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今人不能隨便“包二奶”一樣,普通地位的古代男人也不可以隨便納妾,而且古代納妾比今天的“包二奶”要講究的多。

頻繁的改朝換代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雖然對我們傳統(tǒng)婚姻制度有沖擊或破壞,但由于文化的韌性和傳統(tǒng)的力量,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對“納妾”問題還是有規(guī)范,要遵守一定之規(guī)的,這些規(guī)范歸結起來大體有三點。

第一,對士大夫以上地位的人,如天子、諸侯和王公等,禮制中網(wǎng)開了一面,因為他們的兒子除繼嗣外還要續(xù)統(tǒng)。

第二,在民間,按“無后為大”原則,正妻一直未生養(yǎng)且已年過40歲,或雖然有生養(yǎng),但生的是女孩,并且生女孩后8年再沒生育,滿足以上條件時,經(jīng)正妻同意后方可納妾。

第三,要請示長輩和族長意見并征得同意,長輩不在了,要到祠堂向祖宗報告。

當然還有人品、相貌、身體狀況以及經(jīng)濟條件等個性化關聯(lián)問題,但這不在規(guī)范中,只在個人認識里。

由上可知,古代男人納妾并不容易,哪為什么給人們的印象好像很容易很隨便似的,原因大體也有三點。一是今人“布衣傲王侯”心理。二是被班昭等才女“媚男”言論所迷惑。三是掌握話語權的風流文人為自己行方便“滿世界的嚷嚷”。

總起來看,古代社會對婦女尊重不夠,但對婚姻中的婦女,特別是有生育的母親保護問題還是有一些制度設計的。

古代“納妾”合法,今日“包二奶”、“養(yǎng)情婦”既違道德又犯法。




最佳貢獻者
2

愛情是自私的,可以肯定地說從古至今,沒有女人愿意丈夫納妾。

而問題中用了“容忍”這個詞,算是比較貼切的一種表達方式。馬伊琍說:愛情隨易,婚姻不易。正是說了這樣一個道理:愛情可以只與喜歡有關,但婚姻必須要與遷就,甚至容忍有關。這一點,不分古今,概莫能外。古代男人納妾這種事就是女人容忍的典型事例。而這種容忍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

首先,是與當時的社會需求有關。古代社會戰(zhàn)爭頻發(fā),而古代戰(zhàn)爭打的就是人,動輒需要征兵上萬。一場仗打完,不論輸贏,雙方的青壯年男丁都會大量減少。僅以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為例:前期唐朝兵力15萬,叛軍兵力20萬;后期唐朝兵力28萬,叛軍兵力30萬。在經(jīng)歷了從唐朝反擊、長安失陷、馬嵬兵變、睢陽之戰(zhàn)到鄴城之戰(zhàn)、史朝義林中自縊,亂事告終共歷時七年零兩個月。雙方共投入兵力共達近100萬,死傷士兵約三十多萬。然而在安史之亂前中國人口有5292萬人,到平定叛亂時竟然僅剩下1700萬人!這場亂事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高達3600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死亡人數(shù)1500萬還要多。

而實行一夫多妻制度顯然有利于人口快速繁衍,所以,古代國家都不約而同的采取這種制度。

其次,是與當時家庭的需要有關。老話說“養(yǎng)兒防老”,這話放在現(xiàn)代社會效果已經(jīng)不太明顯。有了養(yǎng)老金,養(yǎng)老院。很多人開始追求“只談戀愛不結婚”的新式生活。有些是結了婚卻選擇不要小孩做“丁克一族”。這些現(xiàn)象只會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因為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養(yǎng)老及社會福利體系,解決了人的后顧之憂。

而在古代,家庭的興旺主要取決于人丁的興旺。即使不是大富大貴,只要確保兒孫福,在村里就不會受欺負。就在近代還流傳著吃絕戶的事情:絕戶是指沒有兒子的家庭。在傳統(tǒng)觀念中,只有兒子才能傳承后代,因此沒有兒子的家庭就被稱為“絕戶”。本來家境還可以,就因為沒兒子,如果一旦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男人發(fā)生不幸,族人都會以保留宗族家產(chǎn)不外流為由,瓜分財產(chǎn)。通常逼得孤兒寡母走上絕路。所以,古人通常為了多生兒子就多娶妻妾。

