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馬懿算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厚黑學的集大成者,他從三十歲出仕到七十三歲去世,歷經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個時期,最終在曹芳在位期間通過發(fā)動高平陵之變,控制了曹魏政權,為之后司馬師、司馬昭逐步篡奪曹魏皇權奠定了基礎,最終則是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完成了最后一棒,徹底取代了曹魏皇權。后來到了東晉時期,司馬懿的后裔晉孝明帝在讓大臣給他講解歷史的時候,聽到這一段,都羞愧得無地自容,把臉伏在床上不好意思面對其他人。

司馬懿早期其實還好,也沒有太過明顯的野心。 曹丕去世時,留下四個輔政大臣中就包括司馬懿,但其他三個人陳群、曹休和曹真先后病逝,只剩下了司馬懿。因此,到曹叡去世時,司馬懿和曹爽被任命為輔政大臣,也就是受到了曹叡的托孤之重。但一開始成為輔政大臣的時候,司馬懿很快就在曹爽的逼迫之下托病不出,閉門謝客了。一直隱忍待機,終于在十年后等到了機會,通過高平陵之變,將曹爽集團一網打盡,取代了曹爽,控制了曹魏政權。

高平陵之變中,一開始司馬懿只是控制了洛陽和皇太后,并沒有太大優(yōu)勢,所以曹爽的智囊桓范建議曹爽挾持皇帝逃往夏侯玄鎮(zhèn)守的關中,或者直接去許昌,先把皇帝安置下來,然后再號召全國,起兵討伐司馬懿。但曹爽本來就只是親貴子弟,并沒有什么特別過人的軍政才能,所以很猶豫。關鍵時刻,司馬懿讓蔣濟給曹爽寫信,蔣濟以個人名譽擔保,只要曹爽放棄抵抗,接受現實,就一定能夠保全身家。但曹爽投降了以后,司馬懿仍然將曹爽集團誅滅三族。不久后,蔣濟也因為食言,羞愧而死。

曹爽集團被鏟除后,司馬懿雖然已經實際控制了曹魏政權,但仍然有些人并不完全受他控制,比如征西將軍夏侯玄,坐鎮(zhèn)關中,擁兵十萬,司馬懿就很不放心,所以以高官厚爵引誘夏侯玄,讓夏侯玄放棄了在關中的兵權,入朝洛陽。到洛陽之后,司馬懿并未對夏侯玄下手,但到了司馬師掌權時,因為皇帝的近臣李豐、張緝企圖發(fā)動政變,誅殺司馬師,以夏侯玄輔政,事情敗露后,司馬師以此為契機,大肆屠殺仍然心存曹氏的大臣,夏侯玄也一起被殺。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為了避禍,不得不不顧與蜀漢的國仇家恨,投奔了蜀漢。

王凌和司馬懿是多年好友,司馬懿還推薦過王凌升官。在高平陵之變前,王凌和其他曹魏元老一樣,也對曹爽不滿,寄希望于司馬懿在推翻曹爽之后,將曹魏政權拉回到正常軌道上,但司馬懿鏟除曹爽集團的時候,大肆株連,而且只要涉及相關的人,多數都要誅滅三族,斬草除根。王凌感到自己也很危險,于是鋌而走險,在淮南發(fā)動叛亂,準備舉兵入朝,誅滅司馬懿,廢黜皇帝曹芳,改立曹操的兒子楚王曹彪為帝。司馬懿輿疾出征,王凌被迫出降。

王凌本來以為以他們兩人的交情,司馬懿不會殺他,所以在被解送京城的路上,王凌試探司馬懿的態(tài)度,向司馬懿討要釘棺材的釘子。司馬懿果然給了王凌釘子,王凌確認司馬懿還是不會放過他,就自殺了。即便如此,司馬懿仍然將王凌誅三族,相關人等都被殺,連死了的人也被挖出來,剖棺戮尸。楚王曹彪也同時被殺,并牽連了一批皇親國戚。之后,司馬懿下令將本來分散在各地的曹魏宗室都集中到洛陽來居住,以便監(jiān)視。在此期間,司馬師的妻子夏侯徽本來是夏侯玄的妹妹,僅僅因為夏侯徽發(fā)現司馬氏有不軌之心,就被司馬師自己毒死了。

在司馬懿死后,其子司馬師繼承了司馬懿的權力,仍然實際控制著曹魏政權。在司馬師當權時期,先是發(fā)生了李豐與張緝陰謀政變的事件,司馬師借機廢黜了皇帝曹芳,改立曹髦為帝,以便于控制。又發(fā)生了淮南第二叛,也就是毋丘儉的叛亂,司馬師也和司馬懿一樣,不顧當時自己已經身患重病,力疾出征,平定了叛亂。在這兩個重要事件中,司馬師也和司馬懿一樣,大肆株連屠殺,并且是盡可能的羅織罪名,將仍然忠于曹魏的勢力都鏟除掉,有些實際上并不是忠于曹魏,只是因為沒有完全依附于司馬氏,也同樣被殺。

