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七月,崇禎召見袁崇煥,聽取其對付后金的意見。當時,袁說,給我五年時間,遼東外患可平,全遼可復。崇禎聽了十分驚喜。但一旁陪同的兵科給事中許譽卿心存疑惑,事后,他問袁:你有什么胸有成竹的方案嗎?袁卻回答:聊慰圣心耳。也就是說,他只是寬崇禎的心。
許大驚,他說,皇上英明之極,你豈可浪對?到時按期責功,你怎么辦?這時,袁崇煥才感到后悔。當崇禎再次召見時,袁崇煥立即對五年計劃提出了相當?shù)臈l件:第一是要戶部保證錢糧;第二是要兵部保證武器;第三是要吏、兵二部保證給他用人上的主動權(quán)。
對這些近乎苛刻的條件,崇禎一一應(yīng)允,并進一步賦予了袁崇煥便宜行事之權(quán),賜給他先斬后奏的尚方寶劍。正是用這把尚方寶劍,袁崇煥處死了毛文龍。
當時,毛文龍坐鎮(zhèn)于皮島。皮島又稱椴島、東江,是位于渤海中的一座長十五里、寬十里的島嶼,它與鴨綠江口的獐子島和鹿島遙相呼應(yīng),呈三足鼎立之勢。
毛文龍原是杭州的一個無業(yè)游民,三十歲時經(jīng)其舅推薦給遼東巡撫王化貞,很快脫穎而出,一直升任到副總兵。此后,他率軍進駐皮島,利用該島的交通條件,召集流民,通商開發(fā),幾年間就使該島“遂稱雄鎮(zhèn)”。皮島地處后金海上咽喉之地,當明軍在遼東的幾座重鎮(zhèn)相繼失守后,皮島的戰(zhàn)略意義更加突出。
應(yīng)當說,毛文龍盡管有過殺良冒功的行徑,但他治理的皮島對后金仍是極大的牽制,朝廷——包括對政事一向不感興趣的天啟——都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不僅把他提升為總兵,還多次派人前往慰問。
對毛文龍的作用,翰林院編修姜曰廣認為:“建州之有東江,猶人身之有蚤虱也。撮之則無處著手,聽之則吮膚而不寧……使無東江,則彼得用遼人耕遼土矣!币簿褪钦f,毛文龍像叮附在后金身上的一只跳蚤,雖然不至于使后金為此喪命,卻可以不斷地騷擾它,使它不得安寧。
但坐鎮(zhèn)一方時間稍長,這只跳蚤就變得不那么容易控制了,朝廷上下開始對毛文龍由腹誹到口誅筆伐,而毛文龍本人,的確由于久鎮(zhèn)一方而變得驕橫不法。
其一,他幾乎把皮島駐軍變成了毛家軍——軍中擔任要職的,大多是他的子侄或義子;其二,他虛報兵額二十萬,其實不到五萬,其他十幾萬人的軍餉,大多數(shù)落入私囊;其三,他利用皮島地處海上要沖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向來往商船征稅,而這并沒得到朝廷授權(quán)。
袁崇煥對毛文龍的這些不法情況了如指掌,并且,這位有道德潔癖的忠臣在還沒有正式接觸毛文龍之前,就已經(jīng)定下了應(yīng)對之策。京城期間,錢龍錫和袁崇煥談天,問及如何處理和毛文龍的關(guān)系,袁崇煥脫口而出: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
不難看出,驅(qū)使袁這樣做的,當然不是個人私利,而是個人的道德好惡。他看不慣毛文龍的驕橫不法,更看不慣毛文龍對朝廷詔命的陽奉陰違。但無論如何,毛文龍罪不致死,更何況,大敵當前,毛文龍也算是獨當一面的方面大員,草率地加以戮殺,袁崇煥何其失策也。
袁崇煥到任后,和毛文龍關(guān)系極為緊張。他派官員到皮島對毛文龍進行審計,接著又宣布海禁,不許商船徑直開往皮島。毛文龍當然不愿就此服輸,他多次上書崇禎訴苦,但崇禎態(tài)度含糊,不肯表態(tài)。
毛文龍不愿服輸,袁崇煥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不可用”,不可用如何處置呢,那就是像他和錢龍錫說過的那樣:殺之。
袁崇煥以閱兵為名,于崇禎二年六月深入皮島。當毛文龍手下的將領(lǐng)前來參見袁崇煥時,袁當即煽動——毛文龍手下將領(lǐng)大多姓毛,有的是毛文龍子侄,有的是改姓依附——袁當著毛的面說:你們都姓毛,是出于不得已。像你們這樣的好漢,哪里用得著這樣。我在寧遠前線的官兵,軍餉比你們高,都還吃不飽,你們在海上更加勞苦,軍餉卻更低,還要靠它養(yǎng)家糊口,我對此感到心酸。你們受我一拜吧。
毛文龍手下將領(lǐng)對袁崇煥一席話,既有幾分感動,又有幾分畏懼,古人所謂恩威并施,大抵如此。
就是在這次會議上,袁崇煥當眾宣布毛文龍有十二大罪,這十二大罪真正沾得上邊的不過二三條而已,其他大多是捕風捉影的羅織之詞。
當天,毛文龍即遭斬首于帳前,死在他苦心經(jīng)營了十年的皮島。毛的部眾被袁崇煥整編,毛家軍從此不復存在。處死毛文龍后,崇禎接報后大為震驚,史書上說他是“意殊駭”——雖然此前他賜予了袁崇煥可以便宜行事的尚方寶劍,但袁崇煥竟然在不作任何匯報的情況下,擅自處死一名獨當一面的高級官員,這不僅是越權(quán),簡直就是擅作威福。
然而,崇禎也有他的苦衷,既然他剛把遼事全盤托付給袁崇煥,袁崇煥本人也立下了五年平遼的軍令狀,那么,追究處死毛文龍之罪,不但毛文龍人已死而無濟于事,反而有可能影響五年平遼大計。也就是說,當崇禎迫不得已地下詔對袁崇煥的行為表示贊許時,這位君主的內(nèi)心有一條基本底線,那就是袁崇煥必須兌現(xiàn)五年平遼諾言。
如此一來,袁崇煥相當于把自己推上了絕路,因為不要說五年平遼,即使五年內(nèi)守住遼東,不讓后金勢力進一步滲透都得打大大的問號。
袁崇煥在請出尚方寶劍斬首毛文龍之前,當著眾人的面向著京師的方向叩首請旨:臣今天誅毛文龍以嚴肅軍紀,將領(lǐng)中再有如毛文龍者,必將同樣處置。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也像臣斬毛文龍那樣斬臣吧。
后來的事實證明,袁宗煥不僅被崇禎所殺,而且比毛文龍死得更為悲慘。史家談遷總結(jié)說,袁崇煥殺毛文龍乃是:“適所以自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