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簡單,原因只有兩個:
第一,日本底子太厚了,20年前和英法拉開的距離太大。
1996年日本經濟達到頂峰的時候GDP差不多5.5萬億美元,是美國70%還要多(目前中國尚未超越這個數(shù)值),是英、法、德三國彼時GDP之總和;日本人均GDP在G7國家排第一,高于美國。
這時候中國GDP才0.75萬億美元,是日本1/8,那時候的日本經濟簡直就是我們難以企及的存在。
也就是說,日本之前和英法等國拉開的差距太大了。
第二,盡管日本經濟停滯不前,但英法也沒好到哪里去,發(fā)展并不快。
從GDP上看,20年時間,美國從7.6萬億美元成長到18.4萬億美元,成長了2.5倍,中國從0.75萬億美元成長到11.1萬億美元,成長了15倍,——這20年里中美兩國貢獻了世界上一半多的經濟發(fā)展,遠遠拉開其它國家,現(xiàn)在的中國反而成了英法德國GDP之和——反觀日本經濟不僅沒進步還退步了,只有4.7萬億美元。人均GDP從西方七國里第一墮落成倒數(shù)第一,從美國70%墮落到25%,從中國的8倍墮落到40%。。。。不可謂不慘。
但是日本停滯不前,英法等國追上了日本了嗎?沒有!
20年時間德國只從2.5萬億美元發(fā)展到3.4萬億美元,英國從1.3萬億美元發(fā)展到2.7萬億美元,法國從1.6萬億美元發(fā)展到2.4萬億美元,盡管這幾國人均GDP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比日本高得多,但賬面上GDP都不怎么好看啊……
有些人說,日本這20年擠出泡沫經濟,潛心修煉科技內力,給這些人一個字:呸。
失去20年,對日本而言就是實打實的全方位實力倒退,根本不是什么潛心研發(fā),埋頭科技。
有人說不對啊,現(xiàn)在日本還有很多黑科技……balabala……然而你知道20年前日本的科技是怎么樣的逆天存在嗎?
20年前,風靡全球的根本不是什么蘋果三星手機,而是索尼walkman。那時候的隨身聽,卡帶、CD、DVD、MD,甚至3.5mm耳機接口的標準都是日本人提出來并制定的。世界各地其它廠商以給索尼供貨為榮。
其它的索尼產品,像Trinitron彩電,那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
再看看現(xiàn)在,雖然我們有些索粉嘴上還喊著“索尼大法好”,然而不得不承認,索尼Xeria手機,采用高通驍龍?zhí)幚砥,安卓操作系統(tǒng),京東方屏幕,華為通訊模塊,索尼PS4游戲機和美國AMD深度合作,采用Ryzen處理器,Raden顯卡……明擺著,核心技術已經受制于人……
換言之,現(xiàn)在的索尼,盡管還有很多索粉口中的黑科技,但遠不是20年前的索尼帝國。
說完日本數(shù)碼,再看看日本汽車。很多人說現(xiàn)在利潤最高的車企是豐田,然而20年前的豐田是什么概念?利潤相當于其它車企的總和還多……
看兩張1996年的汽車報價單,我們會很詫異的發(fā)現(xiàn),20年前,皇冠和公爵是豪車級別的存在,雅閣和佳美(凱美瑞)能賣將近40萬,跟奧迪A6一個級別,甚至思域比帕薩特還要貴三四萬。
也就是說,那時候日本車是多么逆天的存在,現(xiàn)在的日本車,早已跌下神壇,跟五菱玩玩還是可以的……
所以說,日本的衰落,就是實實在在的衰落。只不過很多人跪久了不愿看到變化不能認清事實而已。只能說“爛船還有三斤釘”,日本底子太厚了,目前盡管整體產業(yè)鏈,新興產業(yè)、高科技工業(yè)整體早已被我國吊打,但是,在品牌積淀、精細做工等方面,還有大量我們要追趕的“點”。
最后說一句,盡管我們依然是發(fā)展中國家,但日本發(fā)展到美國的70%,已經接近天花板,后繼乏力,而我們發(fā)展到美國70%,人均GDP才剛剛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這意味著中國目前還沒到發(fā)展天花板,只要產業(yè)升級轉型成功,就意味著中美G2,兩超多強格局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經濟形勢的主流。未來日本的命運,大概率是給我們和美帝的商品做零件罷了。
但是有人不服,一個零件供應國,去工業(yè)化的國家,居然是發(fā)達國家,世界第一工業(yè)國居然還沒摘下發(fā)展中國家的帽子,這什么鬼,有沒有搞錯?
答案很簡單:日本的動漫、AV、游戲相關產業(yè)的產值已經超過工業(yè)產值,這才是日本之國本,而這一塊國內剛起步,日本還是我們仰望的存在。
換言之,火影忍者,神探柯南,熊本熊,櫻桃小丸子,美少女戰(zhàn)士,AKB48,乃至你剛看完的,硬盤里的敬業(yè)的老師們,這才是日本真正賺錢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