司馬師沒有兒子,他在平定毋丘儉叛亂之后回師的路上病死,司馬昭臨時被推上了接班人的位置,繼承了司馬師的權力。在司馬昭時期,皇帝曹髦被逼無奈,只能自己親率宮中童仆出宮去殺司馬昭,司馬昭的親信賈充指示成濟在大街上公然刺死了曹髦。雖然曹髦此時只是傀儡皇帝,但畢竟和司馬昭有君臣名分,即使要殺他,也只能暗下殺手,司馬昭如此不顧體面,公然刺殺曹髦,這是違背當時人們的道德底線的。連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都認為太不顧體面了,跑出來撫尸痛哭,并提出了誅賈充以謝天下的要求,但司馬昭只殺了成濟塞責,賈充仍然是他的心腹。

此時曹魏內部已經沒有什么人公然宣稱自己仍然忠于曹魏了,但司馬昭仍然對不是他的親信而握有實權的人不信任,比如諸葛誕,本來是在司馬懿、司馬師一路扶植之下成長起來的,并且和司馬氏結為了姻親,但司馬昭派人試探諸葛誕對曹魏把皇位禪讓給他的態(tài)度時,諸葛誕明確表示反對,于是司馬昭以朝廷的名義征召諸葛誕入朝,擔任有名無實的司空。諸葛誕明白司馬昭這是要對他下手了,加上有夏侯玄的覆轍在前,只能起兵叛亂。司馬昭率大軍出征,平定了諸葛誕叛亂,再次屠殺了一大批異己力量。

司馬昭時期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派鐘會、鄧艾等人率兵伐蜀,消滅了蜀漢政權。但在人事安排上,司馬昭層層設防,相互牽制,最后是衛(wèi)瓘先和鐘會上書彈劾鄧艾,將鄧艾扣押起來,接著鐘會率兵叛亂,衛(wèi)瓘利用平定叛亂之機殺死了鐘會和鄧艾,蜀漢已經投降的大批將士和官員、宗室等人都在叛亂中被亂兵所殺。司馬昭為了防止意外,又命賈充率兵出斜谷,他自己親率大軍為后援,以防止意外,這次連賈充都擔心自己只是螳螂,司馬昭會不會對他下手。

皇權爭奪本來歷來就非常殘忍、血腥,這并不奇怪,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在一個短時期內通過幾次大規(guī)模的政治斗爭就可以解決,而司馬氏從高平陵之變算起,到司馬炎最后篡位,至少表面上是和平過渡,但卻依然在這個過程中大肆屠殺,并且動輒就誅三族,譙類無遺,就顯得特別殘忍了。同時,司馬懿和司馬昭兩人在各自掌權的時期猜忌心特別重,很容易懷疑別人是否會成為自己的敵人,所以總是故意設置陷阱,逼對手就范,且經常言而無信,充滿了陰謀。

可以說,司馬氏從司馬懿開始到司馬炎成功篡位,整個這個過程就是厚黑學的勝利。而在當時流行的忠義為本的主流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被司馬氏的篡位之路徹底摧毀,以至于一些本來篤信儒家價值觀的人不得不當起了裝作狂放不羈、不理時事的樣子以避禍,也就是竹林七賢,從而形成了所謂的魏晉風度。而司馬氏家族以陰謀起家并發(fā)家,在成功篡取皇權之后,只過了短短十多年,司馬炎死后才一年,持續(xù)長達十多年的八王之亂就拉開了序幕,宗室中的每個人都野心勃勃,都是陰謀家。八王之亂最后就演變成了永嘉之亂,乃至于五胡亂華。

最佳貢獻者
2

中國古代王朝的帝王姓氏人口在后世一般會越來越多,譬如,劉、李、趙、朱等,可是晉朝司馬氏這個姓氏人口自東晉滅亡后,人口越來越少了。

420年,58歲的劉裕取代東晉王朝,第二年他命令自己的手下毒死晉恭帝司馬德文,司馬德文不愿意服毒,只好用被子悶死了他,從此拉開了屠殺司馬氏家族的大幕。

江南地區(qū)司馬氏皇族幾乎被滅絕,其他姓司馬的人也難逃劫數,沒有死的紛紛改姓,司馬氏改為司、同、馮等姓氏,留在北方的少數司馬氏未改姓,到現在為止司馬姓的人口也就幾萬人而已。(劉裕像)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是陰險、狡詐、惡毒的代名詞,為了建立自己的政權不擇手段,超出了絕大部分人的道德倫理底線。

司馬懿特別能忍耐,曹操、曹丕、曹睿在世時他和他的家族都不敢暗地里訓練死士,不過也有了架構。曹芳即位后,司馬懿這個兩任托孤大臣應該是曹魏最值得信賴的大臣了,在他失去權利后就開始秘密策劃奪權,到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師已經訓練了3000死士,可謂蓄謀已久。(司馬懿父子劇照)

