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皇帝的生育能力并不是一代比一代差,這是一個理解誤區(qū),只不過咸豐帝以后的皇帝出現(xiàn)子嗣斷層的現(xiàn)象,所以才造成這個錯覺。隨之而來的便是人們的曲解,認為清朝選秀制度中無法回避近親結婚,并將此歸結為皇嗣斷層的主要原因。仔細研究清代皇室子嗣情況,不難發(fā)現(xiàn)有兩個重要因素主導著清末三帝的生育問題,這可能才是根源。

近親結婚的反駁

古人不是傻子,近親結婚的弊端并不是什么新鮮醫(yī)學理論,早在唐朝就有法律規(guī)定同宗共姓不得為婚、嚴禁尊卑親屬為婚和不得娶親屬妻妾。清代康熙朝規(guī)定,閱選秀女時,秀女中屬后族近支或母族屬愛新覺羅之女的,應當予以聲明。嘉慶朝規(guī)定,挑選秀女時,屬皇后、皇貴妃、妃嬪親姐妹的,加恩不予挑選。這些都是清朝皇室規(guī)避近親結婚的政策,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的皇帝沒有近親結婚的產物:

清太祖努爾哈赤,父親愛新覺羅·塔克世,生母喜塔臘氏,都督阿古之女,非近親繁育;

清太宗皇太極,母親葉赫那拉·蒙古哲哲,葉赫部首領楊吉砮之女,非近親繁育;

清世祖福臨,母親孝莊文皇后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非近親繁育;

清圣祖玄燁,母親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圖賴之女,非近親繁育;

清世祖胤禛,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威武之女,非近親繁育;

清高宗弘歷,母親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鑲黃旗,凌柱之女,非近親繁育;

清仁宗颙琰,母親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清泰之女,非近親繁育;

清宣宗旻寧,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和爾敬額之女。雖然太祖之母為喜塔臘氏,但非阿古一脈,阿古之后代在鑲紅旗,孝淑;屎笤谡灼,二者無親屬關系,故非近親繁育;

清文宗奕詝,母親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頤齡之女,原為正紅旗人,后抬入鑲黃旗。鈕祜祿氏是大姓,孝全成皇后與孝圣憲皇后不但隔了三代,也原本沒有什么親屬關系,并非近親繁育;

清穆宗載淳,母親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鑲藍旗惠征之女,非近親繁育;

清德宗載湉,父親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父母沒有血緣關系,非近親繁育;

末廢帝溥儀,父親載灃,生母側福晉劉佳氏,父母沒有血緣關系,非近親繁育。

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皇帝沒有近親結婚的不良產物,所以說近親結婚導致生育能力下降的說法不攻自破。有人非要說道光帝就是近親結婚的產物,所以導致咸豐帝之后的生育能力普遍下降。那不妨看看咸豐帝的幾個兄弟,如道光帝第六子奕訢,有五個子女;道光帝第七子奕譞,有九個子女。

咸豐的第一個孩子是麗貴妃生的女兒,麗貴妃懷孕期間,懿嬪慈禧懷上了咸豐帝的長子,也就是后來的同治皇帝,后玫貴人生下咸豐帝次子,但幾個月就夭折了。當時咸豐皇帝的妻妾只有10名,在其執(zhí)政期間外國開始入侵,國事日益繁重,清朝當時財政緊迫,咸豐帝無力回天之下必然郁郁寡歡,身體欠佳,30來歲就駕崩了,所以他沒機會生太多。要知道乾隆帝六十多歲還得一掌上明珠——固倫和孝公主,也就是說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

(載灃全家福)

在咸豐帝之后,同治帝、光緒帝、宣統(tǒng)帝都掛了零蛋,這就更被認為是近親結婚的后果,但再來看他們的親兄弟,如光緒的弟弟載灃有十一個孩子,載濤有八個孩子,載洵也有四個孩子,光緒帝的兄弟中,唯獨他沒有子女,這還要往近親結婚上找原因,恐怕沒有說服力。其實在談及清末三帝的子嗣問題時,我覺得有兩大因素不得不考慮,一是主觀政治因素,二是客觀環(huán)境因素。

主觀政治因素

咸豐帝去世后,慈禧策動了辛酉政變,并慢慢控制了朝政,他對清末三帝的婚育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先說同治帝,他的皇后阿魯特氏很不受慈禧待見,同治帝彌留之際,阿魯特氏為他擦拭膿血,慈禧看見后破口大罵“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這個阿魯特氏也不知是有心還是無心,說了句自己也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正宮皇后,請?zhí)罅酎c面子吧。由于慈禧當年入宮走的是側門,所以阿魯特氏的這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慈禧,這個當婆婆的二話不說便“教育”了皇后一頓,隨后就不明不白的隨同治帝而去了。

