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手下棋,每走一步,都是為后面幾步謀篇布局!队赫醭分械目滴,就是一位高明的“棋手”。他晚年最大的心愿是讓皇位順利地傳承,而要完成這一任務(wù),就必須提前步下幾顆棋子。

當(dāng)時,胤禩的“八爺黨”已經(jīng)滲透進朝廷的各個部門,傳爾丹兵敗就是他們“使絆子”!鞍藸旤h”不僅影響了大清的安危,而且有與皇權(quán)分庭抗禮之勢。針對這種情況,康熙拋出一顆大將軍王的“棋子”,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一、成功分化了“八爺黨”,讓他們內(nèi)部兩大巨頭胤禩與胤禵相互不信任

大將軍王的職位,經(jīng)過康熙事先炒作造勢,給八爺?shù)热嗽斐梢环N錯覺:誰當(dāng)上大將軍王,誰就是大清未來的皇帝。甚至連自詡精明的胤禛,也一度以為如此。

當(dāng)皇帝是大多數(shù)皇子的追求,只有在實力不濟時才會依附別人,胤禵就是如此?吹酱髮④娡踹@個機會,志在嫡位的皇子們必然躍躍欲試。

胤禩對皇位的熱愛,就像老鼠愛大米,毫無疑問,他想“盤”大將軍王的職位。胤禵也想大展拳腳,而且他本身有很大優(yōu)勢。他從小就受過軍事訓(xùn)練,相當(dāng)于軍校畢業(yè)生,還執(zhí)掌兵部多年,當(dāng)大將軍王可謂專業(yè)對口。

兩個人爭一個位置,必然一山難容二虎,因此,“八爺黨”內(nèi)部開會時就出現(xiàn)不和諧聲音。胤禩假仁假義地表演謙讓,以此試探胤禵;胤禵不斷地表忠心、表決心,希望能夠打消胤禩的疑慮,并換取支持。

但是,整個八爺黨,除了胤禵冒出來,其他人都支持胤禩。這次不和諧的內(nèi)部會議,讓兩人之間的隔閡,僅剩一塊臺面上的“遮羞布”。

人在孤立無援時,往往會尋求其他援助。胤禵在八爺黨被孤立,很自然地會對其有看法,平時當(dāng)你胤禩的馬仔,為你兩肋插刀頂撞皇上,為你傳遞書信扳倒胤礽……到頭來居然連投我一票也不愿意,還擠兌我。八爺府不留人,自有留人處,胤禵來到雍王府。

胤禛在鄔思道的指點下,本就準備投票胤禵,結(jié)果胤禵送上門。兄弟倆經(jīng)過一番勾兌,最終達成合作協(xié)議。朝堂之上,眾目睽睽,胤禛舉薦胤禵為大將軍王。

這時候,八爺?shù)热司兔獠涣擞幸环苫,你胤禵厲害了,看來你羽翼變豐滿了,背著我跟胤禛勾搭,還認不認我這個八哥?心里還有沒有組織?疑心生暗鬼,只會加深彼此的裂痕。八爺眼看胤禵做大,他也沒閑著,派了雅布齊與鄂倫岱去西北監(jiān)視胤禵。

胤禵到了西北,隔著幾千里,還在與胤禩斗法,無間道、天石換死鷹輪番上演。他們不團結(jié),會減少對朝廷的壓力;他們斗起來,康熙才能坐山觀虎斗。

二、保護胤禛,并考察他是否有大格局

康熙的繼承人選是一個燙手山芋,譽滿天下,謗滿天下。誰坐上或者接近太子之位,誰就要面對明槍暗箭。所以,康熙廢了胤礽后,為了保護心里默定的繼承人胤禛,始終沒有公開。

康熙用大將軍王的職位做幌子,挑動胤禵的奪嫡之心,可以做到“禍水東引”。

首先,胤禵暫時不會跟胤禛過不去了;

其次,大家都以為胤禵會成為接班人,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從而忽略真正的接班人胤禛。這常角逐,如同04年NBA季后賽湖人對陣馬刺的最后一次投籃,所有防守球員都以為會將球傳給科比,從而對科比重兵布防,卻忽略不起眼的費舍爾。結(jié)果最后費舍爾殺出重圍,成了黑馬。如果胤禵是那場比賽的科比,那胤禛就是費舍爾,真正的大贏家。

為君者,必有大格局,大胸懷,這也是康熙對繼承人的要求。放出大將軍王的信號后,康熙并沒馬上表態(tài),而是讓子彈先飛,觀察皇子的動向。好在胤禛順利通過檢測,也更堅定康熙傳位的決心。

