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煜肉袒出降,成了階下囚他被拘北方受盡了屈辱,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精神上和物質(zhì)上都很痛苦,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拒降,便封他為"違命候"他的行動受人監(jiān)視,且時刻有被奪去生命的危險,環(huán)境和身份的急劇轉(zhuǎn)變,極為深刻地影響了李??的思想和性格,伎他產(chǎn)生了悔恨,怨痛,想掙扎而又無能為力的內(nèi)心苦悶,這在他后期詞中有著充分的表現(xiàn)。他降宋以后,對往日的豪華生活仍不能忘情,在留戀之余還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嘆:這種思想無疑是消極的。

李煜的詞今存三十多首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的特色以快速的調(diào)子,刻繪出詞人悲恨相續(xù)的的心里活動。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這首詞敘述了作者夢中所見和夢醒以后的感受,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並沒有掩飾自己對故國的懷戀,他所思念的只是往日的豪華的帝王生活,由此他不僅對導(dǎo)致自己失國的所作所為抱著無窮悔恨,這種不滿情緒的表露,成了他遭到北宋統(tǒng)治者殺害的主要因素,趙光義覺得受到威脅用毒酒毒死了他。

最佳貢獻者
2

李煜,他用手中的筆寫就千古詞帝,而肩上卻擔不起風雨飄搖的南唐河山,終成亡國之君。最后,他死在自己的筆下,死在《虞美人》里,死在“牽機藥”上。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自小聰明又相貌奇?zhèn),本來皇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于是他和父親一樣喜愛詩詞歌賦,并醉心于此,不問政事。卻不知命運早已注定,太子李弘翼死了,周世宗柴榮又奪取了淮南江北地區(qū),不僅使南唐領(lǐng)土收縮,也截斷了南唐的經(jīng)濟命脈。南唐風雨飄搖。

這個時候李璟去世,李煜不得不接下了南唐的重擔。李煜于南唐是盡了力的,雖然總有些消極在里面,但他的政治策略還算得當,改革也算有些成效,只是南唐已然大廈將傾,李煜做不到力挽狂瀾。

974年,趙匡胤攻打南唐,975年,李煜投降,南唐滅亡,976年,李煜舉族遷往汴梁。

不過是手下敗將,趙匡胤并未太過為難李煜,封他為違命侯,就此開始了軟禁生活。

彼時,南唐河山還在,李煜的筆下是浪漫多情的,他寫紙醉金迷的宮廷生活,寫才子佳人的閨中情趣,寫情人之間的打情罵俏。那些詞雖好,但艷麗,沒有厚重感,亦算不上上乘之作。

可是在汴梁,他成了階下囚。成了亡國君,成了異鄉(xiāng)客。種種恨事讓他的筆端前所未有的沉重。

趙匡胤在位的時候強能容忍他,不過寫幾句詞,失意呻吟而已,由他去就是了。然而一年未到,趙匡胤去世了,趙光義繼位。

趙光義可沒有那么多的耐心,在他的地盤上,在他的統(tǒng)治下,李煜卻還有亡國恨,還有思鄉(xiāng)情,他不能容忍,李煜早晚都是一死。

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這一天,李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下筆揮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然后命人吟誦,趙光義知道后,怒火中燒,既然李煜想念南唐,不如成全他,讓他隨南唐去了,遂賜“牽機藥”。

3

直接導(dǎo)致李煜被毒死的原因至少有兩個,一個是一句話,即宋太祖趙匡胤所謂:“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乎!”

二是一首詞,即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建立的一個南方政權(quán)。李昪是吳國大將徐溫的養(yǎng)子,曾任升州刺史、潤州團練使,官至太師、大元帥,還被封為齊王,937年稱帝,國號齊,后改為唐,史稱南唐。943年,李昪去世,長子李璟繼位。在位期間,因受后周柴世宗開疆拓土威脅,自動削去帝號,改稱國主,是為南唐中主。961年,李璟病逝,因前5個兒子都相繼或被殺或病逝,由第六子李煜繼位。

