是勝者,也就一目了然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chuàng)作品,不喜勿噴!

最佳貢獻者
2

是這樣:雍正帝登基了!這是繼康熙帝駕崩后在“九王奪嫡”中脫穎而出的皇四阿哥胤禛,康熙帝把大位傳給他,這并不意味著“奪嫡”的硝煙就此落下了帷幕!

暗流涌動,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就像“雍正”這個皇帝位置是盜竊來的,甚至有話說:雍正,一擁就正,這是什么意思?你不擁就不正,難道我這個“皇位”是靠你們擁上來的?

訴說祖宗的江山社稷

國庫空虛、吏治腐敗、訴訟不公、西北軍事 ,這些都是前朝老爺子康熙帝留下來的棘手第一要務,眼瞅著春季一到,干旱、防澇就急等著用銀子,西北大營的戰(zhàn)事已經成焦灼狀態(tài),一天就要幾十萬兩銀子軍餉,西北打仗打的就是錢糧。

鄰居省拿不出糧食來,戶部拿不出銀子,光是官員欠戶部銀子就達一千萬兩白銀硬是追討不回來,這些都要在今天拿出個章程來。

這是雍正帝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朝會,雍正不禁看了看下面的朝臣,一邊是上書房大臣及六部九卿,一邊是眾阿哥、皇子貝勒。

老十阿哥的丑態(tài)百出

雍正清了清嗓子說道:先帝把這千金重擔交給了“朕”,今兒個當著眾位大臣阿哥的面,我就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有誰要當這個皇帝,說出來,我馬上就讓他來干。ㄟ@話聽著有些假,誰敢說自己要干,找死。

話音未落,就聽下面“阿哥”這一排“嘟嘟”的一串下氣通,雍正帝停下話頭一看,明顯是“老十阿哥”放的屁,雍正帝皺了皺眉又接著說:

看看各位都有什么主意,這時只見老十阿哥允哦大叫:皇上,我要出恭。ù蟊悖,這是朝堂重要會議,這是干嘛?

一個念頭在雍正帝腦子里閃過,這是在“示威”是在挑釁他這個皇帝位置,雍正帝的怒火不禁竄上了腦門剛要發(fā)作,看到了康熙帝留下的條幅“戒急用忍”四字,壓住了火說:還有誰有事要辦?

題主問了,這么嚴肅的朝堂之上,十阿哥允哦竟然丑態(tài)百出,雍正帝為什么要“忍”下來?

原因有三條:

一、就眼前看,自己的皇帝位置的確不穩(wěn)定,剛剛登上皇帝位置就有急事要辦,穩(wěn)定朝局是第一要務。

二、自己的對手非常強大,巴不得發(fā)起火來看看熱鬧,是自己這個新皇帝難堪。

三、老十阿哥只不過是八爺黨的一份子,一桿槍而已,和老十這個二桿子動怒只有自己這個新登基的皇帝掉份,重要的是看到了康熙帝的條幅“戒急用忍”這四個字,慢慢來

綜上:前半部分說的是登基以來的緊要時局,舉步維艱。下半部分講的是雍正帝為什么要“忍”的因素。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一起互動、評論、留言!

3

經歷過太子胤礽“二次被廢”,經歷過“死鷹事件”,也經歷過佟國維退出,十三爺被軟禁,張廷玉被貶等等一系列復雜的事件,四爺胤禛終于在鄔先生的指導下登上皇位!

這其中經歷的挑戰(zhàn),隱忍,不甘都化作四爺前進的動力,一步步披荊斬棘,最終贏得康熙的認可,擊敗八爺和十四爺,登上夢寐以求的皇位!

四爺經歷的多,畢竟八爺一直苦心積慮,虎視眈眈,給他構成強力的挑戰(zhàn),故而最終隆科多宣召四爺胤禛為繼承人,其實還有巨大風險!畢竟八爺絕對不甘心把皇位拱手相讓,而八爺黨的實力,九爺十爺都是心有不甘!

故而四爺繼承大統(tǒng)第一件事情就是釋放被軟禁的十三爺,畢竟十三爺是他最得力的助手,而且十三爺在軍中極有威望!然后,讓十三爺立馬接管豐臺大營,掌管京城的軍隊!因為豐臺大營在八爺黨手里,一切可能性都會發(fā)生,如果八爺立馬發(fā)難,局勢就難以控制,只有自己人接管軍隊才能保證登基的順利進行!而這個人只能是十三爺胤祥!