三、只有胤禵出馬,才能打勝仗

打仗,要么不打,打就一定要贏。傳爾丹在西北折戟沉沙,表面敗給敵人,其實敗給了八爺黨,康熙對此是洞若觀火。想打勝仗,就不能后方受阻,而且將領(lǐng)的軍事水準要比較突出,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只有胤禵。

以胤禵的專業(yè)以及經(jīng)驗,完全可以升任大將軍王,更重要的是,兵部是他的地盤,八爺與他也沒有完全撕破臉,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后方阻力。

秋媚說:康熙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不僅希望他能打勝仗,更希望他能幫胤禛分擔(dān)奪嫡的壓力。也正因為這張任命狀,讓胤禵一直以為皇位本該屬于他,是胤禛搶了他的皇位,導(dǎo)致兄弟關(guān)系徹底決裂。

最佳貢獻者
2

康熙57年春(1718年),準噶爾的策妄阿拉布坦進攻西藏?滴跞蚊适淖迂范_為撫遠大將軍進行討伐,并封為撫遠大將軍王。天子親征的規(guī)格出征。

當(dāng)時能夠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皇子們當(dāng)中,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都有資格領(lǐng)兵作戰(zhàn)。甚至連廢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也躍躍欲試。都想爭奪這個大將軍王,以便取得軍權(quán)。但康熙皇帝最后還是選擇了皇14子胤禵,這究竟有何深意呢?看少校為大家作為分析一二。

一.我們先說說這個大將軍王這個稱號吧。

在清政府的軍制官職中,是沒有大將軍王這個官制的。所以胤禵的正式官職是撫遠大將軍。這個官職是任命的,而大將軍王是加封的。為什么要加分呢?原因有兩個:

1.蘊含著代天子御駕親征的含義。

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在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領(lǐng)土完整這個問題上,向來是寸步不讓的。三藩叛亂,收復(fù)臺灣島,兩次平叛準噶爾,其中西北的準噶爾兩次叛亂,康熙皇帝都是御駕親征的。而到了康熙57年,老皇帝已經(jīng)65歲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所以他得找一個人代替他御駕親征。而皇子是最適合的人。


2.為什么要給胤禵加封一個大將軍王?

因為在那個時候,胤禵他的身份只是一個貝子,按照清朝從小到大:貝子——貝勒——郡王——親王的官制,直接提拔為親王是不合適的。所以康熙帝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大將軍王這個稱號,一旦戰(zhàn)事結(jié)束,這個大將軍王就可以收回。所以這是一個臨時加封的。

二.皇子們那么多為什么選擇了十四皇子胤禵?

我們都知道打仗不是動動嘴皮子的,因為打仗是會死人的,真得有帶兵經(jīng)驗和真才實學(xué)。

廢太子胤礽和皇八子胤禩,沒有任何帶兵經(jīng)驗,所以首先被康熙帝排除。

就剩下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這兄弟倆都是好武之人,也都有豐富的帶兵經(jīng)驗。那為什么沒有選擇皇十三子胤祥呢?



還是兩個原因:

1.當(dāng)時皇十三子胤祥因參與到太子二次被廢,正在被圈禁(關(guān)在屋里,不準出門)

2.最重要的一條原因:胤祥的外公是蒙古科爾沁草原的大汗,說句誅心的話:萬一胤祥有了帶兵權(quán),在蒙古與他的外公一起聯(lián)合反叛,那清朝就完了。作為一個帝王,必須要預(yù)防這種風(fēng)險。

經(jīng)過排除,就只能選擇了十四皇子胤禵。



三.讓胤禵做了大將軍王,是不是預(yù)示康熙要把皇位傳給胤禵呢?

畢竟軍權(quán)是最重要的一個權(quán)力,就因為讓胤禵做了大將軍王,所以很多人都在猜測,康熙是準備讓胤禵來接任太子職位,將來登大寶的。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

西北打仗,打的永遠是錢糧二字。后勤保障不到位,再勇猛的戰(zhàn)士兵也不可能打勝仗。

所以當(dāng)我們看到康熙皇帝的下一步棋的時候,就會贊嘆皇帝的帝王心術(shù):他讓十四皇子胤禵的親哥哥(一母所生)胤禛(后來雍正皇帝)負責(zé)糧草后勤。



這就又有了三個深意:

1.可以鍛煉胤禛的全盤協(xié)調(diào)能力。支援西北打仗的糧草,要涉及到全國各省的糧草調(diào)配,這對于一個人的行政能力,執(zhí)政能力有很大的要求,也是很大的鍛煉。讓胤禛來做這件事,正好是鍛煉他的能力,也是考驗他能否來管理一個國家。

2.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兄弟倆畢竟是同父同母的親生兄弟,只有胤禛才能毫不保留的支持他的弟弟。康熙皇帝要看看胤禛是否有這份兄弟情和大局觀。



