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謝師友“春日之虎”提出一個帶有浪漫主義色彩而文化底蘊深厚的問題。

要說“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詩人,從歷史時間“論資排輩”,當然第一是屈原,被尊之為“詩祖”,第二位是李白,尊之為“詩仙”,唐代浪漫主義詩人;第三位是杜甫,尊之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之為“詩史”。

然而,要說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毛主席的詩。毛主席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又是獨領風騷的詩詞巨匠。毛主席詩詞想象豐富、氣勢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遠,充滿了革命的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艱辛歷程的藝術再現(xiàn),既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毛主席詩詞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在當今時代依然彰顯其光輝和魅力,是常讀常新、常悟常新的傳世經典。

他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是我的最愛!全詞中心思想是表現(xiàn)雪景的美麗壯闊,抒發(fā)內心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于一爐,意境壯美,氣勢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主席詩詞的豪放風格。該詞上片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縱橫萬里,展示了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抒發(fā)了詞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下片議論抒情,重點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抒發(fā)無產階級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壯志。

并且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毛主席所思所想的真實流露,也是毛主席對一些重大問題給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辟,真的另人拍案叫絕!稱為千古絕唱!

最佳貢獻者
2

詩祖屈原,詩仙李白,詩圣杜甫。

他們的生平小學生都知道,無須重復。

他們的詩歌不拘長短,我都喜歡。

3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有李白、杜甫、毛主席。

李白的代表作《將進酒》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了出色的藝術成就。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這首詩是從長安放還以后所作。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滿強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精致的抒發(fā)。雖然作者思想深沉,但這首詩的藝術表現(xiàn)更為成熟,成為其代表作。

杜甫的《登高》這首詩大歷二年(767年)秋,作者在夔州時所作。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作者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歷代文人稱贊,推崇此詩是的“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毛主席《沁園春·雪》這首詞作于一九三六年二月。當時毛主席親自率領紅軍抗日先鋒隊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前線,途經陜北清澗縣袁家溝一帶時適逢大雪。面對著雪花紛飛的壯麗河山,聯(lián)系當時蓬勃發(fā)展的革命形勢,毛主席懷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雄渾豪放的詩篇。這首詞在中國的詞壇史上是空前的,在重慶發(fā)表后,引起整個國民黨統(tǒng)治的山城的轟動,以后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廣泛傳誦,就足以說明這首詞的不同反響!它是中國詞壇上一顆光彩奪目的巨星。

4

你問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詩人是誰?中國歷史,就包括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當代史。如果光論中國古代史,那么最偉大的三位詩人(只論詩)可以說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詩宋詞光耀千秋,唐詩出了幾千著名詩人,中國偉大的詩人多出自唐代,若論詩詞,特別是詞,蘇軾必居其一,蘇軾是古代第一全才,還有辛棄疾、陸游、李清照等,宋詞名家也很多。當然,古代,除了唐詩宋詞,還有戰(zhàn)國時屈原、魏晉南北朝時曹氏父子三人、“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陶淵明等著名詩人!

如果縱覽整個中國歷史,最偉大的詩人就是偉人毛主席,我們稱毛主席是千古第一詩詞大家,他的《沁園春·雪》空前絕后,千無古人,后無來者。毛主席的這首詩詞是公認的千古第一,不僅文采飛揚,而且意境深遠、氣魄宏大。為什么毛主席能寫出此等傲視古今的絕好詩詞?因為毛主席的身份與眾不同,文學家和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的結合。古代有文采很好的詩人,也是天才,如李白,但是李白是純粹的詩人,他沒有政治等身份。

僅論古代,僅論詩,沒有人可以超過詩仙李白,李白是位天才、純粹的詩人,只為詩而生,在古代沒有人敢和他比詩,如果李白說自己是天下第二,相信沒有人敢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是天下第一,李白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之前的戰(zhàn)國時楚國的屈原是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是影響世界的文化名人;杜甫、白居易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李白年長杜甫幾歲,二人還有過深厚友誼,互為欣賞,李白、杜甫之后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詩在日本最受歡迎,當然,除了這三位,還有王維等人。