而古代醫(yī)療條件有限,產(chǎn)婦和嬰兒的存活率都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高。所以,只要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娶多生是必然選擇。不用說百姓,貴族,皇族都是這樣。這也解釋了君王后宮佳麗三千的典故。而作為女人她們本身可能不愿意丈夫納妾,但作為家庭的一份子,為了家庭興旺就必須忍讓甚至估計丈夫納妾。

3

在古代丈夫納妾,往往負責操辦的都是正房夫人。這個事情用現(xiàn)代的觀點,很多人不太那么容易理解。

畢竟愛情是自私的。是個女人誰都不愿意和別的女人共享一夫。但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給老公納妾是一個正房夫人的義務,甚至有的時候老公并沒有意愿納妾,夫人還得主動提這事兒,這甚至是評判一個正房夫人是否合格的標準。


(辜鴻銘)

清末比較有名的“怪才”辜鴻銘,有一次逛妓院,遇到了一個日本女人叫吉田蓉子,吉田蓉子一頓哭,說自己父母在中國做生意,自己本來到中國來尋找父母的,但是被人騙了,賣到妓院了。

辜鴻銘立刻給吉田蓉子贖身,并給了200大洋,資助她回家。但是半個月以后,辜鴻銘又遇到了吉田蓉子,吉田蓉子錢也花光了,家也沒回得去。

于是辜鴻銘就把吉田蓉子帶回家,讓自己的小腳夫人淑姑幫助吉田蓉子。辜鴻銘和淑姑的感情很好,因為他比較喜歡小腳,一直都說小腳是自己的靈感源泉。

淑姑和吉田蓉子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xiàn)吉田蓉子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可以說有文化、有理想。她也突然明白為什么丈夫會那么大方的去幫助這個女人。立刻主動去勸吉田蓉子給自己老公辜鴻銘做妾。吉田蓉子在蘇姑的再三勸導之下,最終同意做辜鴻銘的妾室。


(左起:淑姑、吉田蓉子、辜鴻銘)

結果辜鴻銘納了吉田蓉子之后,就日夜不棄。并且公開說,“自己夜里睡覺,要是沒有吉田蓉子就怎么也睡不著!

后來吉田蓉子聯(lián)系到了日本的親戚,準備回日本。還是淑姑去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吉田蓉子選擇了留在中國,繼續(xù)報答辜鴻銘。

平時碰到辜鴻銘和吉田蓉子之間關系出現(xiàn)問題,也都是淑姑兩邊做工作。吉田蓉子比較強勢,淑姑甚至去教辜鴻銘如何去哄生氣了的女人。

為老公做到這份上,淑姑也堪稱正房典范了。但是這些犧牲,往往也會被視作封建倫理對女性的壓迫,因此這些可憐的正房們身上深深的奴性烙印。


(淑姑)

歷史上像淑姑這樣的女人,是非常多的。我們無從考察她真實的內(nèi)心。

她或許為了心愛的男人,或許為了傳統(tǒng)禮教對自己的要求。但是最有可能的是淑姑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也就是說她對辜家的香火沒有貢獻,所以必須給老公納一個小妾續(xù)香火。

——炒米原創(chuàng)首發(fā),歡迎關注或吐槽——

4

古代女人為何能容忍丈夫納妾?。應該說“愛情”是自私的,婚姻是愛情的產(chǎn)物。雖說古代男女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講“門當戶對,明媒正娶”。男女雙方歷經(jīng)時間檢驗,即也能把婚姻關系建築在愛情的基礎上。也就是人們開玩笑說的“先結婚后戀愛”。因此也應承這種“愛情”也是自私的。既然是自私的,誰都不會容忍對方不忠實于愛情而移情他人。

但我們又必需承認,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是男人的天下。尤其封建儒教”三從四德”“男尊女卑”所謂的“婦道”:。男人可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從一而終,胡說什么“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因此女人只不過是男人的依屬,長期貫輸?shù)慕Y果,對女人獨立的理念影響極大。

任何一個女人都渴望自己丈夫忠實于自己,內(nèi)心反對丈夫納妾,但面對無地位這個現(xiàn)實,表面無奈的的順從,造成錯覺,以為古代女人能容忍丈夫納妾?。將心比心,既然承認“愛情”是自私的,哪個女人能真心實意,容忍丈夫納妾,只不過人微言輕,又有什么辦法?

