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官員上任,也有相應的憑證——告身,告身就是古代授官的憑證,類似現(xiàn)在的任命狀,因此也不是隨便冒充的。

不過在《虞初新志》收錄的《雷州盜記》里也記載了一個成功冒充的案例,說的是崇禎二年,一個金陵人去雷州當知府的人半路遇到強盜,和隨從人員一起被害了。強盜們只留下了他的妻女,然后選了一個最狡猾的強盜冒充知府,拿著公文去上任了。

假知府在雷州做了兩年,居然官聲不錯,所以得到了上司的表揚,下屬也都很敬服。后來直到真知府的兒子來雷州,發(fā)現(xiàn)堂上坐的不是自己父親,去告發(fā),此事才告敗露。

雖然《虞初新志》只是一本小說集,不過此事?lián)f《雷州志》里也有記載,所以還真的有可能發(fā)生過,只能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最佳貢獻者
2

你好,我覺得有可能。

在清初徐芳寫的《雷州盜記》中,就有這么一例冒名頂替當官案。

崇禎初年,有個金陵人由京官到雷州出任太守,一行人坐船行至江中,遇到了盜賊,除了老婆女兒其余全被盜賊殺了,這伙盜賊也是膽大包天,就讓其中最狡猾的人冒名頂替出任雷州太守,其余盜賊偽裝成仆人,負責接洽的官員竟然毫無察覺。

這個偽太守還挺廉潔能干,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當?shù)匕傩斩紤c幸來個一個好官,他的下屬和監(jiān)司都敬重他。



為防止穿幫,偽太守貼出告示,屬地拒不接待金陵人,違反者即使是親戚也要重罰,結果當?shù)厝烁有欧,認為他公正無私。后來,真太守兒子前來投親,當?shù)貨]人敢留宿他,這才知道還有這么奇怪的禁令。第二天在路邊看到了偽太守,心里明白原來這是賊啊,于是密報監(jiān)司,抓住了七成盜賊。


事情的經(jīng)過大抵如此,這個故事中的金陵人竟然與《西游記》中唐僧父親陳光蕊的遭遇非常相似,也不知道是不是互有借鑒,姜文的大作《讓子彈飛》中也是以麻匪殺人替官為故事主線。古代官員赴任都有行文書信,各類證明材料,但是沒有本人照片,所以以假亂真倒是很有可能發(fā)生的。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如今,假的終歸是假的,撒下一個謊言就要不斷用新的謊言去掩蓋,是不是也挺累的。

3

古代官員上任首先會有朝廷的旨意或者任令到達所就任的地方。這如果是縣令當然從升一級到縣地方衙門都會知道新到官員的名諱甚至事跡。而新官上任所有的會有朝廷的任命書或者證明身份的魚符、告身。這些東西證明并記載這個人的職位和部分籍貫簡歷。像《西游記》中唐僧的父親在上任途中被殺頂替,對于這樣的事到底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

雖然古代沒有照片,各級衙門也沒有新官的照片,那為什么史書中卻記載的很少呢,其實用常識中的想法就可以明白。首先冒名頂替朝廷命官是要殺頭的,又有多少人會鋌而走險去做這種殺頭的是呢,估計很少,除非做了萬全準備,要把頂替的官員給熟悉透了。第二,古代除了武將上任的人多少都是狀元、進士、榜眼、探花之類的讀書人,試想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強盜有多少是讀書認字的,但凡有一點文化就不會去做強盜了。第三,即使頂替上任之后那么官員不可能就只在自己府衙內了,總有機會會見到自己的上下級,而且上任官員的履歷學問他的上級肯定是了解的,到時見面一聊就有可能露餡。第四,就是上任的官員鄉(xiāng)鄰肯定會有找上門求幫助的,那時候很難說不露餡。第五,門派黨派的問題,科考時是哪一年哪一位考官,這些考生官員有自己的同門,所以官員難免不會敘舊,這也會露餡。第六,就是強盜作案是第一次,不然衙門早就被老百姓往來客商報案了,哪還會自投羅網(wǎng)去衙門,腦袋被驢踢了也沒這么大膽子。最后就是即使什么事都沒有上任后難免會有政務問題,那時候一擔心露餡估計早跑路了。

綜上我覺得被頂替就是能頂替了,也不會頂替很長時間。

4

或者有,但極少能夠維持。

正常官員上任有身份證明——告身。記錄了官員籍貫、學歷、經(jīng)歷、職務、外貌。

此外官員還要辦理公事,容易出現(xiàn)漏洞比如表、令等公文。還有筆跡這些。

哪怕以上全部都能模仿,任期屆滿還要調任他處,被假冒官員在官場上的同事同學同年老師這些熟悉者,能不揭發(fā)?

