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關之后,吸取幾乎所有朝代的亡國的教訓。限制太監(jiān)權利、防止后宮干政、滿漢相防自不必說,愛新覺羅家族甚至對于旗人、滿人都有所防范,父親在朝中有影響力,兒子便只能從軍。這樣,父親在朝廷中的影響力隨著父親的死亡便消除殆盡。包括皇子們的教育問題,身為清朝皇子,每天凌晨五點就必須起床讀書,下午練習弓馬騎射。清朝統(tǒng)治者做這么多為了什么?還是為了自家天下能長治久安。
宋太祖趙匡胤因為自己黃袍加身的原因,一直擔心有人在給自己來這么一出,即位之后便一直挖空心思抑制武將,太祖這樣做,后代之君效仿結果宋朝軍隊戰(zhàn)斗力一天不如一天。康熙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之后,便開始抑制火炮的發(fā)展,康熙時期的火炮較于當時世界各國并不算落后,但也自那時也開始發(fā)展不前。康熙本身算得上是一位數(shù)學家,但他學會、了解了西方文化擔心確實這些東西為漢人所學去,影響自家政權的穩(wěn)定。所謂閉關鎖國只是不允許民間接觸外國人,不是不允許我愛新覺羅家族接觸。在清朝被稱為圣祖的康熙皇帝這樣做,對后代君主的施政也是有影響的。說到底,就是不自信和矯枉過正寧肯停滯不前,也要保證自家地位。
另外,清朝對于漢人的思想統(tǒng)治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國四大名著在清朝以前完成三部,唯一一部在清朝完成的甚至還被列為禁書。乾隆借著修《四庫全書》大肆收繳對自家統(tǒng)治不利的書籍,其結果是修了一部《四庫全書》結果燒毀了另外一部“四庫全書”。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江山,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那些文字獄,就是要把造反的心思扼殺在搖籃之中,讓天下人想都不敢想。
可清朝統(tǒng)治者千算萬算沒算出出了一個洪秀全,自建一個教派叫“拜上帝教”,更沒算到對清朝一向恭順的洋人有一天會威脅到自己家統(tǒng)治。不過,清朝統(tǒng)治者做的并非都是無用功,比如,曾國藩攻下天京之后,想要一鼓作氣剿滅清朝,但他意識到自己推翻清朝容易,可沒有建立一個朝代的權威。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等到袁世凱他覺得他有那個權威,可結果呢?
僅一家之見解,我是史爭朝夕,歡迎您指正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