3.暗示了將來康熙要把太子傳給胤禛而不是皇十四子胤禵。因為那時康熙皇帝已經(jīng)65歲了,在古代60多歲,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高的年齡了,很可能隨時皇帝會駕崩。而一旦皇帝駕崩,國不可一日無君,皇位的繼承者就必須在皇帝的身邊。而不是把他放出去打仗。

四.綜上幾條康熙讓胤禵做了大將軍王,既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又鍛煉了后任皇帝胤禛的執(zhí)政能力,其用意極其深遠。

3

這是康熙下得絕妙好棋,康熙的帝王術(shù)運用得爐火純青,讓人嘆為觀止?滴醯倪@個用意,以政治目的為主,以軍事目的為輔,但無論結(jié)果是哪樣,康熙永遠處于穩(wěn)賺不賠的地步。老而彌辣,晚年的康熙雖無精力整頓朝局,但卻輕松四兩撥千斤。

分化八爺黨勢力

這是康熙首先要到達的目的,此為政治目的。因為此時以八阿哥胤祀為首的“八爺黨”,勢力包含阿哥、大臣及八旗勛貴,已經(jīng)讓康熙感到心驚,這也是康熙一直打擊八阿哥的目的。在八爺黨中,胤禵也是希望做皇帝的,和八爺黨是貌合神離。

康熙讓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培養(yǎng)他的野心,助長他的勢力,而相當(dāng)于分化了八爺黨的實力。原先附庸于八阿哥的大臣,態(tài)度也會發(fā)生分化,認為康熙有意傳位給十四阿哥,不會輕易站隊。僅僅通過一個大將軍王,康熙就左右了朝局的走向。

盡快平定叛亂

朝廷在西北的六萬大軍全軍覆沒,雖然以大清的體量不至于傷筋動骨,但損失也算慘重了。讓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讓他借助天子的威嚴,使得手下將士用命,盡快平定叛亂。因為打仗花的是錢,早一點平定叛亂就能節(jié)省大量的賦稅。再者,預(yù)防其他連鎖反應(yīng),避免夜長夢多。胤禵是皇子,他的首功肯定是跑不了的,也不會埋沒手下將士的功勞,能激發(fā)軍心士氣。

再者,正如胤禛謀士鄔思道分析的那樣。在所有阿哥中,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知兵,并且?guī)н^軍隊,其他皇子能力不如此二人。行軍打仗打的是銀子,打的是糧草。八爺黨此時在朝中勢力依舊龐大,只有表面上仍屬于八爺黨的胤禵出任大將軍王,才不會被扯后腿。換做十三阿哥,如果糧草不濟,依舊難免敗亡的結(jié)局。

讓胤禵積攢軍功

胤禵在康熙晚年的時候,是非常受寵愛的,其府中的供用可以由國家供應(yīng),就像當(dāng)年康熙的二哥福全一樣,這是其他康熙的皇子都沒有的待遇。而這次讓胤禵出任大將軍王,最終勝利是肯定的,只是需要的時間問題而已。而通過這個過程,胤禵自然積累了大量的軍功,這就是胤禵最大的護身符和資本。如果康熙再多活幾年,憑借這些戰(zhàn)功,胤禵未必沒有機會被立為太子。

確保皇位在自己選定的人手中

在劇中,西北大敗的消息傳到京城后,康熙只召集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相商。由此可見,他們親兄弟兩個,此刻是康熙最看好的接班人。除了胤禵被封為大將軍王外,我們看看康熙其他的關(guān)鍵性安排還有哪些。

隆科多是九門提督。胤禛小時候被孝懿仁皇后撫養(yǎng)過十幾年,孝懿仁皇后是隆科多的姐姐。因為孝懿仁皇后只生過一個女兒還早夭,在這種情況下,四阿哥胤禛就被視作孝懿仁皇后的兒子,是隆科多正兒八經(jīng)的外甥。內(nèi)有九門提督隆科多保護,外有親弟弟胤禵十萬大軍,胤禛手中可打的牌,便多了起來。

年羹堯被任命為陜甘總督,這又是關(guān)鍵的一步棋。因為陜甘總督負責(zé)胤禵十幾萬大軍的糧草,可以說僅僅卡住了胤禵的脖子。而劇中,年羹堯是胤禛的心腹。如果危機時刻,胤禵能為雍正所用,則年羹堯便不會發(fā)動。如果胤禵不聽指揮,這十幾萬大軍,便會被活活餓死在大漠中,至少不會泛起多大水花。劇中一個細節(jié),年羹堯在大軍出發(fā)的時候,看了一眼胤禛。而胤禛回到府中之后,就把原來做丫環(huán)的年羹堯妹妹拜堂成親。其中的政治意味,自然是不言而喻。

