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漢高祖劉邦庶長房的幾個孫子在發(fā)動“剿滅諸呂”的政變之時就已經(jīng)給出答案了,他們剿滅的是“諸呂”,而不是呂后。所謂“諸呂”,大概其就是呂氏子弟之意。換言之,從一開始,劉姓宗室就沒有把矛頭指向呂后。



呂后是漢高祖原配正妻

雖然在呂后進門之前,漢高祖劉邦已經(jīng)有了“外婦”曹氏并生下了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但是,劉邦一直沒有把曹氏娶進門,呂后是以原配正妻身份進入老劉家的!在中國古代,妻和妾是有著嚴格區(qū)別的,只有明媒正娶進門的才叫妻!其他女人只能叫妾,而且妾進門不能叫娶,只能叫納妾而不是娶妾。至于曹氏,連妾都算不上,太史公給了她一個稱呼,叫“外婦”。而發(fā)動“剿滅諸呂”政變的,恰恰就是“外婦”曹氏的幾個親孫子。



在中國古代,對于妻妾的地位是有法律規(guī)定的,以妾為妻是要受到法律懲罰的。法律對帝王家雖然沒有那么嚴格,但是庶長房的孫子喧賓奪主否定嫡祖母的地位,這是彼時的法律和道德倫理系統(tǒng)所不允許的!不僅庶長房不行,后來成為大宗的漢文帝劉恒也不行。這也是劉恒給自己生母薄太后另建南陵的原因所在,因為長陵系統(tǒng)中的后陵只能是呂后的!庶出皇帝的劉恒也不能喧賓奪主。除非劉邦廢了呂后,劉邦的后世子孫必須承認呂后的原配正妻身份!否則就是不孝,在以孝道治天下的時代,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皇帝也不能不有所顧忌。



漢惠帝劉盈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在劉邦庶長房的幾個孫子發(fā)動“剿滅諸呂”的政變時,漢惠帝劉盈已經(jīng)去世多年。正所謂蓋棺定論,劉盈的皇帝名分是確定了的!更何況,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皇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天然皇位繼承人。呂后作為劉盈的生母、劉邦的原配正妻,是最天然、最“根正苗紅”的皇太后!比后來的薄太后要名正言順得多。



無論是劉邦庶長房的孫子、還是漢文帝劉恒,都無法否定、也不敢否定漢惠帝劉盈的皇帝身份。否則,他們就是“亂臣賊子”!他們能做的就是利用宗法制度作文章,讓劉盈絕嗣,從而以庶長房或兄終弟及的身份繼承皇位。這就是為什么劉邦庶長房那幾個孫子要殺爵絕漢惠帝劉盈庶出之子的原因所在!既然不能否定漢惠帝劉盈,那么呂后的皇太后身份自然也無法否定!一旦否定了呂后的身份,如何定位漢惠帝劉盈便成了一個大問題,會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彼時呂后和劉盈都已經(jīng)入土,為兩個死人搞得活人雞犬不寧,得不償失,倒不如低調(diào)處理……



呂后的歷史功績老劉家還是認可的

太史公在編纂《史記》時,將呂后納入了帝王才能享受的待遇——本紀之中。彼時呂后已經(jīng)作古多年,掌權的是漢文帝的劉恒的后代。太史公敢把呂后納入本紀之中,可見彼時的漢王朝官方是認可呂后的歷史功績的!



