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操殺的人不少,殺的人才也不少,稱的上蓋世奇才的也有幾位。如:

孔融,孔融讓梨自小都知道?兹谧鳛榭鬃拥暮蟠,成為一代大儒,但卻被曹操給殺了。

曹操攻取鄴城后,曹丕娶了甄宓(袁紹的兒媳婦),孔融便大肆譏諷曹操。其實主要還是說曹操有不臣之心,要以鄴城為中心成霸業(yè),是大逆不道的?傊,孔融為捍衛(wèi)漢朝之道而死。

邊讓,邊讓與孔融,陶謙等人是漢朝的捍衛(wèi)者,他們成立了一個同盟想重振漢室。邊讓看不上曹操的出身與行為,時常譏諷曹操,結(jié)果被曹操殺了。邊讓的死,意味著他們這些文人的聯(lián)盟在軍閥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邊讓之死,引起了陳宮等人反了曹操,發(fā)起了“兗州之變”。

禰衡,“擊鼓罵曹”的禰衡,放蕩不羈,性格剛直。曹操無奈將其介紹給劉表,劉表將禰衡介紹給黃祖后被殺。

楊修,楊修之死,多說他是亂猜曹操心思。其實更多的是他參與到了曹操立繼承人的事情中,他與曹植友好,積極主張曹操立曹植。曹操最終立了曹丕,楊修那就是必死無疑了。

被曹操殺的名人還有崔琰,華佗等。

最佳貢獻者
2

孔融算一個。為什么被殺呢,說白了就是太狂。惹了曹操多次,曹操都沒殺他,最后實在忍無可忍了 ,孔融自己又犯了不孝的錯誤,處死也活該。這里不是說讓梨的孔融人品不好,只能說這貨實在是情商低,像陳琳那樣低個頭不就啥事沒有了?

楊修:這貨我不說大家也知道。多次揣摩曹操的心思 曹操都忍了?墒沁@貨居然干預(yù)曹操選世子,這是謀權(quán)啊,堅決不能忍,于是被殺了。

邊讓:自恃才高,屢次和曹操作對,被自己同鄉(xiāng)陷害,曹操也只是順勢讓人處死他。不過邊讓之死的影響是巨大的。原本與曹操情同手足的張藐和陳宮因為邊讓之死背叛曹操,依靠呂布,讓曹操差點根據(jù)地全無。

3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一代梟雄曹操戰(zhàn)場殺人無數(shù),曹操愛才也惜才,但是這些奇才一旦惹火曹操,那就只能落得個殺身之罪。今天我們盤點那些死在曹操刀下的蓋世奇才。

楊修

楊修的確智慧過人,穎悟超群,但是其卻傲才視物,不把別人看到眼里,哪怕面對的是梟雄曹操。

楊修帶著孔雀的羽毛,卻有著糟糕的情商,混不下去實屬正常,那楊修是如何死的呢?直接原因是所謂的軍事泄密。

楊修聽到曹操發(fā)布的行軍口令“雞肋”,便回營房打背包,同僚問其緣故,他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眾將士聽后,便各回營寨收拾行囊準備返回。然而楊修的自以為是被曹操抓到了機會,曹操借口這次泄露軍事機密將其斬首示眾。(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當中的說法)

歷史上的曹操是以

“漏泄言教、交關(guān)諸侯”

為由殺死的楊修,楊修不僅僅參與了奪嫡之戰(zhàn),而且其和魏諷謀反案有很大牽連,這樣一個定時炸彈曹操不殺才怪。

崔琰

如果說楊修是該死,自找苦吃,那么東漢名士崔琰就死的很冤枉,其死于曹操的文字獄。

崔琰是三國名士,受到愛戴,起初也得到了曹操的欣賞,并為曹魏政權(quán)做出不少貢獻。然而一封信就讓崔琰一命嗚呼。建安二十一年崔琰寫信給楊訓(xùn),信中寫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被曹操認為有不遜之意。坐罪下獄,為曹操所賜死。

但是曹操真的是莫須有之罪處死崔琰,其實不然,崔琰作為曹丕的老師,但是其更喜歡曹植,而曹操想立曹丕,這種情況下曹操的猜忌和生性多疑讓他決定殺來崔琰,以防意外。

婁圭

婁圭和曹操有不錯的交情,隨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劉表,擊破馬超,立有功勞,曹操經(jīng)常感嘆:“婁圭的謀略,我比不上。 。那這樣一個人曹操怎么會處死呢?源于一場小人的告密和曹操猜忌之心。

一次,婁圭與習授同乘一車,看到曹操外出,習授感嘆曹操父子的權(quán)勢,婁圭對他說道:“父子都這樣,看上去很開心嘛!眾涔缬终f:“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么能光看別人呢?”

習授將婁圭的言語報告給曹操,曹操認為婁圭心懷野心,于是把婁圭收監(jiān)后將其殺害。婁圭未必有謀逆之心,但是曹操不希望有一丁點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曹操一生寫的名人,奇才不少,以上三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可以看出他們被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影響曹魏勢力穩(wěn)定的能力或者可能性。曹操的確猜忌之心很重,殺這些奇才根本目的是維護曹魏政權(quán)的穩(wěn)定。

4

周不疑,曹沖死后,曹操認為曹丕等人駕馭不了如此奇才,怕他成為曹魏的禍患,就把他殺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