十三爺不負重托,解除了四爺外在的威脅,接著就是朝堂之中的挑戰(zhàn),但是相比外在威脅,朝堂的挑戰(zhàn)就輕松很多,畢竟此時是四爺掌握了主動,他有足夠的底氣面對八爺黨的發(fā)難!

而此時的四爺已經心有準備!

果不其然,四爺皇位還未坐下,八爺勢力就開始在朝堂發(fā)難,給四爺難堪!

四爺看著滿朝文武,訴說先帝的苦心,而自己身上責任重大,面對國庫空虛和吏治腐敗的問題,需要去決心去治理,如有誰不服誰來承擔這千斤巨擔!當然,這些場面話還是要說的,該交代還是要交代的,畢竟現在是一國之君,安撫一下文武大臣,也來告訴眾皇子自己皇位來的名正言順!

而剛說完,臣子下面就是“咕咕”的聲音,一聽就是有人放屁的聲音,真是不雅!但是作為皇帝,他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問誰在放屁呀,畢竟又是登基第一天,故而他就扭轉話題,問眾位大臣還有什么主意?

而老十跳了出來:我要出恭!

這是赤裸裸的藐視朝堂呀,藐視新君,直接來挑戰(zhàn)來著!四爺怒火中燒,恨不得直接扒了他的皮,但是四爺之所以成為雍正皇帝,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的隱忍!他時時刻刻都明白,“小不忍則亂大謀”!

此時此刻,滿朝文武,自己剛登上皇位,人心不穩(wěn),如果第一天上朝就開始處罰,肯定造成人心恐慌,也不利于自己籠絡人心!怎么辦:繼續(xù)忍,必須忍!

于是,雍正皇帝皺皺眉頭,問:還有誰有事要辦?

給十爺一個臺階下,同時也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也是給滿朝文武大臣看到自己仁慈的一面!但其實誰都明白,十爺只是一個槍而已,真正的人物是八爺,雍正是忍著,以后絕對不會放過!


其實雍正自己又何嘗看不清楚,自己剛登基,八爺勢力本就不服氣,而九爺十爺都是八爺的核心人物,他們有任何舉動都不足為怪,他們肯定會鬧出點兒動靜!不鬧騰,反而會讓四爺心里不踏實!

當然,四爺心里有準備他們會鬧騰,但是想不到會以哪種方式鬧騰!而看到十爺這種上不了臺面的方式,真是讓雍正哭笑不得,說白了就是惡心自己,也惡心你這個新皇帝!

雍正考慮的多,他沒有處罰,只是找個臺階下,因為面臨的問題多!

第一,他要穩(wěn)定局勢!

八爺再怎么鬧不能讓他們影響自己的皇位,所以要掌握好軍隊實力,穩(wěn)住朝堂大臣!

第二,他要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如果一登基就大開殺戒,于情于理都不合適,只有給別人臺階,自己忍著,讓官員能夠明白自己不是暴君!

第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雍正絕對不會放過八爺勢力任何一個,只是目前不能動,你們現在跳出來更好,以后會有更直接的方式對付你們!

故而,雍正忍一時風平浪靜,等到秋后算賬,沒有一個能跑得掉,雍正心里已經明白自己以后該如何去對付,因為他是一個成熟的掌權者!



堅持原創(chuàng),我是忠肝義膽岳老三,歡迎關注!

4

十阿哥既然敢在朝堂之上如此的無禮,目的就是為了激怒雍正。

康熙去世后,雍正坐上了皇位,成為了“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

作為曾經的競爭對手,八爺黨的幾位阿哥不服氣也就在所難免。畢竟,論實力,雍正形單影只,支持者寥寥無幾;論人氣,八阿哥是公認的“賢王”,朝堂之上半數以上的官員都在支持八阿哥;論能力,自我感覺一項良好的八爺黨更是認為自己并不比雍正差。

