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自古英雄愛美女,自古美女迷英雄。劉邦雖說沒有項羽那樣風流倜儻,沒有項羽那樣霸氣,也沒有項羽那樣討女人的歡喜,但劉邦在當時也是一路諸侯,再者說劉邦天生有一股痞子氣,很會哄女人開心,不然當年在老家混的時候,人家曹寡婦怎么會喜歡他呢?



劉邦比戚夫人大30歲左右,戚夫人老家是定陶(今山東菏澤)的,認識劉邦時,劉邦已經(jīng)是名揚天下的漢王。在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一個女人能嫁給一個諸侯,就算是做妾,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再說劉邦也是非常的寵愛戚夫人。戚夫人跟了劉邦以后,直到劉邦去世。他幾乎都沒有離開過劉邦。



戚夫人年輕美麗,能歌善舞,清純靚麗的她,無疑讓劉邦找到了自信和安慰。劉邦對戚夫人熱情似火,對呂雉卻冷如冰霜。這也不得不說,男人大多花心,呂雉老矣,又不懂得風情,怎么能和戚夫人相比呢?要談愛情,劉邦誰都愛,當年他為了得到曹寡婦,他也說愛曹寡婦。后來為了娶呂雉,也情真意切的說愛呂雉,遇上戚夫人,那更是將愛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劉邦沒有做皇帝之前,就是見一個愛一個的主,做了皇帝就更名正言順啦!



女人卻不同,尤其是那時候的女人,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大多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個性再強,又能怎樣,呂雉如此,戚夫人也是如此。如果男人沒什么出息還好,妾室不多,爭風吃醋的事也就少了很多。要是男人有出息,有錢有權,妾室又多,要想擺平這些女人,并非易事。何況劉邦還是一個咸魚翻身,從平民到天子的人。



天下是劉邦的,權力至高無上,劉邦有成就感,可再怎樣,劉邦作為皇帝也有道德的約束,呂雉是原配,他做了皇帝后,呂雉自然成為了皇后,不管你劉邦喜不喜歡呂雉,但皇后的名分在那。劉邦也沒有想過另立一個皇后。



呂雉能夠容忍劉邦有很多女人,因為他畢竟是皇帝。呂雉也能夠忍受劉邦冷落她,因為她也確實青春不再。雖說嫉妒之火時時煎熬著,呂雉也無可奈何。她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兒子劉盈身上。



劉盈是呂雉的希望,可劉邦并不怎么喜歡這個兒子,劉盈跟父親劉邦關系也不是很融洽,劉邦老是覺得劉盈木訥懦弱。用劉盈跟劉如意一比較,還是劉如意可愛。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劉如意是劉邦和戚夫人的兒子,只能算庶出,劉盈是劉邦和呂雉的兒子,這才是嫡出。劉盈雖被立為太子,可劉邦老是有換太子的想法。



劉邦的想法遭到了眾人的反對,也引起了呂雉的高度關注,老公靠不住,兒子要是太子之位被廢,那結局可想而知。于是呂雉在張良的建議下,請出了讓劉邦折服的‘’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劉盈。事到如此,劉邦也只好作罷。



作為女人,戚夫人能讓劉邦如此傷心,可見劉邦對戚夫人的感情。戚夫人的內(nèi)心也是非常感動的,她覺得自己嫁了好男人。恨只恨,認識劉邦太晚了!椅瓷,我生君以老‘’,人生最大的遺憾,往往是生不逢時。



劉邦也知道自己動了皇后呂雉的奶酪,他活著,呂雉不敢怎樣,要是他死了,戚夫人和劉如意肯定下場悲慘,他思前想后,也沒有個好辦法保全戚夫人母子。后來在身邊人的建議下,安排了皇后呂雉也非常信任的周昌,去做趙王劉如意的丞相。



可當劉邦去世后,劉盈繼位,呂后專權,呂雉并沒有按常理出牌,而是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把趙王劉如意毒死。呂雉終于把積攢的所有怨恨都發(fā)泄在了戚夫人的身上。不管怎樣,劉邦的心一直在護著戚夫人,因此在戚夫人的心里,她并不后悔自己同劉邦的美好情感。

最佳貢獻者
2

戚夫人后悔嗎?她應該不后悔。因為,是她沒有用。劉邦給了她的機會, 她沒有抓住。如此一來,她敗在呂后的手中,她不僅自己被殘害,她的兒子劉如意也被呂后殘害了。所以說,一個頭發(fā)長見識短的女人,會給家里帶來災難,這不是空穴來風。

劉邦與呂后,他們對于漢朝的建立,一般的人是撼不動他們都地位的。這是沛縣集團公認的事情。劉邦為什么累次要更換太子劉盈都沒有成功?因為呂后的能力太強大了;实圻怯生生地只是說說,其他人——比如后宮佳麗三千的任何一個也就不要觸霉頭了。戚夫人不過是一個文藝青年,確切的說是個舞蹈老師。這樣的人碰到實干家呂后,會有好結果嗎?回答應該是不會。

但是,劉邦很委婉地勸過戚夫人,說你呀,你難道不知道后宮是誰在當家嗎?朕在當時候沒有人敢動你母子兩人的一根汗毛,朕一旦走了,你又立不起事情,你會是人家砧板上的魚肉,讓朕如何不傷心,夫人吶……

戚夫人的對手太強大了。呂后應該是漢朝的半邊天。她左右不了朝廷,但是,她可以左右后宮。戚夫人算是后宮里面的分子吧。你就是今天不服從主母的安排,一旦主子死了,遲早會有人出來收拾不聽話的人。戚夫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會有好的結果嗎?