5

如今離婚率飆升,很大程度與出軌有關。很多女人無法忍受丈夫對感情的不忠,于是奮而離婚。然而,同是女人,為什么古代的女人卻可以容忍丈夫納妾呢?

一、當時的社會制度允許男人納妾

在封建社會,女人的地位低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是這個三妻四妾并不是指男人可以同時擁有三個妻子,四個妾。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個男人只能同時有一個妻子,就像皇上,同一時間也只能有一個皇后。

唐高宗《永徽律疏》中早就有《戶婚》規(guī)定:“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意思是說,你有了一個明媒正娶的妻子,還要明媒正娶一個妻子的話,要判徒刑一年,你第二個妻子娘家也要被判刑,只不過減輕一點。如果隱瞞而娶的話,判徒刑一年半,女方不用坐牢,但兩人要離婚。

古人將妻妾分得很清楚,妻就是妻,妾就是妾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捌蕖笔墙(jīng)父母之言,明媒正娶過來的,是“正室”;妾則不算正式婚配,只是“側室”、“偏房”。男人娶二妻是犯法了,只有在前妻過世了,才能繼娶二妻、三妻:而納“二妾”、“三妾”、“四妾”卻無關緊要。

在明朝甚至有法律規(guī)定“凡男子年滿四十而無后嗣者得娶妾”。看看,要是你老婆肚皮不爭氣,生不出兒子,你即使想“從一而終”也辦不到,因為要逼你納妾。 男人本就有喜新厭舊的習性,加上有了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保護,但凡手中有點錢財?shù)哪腥苏l不想納妾呢!作為正妻,哪怕心如刀割,心中打翻了醋壇子,也只能獨自含淚吞下,強顏歡笑默許丈夫的行為。

二、妾的地位極其低下

①權利不同

在《說文解字》中“妻”的解釋是“與夫齊者也”,意思是說地位與丈夫平齊。妻子的身份實質是家庭的女主人,有對財產(chǎn)和下人的支配權。妻子只能有一個,妾卻可以有多個,具體數(shù)量取決于你的家庭條件。

在《說文解字》中“妾”的解釋是“有罪女子”。妾的身份實質是奴婢,是服侍主人的,只是服侍的方式是同主人睡覺生孩子。妾不能參加家族的祭祀,妾被排除在家庭之外。妾的親屬根本不能列入丈夫家的姻親之內(nèi)。雖然妻子只能娶一個,妾卻可以多娶,因為“妾”不是“妻”,即使老婆死了,也不能把妾扶正。

《唐律疏議》明確規(guī)定:“妾乃賤流”“妾通買賣”“以妾及客女為妻,徒一年半!本褪钦f,如果你妻子死了,你要把你心愛的小妾升為妻的話,就是觸犯了刑律,一旦事發(fā),是要兩口子一齊服刑一年半的,而且完了照樣得離異。

《谷梁傳》:“毋為妾為妻”。就是說,妾沒有資格扶正為妻,有妾無妻的男人,仍是未婚的“鉆石王老五”。而嫡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滿室,也是無妻的鰥夫,要另尋良家聘娶嫡妻。

②出身不同

妻一般都出身正經(jīng)人家,講究門當戶對。而妾的出身就無所謂了。最初的妾是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利品,打贏的一方把俘虜回來的女子當妾用。后來的妾,大多數(shù)出身比較低微,有的甚至出自青樓。當然,妾也有出身較為富裕家庭的,但依然遵循門當戶對的規(guī)律,富裕家庭的女子肯定是到更富貴的人家才肯當妾。