于是十阿哥胤?便首先發(fā)難,在朝堂之上丑態(tài)百出,在百官面前是出盡了洋相,全然不顧及皇帝的威嚴和皇家的形象,而他這樣做目的就是為了激怒雍正。

一方面,這很明顯就是在給雍正一個下馬威,故意讓剛剛登基的雍正顯得難堪;另一方面,則是對雍正的一次試探,看一看現在的他對于政敵的態(tài)度。


雍正非常清楚十阿哥的用意,必然不會讓十阿哥等人的計劃得逞。

如果雍正一旦遷怒與十阿哥,后果將會是非常嚴重的,這一點,雍正非常的清楚。

首先,雍正一旦動怒,則會引發(fā)八阿哥等人的瘋狂反撲,朝堂之上就會立馬亂做一團,而包括八阿哥在內的所有皇子便會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選擇與雍正展開“冷戰(zhàn)”,此時雍正寄希望于拉攏八阿哥等人,使其支持自己的目標就會落空。

其次,雍正非常清楚八爺黨在朝中的勢力和影響力,這個時候的雍正正處于登基之初的時期,一切都稍微穩(wěn)定,這個時候與八爺黨將矛盾擺在臺面上,進入公開的對峙狀態(tài),反而將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更加不利與自己皇位的穩(wěn)定。

再次,這是雍正第一次上朝,可以說也是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同大臣面見面,必然希望給大臣們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以便于以后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在雍正之前的康熙皇帝是以“仁德”著稱,如果雍正一上臺,給所有大臣與仁德相反的印象,將會產生強烈的反差,再加上他之前的冷面王的形象,則更加的不利于自己皇帝形象和權威的樹立,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所以,此時的雍正已經料想到了八爺黨的人會在朝堂上制造摩擦,于是他提前寫了一個“忍”字,目的就是為了告誡自己,要放平心態(tài),渡過這一關。


其實此時的雍正不去遷怒于十阿哥,還是因為康熙尸骨未寒,而康熙的臨終遺言依舊影響著雍正。

康熙臨終前就曾告誡雍正“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

可以說這句話就像是給雍正上了一個“緊箍咒”一樣,讓雍正需要時刻注意他對于他的兄弟們的態(tài)度和方式發(fā)法。特別是康熙剛剛去世的這個時期,康熙尸骨未寒,自己如果貿然違背康熙的遺言,就是對康熙的大不孝,這是雍正斷然不會去做的事情。

所以,盡管十阿哥在朝堂上丑態(tài)百出,但是雍正依然選擇忍了下來。

5

謝謝邀請@日堯居k古史

看過《雍正王朝》電視劇的都知道,老十在劇中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無賴”,是老八的鐵桿跟班,借國庫的錢修戲樓,胤禛對他追討欠款時竟然把家里的物品拿到集市上叫賣。

老十就是處處跟老四胤禛過不去,所以胤禛登上皇位以后,老十對他的態(tài)度依然不改,不知道是仗著自己出身高貴,他母親的家族顯貴呢,還是仗著老八給他撐腰。

在朝廷早會的時間,老八是一個勁的放屁,最后竟然打斷會議,要求上廁所,引得文武百官哄堂大笑,老十這樣搞,老八心里肯定在暗爽。

雍正不高興了,按說以雍正的性格,必須要發(fā)火,但是看看自己手上“戒急用忍”的字條,不免忍住了怒火。

雍正為什么要忍,有兩個原因:

一是,畢竟現在新登基,威望不高,一下就拿自己的兄弟開刀,會讓別人留下口實,還會讓尚處在觀望階段的官員更加持觀望態(tài)度,風向不明,無法站隊。

二是,老十就是一個“炮灰”,啥都敢說,他跟雍正耍無賴,以雍正的地位不能陪他玩,要想讓老十服帖,根源是必須把幕后的老八給治服帖。

雍正的忍是為了以后更好的發(fā)出來,事實證明,老八被雍正整倒以后,老十就不敢那么放肆了。

所以忍只是一時的,最關鍵的是要把根源找到,然后對癥下藥。

這就跟年羹堯當初立威也是一樣

年羹堯被雍正封為大將軍,到了西北大營,有人不服氣,尤其是十四阿哥原來的部下圖安寧,他不僅不聽年羹堯的號令,還要瞎指揮,就是跟年羹堯過不去。

這時候,年羹堯忍住了,因為年羹堯要有威信,根源是除掉圖安寧的八萬大軍,后來他就放任圖安寧作戰(zhàn),最后圖安寧八萬大軍全軍覆沒,借此機會,年羹堯宣布軍令,并且把圖安寧就地正法,從此立威。這就是忍住不發(fā)的結果。