(英國人畫的同治帝迎娶阿魯特氏)

這一點其實反應了慈禧對同治帝婚姻生活的干預非常嚴重,野史記載說阿魯特氏死前已有身孕,慈禧很可能是害怕皇子出生影響其垂簾聽政。這個說法并不可信,畢竟如果阿魯特氏生下皇子,那是同治帝留下的唯一骨肉,也是慈禧的親孫子,小孩子并不影響慈禧的權力,她的政治手腕是被證明過的。但慈禧一心想推富察氏當同治帝的皇后,只不過當初沒有爭過慈安太后。而慈安太后力推的阿魯特氏又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端華可是咸豐帝顧命八大臣之一,當年慈禧在辛酉政變后將其賜死,這是明顯的政治斗爭,所以同治帝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

(兩宮垂簾)

另外,同治帝19歲駕崩說明他的身體狀況不太好,可能是受到慈禧把持政權的影響,一個皇帝淪為傀儡必然是郁郁寡歡。本來清朝皇帝15歲就到了大婚年齡,而同治帝是17歲才大婚,屬于晚婚,但沒等到晚育就撒手人寰了,這個生育的時間也較為短暫,換句話說就是同治帝生育的機會沒有前代皇帝多。但光緒帝與同治帝不同,他可是活到了38歲,為何也沒留下一兒半女呢?

(光緒帝劇照)

這里的政治原因就更大了,慈禧的親兒子是沒有后代的,光緒帝雖然尊慈禧為親爸爸,但終究不是自己的兒子。在光緒帝14歲時,慈禧準其親政,但也只是名義上,后來有過一段時間放權,但也隨著戊戌政變重回太后擅權的政治格局。光緒帝本就是傀儡,再經歷了維新失敗的打擊,幽禁瀛臺的他哪有心思生孩子。更重要的是光緒的婚姻完全受慈禧操控,她將侄女嫁為光緒帝正宮皇后,即隆裕太后,先不說歷史上對其評價的“丑”,但說她與慈禧的關系就足夠光緒帝排斥的,更不可能生孩子了;屎蟛簧⒆,瑾妃、珍妃誰敢生孩子,嫌宮里的水井不夠用嗎?

(瑾妃、隆;屎、珍妃)

末代皇帝溥儀更加可憐,民國的皇室離婚案讓世人都知道溥儀是個性無能的皇帝,往往人們只是嘲笑一番,然后說是近親結婚的惡果。其實溥儀的兄弟溥偉都生下七個兒子,這并不是遺傳因素導致的,溥儀的悲催結果都是清末衰敗導致的。

“晚上幾次,幾乎每晚,一直睡到白天,恍惚走出房間,看到太陽都是綠色的”。——《我的前半生》

溥儀3歲登基、6歲退位,這期間雖然還是遜清小朝廷的主人,但早已沒了當初的條件,據(jù)說隆裕太后每天只喂食溥儀兩碗粥,造成小皇帝營養(yǎng)不良。在其13歲時,宮里的太監(jiān)們已經開始各謀生路,晚上偷盜宮里的古董,所以就安排對食的宮女好生伺候著溥儀,以免皇帝發(fā)現(xiàn)他們的偷盜行為。這些宮女久居深宮,也是如狼似虎,所以過渡消耗了一個“未成年”的小皇帝。溥儀感覺身體透支后,這些太監(jiān)們又替皇帝想法,找來補藥,吃完補藥接著揮霍身體,以至于最終喪失了生育能力。

客觀環(huán)境因素

男子的生育能力與成長環(huán)境的關系很大,所以在研究清朝皇帝生育能力時,得觀察一下他們幼年的生活環(huán)境,這里需要提兩個重點,一是乾隆過渡裝修紫禁城,二是火燒圓明園、廢止木蘭秋狝。

  • 火燒圓明園、廢止木蘭秋狝

我們都知道英法聯(lián)軍在圓明園劫掠了很多珍寶古董,所以潛意識就將圓明園認為是皇家博物館的性質。其實火燒圓明園是指京西的三山五園,這是一座皇家園林,可以算得上是皇家的療養(yǎng)院,英法聯(lián)軍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zhèn)均被燒成一片廢墟。要知道清朝的皇帝只有冬天三個月的時間住在紫禁城,其它時間,康熙住在暢春園,雍正到咸豐五代都住在圓明園,這里是天然氧吧,一把火之后,清朝皇帝皇子們是少了一個遼養(yǎng)圣地。