③獲得方式不同

娶妻要經(jīng)過三媒六聘、良辰吉日等繁瑣、鄭重的禮儀程序,明媒正娶后才能進門。而妾則不用,只需一個簡單的儀式,甚至有的就是一頂花轎就從后門抬進來了。

妻子是娶來的,妾則是納來的。正所謂“娶妻納妾”。納的意思是接收,像東西一樣,花錢了就可以買。既然是買來的,自然也可以賣出,古代的妾是可以用于交易或贈送的。

④家庭待遇不同

妻的身份是主人,妾的身份是奴婢,所以兩者之間的家庭待遇也極大的不相同。中國很早就從法律上保護女主人的權益!短坡墒枳h》規(guī)定:“以妻為妾,以婢為妻者,徒二年。以妾及客女為妻,以婢為妾者,徒一年半。各還正之。”意思是:敢廢妻立妾者,先去充軍流放,當苦力兩年;貋碇,妻還是妻,妾還是妾。

明代也有法律規(guī)定:妻打妾,只要不打殘,不打死就沒事;而妾打妻,是要被杖一百的。

在花費待遇上,妻妾也有很大的差距。如《紅樓夢》里,正妻王夫人的月例銀子是 20 兩,妾室趙姨娘的月例銀子只有 2 兩,相差 10 倍。

妻妾生育的子女地位也不同。妻子生的子女叫嫡出,妾生的子女叫庶出。庶出的子女,要將父親的正妻作為母親來侍奉的,稱為主母、嫡母。而對自己的生母,則稱為生母或姨娘。如《紅樓夢》里的探春就叫自己的親娘趙姨娘為“姨娘”,也不認生母的弟弟為舅舅!

在中國古代還有吃絕戶的惡習。你要是沒兒子,當丈夫不幸去世之后,家族里的兄弟叔伯就會一擁而上,把你的財產(chǎn)分光,把你趕出家門,讓你無家可歸。比如魯迅小說中的祥林嫂,在丈夫死后,她的婆婆就想把她賣了,以換錢給小叔子娶媳婦,從而導致了她的悲慘命運。因此,對于沒有兒子的正妻來說,丈夫納妾對自己有極大的好處。

還有,妻妾死后的待遇也大不相同。正妻死后可以和丈夫同穴合葬,而妾不可以。

從以上種種可以看出,妾的身份是何等的低微,一日為妾,終身為妾。說白了,妾就是男主人的玩物和女主人的代孕子宮。作為高高在上的正妻,面對丈夫納妾,她們分得清利弊,確實沒有必要和一個低等下人計較!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違權請刪除。

6

換一種方式解釋,大家就會明白了。

現(xiàn)代某美女小麗,丈夫小張是公司小領導,年輕有為——你以為我會說“小三”嗎?當然不是,咱們先說說鞋。

小麗對小張頗有怨言,因為她覺得小張應該有兩雙名牌鞋,顯品位、顯身價。但小張對鞋子不太在乎,更喜歡手表。于是,小麗帶著丈夫來到商場,提出條件:我?guī)湍闾魞呻p鞋,以后上班要經(jīng)常穿,你答應就能買自己喜歡的手表。

于是,兩人開開心心的購物去了……

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丈夫買個表或者其他喜歡的東西,妻子有怨言的情況并不多,有時還會主動幫忙挑選。


這和古人納妾有啥關系呢?你就把鞋和表想象成小妾,就明白了。

(妾屬于等級稍高的奴婢)

理論上說,古代的妾不屬于婚姻關系中的一員,而是屬于“私有財產(chǎn)”。而根據(jù)“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習慣,家里的所有“私有財產(chǎn)”,女主人都有處置權——愛咋折騰咋折騰。

所以,很多古代女子對丈夫納妾不僅沒有怨言,還會贊同認可,只要家庭條件允許就行。(尤其是明清時期,納妾已經(jīng)沒那么多規(guī)矩了,你有錢就行。)

