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毫不猶豫的相信,因為這是一個歷史常識,很多證據(jù)能證明其可信程度高。
如果你說:秦始皇身高是175厘米。
這就不是自明的歷史問題,你就要提供靠譜的證據(jù)來證明,或者你提供靠譜的間接證據(jù),在進行推理證明。我才有可能相信你。
不然,你是如何知道秦始皇的身高?這就跟胡說八道沒有什么兩樣,是不是這樣的?
------------------------------------------
好,我們以「言必有證」這個簡單的道理和標準,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朱元璋定下的朱家后代取名規(guī)則:
朱+輩分+五行,名字第三個字必須是帶五行「金、木、水、火、土」為偏旁部首的字。
這完全可信,理由如下:
因為有很多可靠文獻可以佐證,比如《明史》等。
《明史·表第一·諸王世表一》:
明太祖建藩,子孫世系預錫嘉名,以示傳世久遠……洪武中,太祖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復,乃于東宮、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字為一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次雙名,以上一字為據(jù),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惟靖江王不拘。
而且明代皇子皇孫名字中確實是都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的漢字。
如:「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
這一點就不多談了。我也承認。
二、因為老朱家子孫太多,偏旁為「金、木、水、火、土」的漢字不夠用。
所以,朱家人創(chuàng)造了很多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漢字。
因此,《元素周期表》中很多表示元素、從「金」的漢字,有機化學中從『火』的漢字,很多都是朱家人造的。
這種說法完全不可信,理由如下:
我對《明史》沒有研究,我不知道《元素周期表》有多少字跟明代藩王的名字一樣,我就用網上一些人提供的答案進行考證。
很簡單,我只要在明朝以前的字典和文獻中找到這些字,就證明不是「朱家造字」,是不是這個簡單的道理?
比如以「死理性派」逼格自居的果殼網上轉載的這個帖子:把所有的名字都列出來了,說「這些字以前沒有」,「老朱家十足的創(chuàng)造力」云云,
紅字就是朱家子孫名字中的字,算很多嗎??目測也就是不到三分之一的樣子。
經過考證發(fā)現(xiàn):
這些字沒有一個字是老朱家造的,相反在明代以前的字典:《說文》、《廣韻》《集韻》《玉篇》《龍龕手鏡》等等中反復出現(xiàn):
還有什么【老朱家的發(fā)明了有機化學】:
我們就來考證一下有機化學中的「烷、烯、炔、烴」,結果是一樣的,都是在明代以前就有的字,很多字典都收錄:
我就服了:
《元素周期表》中的漢字,和有機化學中表示有機物的漢字,沒有一個漢字老朱家造的,在明代以前的字典隨便查都能查到。
為什么要把這個『功勞』算到朱元璋頭上呢?
告訴我?
-------------------------------------------
三、近代科學家徐壽從西方翻譯化學元素的時候主要參看《朱家族譜》。
不可信:這完全是張口胡說,一個證據(jù)都沒有列出來證明,證據(jù)呢?
我是沒有看到任何證據(jù)能證明這一點:徐壽翻譯化學元素主要參看《朱家族譜》。
請用腦子想一想,中國字典以部首和讀音分門別類!犊滴踝值洹飞弦浴附、木、水、火、土」為部首的漢字,哪一個部首下面不是最少有一兩百個漢字。
徐壽是參考《康熙字典》之類的字典書方便,還是參考《朱家族譜》《明史》方便?
另外,《朱家族譜》是很容易找到的文獻嗎?族譜是私域文獻,而《康熙字典》這種公開出版的文獻,更容易得到。
我實在想不到任何理由徐壽會去參考什么《朱家族譜》。
我們看看宋遼金時代的字典《龍龕手鏡》金字旁的漢字有多少:
《龍龕手鏡》一頁大概有50-60漢字,金字旁的漢字一共收錄了34頁,也就是快兩千個金字旁的漢字,這TM還不夠朱元璋的皇子皇子孫用?
這還僅僅是金字旁的漢字,說什么子孫太多了,字不夠用,完全就是信口開河。
我就想問一下:漢字造形聲字很難嗎?恐怕是小學生都會吧?科學家還要參考《朱家族譜》嗎?
比如表示氣體元素:氫同位素「氕、氘、氚」是科學家造的,造得簡直天衣無縫:
形音兼顧,從字形還可以分析出氫元素同位素「氕、氘、氚」的質子和中子數(shù):
「氣」表示氣體元素
- 「一撇」表示質子,
- 「一豎」表示「中子」,
「氕」一個質子,「氘」分別表示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氚」就是表示一個質子和兩個中子。
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這么逆天的造字都想到了,需要去參考《朱家族譜》,把他們當弱智?
另外,還需要明白「同形字」的概念,字形完全一樣,但是意義不一樣。
其實,化學家是不是參考了古代字典我都懷疑,就別談什么《朱家族譜》了。
因為利用形聲原理很容易造字,根本就不能排除化學家造了一個字,恰好與古字同形。
漢字演變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造新字與舊字同形。
我再說一個例子:這是今天最新發(fā)現(xiàn)的四種元素:
(石田)、(氣奧)可能是新造字,但是「鏌、鉨」兩個在古籍中就有,
你認為化學家有沒有參考古籍?我覺得很可能沒有,因為我覺得根本沒必要,用形聲原理很容易造出來。
假如明代藩王用了這兩個字當姓名,你在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能不能說今天的化學家參考了《朱家族譜》?