南唐轄今蘇皖的長江以南地區(qū)、湖北東南部、江西全部及福建西部廣大地區(qū),國都在金陵,即今天江蘇南京。南唐處江南富庶之地,本來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國力雄厚,但李煜繼位時,正是北宋崛起之時,感受到北方鐵騎的強大壓力,為求自保,李煜主動尊北宋為正統(tǒng)(奉宋正朔),去掉國號唐,自降為“江南國主”,史稱南唐后主。作為一國之君,也算是太掉價了。然而,他仍然不能讓趙匡胤消除消滅南唐的野心。

974年,趙匡胤先后兩次召李煜去開封,李煜擔心扣押,以病婉拒。趙匡胤因此大怒,派兵攻唐。李煜仍對趙匡胤抱有幻想,一面派兵消極抵抗,一面向趙匡胤納貢乞和。975年,李煜派大臣徐鉉到開封求和,徐鉉說:“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趙匡胤傲慢地說:“不須多言!江南本沒有什么罪。但天下已成了一家,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于是,當年12月,宋軍攻破金陵。李煜去衣露膀,肉袒出降,被俘到開封。

趙匡胤是個還算仁慈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曾經(jīng)收復(fù)了很多小國,俘虜了很多國王,但他不輕易開殺戒,李煜入降,他封其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名字不好聽,有諷刺意味,但并沒有殺李煜。

976年,趙匡胤去世,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趙光義比他那位兄長,手段和心腸都要狠毒一些。李煜原為君主,現(xiàn)成囚犯,自然不開心,亡國之痛便自然發(fā)諸筆端,一日悲痛傷心之余,便寫下了《虞美人》,趙光義讀后,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jīng),李煜還想復(fù)國?于是,一副毒藥,把這個昔日之皇帝、今日之詞帝,送上了西天。

4

宋太祖趙匡胤對李煜還是很好,因為李煜喝酒過多,趙匡胤擔心他傷身體,還斷了他的酒。

傳聞趙光義覬覦小周后的美貌,表面對李煜寬厚,趁貴婦進宮拜皇室之際,強幸小周后。并且還命畫師畫了下來。這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熙陵幸小周后圖》。

李煜只是小聲的提醒小周后不要聲張,周后羞憤難平,并大罵李煜。還寫了一首詞: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不過這些多見于野史,正史并未記載。

而真正害死李煜的是那篇千古名詞《虞美人》。是在七夕時李煜開的宴會上做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趙光義聽說后特別惱火,認為他還心懷舊國。所以以祝壽為名賜了他一杯毒酒。

5

  李煜之死固然是亡國之君的凄慘下場,也與其有個美艷王后--小周后有關(guān)。

  這小周后據(jù)說名周薇,小名“女英”,她有個姐姐稱大周后,名周薔,小名“娥皇”。

  周薇用現(xiàn)在話來說純屬小三上位,她和李煜又有力的證實了小姨子有姐夫的一半兒屁股這個有趣話題。

  周薔據(jù)說長李煜一歲,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父親李璟都很欣賞她,并賜以焦桐琵琶讓她玩。李煜小兩口還曾重新修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可見確有才情。

  李煜曾為她作《一斛珠》: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彼時也是你儂我儂,但大多男人是群性動物,從來不會性專一,何況在這方面可以為所欲為的帝王,很快李煜又盯上了含苞待放的小姨子。

  話說周薔遭遇疾病,李煜便對年方十五的幼齒小姨子下手了。當然,這事估計周薇也不是被動的,很可能對這個姿容俊逸(豐額駢齒、一目雙瞳,就是大額頭,一口整齊的齙牙,一個眼瞳孔還發(fā)生了粘連畸變)、性格浪漫、富有才華的大姐夫也早有幻想。不管如何,在親姐姐病重期間趁機上位畢竟有些不道德。

  話說周薔在宮里很意外的看到了妹妹周薇,非常詫異。因為皇宮不是平常百姓家,沒有召見,是不可能入宮的。作為皇宮的主人,能發(fā)出召見這個高大上邀請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李煜,一個是周薔。周薔便試探著問妹妹:女英你什么時候來的?