除此之外,漢惠帝劉盈去世后、呂后獨掌朝綱期間,漢高祖劉邦庶出的幼弟楚元王劉交與呂后的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作為彼時劉氏家族輩分最高的長輩,楚元王劉交的態(tài)度代表了大多數(shù)劉姓小宗的態(tài)度,他們也是認可呂后身份和歷史功績的。



呂后一生沒有跳出“劉家人”的圈子

呂后和武則天不同,她雖然專權卻始終沒有生出改朝換代的野心,在呂后心中,她永遠是老劉家的兒媳!這一點毋庸置疑。這一點從漢惠帝去世之后,呂后接連立了兩個庶出的親孫子當皇帝、卻從來沒有考慮呂家人也能看得出。



對于所謂“諸呂”,呂后也是有所限制的。給他們封王不假,呂后卻始終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糾結應該立劉姓為儲還是呂姓。在呂后心中,皇帝只能由劉家人來做,呂家人不行!如果呂后鐵了心自己當皇帝或者讓呂家人來當皇帝,恐怕漢高祖劉邦庶長房那幾個孫子和漢文帝劉恒很難有命活到呂后去世以后,不是嗎?對于呂后這一點,漢文帝劉恒、甚至劉邦庶長房那幾個孫子也都是認可的。



綜上所述,無論從國家法律層面、宗法層面、道德倫理層面,還是私人層面,漢高祖劉邦庶長房的幾個孫子、漢文帝劉恒都不敢輕易否定、也不能否定呂后的地位!更何況,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原配正妻,作為后世子孫,理論上他們根本沒有資格廢去呂后的尊號!

最佳貢獻者
2

尊號,古代政權,皇帝、皇后、太后的稱號,這玩意兒何人敢廢,只能是劉邦,或者當朝皇帝,問題是劉邦已死,誅呂時皇位空著,誅滅完呂氏,迎立代王劉恒,是為漢文帝,如果真要廢,也只能是漢文帝出手。

圖為漢高祖劉邦畫像。

但這里面問題很復雜,呂后是劉邦的原配正妻,是漢惠帝劉盈的生母,禮法上呂后是劉恒的嫡母,帝王之家講究血脈相承,呂后已死,廢黜自己老媽,還是個死人,歷史上一例未有,如果廢黜,那劉邦正妻怎么辦,是不是把呂后從劉邦合葬墓里面扒出來?

圖為呂后故里的呂后廟。

最大的問題是,廢了呂后,漢惠帝又算什么,是不是也要把漢惠帝也廢掉,但漢惠帝可是名正言順的太子登位的,也沒有禍亂朝綱,廢掉恐怕要引發(fā)國亂吧,所以這是一系列的問題,牽一發(fā)動全身的事兒,這種事當臣子的能提么?

呂后本紀,是《史記》中唯一對女性單獨作的傳記。

倒是劉秀建立東漢后,覺得呂后沒資格受劉氏祭拜,把她的牌位扔出了皇陵,這里要說明一點,劉秀和劉邦一系八竿子打不著,逐呂氏牌位,只是劉秀的個人行為而已,倒是東漢和帝劉肇誅滅竇氏,奪得政權,有朝臣建言廢掉竇太后,和帝在這事上還算清醒,怒斥后,是孝為大,嚴拒。

長陵,劉邦與呂后合葬墓。

歷史上好像僅有一樁廢太后的例子,是晉惠帝的賈南風把楊太后給廢黜了,后來賈南風皇后也被為庶人,這2人都是活著的時候被廢的,完全是打擊現(xiàn)有的勢力,如果人死了估計也沒有廢黜一事了,誰還會跟一死人較勁呢。再者,呂后雖擅權,但也是有功績的,其才干留下赫赫名聲,周勃陳平剿滅諸呂之亂時,針對的是諸呂,呂氏的后人,并非呂后本人。

3

謝謝邀請,方城闕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前半句不夠嚴謹,不是西漢初年誅呂后,而應是西漢初年誅諸呂,即呂氏宗親。

那為什么滿朝文武劉氏子孫無人提議廢去呂雉名號尊位?方城闕認為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一、沒有正當理由廢去呂雉名號尊位

呂雉作為漢高帝劉邦的元配,漢惠帝劉盈的親生母親,生前被封為皇后,皇太后,死后被尊為高皇后,并與高帝劉邦合葬于長陵,并得配食高廟。這是符合周禮的,具有宗族制度的正統(tǒng)性。