1677年,康熙第一次北巡時,在塞外發(fā)現(xiàn)了猶如世外桃源的大草原,非常適合圍獵。4年后,重游此地,便在祖國的塞北邊畫了一個圈,這個圈就成了皇家獵場——木蘭圍場,清朝皇家在這里舉行的所有打獵活動,都被稱之為“木蘭秋狝”。這項活動從康熙延續(xù)到道光,共計140余年,到了1824年,道光皇帝因國家窮困,便取消了這項活動,清朝的皇帝皇子又少了一個天然氧吧。

  • 乾隆過渡裝修紫禁城

清帝的最后一個皇子生于咸豐八年(1858),火燒圓明園發(fā)生在1860年,所以圓明園燒掉之后,清末同治、光緒、宣統(tǒng)三帝都是在紫禁城里長大的。清制,阿哥十歲后非詔不得進入大內,這三個小皇帝都是十歲前繼位的,整個清朝只有此三帝是在紫禁城大內里長大的。光緒帝、宣統(tǒng)帝又都是外藩繼嗣,他們兄弟的生育能力都非常好,所以紫禁城里定然有影響生育能力的因素。清朝還有一個皇帝也是在紫禁城里長大的,即康熙帝,但他是寄養(yǎng)在宮外的曹家,天花病好了之后才入的宮,當時紫禁城也未經大修,所以他并未出現(xiàn)生育問題。

紫禁城的過渡修繕還要追溯到乾隆年間,這位自稱十全之功的皇帝,正值康乾盛世的巔峰階段,對于紫禁城的宮殿廟宇自然是大修大飾。也正是這種過渡裝飾,導致紫禁城里的環(huán)境污染愈發(fā)嚴重。在古建筑的修繕中,經常會用到鎏金工藝,這個工藝會產生汞蒸氣,俄羅斯圣伊薩克大教堂鎏金時就毒死了六十個工人,鎏金完成后的汞殘留也會長久不散,這是汞污染的一個來源。另外,故宮的紅墻是以朱砂為涂料,即硫化汞,這種涂料是需要經常補色維修的,所以紫禁城的紅色涂料也是汞污染的來源之一。汞污染對于未成年人的身體發(fā)育還是有較大影響的。

綜上,清朝皇帝并不是生育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是清末三帝的無后現(xiàn)象帶來的錯覺。導致清末三帝無后的原因大致分為兩種,一是主觀政治原因,二是客觀環(huán)境因素,而非近親結婚帶來的遺傳因素。

最佳貢獻者
2

從這張圖來看,清朝皇帝的子嗣數(shù)量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從咸豐帝開始,數(shù)量直線下降,后面的三個皇帝直接斷種,事態(tài)非常嚴重。

有人說是家族基因問題,但是道光帝的皇六子、咸豐的兄弟奕訢生了5個,皇七子奕譞生了9個,而咸豐帝16歲結婚,31歲駕崩,在這15年間,有3個皇后、2個皇貴妃、2個貴妃、4個妃子、4個嬪、3個常在,18個女人,只有慈禧為他保住了一個兒子,但是長子同治帝19歲去世,次子出生當日夭折,長女22歲去世。

咸豐帝好歹還生了一個兒子,到了同治帝,就一個子嗣都沒有了,同治帝6歲當皇帝,17歲大婚親政,共有1位皇后、4個貴妃,最終沒有留下一個子女,據(jù)說生活在母親慈禧陰影下的同治經常溜出宮和暗娼鬼混,結果染上了梅毒,慈禧說是天花,御醫(yī)就按照天花來治,結果沒多久就駕崩了。

接著是光緒帝,他是慈禧的侄子,也可以說是外甥,他的生父是咸豐帝的兄弟,生母是慈禧的妹妹,4歲登基,18歲大婚親政,1個皇后,2個貴妃,38歲駕崩,即使珍妃備受寵愛,光緒帝依然沒有生育后代。