  畢竟才十五歲,尚是初中生的周妹妹隨口答道:來了很多天了。

  作為熟女的姐姐瞬間崩潰,原先盛傳李煜和周薇私通的謠言原來不是謠言。

  這還要說李煜這個家伙太那個,你把小姨子辦了就辦了,還做什么詞?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菩薩蠻)

  這首詞格調(diào)泛黃,流傳極廣。我們基本是對黃的東西一邊道貌岸然的批判,一邊樂此不疲的傳頌。李煜同學(xué)把和小姨子偷情用詞的形式記錄下來,的確很風雅。

  受此打擊,周薔很快羞憤而死,據(jù)說至死沒再看李煜同學(xué)一眼。于是這對姐夫小姨子直接黏在了一起。三年后李煜正式迎娶了18歲的小姨子。

  據(jù)傳周薇容貌美麗,神采端靜,警敏有才思。李煜對她極其寵愛,二人在宮里共同研究寫詩填詞、染花布、探討廚藝,很是融洽。

  據(jù)說周美女還是處女座、AB血,潔癖很大,還有強迫綜合癥,在宮里到處熏香。不僅如此,她還有和趙光義先生一樣的愛好,熱衷于藥物發(fā)明創(chuàng)造。

  據(jù)說她發(fā)明的鵝梨蒸沉香是房事必備之佳品,聞之荷爾蒙迅速上升,兩人共同取名“帳中香”。

  周美女還酷愛綠色,無論服侍打扮,還是行動起居,滿眼綠色。

  可惜好景不長,趙匡胤的軍隊很快殺到。開寶七年(974年),金陵城破,南唐政權(quán)徹底完蛋。

  李煜即位后以金陵為都,繼續(xù)得過且過,終至亡國。

  李煜亡國后,周薇陪著他一起成了趙匡胤的戰(zhàn)利品。憑心而論在所有的皇帝之中,趙匡胤應(yīng)該不算是好色的(以至于有千里送京娘的傳說,如果是個大色狼,傳說也不會有吧),他收納花蕊夫人是在孟昶死后。對這位南唐國主老趙嫌他不太聽話,封他為“違命侯”,周薇為“鄭國夫人”。

  趙光義上臺后在處理政務(wù)和調(diào)配藥劑之余,不時還會想起美艷多姿的花蕊夫人,可惜伊人已化作花魂,便又捋把了一遍可下手的美女們后就把目標對準了周薇。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元宵節(jié),早有預(yù)謀的趙光義趁命婦入宮朝賀的機會把周薇強行留在宮里達半個月之久。于是留下千古著名的真正可稱為春宮圖的《熙陵幸小周后圖》(趙光義死后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故云其“熙陵”)。

  其后趙光義經(jīng)常宣周薇進宮。

  可憐的昔日大姐夫李煜先生,在飽受侮辱的情況下,只有忍痛含恨把亡國丟老婆的痛苦傾泄于詩詞: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壞就壞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約趙光義對公然霸占周薇侮辱李同學(xué)也是有些不安,在李煜同學(xué)生日來臨之際,派李煜原來的臣下徐鉉探視李煜,看看李煜有何舉動。不知深淺的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南唐內(nèi)史舍人潘佑感于國運衰弱,上書極言勸諫李平為尚書令,力圖振作,徐鉉、張洎進言“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亦自縊獄中。),悔之不已!”。

  說完慨嘆一聲揮筆寫下了這首生命哀歌《虞美人》。

  這首詞就等于他的死刑證據(jù),很快被徐鉉上報了趙光義,趙光義立時掏出了最新研究成果“牽機藥”。

  于是,這年七夕節(jié)當晚,李煜生日之際,他喝了一杯御賜的酒之后手足舞蹈,狀若木偶,最后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可見此藥性之烈。

6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南唐后主李煜為后人留下了這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虞美人》,卻為之付出了生命代價!