高平陵之變后,曹爽及其家族在其他人的撮合下才投降,不能殺曹爽一家,這時達成的協(xié)議?墒撬抉R懿出爾反爾,很快將曹爽誅滅三族,不講信義。此后,司馬師、司馬昭陸續(xù)通過平復曹魏擁護者的叛亂,借故誅殺了很多世家大族,代之而起的是擁護司馬氏的家族,反對者基本被清除,沒有后患。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擅自廢立曹芳、曹髦、曹奐等人,并讓手下殺了曹髦,廢為庶民,臣子廢皇帝,和世俗所遵循的禮教背道而馳,可謂是卑鄙手段用盡。

晉武帝司馬炎覺得司馬氏再這樣搞下去,到自己的晉朝滅亡時子孫肯定沒有好下場,于是乎廢帝曹芳、曹奐都沒有被殺,而且都封了爵位,可他們差不多是光桿司令了。(司馬炎劇照)

司馬炎的想法不錯,可是他的后代先是白癡司馬衷做了皇帝,導致“八王之亂”,把天下搞得一塌糊涂,生靈涂炭,接著少數民族滅亡西晉,很多世代居住北方的人背井離鄉(xiāng)遷移到江南,司馬氏的王朝給人民帶來的是無窮的災難。

其實司馬懿父子陰險狡詐、殺人無數也不足以讓司馬姓氏被滅,主要是他們的后代禍國殃民。劉裕滅掉的是皇族,手下人和普通百姓則是直接想滅掉司馬氏這一姓氏,看來自上而下都對司馬氏掌握政權不滿,被全體百姓針對了,不給司馬氏翻身的機會!

3


司馬家族憑借陰謀詭計篡奪曹魏政權,得國不正,子孫后代多是昏庸無道之君,導致五胡亂華,所以最終難逃全族被滅的悲慘下場。

首先,司馬家族的政權不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而是憑借陰謀詭計,篡奪了曹魏的政權。

不像三國魏、蜀、吳他們的基業(yè)都是曹操,劉備,孫權孫堅一步一步,辛辛苦苦幾十年奮斗出來的。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家族的政權憑借陰險的手段所得,為人所不齒,得國不正。

其次,最重要的是,司馬家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存在感最低的王朝。

晉朝建立以后,沒有任何繁榮昌盛的氣象,沒有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反而出現“八王之亂”,天下大亂,導致五胡亂華,差點讓漢族亡國滅種,所以司馬家族算得上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司馬家族憑借陰險手段建立晉朝,但是沒有給天下帶來長治久安,反而引狼入室,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所以其最終被滅族的悲慘下場也是不值得同情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4

司馬家族以司馬懿一家最為出名,司馬懿可以說是集厚黑學大成者,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一直都是“利益第一,價值第二”,在司馬家族篡位過程中無信、無義、無忠,其陰狠給后世起了很壞的榜樣,因為道德崩壞,向心力的遺失,使的中國遭受了五胡亂華、暗無天日的浩劫,華夏的尊嚴第一次被踐踏的徹徹底底。

司馬懿在曹操時期就開始裝腔作勢,曹操征召他入仕的時候,以風痹病為由拒絕了(這一段歷史真?zhèn)魏蛣訖C一千多年來也是爭論不休),到了29歲的時侯,司馬懿的老婆懷孕了,司馬懿覺得再也裝不下去了,而這一年曹操手下首席文官荀彧“剛好”推薦了司馬懿,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已經是曹操的秘書,于是曹操給司馬懿安排了一份好工作——陪曹丕讀書。

司馬懿就此開始扶搖直上,不過在曹操時期,司馬懿鋒芒并不怎么顯露,在他40歲的時侯,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鋒芒,司馬懿勸阻說:“孫劉聯(lián)盟并不牢固,孫權見劉備發(fā)展太快,肯定心里不爽,我們可以聯(lián)合孫權,讓他從背后捅關羽一刀!

這條計策被采納了,隨后關羽敗走麥城,孫劉聯(lián)盟瓦解。第二年曹操過世,司馬懿主持葬禮。曹丕即位后,司馬懿成了曹魏軍隊的副總司令,此時魏武一代的名將尚有存留,司馬懿還是沒機會領兵作戰(zhàn)。

曹丕死的時候,任命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四人為輔政大臣,具體工作就是曹真負責對抗蜀國,曹休、司馬懿負責東吳,陳群留在中央,曹叡這個“政治天然呆”的少年在上任后表現出過人的政治天賦,再加上曹休、曹真等還在世,司馬懿還沒表現出什么野心,而這一階段司馬懿雖然遠離中樞,但他在關西一帶培養(yǎng)了屬于自己的軍事勢力,為他后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司馬懿在擒斬孟達時,為了搶功,八日行軍一千二百里,而朝廷命令他配合曹真伐蜀時,兩個月行軍不到五百里,曹真沒等到司馬懿的部隊,最后因暴雨在伐蜀路上出現嚴重的非戰(zhàn)斗減員,伐蜀計劃中途而止,曹真郁悶而死,司馬懿被調往西線,領郭淮和張郃等將抵抗諸葛亮的北伐。