雖然呂后在漢惠帝劉盈在位時把持朝政,在惠帝死后又先后扶持兩個少帝為皇帝,繼續(xù)獨掌朝政大權,并且迫害劉氏諸王,濫封呂氏諸王,但她始終沒有“篡漢為呂”,自己或扶持呂氏當皇帝,這在歷史上是有公論的,因此呂后把持朝政的這一時期,史稱“呂后專制”。

二、本次“誅呂迎劉”行動從本質(zhì)上來講是一場宮廷內(nèi)斗,而不是一場改朝換代。

本次朝中大臣劉氏子孫發(fā)動的宮廷內(nèi)斗,向天

下諸侯表明的理由是遵照高帝“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政治遺訓,“討伐天下不當為王者。”無論是陳平、周勃、陸賈等朝中大臣,還是齊王劉襄及其兩個兄弟劉章、劉興居,內(nèi)應外連,發(fā)動宮廷政變,都是在這個政治框架里行事,以誅殺呂氏宗親為最終目的。

所以說也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挑戰(zhàn)呂雉做為皇后的合法性;提議廢除呂雉,皇后、高皇后的名號尊位。

這也體現(xiàn)了當時朝中大臣們和劉氏子孫們的政治智慧,也化解了非呂氏后黨們的抵觸心理,只是表明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誅滅呂氏,并沒有誅連非呂氏后黨的意思。如呂后在世時最受恩寵的左丞相審食其,在這次宮斗中并沒有受到多大的傷害,只是丟了官罷了。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說被朝臣們擁立的漢文帝劉恒,在繼位后也表現(xiàn)的聰慧、仁厚,無形中也化解了此次宮斗中留下的眾多后疑癥,表現(xiàn)了一位優(yōu)秀皇帝的政治智慧。

雖然此次沒有人敢提議廢去呂后名號尊位,但呂后迫害劉氏宗親,濫封呂氏為王的惡行,終遭報應,只不過這已經(jīng)是二百多年后的事情。

“呂太后賊害三趙,專王呂氏,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逗鬂h書.光武帝紀》

至此呂太后神主之位被搬出高廟,另尊劉邦的小妾薄姬為“高皇后,配食地祗”。正應了那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4

西漢皇族集團與功臣集團在呂雉死后對呂雉家族進行了血腥的屠殺,不僅是掌握大權的諸呂比如呂雉的妹妹呂媭被殺,連呂媭與樊噲的兒子都被殺。

漢惠帝因為是呂雉的血統(tǒng),連漢惠帝的幾個兒子都全部被殺。即使是取得政權的漢文帝的嫡妻因為是呂雉家族,她與她為漢文帝生的四個兒子都全部被殺。呂雉家族中嫁給西漢皇族的女性及她們的孩子全部被殺。可以說呂雉家族在呂雉死后基本被斬盡殺絕。

那為什么西漢皇族與功臣集團沒有廢除呂雉的名號呢?主要是因為呂雉是勝利者,呂雉在劉邦死后掌握西漢最高權力多年,加上呂雉心狠手辣,殺害了韓信彭越等開國功臣以及殺害劉如意等劉邦兒子,對西漢皇族與功臣集團形成巨大的心理威懾,即使呂雉已經(jīng)死亡,但她活著時候掌握生殺大權的威嚴仍然讓人敬畏,因此沒有人敢對呂雉秋后算賬。

呂雉武則天慈禧等心狠手辣獨攬大權的女強人 ,即使在她們死后或者失去權力以后,仍然沒有人敢對她們秋后算賬,因為人們都敬畏強者,比如題主及回答問題的人仍然為呂雉涂脂抹粉歌功頌德就是證明。

一直到呂雉死后兩百多年,她作為心狠手辣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威懾力才完全失去,根據(jù)《后漢書劉盆子傳》記載,新朝末年天下大亂,呂雉的尸體被盜竊西漢皇陵的赤眉軍士兵輪奸并暴尸天下。