5

據(jù)《雷州志》記載,崇禎年間,一位來雷州赴任知府的官員,在半路被山賊打劫,官員和他的家人被殺害。比較離奇的卻是,這伙山賊的首領利用這官員留下的文牒和委任狀大搖大擺的赴任雷州,接替了前任知府,正兒八經(jīng)地做起了知府。一直坐了二年,風評還很好。直到原官員的兒子來到雷州投靠時,發(fā)現(xiàn)了山賊的身份,到當?shù)劐\衣衛(wèi)舉報。最后錦衣衛(wèi)安排了一場宴席,把山賊騙到了埋伏地點一舉拿貨,最后這個冒名頂替的山賊被正法。

如果說《西游記》中唐僧的父親陳光蕊故事是小說杜撰的,電影《讓子彈飛》中麻匪冒充縣長上任是電影虛構的,那《雷州志》的記載應該是真實發(fā)生的。

所以說,古代官員上任途中被土匪截殺又被冒名頂替的事件是可能發(fā)生的,但是發(fā)生的機會卻是很小很小的,基本上都是個案!

比如上述個案,山賊在打劫他們之前估計不知道他們是干啥的,等殺過之后看到文牒才知道,于是一不做不二休才敢冒名頂替。

冒名頂替官員風險極大

冒用官員身份可以一步升天,獲利極大,同時古代又沒有照片、身份證這些先進的技術,必然會有人鋌而走險,那么對于這種行為,古代人是怎樣預防的呢?

第一,文化知識水平難以冒充。古代的官員都是經(jīng)過十年寒窗苦讀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他們經(jīng)過了秀才、舉人和進士數(shù)場科舉考試。不管實務能力如何,其知識水平和文化層次必然是極高的。因此哪怕有人鋌而走險冒充官員,也很難冒充官員的文化水平,極易被同僚或下屬識破。

第二,古代官員是流官制。任職期滿后,需向上司或進京述職。屆時會遇見大量的科舉同年或曾經(jīng)認識他的同僚、上司。這種情況下,冒充的人很難躲過熟人。

第三,任何一個赴任的官員,背后都會有一個或大或小的家族宗親。家族宗親中會有很多人前往投靠或者拜訪、祝賀。如有人冒充,他的親屬們不可能認不出來。

第四,古代雖然沒有照片、身份證這些先進措施,但也有類似身份證的防偽手段。如唐朝有魚符,而明朝時,普通百姓出門都需要路引,詳細記錄他的個人體征、籍貫和目的地。而作為官員,自然也會有類似的手段,詳細記錄官員的個人信息,以防止冒充。

第五,犯罪代價高。冒充官員在封建社會是殺頭的大罪,甚至會株連家族。如此高昂的犯罪成本,使大多數(shù)人會打消這個邪念。

6

可能,而且歷朝歷代都有發(fā)生,這在歷代古書中屢見不鮮。為什么會有這種事情發(fā)生呢?這主要是古代落后的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所致。

古代官員上任,憑的是官方文書,即官印,吏部證明。上任者只要有這兩樣即可上任,其他人是無法確認身份真假的。官員上任多是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十分辛苦倒也罷了。關鍵是路途兇險,危機重重。家里富裕的聘上武師保鏢,長期陪護左右。確保上任路途中的安全及在官任上的平安。出自寒門者,沒條件聘保鏢,只能帶上家人輕車簡從去上任,運氣好的會有江湖義士自愿為其保鏢,但大多是沒有這個好運氣的。

由于古代的環(huán)境條件,給盜匪和不法之徒帶來可乘之機,一些官員上任路途中被害,官方文書被不發(fā)之徒獲得,從而冒名頂替。這種冒名頂替的現(xiàn)象只有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中國古代才會發(fā)生。