還有一個就是朱元璋立威

當年朱元璋因為娶了郭子興的義女,也就是后來的馬皇后,朱元璋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導致很多人不服氣,朱元璋也是選擇了忍住,沒有"殺一儆百",因為他的根源是別人沒有看到他的能力,以為他是借助女人才升官的。

朱元璋就是開會,讓大家發(fā)表意見,因為別人的見解都沒他的好,他用獨到的見解,詳細的作戰(zhàn)部署,慢慢用自己的才能把威信樹立起來了。

孫武訓練宮女也是一個例子

孫武把號令已經講了一遍,第一次宮女嘻嘻哈哈笑個不聽,不聽孫武的號令,孫武也沒有殺人,他選擇了忍住,因為根源是這些宮女沒有重視,必須讓他們感覺到害怕。

孫武把他的號令重新講了一遍,后來有人還不聽,孫武就殺了兩個領隊的宮女,一下子所有人都老實了,認認真真的執(zhí)行孫武的號令。

忍只是一個戰(zhàn)術,是為“忍了以后如何發(fā)”這個戰(zhàn)略來迷惑別人的,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就可以一舉定乾坤。


今日頭條號:小燦哥說歷史

6

隨著康熙下葬、雍正繼位,標志著后康熙時代那場驚心動魄的九王奪嫡斗爭落下帷幕,四爺黨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那這是不是就可以說雍正完全坐穩(wěn)了皇位?當然不是,因為他接手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攤子。吏治腐敗、國庫虧空、邊疆不穩(wěn)這些康熙朝留下的種種弊政和不甘心奪嫡失敗、企圖以新的方式卷土重來的八爺黨像緊箍咒一樣困擾著剛剛即位的雍正。

但是康熙在臨終前已經給雍正留下了錦囊妙計,那就是先安內再攘外!說的具體點就是把眾皇子之間的爭斗由國事化為家事。所以康熙在位時三令五申的強調“外官不得結交阿哥”。我們可以看到,凡是結交阿哥心懷不軌的大臣,無論官有多高,和皇族有多親,基本上都難逃罷官奪爵抄家判刑的下場!正是康熙堅定地實行了這一策略,使得九王奪嫡時期斗爭雖然激烈,卻都在可控范圍內,沒有釀成宮闈慘變的結局。

雍正繼位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一直秉承康熙的這種做法,因此推行新政雖然有阻礙卻也正常實行,最后八爺黨出來逼宮,也很快被平定了下去。

回到題目,當時的背景是在辦完國喪后的第一次朝會,當著所有親王貝勒、文武大臣的面,雍正推心置腹也好、冠冕堂皇也罷說了一大通兄弟長兄弟短的話,“今天咱們只論兄弟,不論君臣。當皇帝是天下第一苦差事,朕本來不想,無奈皇阿瑪臨終重托。誰愿意當我就讓位給他。”

雍正這話實際上透露出來三層意思,
第一、說給所有人聽得。我這皇位是順理成章繼承先帝的,合情合理合法,不容置疑。


第二、說給兄弟們聽。這么大的攤子,我一個人肯定整不過來,需要大家伙一起幫忙著來,過去雖然有恩怨,希望看在祖宗江山社稷的份上以國事為重。


第三、說給大臣們聽。告訴大臣們,我們都是親兄弟,你們最好老實點,別像過去那樣拉這個、靠那個搞階級斗爭禍害我們之間的情分。

話剛說完,一向老實本分而且超然的老三誠親王胤祉可能是受了感動,馬上第一個表態(tài)要緊緊圍繞在以皇帝為核心的皇權周圍,為祖宗的江山社稷鞠躬盡瘁。作為皇阿哥們中的老大,能說出這樣一番話,這讓雍正聽了自然十分高興。

但是八爺黨們可就不這么想了,作為手下敗將被皇上這么一說,心里肯定比生吃個蒼蠅還難受。老八橫眉冷對,默不作聲。老十干脆響聲一個接一個,老九則被逗得不停地咧嘴笑。

這一切自然是被心機深重的雍正看在眼里、聽在耳里,自己剛才苦口婆心講了那么多,你們聽不進去也就算了,現在故意整這么一出,明擺著挑事。所以,性情急躁的雍正馬上變得龍顏大怒。正要發(fā)作,突然看見龍案上康熙手書“戒急用忍”四個字,馬上又平靜了。