李白的詩我最喜歡《將進酒》,這首詩是他的顛峰之作,杜甫的詩我最喜歡《登高》,這首詩是唐詩七律之冠,白居易的詩我最喜歡《長恨歌》,很長很美妙。

5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很多。

我認為,最偉大的詩人,是用行動寫詩的人,那就是毛主席。

我最喜歡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的上闋,沒有超出一般詩詞的慣常套路,就是比興。

通過寫景狀物,來烘托氣氛,渲染情緒。

而毛主席這首詩的寫景狀物,烘托的是什么氣氛呢?渲染的是什么情緒呢?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那應該是很冷啊。

而且,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那真的是好冷好冷啊。

但是——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你們,感覺到了冷;詩人,感覺到了冷嗎?

欲與天公試比高。

詩人,沒有感覺到冷,他感覺到的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欲與天公試比高。

而且,在感覺到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后,詩人,又想象到了——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詩人,從今天的漫天冰雪,看到了明天的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通過這樣的寫景狀物,我們,感覺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呢?

我們,會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呢?

我們在寒冷之中,感覺到了一種奮發(fā)向上的氣氛,我們產生了一種樂觀爛漫的情緒。

我們,被詩人成功地帶人到了一個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浪漫境界。

詩的下闋,按照慣常的套路,當然是要“詩以言志”。

那么,毛主席在下闋之中,是怎么“言志”的呢?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毛主席的眼中,沒有懦夫,只有英雄。

當然,毛主席的這種境界,我們在上闋的欲與天公試比高中,就已經感覺到了。

那么,毛主席眼中的英雄,是什么樣的英雄呢?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秦皇漢武——夠英雄吧?

可惜他們——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夠英雄吧?

可惜他們——稍遜風騷。

成吉思汗,那可是一代天驕!

可惜,

他也是——只識彎弓射大雕。

那么,什么樣的英雄,才是毛主席眼中的真英雄呢?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那些個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草莽英雄們,都過去了,真正的英雄人物,還要看我們現(xiàn)在!

古往今來,我們共產黨人,我們共產黨人所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才是真正的英雄。

怎么樣,詩人的氣魄如何?志向如何?

這首詩詞,是毛主席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之后,于1936年2月,在清澗縣袁家溝所作。

紅軍的環(huán)境,是艱苦的。

然而,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不畏艱難困苦。

他們在最困難的時刻,仍然樂觀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

他們,看不起歷史上的那些所謂的英雄,他們認為,他們自己,就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真正的風流人物,不在過去,而在現(xiàn)在,就是我們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

從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到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再到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主席的這首詩詞,雖然立足于現(xiàn)實的革命斗爭環(huán)境,卻又表現(xiàn)出了一個詩人,富于想象力的浪漫主義情懷。

他用他的浪漫主義,感動自己,也感動他身邊的戰(zhàn)友們。



而要談到浪漫主義,我們就不能不提到,唐代的最偉大詩人之一李白了。

李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更古鑠今的、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我們且看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別東魯諸公》:

?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首先,這首詩的韻律、節(jié)湊,既上口、又自由,讀起來舒服、聽起來灑脫,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駕馭字詞的能力,和突破局限的才情。