妻子同意丈夫納妾,還有不少好處:傳宗接代,如果自己沒有兒子,納妾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妻子主動張羅反而會被看成“識大體明大義”;別看電視劇里小妾多驕橫,實際上就是等級稍高的奴婢,妻子打罵使喚都行;如果丈夫的朋友都有小妾,給丈夫納妾就是“長面子”的事情……


你不能以現(xiàn)在的婚姻觀念看待納妾,完全不一樣的。

(妻是需要明媒正娶的)

比如小麗給丈夫買鞋買衣服,好好的打扮一番,人家都會覺得小麗賢惠體貼有品位,小麗心里也會很滿足……

所以,你要是總按照現(xiàn)在的觀念看“納妾”,把小妾當成小三,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

妻,需要明媒正娶;妾,可以隨意買賣——在古人眼里,妾就是一樣東西而已,不喜歡就賣掉扔掉,不用太重視的。

7

在古代,但凡富貴人家的男子大多是小妾成群,而妻子大多可以容忍,而且和小妾友好相處,而且大多男性娶小妾不僅正室夫人允許,一般還都是正房太太操辦納妾事宜,這點讓很多的現(xiàn)代女性非常想不通,因此很多人會有個疑問,“古代女人為何能容忍丈夫納妾呢?”

古代和現(xiàn)代完全不同,給丈夫納妾不僅僅關系到家庭內(nèi)部的和諧,同時也可以顯示出正房太太作為當家主母的氣度,倘若丈夫想娶小妾,正房太太橫加阻止,不僅失去了丈夫的寵愛,而且還會在眾人眼里形成“妒婦”的形象,讓人側目。

因此如果正房太太想維持一個好名聲,同時體現(xiàn)自己的賢惠,就算心里一百個不樂意自己的丈夫納妾,那表面也得表現(xiàn)的很大度,這是身為正房最基本的素養(yǎng)。

其實之所以古代女人容忍丈夫納妾還是更多的從子嗣方面考慮,有的因為正房太太不能生育,或者子嗣單薄,而當時的大戶人家看重開枝散葉,因此子嗣變顯得尤為重要。

這時候就得考慮給丈夫娶幾個小妾了,小妾的作用是給家里生兒育女,因此這也是正房夫人容忍丈夫納妾的原因。

其實綜合來看的話,古代正房太太能夠容忍丈夫納妾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納妾絲毫不會影響她作為當家主母的地位,小妾的地位很低,其實是男主人和女主人的女仆。

在地位上有天壤之別,小妾所生的孩子也得和正房太太喊母親,小妾在家庭對外的很多場合中都不會出現(xiàn),對于正房太太來說絲毫不會構成威脅,因此也就自然能容忍丈夫納妾了。

古代女人能夠容忍丈夫納妾,倒不是因為她們內(nèi)心真的愿意,但是她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封建文化影響下,決定了她們必須容忍而且還得和小妾和睦相處,共侍一夫,這也是古代女子的悲哀。

8

在新中國之前,女人往往處于男人附庸的地位。至于她們是不是能容忍丈夫納妾,以及為什么容許,我們只需講一下何應欽及其“四大金剛”之二——顧祝同、錢大鈞的故事就明白了。