呂雉的名號后來也被東漢皇帝廢除!皡翁筚\害三趙,專王呂氏,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逗鬂h書.光武帝紀》 ,至此呂雉的神主之位被搬出高廟,另尊劉邦的嬪妃薄姬為“高皇后,配食地祗”。

5

諸呂之亂后,西漢劉氏集團實際上對于呂后極其黨羽是就行了前后算賬的。

首先是對于呂氏一族的清算,呂后所封的呂王呂臺,梁王呂產(chǎn),趙王呂祿,燕王呂通,沛侯呂種,扶柳侯呂平等一干呂氏王侯被悉數(shù)鏟除干凈,就連開國功臣樊噲的嫡子樊伉,也被一并處死,因為樊伉的生母是呂后的親妹妹。

這還不算完,在清除諸呂之后,屠刀又再一次揮到了擁有呂氏血脈的劉氏皇族子孫身上。

呂后作為劉邦的正牌皇后,與劉邦育有一子劉盈。而劉盈是劉邦欽定的繼承人,也就是后來的漢惠帝。漢惠帝一共有7個兒子,除了劉恭是被呂后處死的外,劉強和劉不疑問是早逝外,其余劉弘、劉朝、劉武、劉太四人,均死于非命,就因為他們身體里有呂后的血脈。

本質(zhì)上來說,翦出諸呂的行動,發(fā)展到后期已經(jīng)演變成了一次弒君作亂的行為。

漢惠帝劉盈雖然軟弱,但不管怎么說,劉盈都是劉邦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劉盈一脈是漢朝法統(tǒng)上的繼承人。劉盈死后,他的兩個兒子劉恭和劉弘先后擔任過皇帝,雖然是呂后的傀儡,但也改變不了他們是劉氏一脈的大宗,是合法的繼承人。而在鏟除諸呂的過程中,把劉盈的兒子們一網(wǎng)打盡,其中還包括還是皇帝的少帝劉弘。

這樣的行為就很有問題了,但是因為劉盈的孩子們體內(nèi)留著呂后的血脈,也只能這次行動中成為刀下鬼,因為這些大臣們都害怕以后被秋后算賬。最后,這些大臣們又借以漢惠帝劉盈沒有后代,擁立了劉邦的另外一個兒子劉恒,也就是后來的漢文帝。

那么,這些人既然連法統(tǒng)上的繼承人劉盈的兒子們都敢殺,卻獨獨保留了呂后的尊號?

因為這個時候,呂后早就已經(jīng)死了,呂氏一族也全部清理干凈,呂后的尊號保留與否,其實已經(jīng)沒有半點威脅了。

再者,做事不可做絕了。呂后在危難之中跟隨劉邦,為西漢的建立和鞏固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呂后雖然專權,從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以呂代劉。

不管怎么說,呂后是劉邦名正言順的皇后,劉邦臨死前都沒有要廢除呂后之意,作為后輩的劉氏后入又怎么敢去廢除呂后的尊號?廢除呂后的尊號,就相當于否定劉邦,這在以孝治國的西漢,這樣的行為是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的。

漢文帝劉恒極其后入雖然保留了呂后的尊號,但依舊還是在別的方面動了手腳 ,那就是將呂后從太廟中移除,將劉恒的母親薄太后遷入太廟,并配以“高皇后”的尊號(劉邦謚號高皇帝),實際上相當于變相的剝奪了呂后的尊號。

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太后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遷呂太后廟主于園,四時二祭!ā逗鬂h·光武紀》「中元元年冬十月甲申,使司空告祠高廟」)