這呂后與戚夫人爭寵是事情上,呂后應該知道自己的短處,我們讀了呂后的本紀,認為她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在兩個女人這為兒子爭儲君的問題上,不可調和了。沒有辦法了。就憑自己的社交能力了。呂后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活動得讓劉邦自己都沒有信心了。只能拖拖拖,拖到最后,不了了之。于是有了“商山四皓”,這四個老頭出來輔佐太子劉盈,劉盈出現(xiàn)在哪里,他們須發(fā)皓皓有如白雪,與青頭少年劉盈形成鮮的明對比。在宴會上,把皇帝劉邦給恐怖了。劉邦因此完全改變了更換太子的想法。

他對戚夫人說,愛妃呀……你知道誰是你的主子嗎?朕是為你好兒子的命運擔憂,你難道就看不出這么殘酷的現(xiàn)實嗎?

戚夫人說,夫君呀,希望夫君給妾母子一條生路吧!

劉邦說,朕會安排的,但是,你要和呂太后搞好關系,應該低頭的時候不要怕玉冠掉下來。畢竟朕會先走一步。

但是,文藝青年,著名的舞蹈家戚夫人就是不聽。劉邦死后,呂讓她勞動改造,讓她搗米 她居然在百忙中寫了一首歌曲,然后自己譜曲,自己唱起來。這讓呂太后十分刺耳。呂太后一怒之下,新仇舊恨一起算。

結果,戚夫人的悲慘遭遇有多慘,我們只在文字上面體會。但是皇帝劉盈被戚夫人的悲慘處境嚇得神經(jīng)失常,害了一年多的病才正常了,但是,少年皇帝從此喜歡美女,不喜歡干實際工作了。

戚夫人太小看她的對手了。挑戰(zhàn)呂后,無疑與以卵擊石。

劉邦的另一個夫人薄姬,人家人是丑點,但是,薄姬會做人。知道妾是干不是贏妻的,所以,及早的離開了長安這個是非之地。人家后來當上了太后,兒子成了皇帝。在當時女人當妾的命,卻有天壤之別。

3

【據(jù)實回答每一個問題,關注老爹,準沒錯】

戚夫人肯定是不會后悔,她和劉邦的這段感情的。

沒有理由會后悔啊。

當時的社會背景

熟悉相關歷史知識的小伙伴們,應該都清楚,戚姬和劉邦都是秦末漢初時代的人物。

秦末漢初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用兩個字,就足以概括:亂世。

從秦朝統(tǒng)一六國開始,一直到劉邦贏得楚漢爭霸戰(zhàn)爭,建立西漢政權為止,這期間都是連年戰(zhàn)爭,百姓流離失所的狀態(tài)。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可是,這是對于男人而言的。亂世對于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戚夫人的出身

據(jù)《史記》中的記載: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由此可知,劉邦的寵妃戚姬,是在定陶的時候,被劉邦寵幸的。

另外,據(jù)其他史書的記載,這個戚姬是一個年輕貌美,又能歌善舞的女子。這點對于日漸年邁的劉邦來說,頗具殺傷力。幾乎是在見到戚姬的第一面開始,劉邦就已經(jīng)決定要把她占為己有。

戚姬和劉邦之間,有沒有真感情?

自古帝王和妃嬪之間,鮮有真感情。

這話在劉邦和戚姬身上,也是如此。

為啥這么說呢?

我們前面也分析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戚姬的出身以及戚姬被劉邦所寵愛的原因。從中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戚姬之所以愿意跟著劉邦,是因為劉邦的身份,因為劉邦能夠在亂世之中,給戚姬提供庇護,并且給她帶去無憂無慮的生活。

換言之,戚姬如果沒有被劉邦所看中,那么,在那個亂世之中,她的下場,有很大的概率是被散兵游勇、流氓混混所糟蹋,甚至連活下去都很艱難。

所以,戚姬和劉邦之間,更多的是因為利益的關系,而走到了一起。

結語:

戚姬和劉邦之間,更多的是因為利益的關系,而走到了一起。戚姬希望能夠得到劉邦的庇護,劉邦貪圖戚姬的美色,各取所需罷了。

戚姬根本不會后悔,她憑啥會后悔,沒有任何原因會讓她感到后悔。對比她之前的生活,跟了劉邦之后,可以說是天上人間的區(qū)別。

況且劉邦還那么寵愛她,更是有立戚姬兒子為太子的想法,想來想去,戚姬都不可能會感到后悔。

如果說是問戚姬會不會因為最終的結局,而對當初的選擇感到后悔,這個更沒來由。她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她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的。

這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人一樣,不甘心自己當前的處境,總是想著要是當初怎樣就好了。天真的覺得,如果當初選擇另外一個選項時,會比現(xiàn)在更好似的。

說不定,會比現(xiàn)在更糟呢?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