錢大鈞與歐陽兩姐妹

錢大鈞的正妻大歐陽曾一度病重,眼看不治,擔心病故后丈夫再娶的老婆會虧待自己的兒女,于是就想把妹妹小歐陽嫁給錢大鈞。

歐陽兩姐妹

錢大鈞當然很開心,一來二去就與小姨子生米做成熟飯了。但不想大歐陽后來竟然慢慢痊愈了,考慮到丈夫與小歐陽已有事實上的夫妻關系,也只好默認事實了。

也就是說,錢大鈞的小妾小歐陽,正是正妻大歐陽親自給張羅的。當然,這個事情也有其特殊情況,有點造化弄人的意思,結果便宜了錢大鈞。

何應欽與王文湘

1916年,黔軍總司令王文華把自己時年十八歲的胞妹王文湘介紹給了黔軍參謀長何應欽,何當年二十六歲。第二年,何應欽、王文湘結成了夫妻。

王文湘

由于王文湘沒有生育能力,可能心中有愧,她想為丈夫物色個小妾以延續(xù)何家香火,卻被何應欽拒絕了。

王文湘主動幫丈夫張羅納妾,就解釋了古代歷史上正妻容忍丈夫納妾的部分原因:為保住正妻地位,同時幫丈夫延續(xù)香火。

王文湘終生未能為何應欽生下一兒半女,于是夫妻二人就過繼了何應欽哥哥之子何紹周和弟弟之女何麗珠為養(yǎng)子養(yǎng)女。

國民黨兵敗大陸后,何紹周先去了香港,后又定居美國。何麗珠則跟隨何應欽夫婦去了臺灣,一家人倒也其樂融融。

何應欽養(yǎng)女何麗珠

顧祝同與許文蓉

早在顧祝同還在當師長的時候,就迎娶了蘇州許家的大小姐許文蓉。

到了1938年,就任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的顧祝同駐扎在安徽梅林,許文蓉則遠在重慶。顧祝同耐不住寂寞,就偷偷包養(yǎng)了前來梅林唱戲的戲子美素娟,另找個住處安頓了下來。

不久,美素娟就懷孕了,顧祝同心里那個美就別提了。不知誰走漏了風聲,這消息就傳到了王文湘耳中,而王文湘與許文蓉情同姐妹,就又捅給了后者。

顧祝同、許文蓉

許文蓉大怒后冷靜了下來,她沒給顧祝同打招呼,悄悄從重慶來到了三戰(zhàn)區(qū)長官部駐地,打聽到了美素娟的住處。她表現(xiàn)的非常憐惜疼愛美素娟,打著補養(yǎng)身體的名義給她求醫(yī)問藥安胎,借而毒死了美素娟,當然孩子也沒保住。

做完這一切后,許文蓉又偷偷返回了重慶,顧祝同都不知道她有來過。到重慶后,許文蓉向蔣夫人說,美素娟為敵人派來的間諜。蔣校長聽聞后大怒,還為此特意把顧祝同訓斥了一頓。許文蓉這一招,搞得顧祝同有苦說不出,只好默默認栽。

尤值一提的是,顧祝同的親外甥趙錫田,則娶了許文蓉的胞妹許文莉,有點亂。

顧祝同

允許丈夫納妾,女人通常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吞

從人性的角度看,沒有哪個女人愿意讓丈夫再娶其他女人,哪怕她表面上表現(xiàn)的毫不介意。

妻子之所以能容忍丈夫的納妾行為,要么是自己無法生育,要么是想通過為丈夫張羅小妾以達到穩(wěn)固自己女主人地位的目的,要么還有其他特殊原因,都有著一定的利益算法在里面。

總之,新中國之前的女人,很多時候連命運都很難自己做主,她們就像是依附于丈夫這棵大樹的藤蔓,往往只能委曲求全。


我是@司馬砸光,感謝關注討論

9

古代男的納不納妾,納多少妾,大抵是憑男人的喜好和個人經(jīng)濟實力。

大抵能養(yǎng)得起,消受得了,多少不過是數(shù)量問題。

妻妾成群是有地位,有經(jīng)濟實力的男人標配,多幾個妾對古代男人來說,就跟現(xiàn)代家庭多幾輛豪車的意義差不多。

至于妻子也許并不存在容忍不容忍的問題。你看《紅樓夢》,那么小氣的林黛玉都默認襲人是寶玉的填房。

古代妻子對丈夫納妾大抵會比較包容,畢竟妻妾地位懸殊,妾就是侍奉主子的婢女。作為當家主母何必跟一個下人計較。甚至有的妻子會主動提出為丈夫納妾,這是妻子通情達理的表現(xiàn)。