6

在中國封建社會,男子掌權天經(jīng)地義,所以當時的人們對于女性掌權都是給予了很多負面評價的,無論她對于功績上有哪些貢獻,基本上都會進行大量的非議,這和男尊女卑的社會現(xiàn)狀有著直接關系,也是女性政治人物無法擺脫的命運。在西漢時期,當時劉氏子孫推翻了呂后的政權,可見當時劉氏子孫已經(jīng)認識到了呂后的存在對于漢朝產(chǎn)生了巨大的政治威脅。他們希望將政權牢牢掌握在劉氏家族手中,所以推翻呂后是勢在必行?墒橇硪环矫妫麄冊谕品瓍魏蠹捌浼胰说耐瑫r,卻沒有廢除呂后的尊位,這一點確實有些匪夷所思。



呂后的地位很正統(tǒng)

呂后雖然作為政治女性活躍在當時的朝堂上,但是呂后確實有這樣的條件,她有政治思路,而且遠見卓識,更加重要的是,劉邦給了她這個掌權的機會。試問,如果呂后不是皇后,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后宮女子,再有能耐她也沒有辦法干預朝政。所以這一切還要從呂后的地位來討論,呂后是劉邦的正妻。正妻在古代家庭中的地位是遠遠高于妾室的,所以在劉邦的眾多女人中,呂后的地位很特殊,也是不容忽視的,無論劉邦在世還是離世,呂后都是他的正妻,需要記錄史冊也毋庸置疑的。所以劉氏子孫和滿朝文武推翻了呂后,可是卻不能夠動她的尊位,因為她的地位很正統(tǒng),不存在任何爭議。



推翻的是呂后政權,而不是針對其人

當時滿朝文武和劉氏子孫對呂后多有不滿,主要原因在于呂后對于朝政的干涉,她當時的作為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劉氏子孫的既得利益,他們也擔心這樣的情況一旦持續(xù)發(fā)展,朝堂上都會是呂后的人,以后江山恐怕要姓呂。所以面對這樣的態(tài)勢,呂后勢必會遭到沉重的打擊,他們借由推翻呂后,也順便根除了呂氏家族威脅朝政的隱憂。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劉氏子孫就認為沒有任何問題,也不需要再為難呂后甚至廢除其尊號。



呂后是優(yōu)秀的政治人物,她的功績得到廣泛認可

呂后確實專權,但是她一直都在為江山考慮,而是是為劉氏江山考慮,如果她想要扶持呂氏后人當皇帝,她當時是完全有這個條件做得到的,之所以她沒有那樣做,無非是因為在呂后的心目中,劉氏家族的地位是不容撼動的。更加重要的是,呂后對朝廷的貢獻眾所周知,所以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廢除呂后的尊位。

7

前言呂雉,劉邦的結發(fā)之妻,她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她的狠辣手段可從將戚姬做成“人彘”,得到直觀的印象。她又是劉邦駕崩后,西漢朝政運行的擺渡人,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她為“文景之治”奠定基礎。那么,在呂雉稱制期間,為何無人該提議廢去呂雉的名號尊位?原來有其原有存在。

劉邦駕崩后呂雉的表現(xiàn)如何?

  •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

在劉邦駕崩后,其中劉盈繼位為帝,呂雉把要剪除的對象放到了戚姬身上,失去劉邦庇佑的戚姬,被呂雉下令囚禁起來,而戚姬與劉邦的兒子劉如意雖然被封為趙王,彼時的處境也是比較危險的,誰叫戚姬在劉邦在世時,還是過于恃寵生嬌了,不僅自己的夫妻情分日漸生疏,就連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都有被易主的危險。劉邦終究還是駕崩而去,作為西漢的太后,呂雉覺得找他娘倆清算的時候到了。雖然孝惠帝劉盈比較寬仁,但是備不住他老媽背地使壞,終于他外出的些許空間里面,順利地將趙王劉如意毒殺,可見呂雉是睚眥必報的狠角色。

  • .四年,封呂嬃為臨光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及諸侯丞相五人。

除掉了昔日的后宮對手,呂雉把西漢的政權也想惠及呂姓眾人,這其中包含他的兄長,他兄長的兒子,甚至連她自己的妹妹呂須都給封了侯,要知道呂須的丈夫是樊噲,也是一位侯爺,而且還是軍中的實權人物,位列左丞相,這樣一來朝中的權力盡在掌握。朝廷上有自己的兄長與妹夫在,后宮自己是太后,實實在在的一號人物,這樣的情況下誰能與之抗衡?