老十再無禮,充其量也就是個大齡兒童,只不過是受老八蠱惑才站錯了隊,現在犯不著為個屁大的事動真格。反而容易將剛剛穩(wěn)定又暗流涌動的朝局立馬攪和亂了,給八爺黨以卷土重來的機會。無論如何,此時朝局穩(wěn)于國于己都是最有利的,反之則是不利。

而要讓朝局穩(wěn)就必須先讓兄弟們穩(wěn),不管什么手段,只要兄弟們不亂,大臣們自然就不敢亂。

所以,在讓老十出恭以后,雍正馬上就封八爺黨之首八阿哥胤禩為上書房總理王大臣,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雍正這么做實際上也有三層目的:
第一、向大部分兄弟、朝臣顯示了自己作為皇帝、作為兄長的寬宏大度,這個實際行動至少可以說明剛才說的那番兄弟長、兄弟短的話不是隨便說說,畢竟君無戲言。這對于團結大多數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告訴老八,我能給你的都給你了,算是仁至義盡。如果你再心懷不軌、暗藏心思,那么就別怪我不客氣了。提的你越高、摔得你越疼。


第三、把老八提到上書房,既有利于掌控老八,也有利于團結老八下面的一部分人,特別是戶部。

看一下上書房的人物:張廷玉、馬齊、隆科多,清一色的康熙托孤大臣。張廷玉為人忠厚又老謀深算,對于幫助雍正順利即位也是立下大功的,況且門生故吏遍布朝野,是不可多得的股肱之臣。馬齊雖然曾經舉薦過老八當太子,但那完全是流于形式,況且有張廷玉在,雍正在對他好點,還是會死心塌地的忠于雍正的。隆科多作為武官,掌管整個京城的安全,雖然曾經和老八那邊關系比較微妙,卻是個騎墻派人物。況且還有老十三執(zhí)掌兵權,他肯定不敢為所欲為。

因此,整個上書房算是在雍正的絕對掌控之下,把老八放進來,實際上和傀儡差不多。最關鍵的是他掌管著戶部,那可是國家的財政部門,將來追逼欠款、懲治腐敗、為邊疆打仗籌措糧餉,干系甚大。

雍正的這一番安排很快就見效了,老八也著實老實了一陣子,在西北打仗期間帶領戶部籌措糧草、軍餉對于確保戰(zhàn)爭勝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試想,如果當初因為屁大個事就把老十問個不敬之罪,對于親兄弟尚且如此,大臣們誰還敢死心塌地替他賣命?

7

雍正能當上皇帝,必然有其過人之處。如果因為這點小事兒就不能忍,那你就太小看雍正皇帝了。

眾所周知,十阿哥屬于八爺一黨,唯八爺命是從。

在九子奪嫡中,四阿哥胤禛最終奪得皇位,成為雍正皇帝。

對此,八爺一黨心中十分不服。就在康熙逝世的當晚,十阿哥還大叫著是傳位給十四阿哥,氣得雍正怒火中燒。

在雍正即位后,八爺黨表面上稱臣,實則處處等待時機逼宮,對雍正也是百般阻攔。雍正繼位初期,十阿哥在雍正大殿之上講話的時候公然說自己要出恭(大便),赤裸裸地羞辱雍正。

此時的雍正已經坐穩(wěn)了皇位,本可按照律法治其罪,可是雍正卻忍了下來。原因有三個:

一、康熙臨終傳位于雍正的時候,就指出雍正行事急促,過于嚴苛,希望他即位后能善待他的兄弟,并且賜給他四個字“戒急用忍”,意思是讓他凡事多忍讓,處事冷靜。因此,面對十阿哥的放肆,雍正并沒有做出什么過激的反應。

二、雍正剛剛即位,根基并未穩(wěn)固,如果此時因為自家兄弟的一點小事兒就嚴加懲處,未免給人以嚴酷害兄的口實,不利于自己的形象和以后新政的實施。

三、十阿哥是八爺黨里最沒有威脅的一個,頭腦簡單,精明不足,憨厚有余。所以,對于這樣一個對自己不構成威脅的傻兄弟,沒必要動怒。

能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雍正的忍耐可見一斑。所以,即便十阿哥百般出丑,雍正這一忍,不但讓大家看到了八爺黨的丑態(tài),更讓天下人見識到了雍正的心胸,可謂一箭雙雕。