古代妻叫“娶”,要遵從繁瑣的禮儀。娶妻要經(jīng)過三媒六聘、婚姻六禮,明媒正娶后進門。即便帝王之家也要嚴格遵循。

而妾稱為“納”,納字的意思是接收,像東西一樣,花錢了就可以買,不滿意還可以賣。妾是可以拿來交易的,對于主家來說,等同于貨物。

妻和妾在家里的地位,是主人和下人。

《夷堅志·丙志》記載,北宋“衢州龍游人虞孟文,以錢十四萬買妾”。

大家印象中唐朝是最開放的王朝,可是唐朝法律卻明確規(guī)定:“妾乃賤流”“以妾及客女為妻,徒一年半”。

假如將妾升為妻,就是觸犯了刑律,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要服刑一年半,而且事后照樣得遵法離婚,這樣的懲罰,相信沒有多少人敢越雷池半步。

因此妾對于“妻”來說,就是家里多了一位侍奉的奴婢,主人家坐著她得站著;人家吃著,她得看著;主人家病了,她得端茶倒水。

因此,只要妾安分守己,不過分,妻子也沒有容不下她的道理。

妾,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有罪女子”!版弊衷嫉臉嬜帧厦媸切叹,下面是一個“女”字,就是戴刑具的女子。

古代婚姻是結“兩姓之好”,尤其大戶人家都是為了經(jīng)濟上互補,政治上互相幫襯,從不過分尊崇男女之間個人情愛。善妒的女人是有道德瑕疵的。

女人接受、容忍夫君納妾,就是她在婚姻中要做的修行。這是社會對女子的價值理念都要求。

古代女子從小受的就是“三從四德”。

三從中的一從就是“出嫁從夫”,什么叫“從夫”,就是男人做什么,女人是無從過問、干涉,只有服從。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娶過門的妻子如果嫉恨心強,容不下妾,那是有損婦德的行為,丈夫是可以因此休妻的。

因此,古代法律上也講一夫一妻制,但是它跟今天的一夫一妻制是有很大區(qū)別,它有個重要補充形式,那就是納妾,完整地說叫:“一夫一妻多妾制”。

我們是受宅斗劇影響,總覺得夫妻內(nèi)宅里幾個女人肯定天天上演你爭我搶,你來我往的爭寵戲碼。那不過是電視劇,不熱鬧沒得看而已。

10

古代女人為什么能容忍丈夫納妾?

人類社會體系,由母系社會→父系社會,經(jīng)歷了上萬年的演化,古代納妾必須要經(jīng)過正妻,甚至丈人的同意才能納妾。

社會體系

母系社會是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所有原始人族群都是母系氏族。族群里面禁止內(nèi)婚,實行族外婚制,子女都跟隨母親,是無父無夫的社會。為什么當時是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氏族?

  1. 青壯年男子負責狩獵、捕魚和防御野獸等,女性負責采集食物、燒烤食品、縫制衣服,養(yǎng)育老幼。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女性的工作有穩(wěn)定性,是可靠的生活來源。她們的活動是為了整個氏族,所以她們在氏族中占有重要地位。
  2. 原始社會實行族外婚制,無父無夫,孩子從小都跟著母親,不知道父親是誰,另外禁止族群內(nèi)結婚,所以孩子從小信任的只有母親。

所以可以看出母系社會為什么女性受尊重,最重要的不是大家所說的生育,而是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

父系社會,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男子在生產(chǎn)部門中突出地位的出現(xiàn),原來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發(fā)生重大變化,男子開始占據(jù)主導地位。

  1. 男子逐漸從漁獵活動中轉入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領域,特別是犁耕,勞動強度大,一般只有男子才能勝任,從而加強了男子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地位。同時,制陶等手工業(yè)中工藝變得復雜,技術性強,勞動強度大,身強力壯又無生育、家務之累的男子,成為主要承擔者,這樣,取代了婦女在生產(chǎn)領域中的主導地位,而婦女則主要從事紡織、炊煮和生育兒女等家務勞動,正是這一變化成為導致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
  2. 人們在生產(chǎn)中所處地位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在分配社會產(chǎn)品中的不同地位,男子成了社會生產(chǎn)的主要力量、財富的重要創(chuàng)造者,按著當時誰生產(chǎn)的物品歸誰所有的原則,男子支配財務的權力逐漸增大,增強了他們在家庭中的經(jīng)濟地位,就產(chǎn)生了改變傳統(tǒng)繼承方法,使之有利于自己的意圖。