阻擊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的戰(zhàn)略是堅守為主,被眾將多次取笑后,司馬懿也按捺不住,結果被諸葛亮教育了一下怎么打仗,蜀軍糧盡回師的時候,司馬懿命張郃追擊,張郃死于諸葛連弩之下。此后司馬懿繼續(xù)對抗諸葛亮北伐,諸葛亮終因常年的鞠躬盡瘁拖垮身體,在五丈原病逝。

司馬懿59歲的時侯,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曹魏,自立為燕王,魏明帝曹叡派司馬懿率軍征討,司馬懿破城后,屠殺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還把尸體堆積成金字塔狀以炫耀武力。

景觀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繼位的是他年僅八歲的養(yǎng)子曹芳,這一年司馬懿60歲,和曹爽一起成了托孤重臣。幾年后兩人出現了矛盾,68歲的司馬懿又裝起病來,這一次裝了兩年,開始了扮豬吃老虎的把戲。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和他幾個擔任御林軍將領的弟弟跟隨魏帝曹芳出城祭拜魏明帝高平陵的絕好機會,以司馬師豢養(yǎng)的三千死士為基礎,發(fā)動政變,接管了御林軍,得到太后詔書,罷黜曹爽。

可皇帝還在曹爽手中,若是曹爽帶著曹芳到許昌,就能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于是司馬懿反復詛咒發(fā)誓,以人格擔保曹爽的生命財產安全,讓太尉蔣濟給曹爽寫信,曹爽經過一夜的思考,交出皇帝投降,他沒想到司馬懿根本就沒有人格,豪不猶豫的將曹爽一黨全部夷滅三族,不久后,蔣濟因覺得失信于曹爽,自責憂憤而死,司馬懿食言而肥、濫殺無辜的卑劣性格暴露無遺,此為無信無義。

此后曹魏政權盡歸司馬家族,司馬懿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里處心積慮的謀劃著司馬家族的千秋大業(yè),全然忘了曹魏對他的信任和恩賞,司馬懿可以說是極度的功利主義者,他所代表的是人性陰暗的一面,在他的眼里全然沒有忠信仁義這幾個字。

司馬懿死后,他的長子司馬師接過棒子,他是司馬家族最辣手無情、最難以捉摸的人,司馬師的發(fā)妻夏侯徽是曹魏的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和曹真之妹德陽公主的女兒,司馬師與這個發(fā)妻關系很好,生有五個女兒,然而在青龍二年(234年),這一年諸葛亮病逝,司馬懿卻依然保住了兵權,并且對曹魏西線部隊建立了獨一無二的影響力,司馬師肯定參與了其中的機密運作,聰明的夏侯徽此時已經發(fā)覺了司馬家對魏國不忠的跡象,還沒等她作出抉擇,心狠手辣的司馬師就將她毒殺了。

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的前一夜,司馬師依然美美的睡著覺,還打起了呼嚕,而司馬昭卻擔心的整晚睡不著,連司馬懿都不禁配服司馬師深沉的心機。政變成功后,曹爽一黨中有不少人與司馬師交往甚密,司馬師卻全然不念舊情,殺光他們全家。

當得知傀儡皇帝曹芳想要以夏侯玄取代自己的消息后,司馬師將想要發(fā)動政變的李豐、夏侯玄、張緝誅殺,夷滅三族,廢曹芳為齊王,本想立彭城王曹據為帝,郭太后堅決不同意,這位郭太后一直與司馬家合作愉快,對國家根本沒什么責任心,不同意立曹據的原因是曹據是她的長輩,如果立了長輩為皇帝,她這個侄媳婦就不好當太后了,所以郭太后要求立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為帝,司馬師也就同意了。

正元二年(255年),鎮(zhèn)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師,司馬師親自領軍平叛,毋丘儉敗亡,文欽逃奔吳國,毋丘儉與文氏兩家留在魏國的都被殺死,而司馬師在征討過程中,遇到文欽之子文鴦襲營,司馬師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遭此驚嚇,致使眼睛震出眼眶,司馬師在受了一段時間罪后,活活疼死,終年48歲。

司馬師沒有兒子,司馬昭將次子司馬攸過繼給他,而他的政治遺產都讓司馬昭繼承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辈粷M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曹髦在跟三個心腹說完這話后決定發(fā)動政變奪回政權,然而其中二人跑去向司馬昭告了密,意識到被出賣的魏帝曹髦率領殿中宿衛(wèi)和奴仆幾百人去討伐司馬昭,因為天子的身份,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的軍隊都嚇的逃走了,此時太子舍人成濟問司馬昭的心腹賈充怎么辦,賈充說:“司馬公養(yǎng)你們,就是為了今日!比缓蟪蓾驮诠馓旎罩,把皇帝刺了個透心涼。這種當眾弒君的惡劣行為使得以后的晉朝再也不敢提倡“”字,只敢言“孝”!

