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諸葛亮是唯一“有可能”罷黜李嚴并“重新起用"李嚴的人,雖然這種“有可能”只是李嚴的一廂情愿。
首先,來看一下李嚴在蜀漢政權中的官職和地位。
李嚴是荊州南陽人,與諸葛亮這個純粹的荊州派不同的是,李嚴并不是荊州派,李嚴是在劉璋時代就進入益州投靠劉璋的人,在劉璋時代,李嚴是一個外來的人,可以算作東州派,與法正、孟達等人的地位相似。
所謂的東州人,也就是指劉璋時代由長安三輔地區(qū)或荊州地區(qū)進入益州的流民集團,因為是外來人,所以受到劉璋的重用,也正是李嚴的這一身份定位,再加上李嚴確實有軍事和政治才能,才能成為劉備托孤重臣之一。
劉備進入益州與劉璋翻臉后,李嚴是較早投降劉備的那一批東州人之一,李嚴的才干體現(xiàn)在既有政治能力,又有軍事能力,李嚴在任上治理地方卓有成就,還參與了蜀漢基本法《蜀科》的制定,并且在劉備外出征戰(zhàn)不能回軍之際,李嚴僅率少數(shù)郡縣兵力就平定了地方上數(shù)萬人的盜賊造反事件。
由于李嚴體現(xiàn)出自身的才干,因此得到劉備的破格提拔,之所以說是破格提拔,是因為劉備一下子將李嚴由太守提拔為尚書令,太守只是地方官,而尚書令則是朝廷中最接近皇帝的官員。
劉備臨死前,李嚴與諸葛亮一起成為劉備的托孤重臣,既然是托孤重臣,那么在整個蜀漢來說,除了皇帝,地位最高的就是李嚴與諸葛亮,劉備去世后,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統(tǒng)管內(nèi)外軍事,鎮(zhèn)守永安。
而同時期諸葛亮的官職是丞相錄尚書事,領益州牧,同時最重的是開府治事,可以這么說,劉備去世之后,李嚴與諸葛亮的地位差距越來越大。
1、李嚴雖然統(tǒng)管內(nèi)外軍事,可是尚書令官職被剝奪了,也沒有錄尚書事,也就是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力了,尚書臺是蜀漢參與政治的權力機構(gòu),而李嚴不在其中,就算有再大的官職,也是明升暗降。
2、李嚴開始遠離政治中心,蜀漢的首都是在成都,政治中心、權力中心都在成都,李嚴鎮(zhèn)守永安算是哪門子的托孤大臣?
3、諸葛亮都開府治事了,李嚴卻不能,雖然在之后一段時間內(nèi),李嚴不斷得到升遷,升任驃騎將軍,最后還做到了中都護統(tǒng)丞相府事務,成為了諸葛亮的直接下屬,李嚴的地位沒有提高,而是不斷的下降,從幾乎與諸葛亮平起平坐,到成為諸葛亮的直接下屬。
說完了這些,如果你是李嚴,你會怎么辦?
當然不服氣了,李嚴身為蜀漢高官,又不能一哭二鬧三上吊,于是李嚴策劃了好幾起事件,一是想拉幾個郡成立巴州,自作巴州刺史,提高地位;二是勸諸葛亮加九錫;三是故意借糧草事件施壓并嫁禍諸葛亮。
最終,李嚴被諸葛亮為首的百官彈劾,被貶為庶人,也就是普通平民,從身居高職到普通平民的巨大落差,讓李嚴非常難受,別說李嚴了,任何一個人都會難受。
說了這么多,有必要說一下李嚴的為人,不知道蜀漢是否有這樣的傳統(tǒng),越是性格高傲的人,越是能力強,比如關羽、魏延等人,下場都不是太好,而李嚴的性格與關羽、魏延非常相似,高傲而孤僻,自信而看不起他人。
李嚴的人際關系非常差,但對權力的渴望卻非常高,比如勸諸葛亮加九錫那事,李嚴不就是想著陰諸葛亮一把而讓自已能更上一層樓,再比如上書朝廷,想把益州東部幾個郡分出來成立巴州,益州原本就一個州,李嚴現(xiàn)在還想成立另一個州,這不是赤裸裸搞分裂,而把個人利益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嗎?
李嚴還私下傳言魏國司馬懿詐降他,逼著諸葛亮給加官晉爵,這不就是追求個人利益嗎?李嚴對諸葛亮以糧草施壓,迫使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有機會擴大成果,卻因為糧食問題而退兵,以陷害諸葛亮為名,不惜損壞國家利益,只為扳倒諸葛亮,讓自已上,這就是李嚴的權力欲望。
回到題目,一個權力欲望極其強烈、性格高傲孤僻的李嚴,在被諸葛亮貶為庶人三年后,卻因為聽到諸葛亮的死訊而悲憤交加,激憤而死,這是為什么?
其實也不難理解,是誰把李嚴扳倒并貶為庶人的,是諸葛亮。諸葛亮有能力把李嚴貶為庶人,同樣有能力把李嚴又從庶人提拔上來,整個蜀漢,有且只有諸葛亮有這個能力,并且李嚴也認為諸葛亮有這個意愿。
當然這只是李嚴的一廂情愿罷了。諸葛亮并沒有起用李嚴的意思,除了諸葛亮之外,整個蜀漢也再也沒有人起用李嚴。
一是因為李嚴之前的職務太高,二人之下,萬人之上。
二是因為李嚴性格高傲孤僻,就沒幾人喜歡李嚴的。
你想啊,李嚴之前已經(jīng)是中都護,還做到了驃騎將軍這么高的職務,誰能起用李嚴?諸葛亮的接班人是蔣琬、費袆,兩人官職都不如當初的李嚴高,資歷也沒有李嚴老,會起用李嚴作自已的上司?只怕蔣琬與費祎腦子壞了,也不會這么做吧。
皇帝劉禪會起用李嚴嗎?當然不會,李嚴生前可是托孤重臣,劉禪會起用一個人來管著自已?不管是從人性的角度,還是從皇帝的角度,都沒有這個可能存在。
既然皇帝和執(zhí)政者都不愿意起用李嚴,那么唯一有可能起用李嚴的只有諸葛亮,雖然諸葛亮沒這個意思,但李嚴一直有這個非份之想,現(xiàn)在諸葛亮既然死了,讓權力欲望極其嚴重的李嚴再也沒有機會被重新起用,而只能當一輩子平民百姓了,這讓李嚴怎么活。
諸葛亮去世,李嚴的確哭得最傷心,可李嚴哭的不是諸葛亮,哭的是自已的政治前程,再也沒有夢想了,原本一直存在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的想法,在諸葛亮去世后,變成了”夢想已破裂,再也有沒機會重新開始了“,那么留給李嚴的只有激憤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