劉姓子孫有沒有能力與她抗衡?

是時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異母,肥為齊王;馀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恆為代王,諸姬子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子長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高祖弟交為楚王,兄子濞為吳王。

這是劉邦的幾個兒子的情況,劉如意被殺,劉盈繼位為帝,其余6人或被呂雉打壓已經(jīng)喪失雄心,或無實力與之抗衡。就拿劉邦的長子來說,作為齊王的劉肥雖然是庶子,但是卻是劉邦的長子,出于情感上的彌補,劉邦在世時,劉肥的封邑相比較其他諸王是絕對占優(yōu)的。但是,在呂雉稱制后,劉肥攝于呂雉的強勢威儀下,居然認自己的妹妹(呂雉與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為娘,雖然是名義上的稱呼,可見呂雉及背后實力是多么讓人忌憚,要不然劉肥會這么卑躬屈膝?

那么其他劉姓藩王不能聯(lián)合起來嗎?能!但是利益面前,誰能保證都是一條心?況且他們即使聯(lián)合起來也是藩王,如何對抗西漢朝廷的正規(guī)軍隊?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名義上,藩王想除掉呂雉,先問問漢惠帝劉盈能不能答應?問問樊噲夫妻倆能不能答應?更要問問諸呂王爺們能不能答應?


為什么要等呂雉去世后,才有功臣勛貴們的發(fā)難?

五個字就可以概括:樹倒猢猻散!雖然聽上去有點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諸呂子孫之所以能在呂雉稱制時,個個混得風生水起,不是說他們都個個因功受賞,而是很大程度上是裙帶關系而成的。現(xiàn)在他們最大的靠山倒了,其集聚力顯然已經(jīng)大打折扣,于是劉邦的那些功臣勛貴們,就選擇各個擊破。那么是不是諸呂都是酒囊飯袋呢?還真不是!他們并沒有像紈绔子弟般的呆如木雞,靜等著挨宰的命運,而是極力為呂姓做最后的一搏。

但是,他們有賊心卻少了一些賊膽,外怕齊楚之地的諸侯兵員,內(nèi)部怕朱虛侯劉章與周勃等軍中實權人物,在陳平與周勃等人的計策下,呂氏子孫的兵權被上繳,彼時以無力回天的呂須更是發(fā)出:呂氏今無處矣之言!

結語:呂雉在世時,對劉姓子孫是一種打壓,對自家的呂姓子孫是大力扶持,之所以她在世時,外戚與功勛集團能相安無事,不是因為真的能和平相處,而是當時的呂雉手中的權力,就是一種最大的砝碼,所以才能出現(xiàn)表面上的平衡,這也是為什么她在世時,無人敢向她發(fā)難的原因。

8

方圓論壇在線

首先你不得不承認,呂后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并且也是她一手開創(chuàng)了外戚干政的先河。但是呂后并沒有篡漢。也就是說呂后雖然“謀朝”,但是她并沒“篡位”。既然呂后沒有篡位又何談廢除呂后尊號呢。況且呂后臨朝時期漢朝的發(fā)展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之所以會有后來的“文景之治”就是武則天的底子打的好。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可以看出在歷史層面上司馬遷給予了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也就承認了呂后對于漢朝的貢獻。