然后,詩人對于一番夢境的描寫,真?zhèn)是浪漫綺麗,與現(xiàn)實世界形成鮮明的反差,叫人蕩氣回腸,而又莫名的寥寂。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海外來的客人,談起瀛洲,說她煙波渺茫、難以尋求;紹興一帶的人們,談起天姥山,說她在霞光的隱現(xiàn)中,有時還能夠看得見。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據說,天姥山連接天際、橫向天外,氣勢使五岳渺小、赤城山不見;天臺山高達一萬八千丈,相對于她,也就像是個小鬼拜大神。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我因此而做了一個夢,一夜就去了吳越,飛渡了那里明月映照的鏡湖。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鏡湖的明月照著我的影子,送我到了剡溪。謝靈運曾經住過的地方還在,湖水蕩漾,猿聲清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腳上穿著謝靈運當年的木屐,飛身攀登著青云之中的梯路。到了半山腰,就看到了海上的日出,空中傳來天上仙雞的叫聲。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山路千回百轉,亂花迷人欲醉,靠在石頭上欣賞美景,不知不覺,天,忽然就黑了。熊在吼,龍在呤,泉水撞擊著巖石,使林木瀟瀟,使山峰震顫。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濃云欲雨,水波生煙,電閃雷鳴,山坡崩塌。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背景,看不到仙天的遠處,只見日月,照耀著金瓦銀壁的宮闕。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將彩虹做衣裳,用仙風作御馬,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琴,鸞鳥拉車;仙人們排成隊列,多如密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忽然,魂顫魄動、恍然驚醒;坐起來,不免長長地嘆息。現(xiàn)在,只看見睡覺時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人世間的歡樂,也不過如此吧,自古以來,世事就像東流之水,一去不復返。與君分別,何時才能回來呢?且看白駒過隙,我們必須及時地騎上它,去訪問名川大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我怎么能夠奴顏婢膝,彎腰去侍奉那些極權顯貴呢,那會使我愁眉不展、郁郁寡歡!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在朋友、道士吳筠的推薦下,李白,被唐玄宗召到長安。

他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

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征》中,他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初到長安,他也曾經有過短暫的得意,但是,因為醉中,命唐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高力士,連唐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

李白離開長安后,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隨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與高適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會稽(紹興)。

這首詩,就是他在南下會稽之前寫的。

這首詩,當然是他對自己仕途不順的感慨和發(fā)泄。

到底是大詩人啊,他的感慨和發(fā)泄,也是這么的美。

通過如此美妙的想象,來對比自己曾經的“摧眉折腰事權貴”,他覺得,那確實是不值得。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仙游詩。

詩中描寫他夢游仙府名山,意境奇特,構思精密,內容曲折豐富,形象亮麗輝煌,于虛無飄渺之中,寄寓著生活的現(xiàn)實,筆隨興至,信手拈來,變化恍惚莫測,感慨深沉激烈,雖離奇,但不做作,表現(xiàn)著瑰麗的浪漫主義色彩,堪稱是詩才橫溢的曠世名作。

然而,當他這首不朽的名篇,遇到了我們的毛主席同樣的浪漫主義作品,就一下子相形見絀了。

同樣是環(huán)境冷酷,同樣是前路艱難,同樣的浪漫主義,怎么他那個浪漫主義,就和毛主席的這個浪漫主義,差別是這么地大呢?

一個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個是“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個浪漫,是為了逃避;一個浪漫,是為了奮進。

境界的優(yōu)劣,對比是多么鮮明;格局的高下,對比是多么強烈。

李白,書生也!

毛主席,革命者也!

作為一個楚天赤子,毛主席曾經流連于長江兩岸,也曾經寫過關于黃鶴樓的詩。

而要談到黃鶴樓,我們就繞不過唐朝詩人崔顥的那首《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從前的仙人,已經乘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空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載的白云,就在這浩水藍天之間,飄飄悠悠。漢陽城里的樹葉,碎碎地反射著太陽的強光,鸚鵡洲的芳草,萋萋地顯示著長江的生機。不知不覺,太陽就回家了,游子的鄉(xiāng)關,不知道在何處呢?這長江上浩渺的煙波啊,著實令人生出曠世之愁。

這是一首“人在旅途”的抒情之作,所抒發(fā)的,當然是“人在旅途”的孤寂與困頓。

而關于“人在旅途”的作品,古詩中并不鮮見。

比如:“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又比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又比如:“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正是因為旅途孤寂,所以,一般人,都情緒低落,所感受到的環(huán)境,也就是寂靜、清冷。

然而,這首《黃鶴樓》詩,雖然也是寫“人在旅途”的愁,可他寫的,又是怎樣的一種愁呢?