亡國前耽于享樂,亡國后溺于悲哀,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宋太祖開寶八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為“違命侯”,從此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樓,過著以淚洗面的幽囚日子,且看李煜的《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就是他幽囚后的寫照!李煜從他當上南唐國君起,就一直生活在北宋政權(quán)的威懾之下,過著心驚膽戰(zhàn),隨時被滅國的惶恐中,然而宋兵的鐵騎還是踏破了金陵城,亡國之君的日子到了!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是李煜的《破陣子》,作為俘虜,李煜過著忍辱含垢的生活。

三年之后,李煜生日(七月七日),在寓所命故妓唱新填的《虞美人》,宋太宗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毒死后主,時僅四十二歲,所以這首《虞美人》成了李后主的絕命詞!堪嘆!堪憐!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7

01

唐朝末期發(fā)生了持續(xù)10年的黃巢起義,雖然最終被剿滅,但是由此帶來的戰(zhàn)亂和動蕩,已經(jīng)給國家的社會經(jīng)濟造成極大的損害,導(dǎo)致唐朝的國力大衰。唐朝在勉強茍延殘喘了23年后,終于滅亡了。

公元907年,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所謂五代,是指在中原地區(qū)先后建立的,定都在開封和洛陽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史學(xué)界習(xí)慣于將位于中原的這五個王朝視為正統(tǒng)的政權(quán)。

說起來是五個朝代,其實前后總共才53年。其中后梁算是延續(xù)時間最長了,也不過16年,最為短命的是后漢,只存續(xù)了4年還不到。

而十國,則是指這個時期在西蜀、江南、嶺南和河?xùn)|等地先后建立的十幾個大小割據(jù)政權(quán)。南方的十國中,南唐算是延續(xù)年代較長,國力強盛,國土疆域最大的一個,也是最有故事的一個。

南唐的前身是南吳。南吳的源頭很早,唐代末期藩鎮(zhèn)割據(jù),各路軍閥并起。據(jù)守江淮地區(qū)的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攻城略地,勢力日益強大。被唐朝廷加封為吳王之后,他坐鎮(zhèn)廣陵(揚州),占據(jù)淮南二十八州,成為獨霸江淮的統(tǒng)治者。

楊行密去世后,吳王在他的三個兒子中先后傳了三任。927年,吳王楊溥被文武大臣擁立,當上了南吳國的皇帝。這時候,在中國北方,后梁已經(jīng)被后唐滅亡。

楊行密

如同南北朝一樣,五代時期動蕩不斷的短命王朝,往往是被掌握朝政大權(quán)的權(quán)臣篡權(quán),繼而自立為王,改朝換代。

02

南吳國的終結(jié)者是齊王徐知誥。徐知誥原本姓李,是彭城(徐州)人,出生在社會低層,因為戰(zhàn)亂之中父親失蹤,母親離世,小小年紀便成了流浪兒,后來被吳國大將徐溫收為養(yǎng)子,也就隨之改姓了徐。

徐知誥長大成人后,儀表堂堂,加上他聰明好學(xué),武功出眾。當時連楊行密也夸贊:“徐知誥是個俊杰,眾將的兒子中沒人比得上他”。徐知誥自然備受重用,他因功不斷升遷,當過升州刺史、潤州團練史等職,政績頗佳。

吳王楊行密在廬州(合肥)起事,割據(jù)江淮一方時,徐溫就是他的部下“三十六英雄”之一。此后因為才能出眾,屢屢建功,最終成為執(zhí)掌朝政的首要大臣。

楊行密去世后,徐溫更是權(quán)力膨脹,先是殺了繼位的吳王楊渥,另立新王,后來又除掉同掌朝政的對手,開始大權(quán)獨攬。

徐溫被吳王封為齊國公,統(tǒng)轄升州(南京)、潤州(鎮(zhèn)江)、常州、宣州、歙州、池州等六州為領(lǐng)地。他在升州設(shè)立大都督府,建起了一個國中之國。

當時,徐溫派長子徐知訓(xùn)到都城揚州輔佐吳王,掌握南吳朝政,自己住在升州遙控指揮。徐知訓(xùn)一貫驕橫恣肆,吳王都常受他侮弄。大將朱瑾在受辱后將他斬殺了,徐知誥從潤州渡江到揚州平息變亂,隨后就留在揚州接替了徐知訓(xùn)的職權(quán)。