曹髦死后,司馬昭立了曹奐為帝,將篡未篡之際卻病死了,他的長子司馬炎接過他的位子后,在司馬昭死的這年十二月(265年)就逼迫曹奐禪讓,代魏稱帝,國號晉。

司馬炎因為長子夭折,就立了次子司馬衷為太子,這個司馬衷是個智力低下、有名的大白癡。司馬炎在44歲那年滅吳成功,晉朝也成了大一統(tǒng)的國家,然而司馬家族德既不堪,對天下也是有罪無功,偶得天下就腐敗不堪,王愷石崇相互炫富,晉武帝司馬炎還親自參戰(zhàn),幫助王愷。

司馬家族殺完外人自家內部還要互相吞噬,八王之亂把天下折騰的亂七八糟,西晉從266年司馬炎篡位到316年被北方蠻族滅亡,才短短的幾十年,司馬家族跑過長江繼續(xù)醉生夢死,成立了東晉。

三國時期雖然沒有大一統(tǒng),卻沒有胡虜敢在華夏那么囂張,晉雖一統(tǒng)卻是無論在人事還是政策上都是極大的倒退,以致發(fā)生了持續(xù)幾百年的亂世,老百姓又受了幾百年的苦。

在晉明帝聽完王導述說司馬懿是怎么創(chuàng)業(yè)怎么誅滅有名望的人,以及司馬昭殺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的事,晉明帝掩面伏在床上,說道:“若如公言,晉祚安得長!司馬懿的后人聽到先人的事跡也是羞愧不安,所不忍聞者。

5

司馬家篡魏其實也算不得陰狠,人家也是花了三代人努力

一代人干一代事,司馬懿搞了高平陵政變,給司馬家成事奠定基礎。249年,司馬懿以洛水起誓,只要曹爽投降,保曹家安穩(wěn),太尉蔣濟還給他做保人。結果是曹爽放下兵器不久,就讓司馬懿屠了三族,曹爽的附屬勢力家族,也被屠了個干凈,蔣濟吐血身亡,氣的,保人給活活氣死……

司馬懿死后,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繼續(xù)掃除曹魏勢力,像忠于曹家的王凌、諸葛誕、毌丘儉、文欽等,都被誅除,自家爵位提升為晉王爵,離代魏只差一步。特別是司馬昭,他還把魏帝曹髦給干了,開了弒君先河。其實殺也就殺了,早死晚死而已,但這個司馬昭敢做不敢當,為了掩人耳目,把手下成濟兄弟扔出來當替罪羊……

等到司馬家第三代司馬炎掌權時,離最早的高平陵之變已經17年,在這十余年中,忠心曹魏的勢力,基本全部被誅除干凈,剩下的小魚小蝦也翻不起浪花了。266年2月,司馬炎死后沒幾個月,這個司馬炎圖窮匕見,逼迫末帝曹奐禪位,完成篡魏最后一步

總得來說,司馬家陰狠算不上,但隱忍真心厲害,司馬懿搞高平陵政變決定篡位時,人家70歲……

至于說為什么難逃全族被滅,其實也不算全族被滅,主要是永嘉之亂被人攻陷了洛陽,而攻陷洛陽的那支軍隊又搞了個屠城,這一下子,司馬家死了太多太多的族人。等到316年前后攻陷長安,那么大的家族,基本上就剩下早些年五馬渡江跑江南的五匹司馬了

再后來,司馬家和士族爭鋒,五馬渡江差不多就剩司馬睿一支還能繁衍……

6

其實曹魏篡漢也是篡,司馬篡魏也是篡,都沒什么兩樣,算是“天道有輪回”吧?蓯旱氖遣茇О阉抉R懿當做自己“把臂托孤”,司馬懿卻裝瘋賣傻,轉身就血洗了曹家宗室。

實際上,換個角度看問題,司馬家以這種方式改朝換代未必就是壞事。畢竟,這樣的改朝換代,不需要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亂,不需要兵禍連天。對于底層老百姓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人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钡莱隽诉B年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多數的改朝換代,都是經過連年戰(zhàn)爭,死傷無數才能達成。那樣真的就是“道義”嗎?必須是經過戰(zhàn)場廝殺得來的皇位才是“得位正”嗎?

東漢巔峰時期的5000多萬人,到了三國后期僅剩下1500萬。死了的人,比活著的還多。秦朝末年的楚漢爭霸,同樣讓平民百姓明不聊生、生靈涂炭。漢朝立國時,社會經濟都被打爛了,連幾匹同色的馬都湊不齊。

五代十國的戰(zhàn)火不斷,為了皇位,軍閥割據混戰(zhàn),他們廝殺的錢糧從哪里來?充當炮灰去送命的壯丁哪里來?還不是壓榨剝削平民老百姓。

靠殺戮起家的帝王,是百姓的噩夢

歷史喜歡記載帝王家事,老百姓的血和淚誰去關注?或許,戰(zhàn)死沙場幾萬人或者幾十萬人,對于冷血帝王來說,僅僅是一個統(tǒng)計數字——跟象棋棋盤上丟了幾個過河卒子沒什么區(qū)別。

但是戰(zhàn)死沙場的每一個無名卒子,身后或許是一個家庭的坍塌。幾十萬戰(zhàn)死的士兵背后,是幾十萬個家庭的家破人亡——有人關注過這些無名小卒的死活嗎?

