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一代梟雄曹操戰(zhàn)場殺人無數(shù),曹操愛才也惜才,但是這些奇才一旦惹火曹操,那就只能落得個殺身之罪。今天我們盤點那些死在曹操刀下的蓋世奇才。
楊修
楊修的確智慧過人,穎悟超群,但是其卻傲才視物,不把別人看到眼里,哪怕面對的是梟雄曹操。
楊修帶著孔雀的羽毛,卻有著糟糕的情商,混不下去實屬正常,那楊修是如何死的呢?直接原因是所謂的軍事泄密。
楊修聽到曹操發(fā)布的行軍口令“雞肋”,便回營房打背包,同僚問其緣故,他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眾將士聽后,便各回營寨收拾行囊準備返回。然而楊修的自以為是被曹操抓到了機會,曹操借口這次泄露軍事機密將其斬首示眾。(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當中的說法)
歷史上的曹操是以
“漏泄言教、交關(guān)諸侯”
為由殺死的楊修,楊修不僅僅參與了奪嫡之戰(zhàn),而且其和魏諷謀反案有很大牽連,這樣一個定時炸彈曹操不殺才怪。
崔琰
如果說楊修是該死,自找苦吃,那么東漢名士崔琰就死的很冤枉,其死于曹操的文字獄。
崔琰是三國名士,受到愛戴,起初也得到了曹操的欣賞,并為曹魏政權(quán)做出不少貢獻。然而一封信就讓崔琰一命嗚呼。建安二十一年崔琰寫信給楊訓(xùn),信中寫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被曹操認為有不遜之意。坐罪下獄,為曹操所賜死。
但是曹操真的是莫須有之罪處死崔琰,其實不然,崔琰作為曹丕的老師,但是其更喜歡曹植,而曹操想立曹丕,這種情況下曹操的猜忌和生性多疑讓他決定殺來崔琰,以防意外。
婁圭
婁圭和曹操有不錯的交情,隨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劉表,擊破馬超,立有功勞,曹操經(jīng)常感嘆:“婁圭的謀略,我比不上。 。那這樣一個人曹操怎么會處死呢?源于一場小人的告密和曹操猜忌之心。
一次,婁圭與習授同乘一車,看到曹操外出,習授感嘆曹操父子的權(quán)勢,婁圭對他說道:“父子都這樣,看上去很開心嘛!眾涔缬终f:“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么能光看別人呢?”
習授將婁圭的言語報告給曹操,曹操認為婁圭心懷野心,于是把婁圭收監(jiān)后將其殺害。婁圭未必有謀逆之心,但是曹操不希望有一丁點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曹操一生寫的名人,奇才不少,以上三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可以看出他們被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影響曹魏勢力穩(wěn)定的能力或者可能性。曹操的確猜忌之心很重,殺這些奇才根本目的是維護曹魏政權(quán)的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