他沒有那種天涯斷腸之愁,也沒有那種人在世外之愁,也沒有那種顧影自憐之愁。

他這種愁,帶著一種大氣深沉,帶著一種天地悠悠,帶著一種世道繁華,然后,還帶著一種忘乎所以,似乎是,直到最后一刻,他才知道,自己是個愁人。

但是,那種大氣深沉,那種天地悠悠,那種世道繁華,那種忘乎所以里面,其實,都是早就埋藏著一種愁。

這種愁,被反復地預埋,而又反復地掩藏,直到最后,由一個明晃晃的愁字,來予以證實和牽出。

正是由于這種別具一格的愁,就愁出了境界,愁出了水平,愁出了風格。

據說,李白在看到這首詩之后,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譽之辭,并因此而沒有為黃鶴樓寫詩。

不過,把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跟毛主席的《菩薩蠻·黃鶴樓》比較一下,我們就又可以看出,孰高孰低了: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這首詩的上闋,是比興寫景,而在寫景之中,作者,其實是有一種暗喻。

單就寫景來說,上闋的意思就是:無數(shù)的河流遍布中國,一條深深的長江,將之分南分北;蒼茫朦朧的煙雨,籠罩著世界,龜山和蛇山,緊緊地扼住了長江的咽喉。

而這種寫景,其實,暗喻的是當時的中國政治局勢:各種政治派別活躍在中國的舞臺,革命斗爭,將這些政治派別分成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朦朦朧朧的局勢,讓人看不清方向,兩個陣營中的關鍵力量相互配合,緊緊地扼住了革命的勢頭。

下闋的“詩以言志”,就表現(xiàn)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鮮明態(tài)度。

仙人與黃鶴,現(xiàn)在到哪里去了?這里是游人如織的現(xiàn)實世界。用杯中的酒,來祭灑這長江中滔滔的洪流,心中的波濤,一浪高于一浪。

1927年4月11日,國民黨軍隊,繳了上海工人糾察隊的槍,次日,又向罷工示威的工人開槍。

在長沙,5月21日,何鍵、許克詳開始捕殺共產黨員,中共湖南省委卻妥協(xié)退讓,取消了10萬農軍進攻長沙的計劃。

毛主席,當時在武漢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在4月27日的中共五大上,毛主席提出"迅速加強土地斗爭"的建議,卻被陳獨秀等人壓制,未能得到討論。

在大革命失敗前夕,毛主席,心情蒼涼悲壯,不由得登上“黃鶴樓”(真正的黃鶴樓當時不存在,毛主席實際上登的是奧略樓)一吐心曲。

那么,我們將毛主席的這首《菩薩蠻·黃鶴樓》,跟崔顥的《黃鶴樓》比較一下,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呢?

崔顥是明寫,毛主席是暗喻,一明一暗。

崔顥寫天上——“昔人已乘黃鶴去”;毛主席寫地上——“茫茫九派流中國”。

崔顥是懷念仙人和黃鶴——“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毛主席是否定仙人和黃鶴——“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

崔顥寫的是“愁”——“煙波江上使人愁”,毛主席寫的是“憤”——“心潮逐浪高”。

同樣是“人在旅途”,面對未來的不確定狀態(tài),而且,毛主席所面臨的短期結果,明顯要比崔顥所面臨的短期結果嚴重得多。

但是,崔顥是“愁”,毛主席是“憤”。

毛主席對黨外的敵人不滿,對黨內的錯誤領導也不滿,但是,面對即將面臨的嚴重后果,毛主席不是“愁”,而是“憤”。

“憤”的結果,就是他要行動,就是他要積極地扭轉局勢。

相比之下,崔顥,書生也。

毛主席,是革命者。

書生的境界,和革命者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是我們不能不提的。

杜甫是少有的直面社會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而且,他的立場,都是站在下層被壓迫的民眾一邊,因為,他也是下層民眾之一。