呂后可以算得上是“巾幗不讓須眉”了。其政治手段絲毫不遜色于劉邦。在劉邦稱帝的八年時間里。呂后協(xié)助劉邦鎮(zhèn)壓叛亂,打擊異姓王。對于鞏固漢朝統(tǒng)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知道被劉邦是為心腹大患的韓信就是被呂后一手給除掉的。很多人都奇怪,為什么劉邦沒有在臨終前除掉呂后,事實上劉邦想要除掉呂后也不那么容易。一方面呂后本身無錯,劉邦沒有理由除掉呂后,否則一個暴君的帽子是戴定了。其次,呂后自己經(jīng)營的實力也不弱。劉邦如果真對呂后會引發(fā)不必要的動蕩。

甚至于劉邦在臨終前對呂后都有托付國事的意思。 比如蕭何之后的接替者曹參,曹參之后的王陵等人都是劉邦親口對呂后所言的。劉邦去世后漢惠帝劉盈正常繼位。但是劉盈生性懦弱,在面對呂后這么一個強勢的老媽的同時就更顯不堪了。所以劉盈雖然當上了皇帝。但大漢朝基本上都是呂后說了算。漢惠帝憂郁而死后。呂后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的臨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利。也就是說劉恭實際上就相當于一個傀儡了。掌權后的呂后大肆分封呂家子弟為王為侯。呂后先后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呂氏王侯數(shù)量一度超越了劉氏子弟的王侯數(shù)量。

呂后雖然后半生一直在操控大漢朝,打壓劉氏子弟。但她卻并沒有篡漢。在呂后臨死前她也知道自己死后呂氏肯定會被清算。原本呂后想要給呂氏打造一個龐大的關系網(wǎng)。讓呂氏子弟和諸侯結親讓后讓呂氏女子嫁給皇帝。這樣的話呂氏就會成為最大的外戚,之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使得劉氏子弟不敢清算呂氏。但呂后計劃還沒有完成就去世了。呂后一絲大臣們就開始聯(lián)合劉氏子弟對呂氏子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天下畢竟還是劉氏的。所以呂氏子弟被大規(guī)模清算。所以說呂后和呂氏子弟要分開來看,呂后并沒有想造反。而呂后死后呂氏子弟卻想要造反篡漢。這根本就屬于兩個性質(zhì)。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fā)評論支持一下

9

大漢的江山怎么來的,用劉邦的話說,主要靠3個人的功勞。

明白歷史奧秘的人會說,在這3個人面前,還有1個人,而且還是個女人。

劉邦曾經(jīng)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個人--張良、蕭何、韓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但另外一位最親密的戰(zhàn)友,他沒有提起,誰呢?呂雉!

因為古代女人的地位低下,史書列傳不會太多描述,也因為是漢高祖的忱邊人,也不必大書特書,因為最親密的人,也就是心腹,作為主帥更多的是暗自珍惜珍重。

還有啊,不要被小說和影視作品影響了,呂雉到底是怎么樣一個人?

阿閑覺得,呂雉聰敏中帶賢惠,心狠中帶凌厲,可謂殺伐決斷,是一位具備極高政治智慧的女強人,也是一位天賦極高的馭將女統(tǒng)帥。

第一,賢惠。呂雉初嫁給劉邦時,生活并不富裕,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率子女從事農(nóng)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yǎng)育兒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早年的劉邦常戴一頂自制的竹帽到處閑逛,騙吃騙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蕩山下的沼澤地區(qū)。呂雉除獨立支撐家庭外,還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后來,呂雉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即后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長公主。

第二,政治女強人。高祖劉邦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tǒng)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第三。薄情心狠。殺韓信、彭越,殺戚妃、如意,無不彰顯了心狠手辣的一面,這種斬草除根、防患于未然的潑辣,符合一代女皇的性格。這也是其薄情的一面,當然,沒有這些手段,大漢說不定早OVER了。

最后,影視劇作品中演繹呂后的人太多,也不乏所謂的大腕明星,但我個人感覺,《楚漢驕雄》里的呂后(張可頤 飾)比較符合其性格,即便是戲說演繹太夸張。


蓋棺定論呢?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歷朝歷代,能出呂雉之右者,也只有幾百年后的武媚娘一人而已。


言歸正傳,回到問題。

所以說,呂后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的女人,更是一種象征、符號、和旗幟。對于開國帝后,高祖之原配,漢惠帝劉盈之母親,其后劉家皇帝的老祖宗,當然被最高規(guī)格的供奉。

西漢誅呂后,滿朝文武劉氏子孫誰會提議廢去呂雉名號尊位?