此時的康熙,已經(jīng)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預(yù)感了。他心中的皇位繼承人有兩位,首先是胤禛,其次是胤禵,而且他們兩人是親哥倆。所以在胤禵犯了忤逆的罪名時,康熙不僅沒有懲罰他,還把他們的母親晉升為德妃,康熙這就是在為未來打算了。

如果我們再惡意一點的想,如果胤禛順利登基,年羹堯就把胤禵擋在大漠之外,一紙詔書就能召回胤禵,歷史上也確實是這樣。如果胤禛被八爺黨所制,那么在外的胤禵和年羹堯便可以合流,打著勤王的名義殺回北京。這樣,就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皇位只在胤禛、胤禵之間產(chǎn)生,而不會落到八阿哥他們手中。當(dāng)然,康熙最希望的就是雍正安安穩(wěn)穩(wěn)的登基,這樣政權(quán)就能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如果在這些安排下,胤禛還不能順利登基,那就說明胤禛能力有問題,這個皇帝不當(dāng)也罷

(歷史上胤禵確實出任過大將軍王,但以上的分析是根據(jù)電視劇《雍正王朝》分析,切勿當(dāng)作正史看待!)

4

雍正王朝:康熙任命胤襯為大將軍王,有何用意?

康熙是在1718年,皇封十四阿哥胤襯西征為大將軍王!就是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十四阿哥果然沒負康熙所望,徹徹底底平叛戰(zhàn)亂!那么,康熙皇封的大將軍王,是什么用意呢?主要是兩個方面的!



一,十四阿哥是皇子,不是其臣子帶兵,加個王以示級別之高,有代皇上親征的含義!

如果,是其他臣子出兵,就會封為撫遠大將軍!

但是,十四阿哥是皇子,為了彰顯示身份,康熙在他出征時封為大將軍王,以代皇上出征的規(guī)格和儀式進行!

在十四哥出征時,王公大臣都在列兵處相送!

同時,為了樹立十四阿哥權(quán)威,在出征前,康熙下詔書給青海蒙古汗王:

大將軍王是朕子,確系良將。其領(lǐng)大軍,深知在帶兵之才,故令掌殺生重任!

果然,十四阿哥不凡,徹底平定了戰(zhàn)亂!



二,加封大將軍王,戰(zhàn)事完畢歸來,這個職位和稱呼不再!

因為十四阿哥出征前,只是皇子,還沒加封王的!

現(xiàn)在是征戰(zhàn)需要,為了給十四阿哥樹立權(quán)威,便于統(tǒng)帥軍隊,才臨時封為大將軍王的!

那么戰(zhàn)事一完,十四阿哥歸來,這個大將軍王的官名就此而止了!也就是說,十四阿哥,還是原來的十四阿哥!

這就是康熙的帝王心術(shù)!你不得不佩服!



由此可見:康熙這樣的封王,是有一番深意的!也是出于多方面考慮考慮的!畢竟,非常時期非常處理!

5

雍正王朝:康熙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有何用意?(喜歡雍正王朝的,請關(guān)注點贊,謝謝)

要回答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為何雍正會推薦胤禵做大將軍王?

其一,將個人利益置之度外,以大清為重。誰來做大將軍王,就意味皇位繼承人有了著落。這點雍正心里非常清楚,因此他想讓老十三做大將軍王。但是老十三被康熙關(guān)著,這可怎么辦。

他試圖想將老十三放出來,可又怕康熙不同意,只能隔著墻聽老十三的聲音。只見胤祥喊著:

“快,快呀!”

阿蘭和胤祥一起抓蟋蟀,阿蘭沒有抓到,胤祥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阿蘭低聲說:

“爺,別生氣了,我再去捉!

這些聲音不由自主地躍進雍正的耳朵里,此時的雍正非常傷心,眼淚禁不住地流下來?梢,雍正與老十三的情誼深厚。

回到府中,雍正不停的射箭,鄔思道看出了門道,坐在大石頭上等他射完箭。等了一會兒,雍正射完箭后,鄔思道問:

“王爺,您真的要向皇帝舉薦十三爺出來帶兵嗎?”

四爺頭也沒抬,仍在飛筆疾書地說:

“為什么不”

鄔思道看四爺非常堅定,又拿出十三爺?shù)耐夤珌碚f服他,可依然不管用,四爺甚至還要壓上全家人的性命。

于是,鄔思道說:西北打仗,打的是后援,不是兵力,這次之所以會兵敗,不是兵力問題,而是后援,就是朝廷給逼得,幕后黑手是十四爺和八爺,其目的是想爭奪帶兵之權(quán)。如果你推薦十三爺為大將軍王,八爺和十四爺還會使袢子。

經(jīng)過鄔思道的解說,四爺終于明白了,讓十四爺做大將軍王。可見,四爺為了大清江山,什么都可以放下。

其二,順應(yīng)康熙的心意,用年羹堯制約老十四。鄔思道的百般說服,終于讓四爺有些改變,四爺聽了后說:

“皇阿瑪、皇阿瑪圣明燭照,難道就一點兒也沒察覺?”