我們且看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是一首直接記載作者自己所遭遇的生活窘迫與悲苦,然后,由此想到天下其他人,希望天下其他人都不要遭遇這樣的困苦,如果是那樣,哪怕自己一個人凍死了,也毫不足惜的抒情詩。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八月的狂風,高冷地怒號,卷走了我屋頂上的重重茅草。茅草飄飛過江,散落在對岸的近處,高處的纏繞在樹梢上,低處的落到了池塘和泥坑。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南邊村子里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有力氣,竟然忍心當面搶我的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我的茅草,跑進竹林里去了。我口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只能拄著拐杖回來,獨自地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的云層,像一團團濃墨,秋天的天氣,漸漸地走向黑暗。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布被蓋了多年,像鐵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不好覺,把被子都蹬破了。床頭漏雨,使屋內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那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落。自從安史之亂之后,我睡眠的時間就很少,這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么挨到天亮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怎么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一起露出笑臉,房子在風雨中巍然不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呢?唉!什么時候眼前突然出現(xiàn)這樣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單獨被秋風所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啊!

說到秋天,說到秋天不好的心情,其實,毛主席也有在秋天心情不好的時候。

請看《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長趙恒惕,再次通緝毛主席。

毛主席因此離開長沙,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這首詞,就是他在這時所作。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獨自站立在深秋的橘子洲頭,望著湘江之水向北而去。看層層林木、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像是顏料染過一樣;整條江水清澈透底,一艘艘大船,爭先恐后。雄鷹突顯天空,小魚嬉戲水底,萬物都在這秋色之中,彰顯著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十分惆悵這熱鬧中的寂寥,問這蒼茫大地,到底是該由誰來主宰?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曾經和我的同學,經常到這里漫游,回憶過去的崢嶸歲月,是平凡無數(shù)。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意氣風發(fā)、揮筆正勁。討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揚文字,視那些貴族諸侯,如同糞土。可曾記得,我們曾經魚躍在水中央,那激起的浪花,能夠擋住水面的飛船。

毛主席這首詩,也是失意時候的感慨。

受到了通緝,不得不離開長沙,所以,想寫一點東西發(fā)泄一下;就像杜甫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他十分悲苦,也想發(fā)泄一下一樣。

然而,杜甫發(fā)泄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毛主席發(fā)泄的,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一個是幻想,一個是回憶。

一個是逃避,一個是勇往直前。

這就是書生和革命家的區(qū)別。

大家都是詩人。

然而,

詩人和詩人不同。

詩,也就和詩不同。

書生的詩,是畫,是魂,是美景。

但是,那都是紙上的墨跡,輕飄飄的,沒有質量。

革命家的詩,是情,是事,是歷史。

那都有著無比的厚重,那都有著無法稱量的質量。

格局在哪里?

格局,就在行動上。

境界在哪里?

境界,就在行動里。

意境,大家都有。

但是,

格局,大家有沒有?

境界,大家有沒有?

詩啊!

什么是詩?

6

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應該是毛主席,李白,杜甫。

毛主席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共和國的締造者。自然是最偉大的。他的詩意境開闊,氣勢宏大,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肚邎@春雪》至今讀來蕩氣回腸,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乘風破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李白是詩仙,唐詩最高峰人物。他的豪邁奔放,想象奇特。我很喜歡《將進酒》一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杜甫是詩圣。同樣,也是唐詩最高峰人物!度羧齽e》,千百年來被人們傳誦。道盡民間疾苦,辛酸血淚。我喜歡老杜的一首是《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皣@壯志酬難,時運不濟,人生不遇。




7

一,陶淵明(365——427)又名陶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沒落士族。

陶淵明早年抱有大濟蒼生的壯志進入仕途,后因厭惡官場污濁,愛好生活自由,辭官歸去,躬耕隱居。陶淵明善于描寫田園生話,感情真摯,形象明朗,表現(xiàn)了補素的自然美,同時又表現(xiàn)出詩人不愿與迪質低骱銜鄣母呱星椴佟!豆樵疤錁印返諞皇祝骸芭度舜澹酪佬胬镅,关溚戔S鎦,鸡鸣桑薯d摺鋇染,皢〗否g吶┐逍吹酶揮惺,讛S鐨屑淞髀讀聳說撓芍韻舶壞詼住笆備蔥媲校莨怖賜,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染,表现翍Z投┟竦納詈窀星欏!安刪斬橄攏迫患仙健閉庖渾謚巳絲詰募丫湓虺鱟運摹兌啤肥,很能代背垘か的肪^瘛A硪環(huán)矯嫠志哂小敖鷥張俊鋇囊幻媯逞贛錚,他在《哆|膠>分校└韞糯呈烤i穡澩锪司撈詈、脵E境ぴ詰牟磺庵盡L帳吹溲牛銜段耷,灾X夜難飛峽戳艘桓鍪枧閃鰨院笫朗瞬藪笥跋臁?/p>