更應該關注平民的生存

“殺一是為罪,殺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方為雄中雄!

這是我們無形中被灌輸進腦子里面的想法。仔細反思,我們發(fā)現這個思想太可怕了——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開始無形中認為,殺人越多的劊子手越是英雄。

碰到過一個論調:“成吉思汗比趙匡胤殺了更多的人,所以他更偉大。”——成吉思汗輝煌是無數無辜者的累累白骨撐起來的,他的輝煌只屬于他——跟別人沒關系,我們不應該認為他是偉大的。

同樣道理,現在有個殺人犯,不停殺人,一直殺到幾個億,是不是可以成為英雄?

相對于血流成河的戰(zhàn)爭,趙匡胤這樣的篡位者,雖然名聲不好,但是留個平民百姓的是太平——亂世人不如太平狗。

7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氏。晉朝建立后,追謚其為宣皇帝。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被時人譽為“司馬八達”之一的司馬懿夙懷激昂的濟世救國志向。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為漢廷司空,聽說司馬懿才干出眾,抱負不凡,想征召他出來為己所用。司馬懿心知漢室衰微,大限將至,不愿屈從侍奉曹操,于是以風濕嚴重行動不便為由,拒絕出山。

曹操生性多疑,不信,派人偽裝成刺客深夜假裝前去行刺,司馬懿識破曹操伎倆,仍然一動不動地躺在榻上裝睡。后來,曹操擔任丞相,再次征召司馬懿為文學掾。這次,曹操態(tài)度很堅決,不容商議,對派去的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又找借口拒絕征召,就把他抓來見我”。司馬懿感到害怕,只好出來就職。

司馬懿為人陰鷙深沉,外寬而內忌,諳于權謀。曹操覺察到他不甘久居人下,具有稱雄稱霸的志向,又聽說他天賦異稟,有一種豺狼扭頭覬覦獵物的本能,想找機會驗證一下。

果然司馬懿能夠將臉扭過去正面向后,而身體卻紋絲不動。曹操見狀驚呆了。

曹操晚間睡覺又夢到三馬同槽吃草,驚醒后心里非常錯愕。曹操開始猜忌司馬懿。為此他特地對長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做別人臣下之人,將來一定會干預曹家大事”。然而司馬懿是世子曹丕的師傅,兩人關系一向很好,所以曹丕每每替司馬懿打圓場、說好話。故此司馬懿得以免除災禍,但一直不受曹操重用。

面對曹操疑忌,司馬懿小心謹慎,更加勤于職守,不敢稍有松懈。就連飼喂馬匹這等瑣碎小事,他都親力親為,因此曹操對他漸漸放心,不再日夜注意、警惕他了。

司馬懿平時低調隱忍,不顯山不露水,裝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散淡樣子。然而,到他率軍討伐割據遼東的軍閥公孫淵時,其嗜血殘暴的本性便暴露了出來。魏軍攻入襄平時,司馬懿下令將城中七千軍民屠戮一空,還將尸體擺成一座“京觀”以炫耀勝利。

司馬懿以善于韜光養(yǎng)晦出名。在曹操、曹丕、曹睿三王執(zhí)政時期,他長期潛伏爪牙,靜待時機。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中年暴逝。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子曹芳繼位,并托孤曹氏宗室、大將軍曹爽和功勛卓著的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畢竟是血親,太后和小皇帝對曹爽有天然的親近感,因此得以專權,遂在朝中遍樹黨羽,不久就采用明升暗降之法,給司馬懿封了個有名無實的太傅,徹底剝奪了他的軍政權力。

面對曹爽猜忌,司馬懿索性回家裝病,并且憑借高超演技,裝出一副耳聾眼花,行將就木的樣子騙過了曹爽派來“探視”他的心腹李勝,讓曹爽放松了對他的警惕。

正始十年(249)正月,幼帝曹芳要去高平陵祭祀明帝墓,曹爽兄弟帶領親信文武大臣隨往。已經裝病很久的司馬懿聞訊一躍而起,突然發(fā)動政變。原來這幾年一直“臥病在床” 的他一直沒閑著,暗中陰養(yǎng)死士,緊鑼密鼓地做著準備,他等的就是這一天!