鄔思道說:

“王爺這話問得好!如果說皇帝以前沒能察覺,現(xiàn)在也一定洞若觀火了。因此,我料定,皇帝心里早就默定了大將軍人選!”

這里鄔思道所說的人選,是誰——十四爺胤禵。其實康熙想讓老十四去西北帶兵,一:老八不會使袢子,能順利打勝這場仗;二:老十四對西北戰(zhàn)時比較了解,也有很多老部下。

四爺知道了康熙的心思,就讓年羹堯任陜甘總督,用糧草來制約老十四。

再來說說,為何康熙會任命老十四為大將軍王?

首先,調(diào)虎離山之計,削弱老八的勢力。康熙老了,老到快要撐不下去,皇位繼承人不得不行動。老十四和老十三的打架,有了讓康熙將老十三和老十四分開的念頭,因此,他將老十三關(guān)起來,其實是在保護老十三。

可是自己的大限將至,老八的勢力太大,又有老十四協(xié)助,老四絕對不是他的對手。再加上西北戰(zhàn)時,老八和老十四使袢子,導(dǎo)致西北大軍兵敗,由此來看,康熙用調(diào)虎離山之計,將老十四派往西北。一則順應(yīng)老十四和老八的心意;二則為了打贏這場戰(zhàn),鞏固大清江山。

其次,為雍正順便即位做準備。對于皇位繼承人一事,康熙在二廢太子時,已經(jīng)物色好了人選。由于太子胤礽的教訓(xùn),再加上老八總會使袢子,康熙只能秘而不宣,將他秘密保護起來。

為了下一任皇帝順利即位,康熙提前做了很多準備,如關(guān)老十三,削弱老八的勢力,讓佟國維退位,隆科多的升職等?滴鯇⒗鲜恼{(diào)離京城,任命他為西北大將軍王。這點的用意,對于老四身邊的鄔思道也知道,只是沒有對老四說明罷了,而只說了康熙心里默定的大將軍人選,且是為了打贏這場戰(zhàn)。

最后,用老十四制約老八胤祀。康熙深知,要想讓雍正順利即位,只削弱老八的勢力,還遠遠不夠,因此他用老十四來制約老八。老十四的心思,康熙早都知道,如老十四只寄給皇帝一封信,并沒有奏折,康熙說了一句:

“老十四也有心思了”


言外之意,這封信是老八讓寄的。因此,康熙斷定老十四不在與老八同心。如果同心的話,必定會寄來奏折,這樣可以保護老八,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從這里康熙便知,老十四在保護自己,其目的是想增加在康熙心里的分值。為何老十四會這么做?只有一點,那就是想爭奪皇位繼承人。

康熙清楚了這些后,才敢用老十四來制約老八,如死鷹事件,就是老八和老十四的較量。

綜上所述,老四胤禛推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是增加在康熙心里的分值,如康熙主張兄弟情義,以大清為重,仁慈治國,以孝治國等?滴跞蚊鲜淖龃髮④娡酰鋵嵤菫榱擞赫樌次蛔鰷蕚。

您會怎么看待呢?

【本文原創(chuàng),請勿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圖:來源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必刪】

6

正如康熙皇帝所說:是他的敵人造就了他自己輝煌的一生,所以他要敬酒給曾經(jīng)哪些強大如斯的敵人。康熙皇帝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他從幼年開始就不斷和生命之中的敵人做斗爭,在一個甲子的歲月中遭遇了形形色色的敵人,遇到造反不服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御駕親征,但是唯獨生命最后那段時間里面的青海之亂,他把任務(wù)交給了自己的皇子,還賜封大將軍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從大將軍到大將軍王官職名稱的變化到底隱藏了多少政治博弈。

滿洲統(tǒng)治者的前身是來自東北地區(qū)的漁獵民族,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中原地區(qū)天差地別,政治結(jié)構(gòu)也是十分簡單,基本是沒有什么特定級別的管理結(jié)構(gòu),可是偶然機會入關(guān)以后,面對龐大的中國領(lǐng)土,他們自身的制度無法勝任,便采取了繼承明朝制度的基礎(chǔ)上做一些細微變化。