徐知誥著力減輕賦稅,獎勵農(nóng)桑,使得國家得以修生養(yǎng)息,遂漸富強起來。而且他為人寬厚謙恭,生活儉樸不事張揚,贏得了人心所向。

徐溫病逝后,徐知誥得以放開手腳,剪除異己,逐漸攬過朝政大權(quán)。徐溫的親兒子徐知詢企圖跟他爭權(quán),也被他設(shè)計誘捕,軟禁起來,奪去軍權(quán)。南吳皇帝楊溥加封徐知誥大丞相、大元帥和齊王,齊國的地盤占據(jù)了升州、潤州等10州富庶之地。

937年,徐知誥索性廢掉南吳,自己稱帝,建立了齊國。不過,他依然禮待被推翻的南吳皇帝楊溥,尊他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還追尊養(yǎng)父徐溫為太祖皇帝。

過了兩年,徐知誥恢復(fù)自己原本的李姓,改名為李昪(音biàn)。為了表示自己是皇室正統(tǒng),他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將國號改為唐,定都金陵,史稱南唐。

他還一本正經(jīng)地為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立廟,并追尊自己的父祖四代為皇帝。養(yǎng)父徐溫則被改稱“義祖”,對徐氏子弟也都加以封賞。

03

南唐建立后,李昪禮賢下士,虛心納諫。對外堅持停息戰(zhàn)爭,保境安民。對內(nèi)將國家的重心放在興利除弊,實行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chǎn)上。使得南唐的社會經(jīng)濟得到很大發(fā)展,成為南方的強國。

李昪因為固守吳國舊地,無意開拓疆土,被大臣譏笑為“田舍翁”。相鄰的吳越國遭受自然災(zāi)害,南唐群臣都主張趁機出兵攻滅吳越。李昪卻認為國內(nèi)百姓需要休養(yǎng)生息,不肯開戰(zhàn),反而派使者去慰問吳越。

李昪崇文重教,他將從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圖書,收藏在都城的“建業(yè)書房”中,儼然建起一個國家圖書館。他還在秦淮河畔設(shè)國子監(jiān),大力興辦教育。

李昪

讓人想不到的是,李昪本人不僅會打仗,也有文才,在全唐詩中還收有他的詩作《詠燈》一首: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這首詩是當初寫給徐溫看的,借燈火向他表明心跡。將自己比喻為有價值的弱小燈火,需要照拂才能生存,你多關(guān)照,我一定會竭誠報答。寫得倒也十分貼切。

李昪晚年迷信道術(shù),因服用丹藥中毒導(dǎo)致背上生瘡,不久病情加重,54歲就病逝了,在位共7年。接著,李昪的長子李璟繼位,是為南唐元宗。

04

李璟即位后,開始頻頻對外用兵。這一時期,南唐與吳越之間戰(zhàn)禍頻起,而吳越國始終對中原政權(quán)稱臣,軍事行動也往往與其互相呼應(yīng)。

為了對付吳越,南唐乘閩國內(nèi)亂之機出兵滅亡了位于福建地區(qū)的閩國。不久又出兵滅掉湖南地區(qū)的楚國。李璟在位期間,取得南唐最大的疆土。不過他奢侈無度,導(dǎo)致政治腐敗,加上連連戰(zhàn)事,國力開始下降衰敗。

公元951年,北方的朝代更迭,后漢被滅,進入后周時代。幾年后,后周便不斷向南唐入侵,南唐始終處于被動防御的不利局面。

李璟

壽州一戰(zhàn),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攻占奪取淮南江北之間的泗、濠、楚等州。唐軍大敗,淮河水軍全軍覆沒。無奈之下,李璟上表后周柴榮,獻出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兩縣,請求劃江為界。同時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

李璟還將國都南遷到南昌,以躲避后周的鋒芒。從此南唐國力大損,失去了往日的強盛。

上世紀5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發(fā)掘了位于南郊祖堂山麓的李昪、李璟父子“南唐二陵”。

李昪的欽陵,分前中后三個墓室,墓門和墓室壁上有倚柱、斗栱等裝飾,并繪制有彩畫。中室壁上有青石橫額,浮雕雙龍戲珠和石刻浮雕武士像。后室頂部繪彩色天象圖,地面石板上鑿刻著江河大地。