欺師滅祖的行為,哪個人敢去作死?

10

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要結合時代背景來思考,而不能簡單地用后世封建社會帝王權術那一套,來揣測秦漢時期的先人。

一、漢初尚未確立君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秦漢時期,中央集權制度剛剛搞起來,君權至高無上的地位,尚未深入人心,即使是一國之君,也未必高高在上,反而有種非常接地氣的純樸。

《史記》當中,關于劉邦隨意接見部下、不擺架子的記載,隨處可見,而他的老部下,也并不十分把他當回事,彼此的相處,有點類似大財主和他的幫傭們,利益結合體而已,忠誠度非常有限。

直到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人為地將人劃為三六九等,為君主確立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才讓帝王們嘗到掌權的甜頭,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而在漢初時期,大臣們沒有對劉家人愚忠,無論是劉氏還是呂氏掌權,對他們而言,國家穩(wěn)定、富貴不變,其他一切事情都是小問題。

基于漢初臣屬們底線低、容忍度高,在呂氏失勢,實無必要再將矛頭指向已經(jīng)過世的呂后。

畢竟,余威尚在,呂后再多不是,那也是劉家的媳婦,是劉、呂的家事。

二、"妻者齊也"的婚姻觀念,呂后地位超脫

西周時期,確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妻者,齊也,也就是能夠與丈夫平起平坐的人。

雖然,在后世社會中,這種平起平坐到底能實現(xiàn)幾分是件值得商榷的事情,但至少,在秦漢時期,妻子的權利并不遜色于丈夫。

比如,秦始皇的老媽趙姬,作為外姓,也能把持秦國的最高權力,并為她的情夫呂不韋、嫪等謀取政治地位。

呂后作為劉邦的正妻,又是劉邦起家的資本提供者、重要合伙人,比起趙姬的地位,顯然更穩(wěn)固,這種情況下,劉邦的那些干事業(yè)的老兄弟們,對她存有敬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何況,呂后實際執(zhí)政數(shù)十年,政治手段嫻熟,輕松收拾了韓信等人,劉邦不愛她,但也離不開她,連劉邦都害怕的女人,大臣們跟她又沒有深仇大恨,何必跟一死人較勁?

三、繼任者平衡各方勢力,不宜輕動

繼位的漢文帝劉恒,母家勢力薄弱,純粹是被大臣們推上帝位,位置沒坐穩(wěn)之前,他輕易不會流露心里真實想法,對呂后的問題也不會輕易表態(tài)。

事實上,劉恒到京城繼位之前,心里很是不安,甚至懷疑其中有詐,擔心有人要害他,多方打探后才進京。

推動劉恒繼位的是丞相陳平、太尉周勃,以及朱虛侯劉章。

如果說陳平等人,代表的是漢初的大臣立場,朱虛侯劉章,代表的就是劉姓宗室的意見。

劉、呂之間的關系,絕非表面看來的一刀切割,依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劉章能在呂氏當權時不被迫害,還頗受器重,其實靠的正是他呂姓妻子,也就是說,劉章代表的宗室里,仍然滲透有呂家的勢力。

漢文帝要做的,是既要誅滅呂家,又不能趕盡殺絕,呂后的尊號、地位等自然不能輕動,這是一個象征符號,代表著舊事一筆勾銷。

小結:

正是基于漢初的君權、妻權,以及各方勢力平衡問題,呂氏被誅滅后,卻未波及到呂后,劉家子孫對這位高祖的正妻、執(zhí)政數(shù)十年的太后,仍然保持了必要的尊重,給予皇室尊長的待遇。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