  1. 清朝官職是沒有大將軍王這個官職的,授予給胤禵的大將軍王只是一個臨時職稱。通過對清史稿等大量著作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清朝軍制官職里面更多的是大將軍這個職務(wù),被后世所熟悉的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在當(dāng)時也是如此,胤禵的真正官職只是撫遠大將軍,而大將軍王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加封的。


  2. 康熙皇帝是一個政治高手,每一步棋都是預(yù)測未來。當(dāng)時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更多的是用來釋放一種政治信號,他表面上讓大家以為他開始重視十四皇子,似乎要培養(yǎng)他做接班人,以用來誤導(dǎo)一些有心人。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康熙皇帝明面上是給十四皇子軍權(quán),其實是保護未來的太子胤禛。
  3. 胤禛和十四皇子是一對親生兄弟,而當(dāng)時十四皇子其實是有一種代天子出征的意味在里面的,以至于很多政治高手都被誤導(dǎo)了。沒有抓住事情的重點,在古代打戰(zhàn)最重要的是后方安寧,不在后面鬧幺蛾子,不然打多少勝仗都是空的,而當(dāng)時康熙在用十四皇子代天子出征吸引大家注意力之后便選擇了四皇子胤禛作為后期的總負責(zé)人 。

眾多皇子為什么獨以十四皇子為大將軍王和以四皇子為后期負責(zé)人的長遠目光。

康熙皇帝對于國家領(lǐng)土的維護是不遺余力的,只是60多歲的他面對這次西藏叛亂實在是有心無力,身體已經(jīng)不支持了,所以選擇皇子是最好的,而康熙皇帝30多個兒子選擇了這二個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1. 廢太子因為在上次葛爾丹叛亂的時候意圖謀反已經(jīng)不再受到康熙的信任了,而皇八子雖然聰明伶俐,在朝堂頗受大臣歡迎,可是他從來沒有在外帶兵打仗的經(jīng)驗,這種關(guān)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是依靠討人喜歡能解決的。所以他們二個被排除。


  2. 而30多個皇子之中真正帶兵打仗過的就只有十三皇子和十四皇子了。但是十三皇子的出身決定了他被拋棄,十三皇子的母親出自蒙古科爾沁部,當(dāng)時的科爾沁汗是他的外公,而當(dāng)時在西藏叛亂的又是西北地區(qū)的蒙古部落,萬一十三皇子和外公科爾沁蒙古以及西藏蒙古聯(lián)合起來那就是社稷傾覆的危機了,康熙皇帝作為一代圣君不可能犯這種錯誤,所以最后選擇了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王
  3. 而選擇四皇子胤禛為后勤總負責(zé)人是因為二個人都是親兄弟,一奶同胞,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四皇子在后方為十四皇子提供充足的保障,不至于使壞。

  4. 而另一個方面這次又是對皇四子胤禛的一個考察,因為后勤工作設(shè)計到全國各地糧草,錢財?shù)恼{(diào)集,運用的好才有做皇帝的資格,而讓他為弟弟做后勤是為了看他會不會不顧兄弟之情,為了帝位除掉自己親兄弟。

別看是一個簡單的職務(wù)名稱變化,這里面蘊含了康熙皇帝無窮的帝王心術(shù)。我們后輩只能望洋興嘆。

7

《雍正王朝》中康熙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其實就是由皇子代替天子御駕親征,所以才傳出了大將軍王就是皇位的繼承人的說法,引起了眾皇子的爭奪和互相之間的猜忌和智斗。

因此康熙的用意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由皇子代替康熙“御駕親征”,鼓舞士氣,平定叛亂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準葛爾發(fā)生叛亂,在戰(zhàn)報傳來之前,康熙對張廷玉、馬奇說要是早上十年,我御駕親征,別說小小的準葛爾,就是來上十個八個,我也給他收拾了。

結(jié)果戰(zhàn)報傳來傳爾丹率軍冒進追擊結(jié)果六萬大軍全軍覆沒,所以在這個時候據(jù)需要一個有分量的人到西北進行帶兵平叛,鼓舞士氣。

最好的辦法就是御駕親征,但是康熙已經(jīng)老了,只能由自己的兒子代勞,于是就傳出了誰能當(dāng)上這個坐鎮(zhèn)西北的大將軍王,誰就是皇位繼承者的說法。

胤禵是當(dāng)時除了被圈禁的胤祥,唯一一個能夠懂得兵略,能夠取得平叛勝利的人選。

2、分化打擊八爺黨,給胤禛鋪路。

早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時,其實康熙心目中就已經(jīng)確定了儲君的人選。因為在康熙駕崩的時候他親自對胤禛說為了防止胤祥給胤禛惹禍,也為了給胤禛在關(guān)鍵時刻留一個幫手,所以將胤祥圈禁起來,磨磨性子。