而李璟的順陵,雖然規(guī)模和布局與欽陵差不多,但是簡樸寒酸了許多。這也反映了在李璟執(zhí)政時期南唐由盛變衰的境況。

李璟961年逝世于南昌,隨后即位的就是他的兒子李煜。都知道李煜是歷史上著名的詞人,其實李璟的文學(xué)功底也不差,他喜好讀書,多才多藝,書法也很不錯。李璟有數(shù)首詩詞存世,他寫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靶谴祻赜耋虾边@個流芳千古的名句就出自他的作品。

05

后主李煜登基時,北方已經(jīng)是北宋的天下。就在前一年,趙匡胤發(fā)起陳橋兵變,奪取了后周的江山。所以李煜面對的是一個更為強大的對手。

李煜是個多才多藝的君王,他不僅擅長詩詞,精通音律,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他不是一個成功的君主,卻是中國詞壇無可爭議的一代霸主,有著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

提起李煜,常常被說成是一個迷戀縱情聲色,侈陳游宴,只會醉生夢死,茍且偷安,而毫無治國能力的亡國之君。

事實并非如此。李煜繼位時,南唐國勢衰弱,國庫空虛, 每年還要向北宋繳納高額貢奉。他實行了減免稅收、免除徭役,改革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來緩解國難。

面對強大的宋朝,李煜將國都遷回金陵。采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的防御策略,來對付長途奔襲的宋軍。而且,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其實暗中在筑城聚糧,積極備戰(zhàn)。

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趙匡胤發(fā)兵十余萬,攻打南唐。10月,宋軍在南唐內(nèi)奸樊若水的幫助下,沿采石磯搭建浮橋,順利渡過長江。采石磯的失守,讓南唐都城失去了西南邊的屏障。在隨后的秦淮河背城一戰(zhàn)中,南唐守軍又損失了數(shù)萬人。

第二年3月,宋軍乘勝進逼至金陵城下。10月,隨著洪州節(jié)度使朱令赟率領(lǐng)的15萬江西援軍在安徽皖口之戰(zhàn)中幾乎全軍覆沒,金陵成了一座失去外援的孤城。

李煜執(zhí)意堅守一個多月后,金陵城被宋軍攻破,眾多將士在巷戰(zhàn)中戰(zhàn)死。李煜只好奉表向北宋投降,存續(xù)39年的南唐滅亡了。

李煜真是一個懦弱無能之輩嗎?南唐舊臣潘慎修在回答趙光義這個問題時,給過一個客觀的評價: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余年?

在滅亡南唐的進程中,南唐的東南鄰國吳越始終在協(xié)助北宋。李煜對其曉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吳越王不理會,反而將李煜的書信轉(zhuǎn)交給宋朝。宋軍兵臨城下后,吳越軍乘機攻陷金陵東面的門戶潤州,使得南唐都城陷入合圍之中。

南唐滅亡兩年后,吳越國也沒能偏安一隅,在趙光義要求下,吳越王錢俶親赴開封,獻上國土。隨著吳越滅亡,五代十國的歷史也就此結(jié)束。

十年后,正值錢俶六十大壽,趙光義派人去祝賀,當夜錢俶就詭異暴斃。如同斧聲燭影的故事一樣,留下重重謎團,這是后話。

南唐后主李煜被囚禁在開封,當起了受盡屈辱的“違命侯”、“隴西公”。在度過三年郁郁寡歡,“日夕以淚洗面”的生活后,被心狠手辣的宋太宗趙光義毒殺。

讓李后主招來殺身之禍的正是那首流傳百世的詞壇佳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8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國君,人稱李后主。我們這位李后主精書法、繪畫,還通音律,在詩文上都有一定的造詣,其中以詞的成就最高。

《虞美人》、《浪淘沙》等都是他的代表,可是這位皇帝卻讓南唐的江山敗送在了自己的手里。

也就十幾年的功夫,李煜兵敗降宋,做了宋朝的俘虜,南唐亡了。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把李煜虜了過來,并賜了給他一個諷刺的封號“違命侯”。雖然趙匡胤一直在政治上諷刺李煜,但是并沒有要他的性命。

認為他不過是寫幾句詞,失意呻吟而已,趙匡胤也就由著李煜而去。好吃好喝地對待著他,李煜倒也沒有性命之憂。

但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當上皇帝后,他加重了對李煜的欺凌,并且還多次凌辱他的妻子小周后。