司馬懿假借皇太后之命下令封閉洛陽四門,并命親信高柔接管曹爽軍隊,還讓其子司馬師接管禁軍。然后以太后名義給幼帝曹芳發(fā)去一封詔書,宣稱大將軍曹爽欲圖謀不軌,要將其罷免。

大司農桓范勸曹爽挾持天子前往許昌,然后借天子的命令號令四方精兵討伐謀逆作亂的司馬懿?刹芩嫉没际Вq豫不決,而司馬懿派來的使者則許諾,只要曹爽繳械投降,就可以保全其身家性命和官爵利祿。曹爽無謀無勇,又顧慮洛京城里的妻兒老小與潑天財富,最后決定返京投降,司馬懿將他軟禁一段時間后,悍然將其處死,并被株連三族。

史載,誅滅曹爽之時,司馬懿斬草除根,豺狼本性大爆發(fā),不僅滅其三族,且其親信黨羽的三族都不能幸免。男女老幼,甚至已經嫁人生子的姑表姊妹,也全都在斬首之列。曹真(曹爽之父)一脈幾被斬盡殺絕。

高平陵事變后,曹魏宗室衰微,司馬氏專權。曹魏朝政基本被司馬氏掌控,為日后司馬炎代魏立晉夯實了基礎。

171年后的元熙二年(420),東晉軍閥劉裕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自己即皇帝位,國號大宋,改元永初,史稱劉宋。晉朝(西東兩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到了南北朝時期,劉裕滅晉時,有樣學樣,將晉司馬宗室?guī)缀跽D戮一空。正應了那句古話: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插圖源自網絡】

【發(fā)文不易 嚴禁剽竊】

8

司馬昭為了篡位,吃相太難看了,中國歷史自秦朝之后,以臣子的身份弒殺君主為了篡位,手段比司馬氏差的真的沒有幾個。

一,司馬昭作為權臣逼得當時的魏國皇帝曹髦直接起兵想攻打他。

司馬昭一直步步緊逼皇帝曹髦,使得曹髦感到了空前的壓力。

甘露元年(256年)正月,司馬昭被加封為大都督。到了這一年六月份,司馬昭又被晉封為高都公,封地到達七百里,加九錫,假斧鉞,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假意辭讓。但是八月十六日,曹髦就加賜司馬昭黃鉞,增加封邑三縣。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詔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設置晉國,司馬昭九次推辭,這件事停了下來,又改為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而且司馬昭的兒子們中沒有爵位的都封為列侯。

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詔加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司馬昭再次推辭,沒有接受。

我們知道在三國時代篡位的時候,就是這幾套東西,先封為公,再封為王,最后加九錫,作為篡位者呢?先要推辭幾下,然后皇帝再多說兩次,基本上篡位的流程就完成了。

司馬昭步步緊逼魏國皇帝曹髦,使得曹髦被迫奮力一擊,起兵對抗司馬氏。

二,司馬昭以臣子的身份于光天化日之下弒殺當時的皇帝曹髦。

中國古代篡位者一般都不會選擇殺死當時的皇帝,而是選擇一種所謂的“禪讓”,即現任皇帝讓位給權臣,權臣上位之后,再封這個皇帝一個公爵的爵位。比如曹丕篡位以后,封漢獻帝為山陽公,讓他傳承幾代。

但是司馬昭卻不這么干。甘露五年,曹髦面對司馬昭的篡位步驟,于是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yè)、尚書王經一起商議大事,曹髦準備起兵對抗司馬昭,但是晚上王沈、王業(yè)立刻趕往司馬昭的府上報告了此事,于是曹髦帥兵直接攻打司馬昭的府邸,司馬昭居然派遣賈充前去抵抗,士兵面對皇帝都有恐懼不敢動手,賈充唆使太子舍人成濟去刺殺皇帝,于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幕發(fā)生了,太子舍人成濟在街道上,用自己的戈,直接刺穿了皇帝曹髦的背部,在無數人的眼前殺死了皇帝曹髦。事后,司馬昭還問陳泰,天下人會怎么看待他,陳泰說:“不殺死賈充,不能夠服天下。”司馬昭卻殺死成濟兄弟,誅滅他們的三族。

那些篡位者里最為殘暴的朱溫也只敢找一個假借口,然后殺死唐昭宗,然后還要殺死兇手處死,都不敢直接帶兵在街頭斗殺皇帝,而司馬昭就做到了。

9

看過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的都有一個映像,就是司馬懿是多么能干有為,只是命運所迫被逼一步一個腳印變成那個滿腹陰謀、厚黑的權臣的。司馬懿的形象在該劇中發(fā)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成為人們喜愛的人物。歷史真是這樣嗎?也許。司馬懿的成功的確是自身努力得來的。臨死前仍為魏臣的司馬懿,一沒弒君廢立,二沒分藩建國,三沒要加九錫,為什么要為子孫背這口鍋呢?好吧,司馬懿我們就不評論,因為這中間實在是有很大的爭議,但他的子孫呢?他們的行為則實在是為人不恥,雖取得個人成就的最高峰,但仍免不了被萬世垢弊的歷史地位。