所以說這個時候,康熙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給胤禛進行鋪路了。

而提出加封大將軍王,并傳出大將軍王時儲君人選的風(fēng)聲,就是為了分化八爺黨。老八一心想要當(dāng)皇帝,而唯一合適的人選是胤禵,只要加封胤禵為大將軍王,必然會離間八爺黨內(nèi)部的團結(jié),最終削弱八爺黨的勢力。

胤禵加封為大將軍王,年羹堯出任陜甘總督負責(zé)大軍糧草,這樣就牽制了胤禵,控制住了他的十萬大軍,可以避免胤禵將來擁兵自重,影響胤禛繼承皇位。

3、對胤禛進行考察,確定皇位歸屬。

通過多次的觀察、考驗,四阿哥胤禛是比較合適的皇帝人選。

在國家面對危險存亡之際,究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將來繼承皇位,去爭取這個“大將軍王”,還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去舉薦和自己不是一伙的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要看看胤禛的心性、眼光、大局意識、心胸是否合格,是否能夠不忘初心。

面對不期而至的西北叛亂,康熙巧妙的設(shè)計了這個一石三鳥的方法,展現(xiàn)了高度的政治智慧,這就是康熙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的用意。

8

康熙晚年,因太子被廢,諸位皇子都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朝中形成涇渭分明兩派,一派是以雍正為為首,一派是以老八胤禩代表。兩派為角逐太子位是明爭暗斗、水火不容。偏偏這時候,西北發(fā)生叛亂,準格爾部舉兵入侵西藏?滴踝罱K一錘定音認命十四子胤禵為大將軍王,統(tǒng)帥20萬大軍平定叛亂。這個大將軍王權(quán)力非常大,它不僅統(tǒng)轄?wèi)?zhàn)區(qū)所有的軍政大權(quán),而且可以節(jié)制戰(zhàn)區(qū)內(nèi)的總督、巡撫、提督、將軍等封疆大吏,還有先斬后奏的權(quán)力。

從《雍正王朝》中不難看出,太子被廢后,康熙已經(jīng)有意傳位于雍正。而胤禵是八爺黨的人,康熙應(yīng)該是心知肚明的。此時,他如此重用胤禵,封其為大將軍王,離皇帝之位不過一步之遙。不這是明擺著讓雍正與胤禵火拼嗎!康熙是不是真的老糊涂了?這你就太小看康熙駕馭全局的能力,康熙這么做可謂一箭三雕。

一:釜底抽薪。胤禵在諸皇子中,是除了老十三以外最懂軍事的。而他與老八胤禩結(jié)為一黨,讓老八在和雍正爭斗中如虎添翼。老八胤禩奪嫡勢頭雖被康熙打壓下去,但他并不甘心,還在朝中積極發(fā)展自己的勢力。一旦時機成熟,他難免不會效仿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上演手足相殘的悲劇,而擁有兵權(quán)的胤禵絕對會成為老八胤禩發(fā)動兵變的急先鋒?滴踅柚鞅迸褋y,把胤禵支出去,讓他遠離權(quán)力爭斗中心,其實就是調(diào)虎離山之計。

二:穩(wěn)定局勢。撫遠大將軍是個權(quán)高位重的香餑餑,無論是雍正,還是老八胤禩都對它垂涎三尺?滴醢堰@個重要職位交給胤禵,就是在向皇子們表態(tài),大家不要急,太子之位我還沒考慮好的,也許是雍正、也許是胤禩、也許是胤禵,這就最后看你們誰有這個能力了!康熙此舉無疑安撫蠢蠢欲動的八爺黨,讓他們都對太子位抱有幻想,從而防止了他們狗急跳墻。

三:為雍正順利登基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雍正將來登基最大的障礙不是老八胤禩,而是握有兵權(quán)的胤禵。把胤禵調(diào)出京城,不僅分化了八爺黨的力量,也讓胤禩失去造反的資本。有人該不接解的問:康熙讓胤禵領(lǐng)兵20萬,如果他將來帶兵回來搶與雍正奪皇位怎么辦?其實,這康熙早就考慮到了,胤禵雖擁兵20萬,但糧草卻受制于年羹堯,而年羹堯又是雍正的人,這等于雍正控制了胤禵的命脈。胤禵要有不臣之心,雍正只須斷了胤禵的糧草供應(yīng),20萬大軍不站自亂。另外,還有岳鐘琪、年羹堯手握重兵牽制著胤禵,他想反也要掂量一下有幾分勝算。