最后是溥儀,16歲結婚,1個皇后、1個妃子、2個貴人、1個妻子,62歲去世,同樣沒有生育一個子女。據(jù)說溥儀從小被宮女太監(jiān)玩弄,根玩壞了,自己回憶,“晚上幾次,幾乎每晚,一直睡到白天,恍惚走出房間,看到太陽都是綠色的”,這對身體是摧毀性的,過渡耕耘,導致嚴重疾病,不能生育。而他的兄弟溥任生了三子兩女,溥杰生兩女,可以說,基因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不是基因的問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一是近親結婚所致。根據(jù)滿族皇族婚配傳統(tǒng),夫死則妻可轉嫁家中親人,不但是丈夫的弟弟,還可以是兒子或侄子輩,但自從入關后,對近親婚配的現(xiàn)象進行了限制,但是為了鞏固權力,維持血統(tǒng),婚姻圈子還是比較狹窄,而且隨著宗室人口增加,近親婚姻的可能性更大,例如康熙不僅娶表妹,還娶表侄女,至于姐妹、姑侄等等就更多了,最初的選秀,公主君主的女兒都得參加,到了乾隆后期才廢止,但是近親結婚的危害已經逐步顯現(xiàn)出威力了。清朝的十個皇帝,都曾經與母親的近親有過婚姻,富察氏、烏拉那拉、葉赫那拉和博爾濟吉特幾個滿蒙姓氏幾乎壟斷了皇位繼承權。

二是皇帝異常操勞。極度的中央集權造成大小事務都要皇帝親自處理,早上5點起床,洗漱更衣后給皇太后請安,然后早讀,7點鐘吃飯,9點半上朝理政,處理公務,11點午休,一兩點的時候用晚膳,一天只吃兩頓飯,下午兩點半繼續(xù)上班,晚上5點,餓的話可以吃點心,然后就要拜神靈、禮佛念經,晚上9點就寢,一群女人等著翻牌子。即使不親政的皇帝,每天騎馬射箭、讀書學習也是一刻不得閑。這種情況下,運動就非常重要了,清初的幾個皇帝注重運動,最后的幾任皇帝,基本上養(yǎng)尊處優(yōu),大便都要人擦屁股,誰還去運動,身體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了。戊戌變法失敗后的光緒帝被囚禁在瀛臺,活下去都是問題,哪還有功夫生兒子。最要命的是,這種辛勞的生活方式從很小就開始了,可以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怎么經得起這種生活的折磨呢?

三是后宮干政所致。從咸豐帝開始,慈禧太后對皇帝施加了太大的影響和壓力,親生兒子同治帝、外甥光緒帝都從小生活在慈禧的陰影下,慈禧不僅干預朝政,還干預他們的私生活,同治的貴妃、光緒的皇后都是慈禧硬塞過去的,同治的皇后、光緒的珍妃都是慈禧弄死的。連皇上要臨幸誰都要看太后的眼色,翻誰的牌子都要聽太后的指示,這樣的生活質量能好到哪里去?

四是重金屬所致。紫禁城大量使用鎏金裝飾,雖然鮮艷奪目,給人以華貴的感覺,但是器物的表面主要是金和汞的合金,烘烤容易產生汞蒸氣,后宮嬪妃每天使用金盆洗手、銀粉涂臉、銀匙吃飯,穿金戴銀,到處都是重金屬,影響生育能力,反倒是地位越低的宮女,越能生孩子,但是她們卻很少有臨幸的機會。而且咸豐、同治爺兒倆都是好色之人,縱欲過度,精子活力低下,生育能力自然不強。

余秋雨先生說:“一個風云數(shù)百年的朝代,總是以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后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有一些文質彬彬的凄怨靈魂!边@種論斷不僅適用于清代的王事興衰,也契合了皇帝們生育能力越來越差的詭異氣場。

歡迎關注、轉發(fā)、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3

有這個現(xiàn)象。比如康熙兒子35個,乾隆17個,嘉慶5個,道光9個,然后就是斷崖式的下跌,咸豐兩個兒子只有同治成年,以后三代皇帝全部絕嗣。

所以,這叫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首先,是近親婚的累積影響。

滿清自順治開始算,歷代合計生育146個子女,有74個沒成年(15歲),夭折率整體突破50%,考慮到入關后擁有最好的醫(yī)療與生活條件,這比率也實在太高。

可以想象,滿清1644年入關只有20萬滿軍八旗人口,其中八老姓十二大姓就是皇族聯(lián)姻的主體,這些人家經歷300年的不斷互相聯(lián)姻多少都與皇族有血緣關系,當然會不斷積累不良基因。尤其滿清規(guī)定,公主郡主女兒也必須參加選秀,這就等于嫁給表哥甚至舅舅侄兒,乾隆才規(guī)定母族出于愛新覺羅必須申明(還不是直接免除選秀)

其次,早婚也是殺手。

滿清信奉早婚,富貴家庭更是十二三歲就生育,比如康熙14歲生育第一子,顯然讓馬佳氏懷孕的時候只有13歲。也因此康熙前面5個兒子全部早喪,而活下來的也必定身體羸弱,遺傳不良基因。