8

戒急用忍。

這四個字一直放在雍正的御案上,不僅是康熙帝對雍正的臨終囑托,更是雍正繼位之初緊張局勢所致。

當時朝廷有兩大難題:第一,西北羅卜藏丹曾戰(zhàn)火再起,用兵在所難免;第二,用兵就需要錢,可國庫幾乎沒有多少存銀,都被貪官借得精光。



內憂外患之際,如果說能夠做到君臣一體,兄弟同心,那也好辦,但更麻煩的是,雍正剛剛繼位,八爺、九爺、十爺表面效忠,內心卻隨時準備給新君添個堵,老十四更是始終在質疑雍正繼位的合法性。

所以,雍正必須保證最基本的安定團結,度過眼前的緊張局面。

于是在繼位后的第一次正式朝會上,雍正一改這之前“冷面王”的面目,營造了一團和氣的景象,甚至連老十主動干擾朝會這樣的大事,都主動忍了下來。

老十胤誐是八爺黨中的搗蛋鬼,仗著自己母家勢力大,從小耍渾耍慣了,經常被老八、老九慫恿著去惡心雍正。這次他玩了個大的,竟然在雍正的就職典禮上的肆無忌憚地放屁。



但雍正明白,這跟胤誐關系不大,是他背后的老八和老九主動給他找麻煩。這時,他手握拳頭,正欲發(fā)作,卻看到了御案前手書的“戒急用忍”四字。

對啊,國家內憂外患,正值用人之際,如果不暫時拉攏老八胤禩為他效力,度過難關,就這樣繼續(xù)內耗下去,估計這大清朝就這樣垮掉了也說不好。

再說,康熙臨終前的囑托言猶在耳。

你做事常常過于操切,急躁,戴上這串念珠,善待你的兄弟,不是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傷害他們。

想想多年前,他們畢竟也是兄友弟恭,一團和氣的親兄弟啊,朝親弟弟痛下殺手,再怎樣也不是光彩之事。



更何況雍正現在根本沒這個能力。

于是他忍了,允許胤誐出恭方便。在三哥胤祉主動出來再次表示效忠后,雍正走到老八胤禩身邊,希望他能夠出任總理王大臣,幫他,更是幫朝廷度過難關。

“忍”字頭上一把刀,雍正艱難的皇帝之路這才剛開始。

9

謝謝邀請。

十阿哥明槍而已,這種明槍現實中也會有,在錯綜復雜的競爭中,明槍是第一道坎,明著跟你對著干的是惑亂,擾亂你的心神。如果你在這種明槍面前就被弄亂了陣腳,你就相當于被別人控制住了節(jié)奏,控制住了整個事件的走向,所以也就喪失了主動,面對十阿哥這樣的明槍大可不必過于理會,隱忍是最好的對付方式之一。

10

《雍正王朝》里雍正剛剛處理的康熙的喪事,第一次召集群臣和宗親貴戚早朝。此刻對于雍正而言,雖然法統(tǒng)繼位已成事實,但是朝內仍然暗流涌動,他的幾個兄弟們仍然不服。

雍正說,繼位自己如何出乎意料,自己是如何不愿當這個皇上,他的那幫兄弟也當做說的是屁話。所以電視劇安排了老十肚子不舒服,雍正每說一句,他就放一個屁。老十還是參與過奪嫡之人,如此典型政治幼稚,其實不符合常理,所以這其實是電視劇為了反應“八王黨”的囂張。

然而這里其實要講的是,雍正的脾氣不是很好,這個康熙生前就指出來了,所以雍正的在龍案上放了四個大字“戒急用忍”。所以即便受了“八王黨”的氣,仍然封了老八為總理王大臣。因為雍正此刻需要宗親的力量培固自己的皇權。

其實反觀老三,老三自己沒勢力,所以第一個站出來表態(tài)擁護雍正,雍正也投桃報李,立刻稱呼老三為皇兄;并委以重任。

等著吧!等著新賬舊賬一起算吧!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