自秦漢以來,雖然諸侯、豪強做大架空皇權的事情屢有發(fā)生,甚至覬覦九鼎的行為也并不鮮見。但是由于禮法制度根深蒂固,君權神授的觀念深入人心,“天子”二字絕非凡塵可及。自秦王嬴政加冕皇帝后的五個世紀,天子的姓氏只更改過一次。劉邦能夠讓天子更姓,那也是有斬白蛇起義的“天命”所致,是自帶神秘光環(huán)的。劉邦之后的幾百年,天子姓劉就變成了約定俗成的事情了。就像是水往低處流,四季花開一樣,在人們的心目中,皇帝姓劉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觀念,一種自然法則。所以,雖然豪強如云,但也沒有人敢去越雷池半步。 強如霍光、王莽、曹操者,也只是停留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層面。至于那最高的神器,他們是敢想不敢摸的。這就叫敬畏,也是游戲規(guī)則。

然而,這個規(guī)則在三國時代悄悄地發(fā)生了改變。第一個偷吃禁果的是袁術。袁術在得到傳國玉璽后利令智昏,一稱帝就變成了群毆對象,最后弄得個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就是個笑話。第二個是曹丕,因為他有一個強悍而精明的父親。曹操經過三十年的打拼弄得來家大業(yè)大,事業(yè)發(fā)展進入良性循環(huán),關鍵人家還非常理性,稱王絕不稱帝,留下最后半步,待時機成熟后讓兒子去跨。曹丕稱帝,雖然也遭遇了敵對陣營和不少腐儒的謾罵和詆毀,但大局上基本還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對于曹魏的稱帝,人們出于立場不同可以罵他,但絕不會瞧不起他,畢竟人家是通過實干努力開創(chuàng)的一代基業(yè)。你可以不服,但不能不屑。至于司馬氏的稱帝,就比較奇葩,可以說打開了當時人們的腦洞,拓展了人們的認知層面。司馬炎篡魏稱帝,他既沒有君權神授的天命,也沒有實干創(chuàng)業(yè)的積淀,說白了就是偷,而且是監(jiān)守自盜。吃相十分難看!

司馬氏作為曹魏三代君主的托孤之臣,權傾天下。當權者圖謀私利本無可厚非,然而其手段卻十分下作: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族誅曹爽、逐夏侯玄;甘露之變,司馬昭的門徒賈充指使走狗成濟當街弒殺君主曹髦,司馬昭庇護賈充,其目的不言自喻,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炎竊國,猶如管家趕跑主人自己當其主子,徹底撕掉了臉皮。司馬氏自宣王始便奔著篡位的目的,如此手段較之漢魏受禪,不可謂不卑鄙,實為開啟了摒棄禮法,不要臉公然篡位之先河。徹底把傳統(tǒng)上倫理觀價值觀那套給踩在了腳下。得國不正,竊國大盜、野心家大行其道,由此,一個為了權力不擇手段,君不君、臣不臣的時代便開始了。之后的傻皇帝粉墨登場,八王作亂,不宗禮法、不恤君臣,爭相自立,司馬氏互相殘殺都是開端于得國不正這一根源。西晉祚剛立國便勢微,正所謂祖宗種因,子孫得果,自食惡果!




10

司馬家族的篡位歷程要從司馬懿開始算起,司馬懿特別能活,一口氣熬死了三代曹家實權主人,三代實權主人都很信任他,他從第二代主人曹丕開始,開始做托孤大臣——位高權重。



但是司馬懿奪權篡位歷程當中,最關鍵的當屬第三代主人死后不久的高平陵事變:隨著第三代主人的死亡,司馬懿再次被托孤,再次成為托孤大臣的司馬懿看著那個第四代主人——一個毛還沒齊的小屁孩,司馬懿就明白了他的對手是另一個托孤大臣——曹爽。



但是曹爽屬于宗室,手里的資源遠遠大于司馬懿,司馬懿于是采取了防御工作,他要等這個驟登高位的年輕人自己犯錯。于是,年輕人曹爽任用浮華黨和激進的制度改革讓元老重臣很不滿,這給了司馬懿群眾基礎;之后又娶了第三代主人曹叡的妃嬪做小妾,這又讓司馬懿抓到了道德高地。



司馬懿本打算再等等,卻沒想到自己的身子骨越來越差了,于是司馬懿打算冒險一博——趁著曹爽和其他宗室陪同第四代主人曹芳去給第三代主人曹叡掃墓的時候,司馬懿在洛陽搞起來了政變,講道理,這一招非常冒險,只需要曹爽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司馬懿百分之一萬的會被生擒。但是曹爽放棄了,是的,你沒看錯,他,放棄了——因為司馬懿許諾可以讓他做一個富家翁。當時曹爽的謀士桓范瞬間暴走,發(fā)飆大罵不止:“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

“你老爹曹真那也是響當當的漢子,咋會生出你這種豬狗不如的東西,等死吧,等著滅族吧!”曹爽很傻很天真,并不相信謀士的威脅,他相信了司馬懿——人家司馬懿可是四朝元老,都指著洛水發(fā)誓啦,不可能騙我的。

就這樣,曹爽和曹家最后的骨干被一網打盡,盡數滅族。之后的司馬家族大權獨攬,又是廢帝又是弒君,忙的不亦樂乎——沒多久就逼迫魏帝禪位,建立了晉朝。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