母系社會→父系社會的轉變,就是社會勞動力的轉變,母系社會女性是氏族的穩(wěn)定來源者,后來社會轉為農(nóng)耕社會時,男性成為穩(wěn)定來源。

納妾的滿足條件

“現(xiàn)代男人一直羨慕古人可以“三妻四妾”,那是因為,古代中國的婚姻制度是“一妻多妾制”,所以,才會有人能享受齊人之樂。相比如明媒正娶的原配正室,“妾”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中國古代從“周朝”直到“清朝”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不是一夫多妻制。妾的地位極低無法與妻相比。中國講究的是門當戶對,不可能有貴族讓自家女子為妾。

  1. 漢,蔡邕所著的《獨斷》稱,“卿大夫一妻二妾”,除非有特殊貢獻,才可以最多娶八個妾,“功成受封,得備八妾”。有點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個妾,即“士一妻一妾”。普通老百姓是不準娶小老婆的,“庶人一夫一婦”,和現(xiàn)在一樣,是一夫一妻制。
  2. 明朝,《明會典·律例四》中得到旁證:“民年四十以上無子聽之!币簿褪钦f,老百姓納妾需要滿足兩項條件:一是四十歲以上;二是沒有孩子。

妻子地位

正妻地位的來源是古代“門當戶對”觀念

  1. 西周時禁止貴族跟貧民通婚,但隨著奴隸制度的瓦解,春秋秦漢規(guī)定就不明顯了。
  2. 兩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度”推行,門閥等級森嚴,士族與庶族之間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陽滿氏,被彈劾為“惟利是求”,并擬“禁錮終身”?梢娨(guī)定之嚴格。但士族制度在隋唐時逐漸消滅,門當戶對就漸漸成為古代婚姻最重要的習俗

各朝代基本都禁止貴族和貧民通婚,或者是不提倡。所以正妻家族的勢力和丈夫的地位是平等的。這點可以從古代皇上結婚,皇上皇后對拜看出。

納妾跟正妻有關嗎

古代正妻跟丈夫名義上是平等的,中國傳統(tǒng)“男管外,女管內(nèi)”,男人如果想納妾必須要得到正妻同意。

  1. 古代門當戶對的傳統(tǒng)下,兩家地位差別不大,男子納妾還需向老丈人報告一聲,如果妾家地位太低可能還會有異議。
  2. 以前的正妻地位很穩(wěn)固,不會因為有了妾就離婚,所以絕大多數(shù)妻子在丈夫納妾后自己的地位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3. 古代妾的地位在家庭中就相當于收了一個丫鬟,地位甚至還不如正妻身邊的親近丫頭,所以根本影響不了正妻。
  4. 古代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女子相識不久就結婚了,所以沒有容忍一說,古代使用的是先婚后愛。

現(xiàn)代女權

因為清朝制度的缺陷,女性受到的壓迫比以往各個朝代都嚴重,近代以來,受到國外先進思想的影響,中國女權思想日益強大,但是現(xiàn)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的同時,中國社會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畸形的社會。

  1. 因為沒有一個標準,現(xiàn)代女性在追求男女平等的同時,中國社會已經(jīng)有向母系社會過度的趨勢,女性權利日益增強,許多方面已經(jīng)不是平等的表現(xiàn),“備胎、舔狗”這一系列稱呼的背后就是對男性的侮辱。
  2. 很多女性都覺得社會上她們沒有得到相應的地位,處處覺得男性對他們的歧視。恰恰相反,說實話現(xiàn)代女性地位的轉變,是男性思想的轉變,以及部分強大女性的表現(xiàn)帶來的。與你們大部分網(wǎng)絡鍵盤女權主義者一點關系都沒有。

提問者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一句話可以道出所有男性的心聲:男女平等?可以!女權?可以!但是你要有自己的實力,如果光靠嘴,光靠你的鍵盤,那誰都不會瞧得上你。

本次回答到此結束,我是@墨明棋妙呀 ,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部分信息援引自百度百科,圖片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