這給李煜的心里也是造成了無比的痛苦。

其實作為亡國的君主,李煜知道自己活不長,那一天早晚都會來到的。最后,李煜在七夕那天,被毒死了。

那導(dǎo)致李煜被毒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李煜寫的《虞美人》是他被毒死的最直接的原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不加掩飾地流露出李煜對故國的思念。春花秋月是很美好的事物,但是身為階下囚的李煜此時心很煩燥。

他在小樓中,遙望著遠方月光下他的故土,不禁故國之思,凄楚之情全都涌上了心頭。

明朗的月空,李煜愁緒上來,往昔他為君時的美好生活,全都化為了泡影。

如今他是階下囚,只能茍延殘喘。他的故國江山如今怎么樣了呢?宮殿應(yīng)該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了。

想到這,他的悲恨之感就上來了。所以他不敢思念他的故國,一想起就感覺心像被撕裂了一樣,好痛好痛。

最后他只能把自己的滿腔幽憤發(fā)泄出來,也就是今天我們知道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愁緒綿延的,讓聽者都為之動容。

這首詞寫完后,小周后讀了也無不悲哀,把它譜唱出來。宮人們也都相互傳唱著,訴說起懷鄉(xiāng)的悲哀之情。這一幕,被監(jiān)視著李煜的人看到并傳報給了趙光義。

趙光義知道后大怒,知道李煜會懷念故土,但是沒有見過他這么明目張膽地寫詞來懷念。

既然李煜這么思念故國,那就成全他好了,一杯毒酒賜了下去,李煜就這樣死在了大宋的國土上。

二、趙光義嫉妒李煜的文才也是李煜被毒死的原因

趙光義其實也比較重文,他大力發(fā)展書院建設(shè),使北宋達到了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巔峰。他還匯集眾臣修編了非常有名的《太平廣記》等。

趙光義本身呢也喜歡詩賦和書法,他還開創(chuàng)升平詩歌。

他開創(chuàng)的詩歌并且在宋代皇族和大臣中得到了非常積極的響應(yīng),也成為了宋朝詩歌的一個特征。

但是他的詩賦水平與李煜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作為一個帝王,他怎么能忍受別人的詩賦水平比他高呢,況且這個人還是他最瞧不起的亡國之君。

趙光義非常喜歡李煜的妻子小周后,總是欺凌她。

每次欺凌后,還總是愛問小周后,他和李煜誰的詩賦水平高。

當然他是想在小周后的面前威風威風,他想讓小周后知道,自己在政治方面李煜是沒得比的,而且 在詩賦方面,也是不輸李煜的。

但是小周后的回答是否定的,也許趙光義在政治上確實有一手。但是在詩賦方面,自己的夫君李煜那還是很強的,趙光義自是不會是李煜的對手。

趙光義不想在自己喜歡的女人面前丟份,所以也早就對李煜有了殺心。

三、李煜對徐鉉哭訴,觸了趙光義的逆鱗,是李煜被毒死的原因

當年還做為南唐君主的李煜,在奸臣徐鉉在誘騙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在國家日益衰敗之下,他玩物喪志,不思索救國的方法。

這時中書舍人潘佑上書七次,談及當時的政治形式。

并且指責一些大臣的不作為,而且還指責李煜袒護著他們,說這是亡國的先兆。

李煜聽見后當然是十分的不高興,在徐鉉的慫恿下,李煜殺了忠臣潘佑。

亡國之后,李煜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他很后悔,可是后悔也來不及了,國家終是亡在了他的手里。

而這時,奸臣徐鉉投降了大宋,并且還獲取了一個官職。

一天,宋太宗趙光義派徐鉉去看望李煜,也是想刺激一下李煜吧。沒想到李煜見到徐鉉后大哭起來,最后嘆了一口氣說:“我后悔殺了潘佑!