二,浪漫主義詩人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縣附近),生長在綿州彰明縣青蓮鄉(xiāng)(今四川綿陽縣北),因而自號青蓮居士。青年時期,出外漫游。四十二歲時,應召入京,但很快又遭讒離去。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時,他隱居廬山。后來,因參加李璘的幕府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乾元二年(759年),在途中遇赦。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客死當涂(今安徽當涂縣)。李白是盛唐詩壇上的一顆巨星。他筆力雄健,才華橫溢,恣意揮酒,皆成妙品。他生性豪爽,灑脫飄逸,熱誠交友,傲視權貴。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位極有特色的天才人物。世人曾尊他為“詩仙”。李白的詩表現(xiàn)出蔑視封建權貴的傲岸精神,尖銳地批判了當時政治的腐敗。黑暗現(xiàn)實同詩人的政治理想形成尖銳的矛盾,使他在詩中抒發(fā)無法排遣的痛苦和憤懣,如《行路難》寫道:“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新冯y,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又如《宣州謝脁樓餞別板書叔云》:“棄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擾!榈稊嗨,舉杯銷愁愁更愁!辈贿^,他并不為憂患壓倒,而馳騁于想象中的自由境界。在他的杰作《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湖月,寫海日,由夢境,入仙境,苦悶的靈魂得到解放和安慰,結句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最善于描繪祖國的名山大川。在他的筆下,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奇峰險壑,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高山瀑布,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長江巫峽。這些雄偉奇險的山川,與他那放浪不羈的性格相結合,越發(fā)放射異彩。五光十色的詩作,從不同的側面表現(xiàn)出詩人愛祖國、追求真理、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具有無比神奇的藝術魅力,那熾熱的感情,強烈的個性,豐富的想象,瑰麗的語言,往往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和振奮人心的力量,令世代讀者嘆服。

三,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進士,曾任翰林學士兼侍讀等職。因反對王安石變法曾屢遭貶黜。六十六歲時在江蘇常州病逝。蘇軾是北宋多才多藝的作家,不僅能文,而且詩、詞、書、畫的藝術造詣都很高。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典文學藝術寶庫。蘇軾的詩題材范圍廣泛,風格多樣,如《荔枝嘆》借唐朝故事抒發(fā)了對朝廷腐敗、侫臣當?shù)赖纳類和唇^的感情,并發(fā)出“至今欲食林甫肉”的呼聲,而在《新城道中》:“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東風似乎有知有情,如同莫逆之交一般。死景活寫,是蘇軾詩的一大特色。又如《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币詫懢叭牍P,卻生發(fā)出深刻的哲理,見解精辟,趣味濃郁。而蘇軾的主要藝術成就卻表現(xiàn)在長短句(詞)中。蘇軾沖破了晚唐五代詞的“艷科”的舊框框,創(chuàng)立了豪放派。《江城子?宻州出獵》抒發(fā)為國殺敵的壯志:“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薄端{歌頭?明月幾時有》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則是蘇軾詞的代表作,突出表現(xiàn)了雄奇豪放的風格!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岸急蛔u為“千古絕唱”。蘇軾才華橫溢,落筆不凡,即使是一些俗言口語,經他點化,也迸射出躍目的光彩,如:“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薄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敝T如此類,比比皆是。讀蘇軾詞,令人神思飛揚,情感激蕩,實在是一種絕好的藝術享受。

8

屈原,蘇軾,毛澤東!短靻枴,《念奴嬌、赤壁懷古》,《沁園春、雪》。

9

李白、杜甫、李商隱。

最喜歡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杜甫的《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李商隱的《無題》

10

只能說古。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