民國時代的物理學家胡剛復,根據(jù)熱力學原理,靈機一動就造了一個〖熵〗字,完全沒有必要參考古籍,但是古籍中就有這個字。
你能說當初造這個字的人,是熱力學之父?
――――――――――――
好,經過分析和考證,再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綜上所述:
漢字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古人用過的字,有些很冷僻,有些廢棄了。這其中有些字,符合形聲表意原理,我們今人可以繼續(xù)拿來用,表達一個新意義。
今人造了一個字,跟古字恰好同形,但是意義不一樣。
這兩種情況,都是非常正常漢字演變現(xiàn)象。
朱家子孫的名字跟化學元素漢字,就是屬于這兩種情況,不要過多的聯(lián)想附會。
-------------------------------------------
這個所謂的【朱元璋是《元素周期表》之父】,是知乎上一個叫做「檀信介」的家伙胡扯的,不知道為什么就風靡了網絡。
這是他最開始的答案:
最早的時候,我在他的答案下面質疑,他就改了答案,說什么「朱家子孫提高了這些字的曝光率,讓這些順利入選《康熙字典》,給徐壽提供了參考」等等這些鬼話。
其實,「漢字的邊際效用」決定了漢字所謂的「曝光度」。
漢字的常用程度也就是所謂的【齊夫定律】,這是數(shù)理語言學的研究范圍。在此也就不討論,有興趣可以去百度。
比如:漢語〖的〗和英語的〖of〗都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是」或者「is」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頻率是排名第二的兩倍,以此類推。
朱家子孫使用的冷僻字,是邊際效用極其低的,也許明代一百萬字的漢語文本,只會出現(xiàn)一次。
在幾百年前的以前,幾乎沒有報紙、電視,怎么可能提高曝光率?
明朝很多王子到了明朝的中晚期跟平民一樣,比如劉備也算是王子,到了東漢也照樣賣草鞋。
八大山人就是明朝王子,他如果不是畫家,鬼都不會記得他。
你以為古代王子都跟今天英國的威廉王子一樣,如同好萊塢明星人竟皆知?
這么愚蠢的話,就有人信?我是服了。
所以,讓這些冷僻字、死字流傳下來的關鍵因素是字典。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的產生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約定俗成的產物。冷僻的文字說明在語言中也很冷僻。
比如:你每天可能要說1000個「的」,如果你不是懂化學的專業(yè)人士,但你也許三十年都不會說一個「烯」。
其實,我也抱著人艱不拆的目的,我也懶得戳穿他。
但是他的粉絲天天罵人,真的不堪其擾,真的沒辦法。
最可怕的是竟然上了知乎日報:
誒,灣灣電視臺的導演和編輯腦子進水了,在電視上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這種結論幾乎經不起那怕一絲一毫的質疑,你稍微動下鼠標核實一下,或者稍微用點常識想一下,也會發(fā)現(xiàn)問題。
為什么就能風靡網絡?只能說:這個世界上的到處是人云亦云的人。
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并沒有變得更聰明,而是相反。就是因為信息太多了,我們就降低了信息的審查門檻。
所以,不要隨便放棄自己的思維自主權,相信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即便看起來很新奇、有趣。
你一定要想一想:他說的結論,有沒有用可靠的證據(jù)證明過?
這難道不簡單嗎?
根本就不需要你是什么領域的專家,只要你有這個敏感性,可以識別九成以上的錯誤、虛假信息。
你可能要說:
你裝什么逼,你那么認真干什么?我們就是圖個樂子,娛樂一下。真假對我無所謂,也沒有損失。
如果這樣想,就沒辦法了,我認為求真是人的天性;蛘哒f我不喜歡被騙。即便沒有什么利益損失,我養(yǎng)成了懷疑的習慣。
如果這是裝逼,我就將這個逼裝到底。
--------------------------------------------------------
人云亦云犯了錯誤,真的不要緊,其實我也經常犯這種錯誤。我驚訝的是這種很明顯的錯誤廣泛傳播,沒有人懷疑一下。
我并不是想針對任何人,真的不是。
我看到有位答主說我想當方舟子,竟然說:「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徐壽沒有借鑒」。
人類基本智力活動規(guī)則「誰舉張,誰舉證」,你舉張,你就要舉證。
如何能證明一個什么東西沒有呢?邏輯上無法證明。
因為不能經驗所有的時間、空間、所有事物。所以,科學理論是可以被證偽的,因為科學理論是經驗的。
我說我對面有條隱形的噴火飛龍,你能舉出證據(jù)沒有嗎?
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上帝、外星人、飛天面條怪、葫蘆娃、變形金剛不存在。難道這些東西都存在?
假如是這樣,人類的社會的法庭、聽證會、大學、科研機構都不需要了,因為什么都可以成立。
我曾多次說過,思考任何問題,一定恪守這個原則:誰舉張,誰舉證,非常之結論,需非常之證據(jù)。
也就是說:拿可靠的證據(jù)來證明,我隨時愿意放棄自己的觀點和結論。沒有證據(jù)證明我就暫時不相信。
最后一定要記住:沒有證據(jù)的舉張,你可以不用任何證據(jù)進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