李煜很明顯地表達了當年的后悔之情,悔不該錯殺忠臣送了江山。

同時,也有復(fù)國的意愿在里面。徐鉉聽后,把見到李煜所說的都匯報給了趙光義。

你想,李煜明顯的后悔行為,怎么能不惹惱趙光義呢。

趙光義只是希望李煜活在他的欺辱下,不允許他有非分之想。而李煜的哭訴,正是觸了他的逆鱗。

李煜的死是多方面原因的,這幾點都是趙光義想除了他的直接原因,而那首詞也算是他死的一個導(dǎo)火索吧?蓱z李煜就這樣死在了異國,死在了他的悔恨中。

他雖然做皇帝很失敗,但是他在詩詞方面卻是個天才,成為了后來所有婉約詞人仰慕的標桿。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guān)注有書君,私信回復(fù)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9

就是李煜那首著名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太宗趙光義認為李煜有思念故國,不安分的嫌疑,就用酒把李煜給毒死了。

李煜不應(yīng)該做一個皇帝,但是命運就是如此的神奇,最后無上的權(quán)力落到了他的頭上。他要是不是一個皇帝,只是一個詞人,那么歷史可能記住他的會更多。

但是他作為一個帝王,上不能拯救社稷,下不能造福百姓,一朝宋兵發(fā)至,他便舉城投降,是為“亡國之君”。但是他作為一個詞人,有著豐富的情感,回想著故國,不禁愁上心頭。揮筆寫下那句流傳千古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首詞,便也成了他的絕命詞。

李煜像

10

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兇手趙光義

趙光義這個人,本身就是個心術(shù)不正的小人。

老哥要遷都,就是他橫加阻攔,編了一套說辭,老哥還真聽了,可見趙匡胤也有不為人道的苦衷。

開封憑借其水利優(yōu)勢,經(jīng)濟發(fā)展倒是迅猛,有宋一朝號稱最富有的朝代,也不為過。

但是這地方?jīng)]別的優(yōu)勢,主要是無險可守,北邊的人一旦過河,那就是一馬平川,大宋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可以說宋從建國之初,從都城的選址就已經(jīng)定下了。

亡國之后的生活

李煜同學(xué)被俘之后待遇其實還不錯,趙匡胤雖然把他囚禁起來,但是吃喝穿度一樣不少,李煜同學(xué)一天到晚也沒別的事,無非就是想想故國,發(fā)一頓騷,喝幾杯酒,寫幾首詞,泡幾個小妞兒。

趙匡胤看在眼里,也不以為然。

并且老趙還很貼心,他怕李煜天天喝酒搞壞身體,甚至親自下令說少給他點酒喝。

也不是老趙真的菩薩心腸,他是了解李煜的,這貨慫蛋,別說興風作浪,連一點點漣漪也掀不起來。

經(jīng)常被人拿來說事的也就是“違命侯”那點事兒,士可殺不可辱嘛,這擺明了侮辱李后主。

除此之外,也沒別的啥事,李煜感恩戴德還來不及呢。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不,趙匡胤死得莫名其妙,趙光義就上位了。

這個貨一上位,諸惡做盡,之前那些斧聲燭影的事就不提了。

把李煜的老婆強行帶到自己房間云雨一番,然后上癮了,有事沒事就把別人的老婆拿來玩。

李煜兩口子也敢怒不敢言,想著能活命就行。所以頂著一頭綠光,每天依然飲酒填詞。

這天李同學(xué)過生日,就找了幾個小姐姐一起玩,李煜看著珠光晃動和動人的美女,不禁再次陷入了亡國之痛,遂作《虞美人》一首,懷念故國。

這要放以前算什么事兒啊,但是放在趙光義身上就不行。

趙光義指著李煜鼻子就罵:你這個亡國奴,逆反之心不死,留下終是禍患,你去死吧。

李煜,卒。

死于牽機毒藥,終年42歲。

趙光義——畫圈圈個詛咒你

前面說了,太祖要遷都,是趙光義領(lǐng)著一幫小人橫加阻攔。

開封無險可守,太祖心里門兒清,趙光義的說法是:在德不在險。

意思是只要有德行,其他都是虛的。

這相當于畫圈圈詛咒你。

而且這么個貨談道德,真是笑掉大牙!

你看看別人太祖,優(yōu)待俘虜,博個美名,再看看太宗,真是惡心到頭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