再者,環(huán)境是大問題

滿清傳統(tǒng)喜歡鎏金器物,現(xiàn)代醫(yī)學可知,鎏金含有大量汞毒。

最后,是身邊人影響

現(xiàn)代醫(yī)學分析,光緒有嚴重遺精癥,這必然導致早衰不育。而對他影響最大的當然是慈禧,整天擔心受怕,則是加重因素。

同時,對比宣統(tǒng)來說,溥儀的弟弟溥杰卻有生育能力,已證明是太監(jiān)宮女勾引溥儀導致陽痿,從而令皇后婉容出軌:

而刀妃文繡則以訴訟方式徹底撕開了這張遮羞布——入宮九年,未得一幸。

4

從小玩到大就開始嘗試,精力已耗盡,蛋盡糧絕了,已無力再戰(zhàn)江湖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id\": \"v03016570000bsmgjm51put6gti8bvcg\

5

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一代比一代差有以下5種原因:

1.近親結婚

清朝前期為了拉攏蒙古,一直推行滿蒙聯(lián)姻,到后來母親地位高了,就有了優(yōu)先獲取繼承權,也為了政權的穩(wěn)定,于是這就成了惡性循環(huán)。導致的結果就是后代基因缺陷越來越明顯,出生存活率越來越低,皇太極有十一個兒子、十四個女兒,早夭率20%;而到了咸豐就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還死了倆,早夭率67%。

2.荒淫無度

作為皇帝,這個是沒法避免的一個因素,過度耕耘,沒有尺度,性能力就會有問題,生兒育女自然會受到影響。

3.毒氣傷身

這也是一個因素,皇帝一輩子都呆在紫禁城,但是城內建筑物的金屬構件“鎏金”裝飾,盡管可以給皇室撐臉面,但是其揮發(fā)出的汞蒸氣,對人的腎功能有很大的影響,容易造成腎功能衰竭和不育癥,尤其對胎兒和兒童。

4.越高后期,清朝的政權越發(fā)糜亂,皇帝更沒有太多精力放在傳宗接代上面,再加上心情不愉悅,在有限的時間里,生育的概率就更低。

5.清末三位皇帝都是傀儡皇帝,政權被慈禧掌控,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婚姻又不幸福,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再加之加之有遺精、花柳、癆癥等多種疾病,又有慈禧的暗中指使,沒有子嗣也在情理之中。

6

近親結婚是一個重要原因

7

一,根本原因:因為近親通婚。
1、清皇室自入關以前就采取聯(lián)合蒙古王公貴族的策略,清軍中也有蒙八旗的建制,在入關、平三藩、滅太平天國等戰(zhàn)爭中蒙古軍團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這種聯(lián)合最廣泛使用的手段就是通婚,查一下清皇室婚譜就知道,滿蒙皇族通婚甚至達到了亂%%倫的程度,直接導致了清皇室生育能力的驟降,到了最后大家都知道末代皇帝連生育能力都沒有。


二,重要原因:過勞死。
清朝的中央集權是歷代最嚴重的,所以清帝是歷代皇帝中最勤政的。但這種制度的缺陷也顯而易見:對皇帝個人能力和精力要求很高,這種缺陷在康雍乾等偉大帝王時期并不突出,到了后期,巨大的工作量即使中人之資的皇帝也吃不消。

8

原因很多,最直接的就是近親結婚,滿蒙聯(lián)姻,圈子就那么大,還要優(yōu)先選擇權。再者荒淫無度,正所謂溫飽思淫欲,縱欲過度身體就垮了,更慘是后代有位皇帝死于花柳病。還有政治原因,這個牽扯的就比較復雜了,有的關乎家族地位不能生,有的皇帝忙于政務,沒時間生,有的身份地位低,不讓生,再加上后宮的宮斗,后期慈禧的掌權等多種因素,據(jù)說末代皇帝溥儀在皇宮里整日被宮女騷擾,宮女想憑借懷龍種上位,可惜當時溥儀還年幼,最終導致性無能。

9

同治和光緒沒有子嗣主要是因為壓力所致,慈禧太后的強勢讓兩代帝王如履薄冰,心理壓力過大勢必影響生意;再者伺候自己的女人都是慈禧太后指定的,會不會是間諜先不論,那模樣也確實不敢恭維,面對這樣的女人,一般人也不會有欲望更別說是皇帝了。溥儀無后完全是青少年時縱欲過度,導致性無能,跟后來壓力過大也有點關系。跟氣數(shù)什么的無關,完全就是人為之禍。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