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祿能夠成為羅馬帝國的皇帝,完全依賴于他有一個狠毒的母親,她就是世界上有名的投毒分子阿格里皮娜。尼祿的父親在尼祿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因此尼祿的母親阿格里皮娜便帶著兒子嫁給了當時的大土豪,結(jié)果阿格里皮娜為了讓兒子能夠成為皇室,狠心毒死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隨后改嫁給了自己的舅父克勞狄一世,他是羅馬帝國的皇帝。
這么一來尼祿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羅馬皇帝的養(yǎng)子。但是克勞狄一世此前是有兒子的,繼承權(quán)怎么也輪不到尼祿。
為此尼祿的母親阿格里皮娜首先讓第三任丈夫確認了兒子尼祿的繼承權(quán),隨后就把第三任丈夫克勞狄一世給毒死了。
自此尼祿這才有了繼承皇位的權(quán)力,其母阿格里皮娜可以說是整個事件的總策劃。此后她又幫助尼祿從元老院手里奪取了實權(quán),實在是一個不簡單的女人。
尼祿稱帝以后,為了奪權(quán)殺掉了自己的母親。
有這樣的母親,尼祿雖說是沾了光,但是這腦子也好不到哪兒去。他老媽一出現(xiàn)問題,就想著毒死人家,尼祿也是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他們家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宰掉提出問題的人。
當時尼祿年紀很小,所以母親阿格里皮娜始終掌控著朝局。等到尼祿長大以后,越發(fā)覺得自己的母親是個絆腳石。
于是尼祿想了很多辦法來對付自己的母親,希望他的母親能夠知難而退。比如說在一次亞美尼亞使臣拜見皇帝的過程中,尼祿的老媽也想過來摻和,結(jié)果被尼祿以皇帝的身份給擋在了會場之外,氣得阿格里皮娜在門外直跺腳。
為了削弱母親的權(quán)力,尼祿將母親安插在朝中的親信帕拉斯給流放到了外地,這顯然就是為了剪除阿格里皮娜的羽翼。此外尼祿還換掉了近衛(wèi)軍長官,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就算是這樣,尼祿還是不放心母親奪權(quán)的危險,所以他設(shè)計要除掉阿格里皮娜。尼祿抓了阿格里皮娜的奴隸,指控他是來刺殺皇帝的,所以順帶著就把阿格里皮娜給殺了。
尼祿討厭皇帝繼父的光環(huán),所以殺掉了第一任妻子屋大維婭。
尼祿以一個養(yǎng)子的身份,怎么可能繼承皇位呢?不要說在西方,在任何地方都很難實現(xiàn),畢竟尼祿的養(yǎng)父是有親兒子的。
但是同時尼祿的養(yǎng)父,也就是阿格里皮娜的第三任丈夫克勞狄一世還有一個女兒,那就是屋大維婭。阿格里皮娜為了讓兒子擁有繼承權(quán),所以就勸告丈夫,將屋大維婭嫁給了尼祿。
因此尼祿的第一位正牌夫人就是屋大維婭,可惜尼祿并不喜歡屋大維婭,因此他們的婚后生活并不那么幸福。
何況屋大維家族在羅馬的地位很高,因此羅馬帝國的臣民們,因為看在屋大維婭的份上,才認可了尼祿的皇帝身份。
結(jié)果尼祿卻要跟屋大維婭離婚,經(jīng)過多人勸告以后,婚是不離了,尼祿索性就把屋大維婭給流放到了外地。那羅馬的臣民能夠答應嗎?當然不能。
因此他們上街游行要求尼祿把屋大維婭給接回來,結(jié)果尼祿雖然把她接回來了,卻以更加殘忍的手段,將屋大維婭給殺掉了。
尼祿如此討厭屋大維婭,其實跟政治聯(lián)姻不無關(guān)系。因為尼祿已經(jīng)是羅馬皇帝了,他討厭所有人認為是因為屋大維婭嫁給了他,他才能坐穩(wěn)這個皇位。
尼祿發(fā)脾氣,一腳踢死了第二任妻子。
在屋大維婭還沒死的時候,尼祿就看上了寵臣奧托的媳婦兒波比婭,此后尼祿殺掉了妻子屋大維婭,強行將奧托的媳婦兒波比婭給扶正成為了自己的皇后。
那個時候尼祿正在火頭上,而波比婭當時正懷有身孕,尼祿狠心一腳踢在了波比婭的肚子上,導致波比婭不久便死掉了。
波比婭的前夫奧托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早就不滿尼祿的統(tǒng)治,更加不滿尼祿搶了他的媳婦兒,所以暗地里支持那些反對武裝。
在尼祿死后,奧托支持加爾巴作為新任羅馬皇帝,可是不久之后,奧托便將加爾巴給推翻了,自己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皇帝。
此外尼祿還有第三位妻子斯塔提婭,斯塔提婭其實也是人婦,尼祿為了自己的私心,狠心逼死了她的丈夫維斯提努斯。
尼祿這貨完全遺傳了他老媽的本性。
尼祿的老媽阿格里皮娜是個有名的投毒分子,而且毒殺的都是自己的丈夫。一旦遇到問題,她就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
因此尼祿也是一樣,他反感老媽強權(quán),所以就把老媽阿格里皮娜給殺掉了。他也討厭屋大維婭的主角光環(huán),所以又把她給殺掉了。
脾氣不好還能把自己已經(jīng)懷孕的妻子給踢死,為了霸占人家的媳婦兒,狠心把人家的丈夫給逼死。尼祿的這種性格特征,幾乎和阿格里皮娜一模一樣。
由此可見,少兒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當初阿格里皮娜能夠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好尼祿,那他未來也不會如此悲慘了。
總結(jié):尼祿被推翻,幾乎是眾望所歸的事情。
最后尼祿被推翻了,所有人都討厭他,元老院討厭他奪取了所有權(quán)力,羅馬臣民討厭他殺掉了屋大維婭,地方行省不滿尼祿的殘暴統(tǒng)治。
因此所有人都起來反對尼祿,他又有什么能力去平息這些憤怒呢?因此在眾叛親離之下,尼祿只有選擇自盡,他的死標志著羅馬奧古斯都王朝的徹底終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