姜還是老的辣。從康熙認命胤禵為大將軍王不難看出,他做為一個帝王的戰(zhàn)略眼光與深謀遠慮。

9

康熙這步棋下得很深,很妙,讓八爺黨和諸多大臣摸不著頭腦,康熙精通帝王心術(shù),駕馭人的能力也是讓人嘆為觀止。。。

1、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后,康熙想派一個大將軍王去西北平叛,這個王只能從阿哥當(dāng)中選,四阿哥和八阿哥不懂軍事,大阿哥被終身圈進,剩下的阿哥中,只有老十三和老十四帶過兵,有能力平叛,但是十三阿哥在二廢太子中被卷了進去,也被圈進,不可能放出來。再者,十三阿哥是蒙古科爾沁草原大汗的外孫,一旦他們聯(lián)手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即使不會聯(lián)手也會動搖軍心,康熙冒不起這個風(fēng)險,所以老十四是最好的人選。

2、當(dāng)時康熙九子奪嫡已經(jīng)演變成白熱化,不可調(diào)和,八爺黨的實力最為強大,而康熙心中不想讓八阿哥成為接班人,十四阿哥是依附于八爺黨的,讓老十四當(dāng)大將軍王,可以有效的分化八爺黨。

3、此時太子第二次被廢,康熙不再立太子,其實心中已經(jīng)有了四阿哥這個人選,他不立太子是為了保護四阿哥,避免讓他重蹈廢太子的覆轍。而當(dāng)時八爺黨和四爺黨在競爭接班人,八爺黨的實力又遠遠超過了四爺黨,只有讓八爺黨的十四阿哥當(dāng)大將軍王,八爺黨才不會處處掣肘,前線才能打勝仗,傳爾丹就是被八爺黨坑死的。因為八爺黨想爭這個兵權(quán),認為兵權(quán)在誰手里,誰就是接班人,同時也讓大家誤認為康熙準備讓十四阿哥接班,八爺黨的矛頭就會指向老十四,這樣把四阿哥多了一道保險。

4、八爺黨成員,還有朝中的大臣都認為,兵權(quán)給了誰,誰就是接班人,只有康熙心里有數(shù),還有胤禛的謀士鄔思道看得透,他說西北打仗,表面上是兵權(quán),實質(zhì)上打的是錢糧,只要把籌備后勤的陜甘總督這個位置弄到手,就能制約十四阿哥的十萬大軍,百萬大軍,所以四爺黨的年羹堯當(dāng)上了陜甘總督,這樣,十四阿哥就跳不起來了。

我是農(nóng)家晉哥哥,喜歡評論歷史和三國,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點關(guān)注和評論,謝謝!

10

康熙皇帝雖然是英明神武的明君,但是到了晚年,由于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不很好。特別是皇儲之爭,讓康熙皇帝心力交瘁?滴趸实垡猜膮捑胝⻊(wù),對各級官員尤其是各皇子的過于寬松。

其實康熙皇帝后期,國庫空虛,吏治腐敗,邊防松弛……,康熙深知要改革弊政,但是無奈力不從心。他要培養(yǎng)一位能夠革除弊政的中興之君!本來康熙皇帝是寄希望于太子(二阿哥胤礽)但是經(jīng)過兩立兩廢,胤礽已經(jīng)不可能成為接班人?滴蹰_始在其他兒子中物色接班人。其中最有實力的是,老大胤胤禔,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經(jīng)過一系列的斗爭(斗爭內(nèi)容省略),最后老八胤禩和老四胤禛脫穎而出!康熙皇帝通過觀察暗地里和身邊重臣確定老四胤禛為接班人。

但是老八胤禩實力過于強大,包括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等等,很多實權(quán)人物。這里注意現(xiàn)在老十四是八爺黨的重要人物,他掌管兵部,手中有兵權(quán),是老八有力的支柱!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老四即位了,皇位也不長久!所以康熙必須要分化八爺黨的實力,給老四即位創(chuàng)造條件。也就在這時,青海發(fā)生叛亂,原先派去的軍隊全軍覆滅!康熙皇帝就想從皇子中選擇一個會打仗的阿哥,封大將軍王,代替皇帝出征!

但康熙二十幾個兒子中會打仗的就只有老十三和老十四,現(xiàn)在老十三被關(guān)在宗人府。只有老十四合適。

康熙皇帝想出一個一石二鳥計策,首先放出風(fēng),誰能當(dāng)上大將軍王誰就是皇位繼承人,這樣就讓阿哥們起了紛爭。然后順勢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這樣不僅能夠解決西北叛亂,還把八爺黨的計劃打破,使其內(nèi)部出現(xiàn)分裂!原先核心力量的老十四成了八爺黨的敵人,實力大大降低!同時的康熙接受老四建議,讓年羹堯做陜甘總督,負責(zé)大軍糧草,掐住了老十四的咽喉(有兵無糧)!這樣無形中加強了老四實力,為后來即位創(chuàng)造條件!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