7

謝謝邀請!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舊時代冒充官員,冒充新郎,冒充新娘這些現(xiàn)象都有,不過這些現(xiàn)象太少太少,一但露出馬腳怎么得了啊!一是要有驚人的膽量,還要有圓滑應變的口才,對該官員的來龍去脈,必須了解得非常清楚,才敢邁出這一步。清朝官員于成龍就遭劫過,官印也沒了,朝廷命官丟官印也是大罪,不過于成龍有才華,又遇仁義之士,雙雙因禍得福,電視上大家都看過。正常一個縣令上任,都有保鏢的,清朝就有吃保鏢飯的,要把官員送到任上。一般做官的都有關系網(wǎng),上下級的官員都認識,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對官員都有來往,頂替估計極少,不少土匪圖了錢財,就算了,還想好事,大都不敢。曾經(jīng)有個說書藝人,他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雙喜臨門的官員,第一次上任,途中遭劫,被扣土匪山寨,寨主兒子冒充官員上任,一個月之內風平浪靜,當?shù)匾矝]有遭到土匪搶劫,結婚那天,新娘子一下轎,發(fā)現(xiàn)新郎不對,趕緊逃跑,新郎也跑了,土匪頭子只得把新官員放了。這是說書藝人講的,不一定真實,我把他借過來回答問題,意思是說這種現(xiàn)象是有的,不過確實少!

8

可能性比較小,但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首先,這個冒名頂替的土匪,面對官場要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最難實現(xiàn)的一點兒就是,這個土匪必須具備一定的學識。否則,如何瞞得過上下級,如何瞞得過鄉(xiāng)紳?

要知道古代的官員體系里,尤其是下級官員中需要養(yǎng)很多的幕僚來處理實際事物。即便是最小的縣令,下面也還有縣丞等小吏。而且,每一個官員要把官員當穩(wěn)當,首先得把鄉(xiāng)紳搞定,那是時候皇權是不下鄉(xiāng)的。也就是說,官員體系很難管理到鄉(xiāng)村中去,依靠的都是宗族形成的鄉(xiāng)紳。

如果一個土匪擁有這樣的學識,干什么不行?非得去干這殺他的買賣?要知道,在古代即便是寒門的讀書人,也是有地位的。

所以,可能性極小。在古代當官,除開被朝廷處理的以外,還是非常安全的。千萬千萬不要把武俠小說給套進來。

9

首先 是有這個可能的

就拿我們熟知的《西游記》來說,唐僧的老爸陳光蕊考中狀元游街,為當朝丞相的女兒殷溫嬌拋繡球選為如意郎君。兩人當天就結婚拜了堂,第二天陳光蕊攜妻赴江州上任。不料遭遇強盜劉洪謀害,被扔進江里。緊接著,強盜劉洪拿著陳光蕊的官憑文書去了江州赴任,這官整整當了十八年才被揭穿。

其次 歷史上的確有這種事情的記載

而在《雷州假太守》一書也有所記載,在明朝崇禎年間,有一人被派往雷州任職太守。前往雷州要行水路坐船,不巧那時強盜盛行,這人就被強盜殺了。強盜不僅殺了此人,更是心生歹念搶走了此人的妻女,派手下裝作仆人與太守,拿著委任狀前往雷州。直到后來因與真太守兒子相遇對峙才得以真相大白。

同樣在清朝康熙初年,池州知府郭某領取了委任狀后前去上任,中途忽遭強盜襲擊,知府本人及其家人隨從共60余人全部被殺,只有妻子和一個幼子被留下來,強盜首領將他們據(jù)為己有。這強盜也是個大膽的,一不做二不休拿著郭某的委任狀,頂替他的名字去了省城去報到,參見上司。最厲害的是此人能力不俗,處理政務緊緊有條,整個衙門上下無不嘆服,真到后來真知府的親戚尋來才發(fā)現(xiàn)其是假冒。

但總的來說,這種事情畢竟少數(shù),而且可能性不大如果不是在亂世或邊陲、窮鄉(xiāng)僻壤之地做官,官員被殺害后,冒名頂替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尤其是在當時的官場上,幾乎每一個官員都有著自己的派系,盤根錯節(jié)。大多數(shù)的官員在官場上都還有自己老師來給自己提攜,如果一個劫匪對這些一點都不了解,甚至對自己截殺之人的身份都不了解,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同僚發(fā)現(xiàn)。

10

古時候是極有可能的,因為那時候沒有照片,通訊也不發(fā)達,很多事情無法搞清楚,渾水摸魚的事很多。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